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56)
- 2023(8313)
- 2022(6985)
- 2021(6591)
- 2020(5572)
- 2019(12459)
- 2018(12143)
- 2017(22354)
- 2016(12255)
- 2015(13430)
- 2014(13270)
- 2013(12721)
- 2012(11744)
- 2011(10610)
- 2010(10903)
- 2009(10322)
- 2008(10290)
- 2007(9196)
- 2006(8152)
- 2005(7636)
- 学科
- 济(40587)
- 经济(40478)
- 管理(36121)
- 业(36102)
- 企(27987)
- 企业(27987)
- 农(16086)
- 财(14791)
- 制(14523)
- 方法(13717)
- 中国(13076)
- 数学(11391)
- 农业(11225)
- 数学方法(11198)
- 业经(10809)
- 体(9792)
- 学(9626)
- 融(9404)
- 金融(9402)
- 银(9218)
- 银行(9201)
- 行(8859)
- 务(8139)
- 财务(8118)
- 体制(8116)
- 财务管理(8097)
- 贸(7790)
- 贸易(7786)
- 企业财务(7713)
- 易(7620)
- 机构
- 大学(171608)
- 学院(167737)
- 济(69006)
- 经济(67476)
- 研究(62685)
- 管理(61179)
- 理学(51815)
- 理学院(51125)
- 管理学(50265)
- 管理学院(49927)
- 中国(48006)
- 财(36884)
- 京(36670)
- 科学(35915)
- 所(31570)
- 中心(28719)
- 研究所(28357)
- 财经(27803)
- 农(26963)
- 江(26321)
- 经(25205)
- 范(24473)
- 师范(24267)
- 北京(23448)
- 院(22910)
- 业大(22649)
- 经济学(21888)
- 农业(20761)
- 财经大学(20638)
- 州(20342)
- 基金
- 项目(111563)
- 科学(88906)
- 研究(83808)
- 基金(82553)
- 家(73093)
- 国家(72044)
- 科学基金(60586)
- 社会(54702)
- 社会科(51621)
- 社会科学(51608)
- 基金项目(43025)
- 省(41558)
- 教育(38732)
- 自然(37415)
- 自然科(36473)
- 自然科学(36463)
- 划(36236)
- 自然科学基金(35841)
- 编号(33482)
- 资助(32324)
- 成果(29727)
- 制(26955)
- 重点(25982)
- 部(25753)
- 发(23842)
- 课题(23826)
- 国家社会(23348)
- 创(23203)
- 性(22759)
- 教育部(22352)
共检索到267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宝臣
贫困家庭临时救助(TANF)是美国一项重要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并运行20余年,为美国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帮助。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强调救助的"临时性""工作优先"以及项目间合作,地方政府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提供主体的多元化等。借鉴TANF的经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应发挥不同社会主体的作用,实现不同救助项目之间的良好合作,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对制度的学习和借鉴,要考虑到跨文化的因素,不能简单复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大慰
上海率先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如静安区"五四三二一"帮扶救助体系、长宁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模式、虹口区四项帮扶机制,徐汇区"五可"帮困救助模式。上海建立"市民收入核对系统";探索社区市民综合帮扶机制;深化分类施保,在低保救助基础上形成"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的救助套餐;健全就业、保险、救助和慈善的"四环联动",与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无缝衔接,这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支出型贫困"丰富和发展了贫困理论,实现了三个转变:贫困标准从收入转向支出;救助对象从个人转向家庭;救助目标从现实状况转向风险
关键词:
支出型贫困 社会救助 救助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文圣 刘晓静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救助明显存在着救助主体职责不明、救助资金难以落实、救助范围过于狭小、心理救助严重缺位等问题,这不仅侵犯了贫困家庭学生的受教育权,也制约了贫困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还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应建立政府救助为主、社会助学为辅的教育救助体系,并应高度重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灵救助。
关键词:
农村贫困家庭 教育救助 对策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北海 王连生
支出型贫困是指因某些风险经历造成家庭刚性支出过高,远远超出家庭承受能力,使家庭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的贫困类型。支出型贫困家庭多分布于低收入社区,其典型特征是:家庭劳动力少、教育负担重,家庭关系网络资源贫乏且风险遭遇多发,普遍面临收支缺口大和生活资料匮乏等困境。支出型贫困家庭可分为单因突生型、单因渐生型、多因突生型、多因渐生型四种类型,从前者到后者,其贫困复杂程度渐次加深。重大疾病、意外伤残等风险遭遇是支出型贫困的直接诱因,家庭韧性弱是支出型贫困的内在根源,家庭成员发展动力不足是支出型贫困持续的主观原因,社会保障不足是支出型贫困的外在结构因素。为此,支出型贫困治理应着眼于提高贫困家庭的家庭韧性,优化贫困家庭的发展环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杜朝运 赵溪桥
2020年,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巩固脱贫成果和防范脱贫人口返贫成了政策关注的新重点。论文以临界贫困家庭作为研究主体,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数据,借助VEP测度法构建了贫困脆弱性指标,据此计算临界贫困家庭的返贫风险以及脱离临界贫困的概率。研发发现:18.82%的临界贫困家庭具有50%以上的返贫概率,54.85%的临界贫困家庭具有50%以上的脱离临界贫困的可能性。最后,基于提升金融素养的视角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即开展针对性的金融教育和培训、鼓励金融机构设计临界贫困群体专属产品和辅导临界贫困群体开展创业经营。
关键词:
临界贫困家庭 贫困脆弱性 测度 纾缓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王春蕊
