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8)
- 2023(10175)
- 2022(9169)
- 2021(8773)
- 2020(7328)
- 2019(17168)
- 2018(17302)
- 2017(34000)
- 2016(18593)
- 2015(20914)
- 2014(21030)
- 2013(20834)
- 2012(19064)
- 2011(17179)
- 2010(17124)
- 2009(15643)
- 2008(15118)
- 2007(12968)
- 2006(11422)
- 2005(10148)
- 学科
- 济(70220)
- 经济(70132)
- 管理(51773)
- 业(48415)
- 企(40843)
- 企业(40843)
- 方法(34028)
- 数学(29532)
- 数学方法(29152)
- 农(18790)
- 财(17803)
- 中国(17713)
- 业经(15658)
- 学(15040)
- 贸(14065)
- 贸易(14060)
- 地方(13869)
- 易(13677)
- 理论(12919)
- 制(12733)
- 农业(12272)
- 务(11699)
- 财务(11634)
- 财务管理(11608)
- 和(11461)
- 企业财务(10967)
- 银(10869)
- 银行(10837)
- 技术(10731)
- 环境(10675)
- 机构
- 大学(260283)
- 学院(257288)
- 管理(104155)
- 济(100016)
- 经济(97652)
- 理学(89921)
- 理学院(88955)
- 管理学(87426)
- 管理学院(86974)
- 研究(85022)
- 中国(64522)
- 京(55850)
- 科学(52392)
- 财(46284)
- 所(42878)
- 研究所(38805)
- 中心(38678)
- 农(37777)
- 财经(37258)
- 业大(37171)
- 江(36431)
- 北京(36044)
- 范(35561)
- 师范(35296)
- 经(33801)
- 州(30593)
- 院(30474)
- 农业(29447)
- 经济学(29129)
- 师范大学(28744)
- 基金
- 项目(174789)
- 科学(136584)
- 研究(130571)
- 基金(125580)
- 家(108105)
- 国家(107187)
- 科学基金(92003)
- 社会(79815)
- 社会科(75529)
- 社会科学(75507)
- 省(67710)
- 基金项目(67210)
- 教育(60251)
- 自然(60110)
- 自然科(58674)
- 自然科学(58662)
- 自然科学基金(57588)
- 划(57329)
- 编号(54780)
- 资助(52526)
- 成果(45258)
- 部(38660)
- 重点(38526)
- 课题(37320)
- 发(36516)
- 创(36025)
- 项目编号(34163)
- 创新(33468)
- 教育部(33409)
- 科研(33310)
- 期刊
- 济(109644)
- 经济(109644)
- 研究(80194)
- 中国(45319)
- 学报(38175)
- 管理(37467)
- 科学(35421)
- 农(34861)
- 财(33823)
- 教育(32058)
- 大学(29023)
- 学学(26787)
- 融(26374)
- 金融(26374)
- 农业(24636)
- 技术(21703)
- 业经(18016)
- 财经(17500)
- 经济研究(17038)
- 图书(15560)
- 经(14754)
- 理论(14752)
- 问题(14362)
- 实践(13670)
- 践(13670)
- 科技(12243)
- 技术经济(11951)
- 业(11870)
- 现代(11627)
- 贸(11145)
共检索到377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石凯 刘昊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货币-物价与货币-汇率运行明显不符合经济学常理,均出现严重背离。研究显示,美国货币-物价背离的根本原因在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生缺陷和持续恶化的金融生态,导致美联储投放的流动性被囤积、空转和外溢,无法抬升通胀水平。美国货币-汇率运行背离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外债务扩张形成的美元需求和打压欧元导致的欧元贬值。美国货币-物价运行的背离说明,如果缺乏导流机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实现政策目标,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附带导流机制的中国定向宽松货币政策优于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货币-汇率运行的背离说明,美元仍然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会采用常规和非常规的措施,以维持美元的全球霸...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伍戈 李斌
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同步关系。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这种稳定的关系似乎被打破,货币与通胀的同步关系出现趋势性背离。这无疑给经济预测以及宏观调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趋势性背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未来这种背离是否仍将继续以及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尝试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得到若干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昭 张晨曲
本文从2005-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情况出发,分析其逆变速性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对冲了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水平的一部分效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方向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背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屹山 张可 张鹏
本文运用协整VAR模型研究了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如何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影响中国的物价水平。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美联储目标利率和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存在着负向关系。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总资产和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大宗商品 中国物价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成琪 罗青天 吴桐
本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上游工业品生产和下游消费品生产两个阶段,建立了一个两阶段生产DSGE模型,分析导致中国PPI和CPI在2011年底至2016年初出现持续背离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发现:(1)两阶段生产DSGE模型可以全面描述PPI对CPI的正向传导机制以及CPI对PPI的反向倒逼机制;(2)大宗商品价格的负向冲击和下游消费品部门的负向供给冲击是导致从2011年底至2016年初中国PPI和CPI之间出现持续背离的关键因素;(3)除非在福利损失函数中产出波动性的权重远大于通货膨胀波动性的权重,即中央银行极端重视产出稳定,否则货币政策就应该同时钉住PPI和CPI。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金全 张都
自我国进入宏观经济新常态阶段以来,CPI水平保持低位正增长的同时,PPI水平却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态势,二者之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这不仅与经济理论不符,同时也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水平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受阻。针对这一点,对新常态下CPI与PPI产生背离的货币政策原因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下CPI与PPI对货币冲击反应的差异性引起了CPI与PPI之间背离现象,而这同时也是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调控二者之间剪刀差效果甚微的原因。故而,中央银行应该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CPI与PPI之间的背离现象。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高善文
