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3)
2023(3743)
2022(3197)
2021(3112)
2020(2470)
2019(5766)
2018(5699)
2017(11639)
2016(6505)
2015(7160)
2014(7294)
2013(7124)
2012(6869)
2011(6417)
2010(6601)
2009(6260)
2008(6177)
2007(5463)
2006(5058)
2005(4664)
作者
(17717)
(14677)
(14551)
(14071)
(9644)
(6870)
(6830)
(5673)
(5608)
(5606)
(4940)
(4826)
(4816)
(4789)
(4722)
(4605)
(4448)
(4378)
(4359)
(4257)
(3803)
(3598)
(3578)
(3380)
(3320)
(3309)
(3300)
(3260)
(2961)
(2911)
学科
(22556)
经济(22530)
管理(17912)
(16545)
(13122)
企业(13122)
方法(8960)
数学(8237)
数学方法(8089)
(7781)
(7230)
贸易(7227)
(7117)
(7074)
(7029)
中国(6367)
及其(5472)
(5330)
政策(5076)
(4827)
银行(4826)
业经(4778)
(4666)
农业(4603)
(4544)
金融(4544)
方针(4439)
(4439)
(4389)
(4389)
机构
学院(89697)
大学(89685)
(40323)
经济(39399)
管理(33686)
研究(33606)
理学(27794)
中国(27533)
理学院(27525)
管理学(27139)
管理学院(26955)
(20970)
(19234)
科学(17773)
(17234)
财经(15497)
中心(15301)
研究所(15183)
(14693)
(14048)
北京(12961)
(12546)
师范(12496)
(12454)
经济学(12326)
(12257)
(11591)
财经大学(11343)
经济学院(11051)
业大(10991)
基金
项目(52843)
研究(41802)
科学(41655)
基金(37839)
(32129)
国家(31845)
科学基金(26762)
社会(25584)
社会科(24305)
社会科学(24302)
教育(19658)
(19525)
基金项目(18595)
编号(17896)
(17237)
资助(16916)
自然(16384)
成果(16354)
自然科(15981)
自然科学(15977)
自然科学基金(15718)
课题(13158)
(12330)
重点(11816)
(11651)
(11572)
(11562)
项目编号(10868)
教育部(10831)
(10783)
期刊
(47120)
经济(47120)
研究(33693)
中国(17907)
(16701)
金融(16701)
(14993)
管理(13027)
教育(12825)
(11514)
科学(10457)
学报(9774)
大学(8443)
经济研究(7955)
农业(7683)
学学(7623)
财经(7483)
技术(7456)
业经(7296)
国际(7176)
(6954)
(6414)
问题(5850)
世界(5536)
理论(4939)
(4492)
论坛(4492)
实践(4429)
(4429)
现代(4301)
共检索到149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石凯  刘昊虹  
在超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经济在两个方面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其一是美国的证券市场复苏强劲。道琼斯、标准普尔、纳斯达克三大股指差不多回到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其表现远远好于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其二是美国的银行体系恢复正常。得益于美国政府的直接注资和对"有毒资产"的收购,加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流动性超常宽松,美国银行体系基本上摆脱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珏  韩会师  
美联储"零利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帮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但长期维持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就业市场的扭曲,突出表现为高薪就业岗位大量流失,低薪服务业成为就业市场复苏的中流砥柱,这制约了劳动力薪酬的增长速度,降低了中低收入群体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占比,加剧了美国的贫富分化,并将在长期内恶化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为新的经济危机埋下隐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清如  卢昊  
2022年初以来,美欧中央银行纷纷收紧货币政策,加快进入加息轨道,而日本中央银行坚守超宽松货币政策,维持负利率调控目标,导致日元汇率大幅波动,并对日本经济造成冲击。2023年2月,日本政府宣布日本中央银行最高人事变动方案,由经济学家、前日本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植田和男担任新一任中央银行行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格里高利·克拉埃  索尔特·达瓦斯  刘兴坤  
在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英国、日本及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采取了将利率降低乃至零以下,以及大规模资产购买、对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以及对中期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指引等措施。上述政策称为超宽松货币政策。超低或负短期利率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这些非常规政策的目的是重新恢复价格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一些政策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持金融稳定。超宽松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概念和证据超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创造超宽松金融环境,能促使通胀率上升和出口增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石凯  黄剑  
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经济衰退得到了显著遏制,但失业率却持续在高水平运行,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降低失业水平无效。研究显示,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金融生态的明显恶化,银行体系采取了紧缩信贷的应对措施,因此,美国政府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被截留在银行体系内部,不能形成满足市场投资需求的流动性供给,国内投资不能扩张,失业率就不可能下降,其结果必然导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业效应的失灵。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培新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经过数次紧急、大幅的降息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于2008年12月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并维持该低利率至今,货币政策极度宽松。尽管危机严重时期已经过去,但美国经济的复苏是缓慢且不稳定的,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美联储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分析了后危机时期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机理及其退出策略,认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是渐进的,且退出将采用"先量后价,量价并行"的方式。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央行应对美联储宽松政策退出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刚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机理出发,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香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先后两次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创造定量的货币来实现较为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实体,很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高玉伟  陶川  
在2013年6月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发出了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不仅通过预期作用于美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也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外溢性政策冲击的风险。本文就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逐渐强化的情势下,美联储将如何选择QE退出的时点和路径,美联储退出QE的后续影响以及对我国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化解这一潜在的政策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斌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永波  
随着贷款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票据融资所虚增的流动性逐步挤出,贷款仍然是流动性产生的最主要来源,而外汇占款大幅增长成为流动性发展的新趋势。过度泛滥的流动性虽然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不断下降,同时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却逐步上升。随着国内经济的强劲复苏、CPI明显正增长以及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预计国内"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在2010年一季度退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欢丽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刺激经济复苏、降低失业水平和抑制通货紧缩,但美国经济的运行却说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效。研究显示,美国存在显著的流动性陷阱,严重影响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由于流动性陷阱仍然存在,所以2 0 1 2年1 2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推出的时间上无期限、规模上无上限的加强版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必然难以扭转美国高失业和通货紧缩的现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刘昊虹  
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原本是拉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水平,然而就是在这两方面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却与预期相去甚远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开始以每月400亿美元规模购入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此举标志着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爱俭  武常命  
面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中国应加强外汇流入流出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流入中国热钱冲击目标、渠道和方式的分析及评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田俊领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一)量化宽松政策概述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和欧元区国家采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当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时,中央银行可以使用QE政策工具,比如,从商业银行和其他私人机构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提高金融资产的价格,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通过购买长期政府债券,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降低长期利率(伯南克,2009),防止通货紧缩。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