本文利用2007年河北省7县717个计生贫困家庭NGO(非盈利组织)小额信贷情况的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了NGO小额信贷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的经济救助效果。研究发现,NGO小额信贷各项指标对农村计生贫困妇女个人、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家庭达到小康水平的概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项目是否盈利对其家庭达到小康水平概率的边际影响为26.88%。NGO小额信贷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的经济救助效果显著,作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要内容,其推广对解决我国农村人口问题和贫困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文静 陈文 李兴洲
高度重视和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为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政府应该帮助贫困家庭增强经济收入能力,保障良好的教育供给,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办学质量;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形成积极参与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良性机制;还要引导和激励贫困家庭投入子女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协同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长效机制,从而使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最终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关键词:
贫困家庭子女教育 脱贫攻坚 教育公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三贵 王姮 王萍萍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村贫困监测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OLS和Logistic模型)来识别与农户贫困和家庭福利状况高度相关的预测指标。我们发现,无论是OLS模型还是Logistic模型,都可以准确预测50%以上的贫困家庭。Logistic模型在准确预测贫困家庭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在选择合适的概率切割点后,预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70%以上。我们还发现,要准确预测极端贫困人口是十分困难的。在实践中,较高的贫困线有利于提高预测和瞄准的准确性。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瞄准 贫困识别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继峰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以后,贫困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虽然贫困家庭的投资能够获得“收益性”补偿,但也面临着种种风险。因此,高校在投入上应把贫困家庭的经济作为重要参数之一,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改革,从而提高大众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
关键词:
贫困家庭 高等教育投资 个人收益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晓亮 田昆儒
文章对贫困家庭高等教育阶段个人投资成本和收益问题开展研究,指出贫困家庭的总成本、总收益、个人投资边际成本率和边际收益率分别低于一般家庭,进而从个人、政府、高校三个方面提出改善高等教育阶段个人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对策。贫困家庭应该合理安排教育投资策略;政府应该对贫困家庭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给予支持;高校应该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创造优越条件。
关键词:
贫困家庭 个人投资 成本和收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禹奎 刘锋
本文简要梳理了美国遗产税制度的变迁过程,并总结了美国遗产税制度运行和变迁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税制建设的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查海波
2005年10月上旬,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安徽省教育厅向合肥、阜阳、巢湖、黄山四市教育部门发出《关于开展贫困学生有关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各选1-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入研究“高中致贫”问题。调研组下基层,到学校,采取听取汇报、查阅相关数据资料、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等方式,掌握了大量资料,分析了贫困生类型、致贫原因,并提出了帮扶救助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蕊竹 孙善学
发展双元制高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技能形成体制的新变化。采用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系统分析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起源与发展,探讨“堆叠”“转换”“漂移”三个制度变迁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双元制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动力来自大中型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多元协同创新、制度的活力在于形式灵活,但双元制高等教育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现阶段我国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目的有相似之处。借鉴德国经验,建议在我国职教本科发展的政策上应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丰富职业本科教育形式、适度提高发展速度和规模、重视职业本科高校合理布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田 廖和平 孙平军 师满江 李涛 刘愿理
利用2019年在贵州省关岭县调查的1 518份样本数据,对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以男性、中青年为主,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不同民族转移数量差异不明显;劳动力主要转移到省外,占比70.69%;月收入水平集中在2 001~3 000元和3 001~5 000元范围内;以转入制造业、建筑业和居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占80.57%;转移时间5年以上的数量最多,约1/3的劳动力转移时间在两年以下;转移途径主要是自己寻找和亲朋介绍。(2)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受教育程度、家庭耕地资源等因素对劳动力转移产生重要影响,劳动力老龄化、乡土情结等成为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基于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从空间、经济、社会3个方面制定乡村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