本文结合当前金融去杠杆和资金"脱实向虚"等热点讨论,以银行体系负债方(含影子银行,称作M3)以及实体经济部门负债方(称作广义社会融资)的变化为入手点,定义并估算了资金在实体部门和虚拟经济之间的流转情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金全 张都
自我国进入宏观经济新常态阶段以来,CPI水平保持低位正增长的同时,PPI水平却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态势,二者之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这不仅与经济理论不符,同时也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水平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受阻。针对这一点,对新常态下CPI与PPI产生背离的货币政策原因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下CPI与PPI对货币冲击反应的差异性引起了CPI与PPI之间背离现象,而这同时也是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调控二者之间剪刀差效果甚微的原因。故而,中央银行应该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炜 景维民 许娜
本文以现实经济对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失效的印证为基础,从货币需求结构和产出缺口视角建立时变参数菲利普斯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在实体部门与虚拟部门货币流通渠道内,产出缺口为正或负的条件下,货币供给与通胀背离的内在机理。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的金融数据,分析不同时变参数下产出缺口、生产者价格指数、预期、货币政策与经济不确定因素对通胀的同期时变效应,具体刻画不同因素对通货膨胀同期影响效应的持久性突变与渐进性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流向实体部门的货币量对通胀影响程度不到虚拟部门的8.6%,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货币结构性失衡将降低通胀对实体经济货币供给的响应系数,加剧货币供给与通胀的背离;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影响程度0.15相比,数量型货币政策影响程度为0.25,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基础适当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更加能够实现既定经济目标;通胀预期对通胀影响无论在当期还是在中长期都具有持久惯性特征,说明当前消费者对政府政策信心度较高,可以将前瞻性指引作为未来货币政策选择。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货币数量论 时变参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平 季永宝
2002年至今,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的同时,却出现对内贬值现象且愈发严重。本文从美元贬值、外向型发展模式和宏观经济增长效应三个角度解释了其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不同逻辑。进而为寻求币值背离的国际经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G20国家货币发展历程发现,币值背离存在三种表现形式且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普遍现象。在此基础上,根据汇率价格传导表现形式将货币内外价值关系归纳为内外价值一致、偏离和背离。
关键词:
人民币 内外价值背离 汇率价格传导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世美 沈丽
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货币理论已不能对超额货币增长做出合理解释。构建虚拟经济和货币供给交互影响作用机制的整体框架,并通过数理分析及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推导、检验货币"脱实向虚"与经济"虚实分离"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脱实向虚"会加剧经济"虚实背离",经济"虚实背离"又反过来强化货币"脱实向虚";货币"脱实向虚"对经济"虚实背离"的作用力度大于其反向作用力度;利率对经济"虚实背离"的正向影响大于对货币"脱实向虚"的负向影响。要有效改善经济的"虚实背离",需着力控制货币的"脱实向虚",分别对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采取有差别的利率政策,从而实现货币供给与经济发展的宏观均衡。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脱实向虚 虚实背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荣文
一、实现我国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性货币国际化就是使货币成为国际间通行的流通、转让、清偿手段,对于一国由对外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协作和交流所产生的国际收付或国际间债权、债务可以用这种货币来进行清算和清偿。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是使人民币能自由兑换,使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转让,并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外汇)用作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而不需要货币发行管理当局的批准。货币国际化与自由兑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是自由兑换,而自由兑换的趋势是国际化,当然也有某些国家的货币虽能自由兑换但由于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道霞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刚刚起步,探讨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货币市场基金 美国 法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美国货币与自动售货卢汉川从表面上看,货币与自动售货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是自动售货机的设计受到货币的很大制约,例如一般自动售货机不吃货币,只能投入硬币,又要根据不同硬币的面值和直径设计投币口。自动售货机里的商品,价格也受硬币组合的制约。目前,美国的货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吴越 赵阳
本文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进口商品价格变化的传递率和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商品价格变化的传递率。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进口商品价格变化的不完全传递程度要高于人民汇率变化对出口商品价格变化的不完全传递程度。本文随后构建包含汇率变化对进口商品价格不完全传递特征的动态随机均衡模型,分析了在不同汇率传递率下,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程度越高,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通货膨胀率波动、利率波动和产出波动的影响越小。鉴于此,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汇率市场改革,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同时,不断提高国内...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冲击 汇率不完全传递 脉冲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