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7)
2023(9849)
2022(8007)
2021(7653)
2020(6115)
2019(14125)
2018(13437)
2017(26671)
2016(14488)
2015(15969)
2014(16002)
2013(15738)
2012(14671)
2011(13600)
2010(13764)
2009(13130)
2008(13193)
2007(11811)
2006(10637)
2005(9983)
作者
(41193)
(34549)
(34126)
(32659)
(22403)
(16439)
(15608)
(13124)
(13088)
(12607)
(11578)
(11455)
(11060)
(11022)
(10996)
(10699)
(10159)
(9974)
(9936)
(9880)
(8571)
(8385)
(8306)
(7954)
(7860)
(7801)
(7704)
(7418)
(6977)
(6761)
学科
(59324)
经济(59259)
管理(42662)
(42649)
(35943)
企业(35943)
方法(26243)
数学(22485)
数学方法(22212)
(17924)
中国(16865)
(16146)
(13654)
(13427)
贸易(13420)
(13092)
业经(12892)
(12338)
金融(12338)
(12267)
(12203)
银行(12190)
(11733)
(11457)
财务(11436)
财务管理(11422)
(11348)
理论(11064)
企业财务(11002)
农业(10075)
机构
大学(214527)
学院(211821)
(94106)
经济(92171)
管理(80285)
研究(74901)
理学(68230)
理学院(67508)
管理学(66551)
管理学院(66120)
中国(59667)
(47526)
(44417)
科学(40805)
(37501)
财经(37088)
中心(33988)
(33789)
研究所(33461)
(31616)
(31066)
经济学(30642)
北京(28540)
(27982)
财经大学(27841)
师范(27759)
经济学院(27500)
(26621)
业大(26419)
(25520)
基金
项目(132010)
科学(105362)
研究(98672)
基金(98448)
(85075)
国家(84342)
科学基金(72356)
社会(64561)
社会科(61256)
社会科学(61245)
基金项目(49574)
(48288)
教育(46417)
自然(45273)
自然科(44273)
自然科学(44260)
自然科学基金(43554)
(42232)
资助(41731)
编号(39356)
成果(34344)
(31062)
重点(29660)
(28066)
课题(27659)
(27615)
教育部(27424)
(27288)
国家社会(27191)
人文(26126)
期刊
(105988)
经济(105988)
研究(71818)
中国(40790)
(37067)
管理(31292)
(30630)
金融(30630)
学报(29687)
(28695)
科学(28550)
教育(24428)
大学(23348)
学学(21787)
财经(19996)
农业(18968)
经济研究(18278)
(17214)
技术(15982)
业经(15492)
(13866)
问题(13638)
国际(13168)
世界(11057)
理论(10976)
(9856)
技术经济(9789)
实践(9616)
(9616)
现代(9602)
共检索到331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广婷  
近20年来,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特征和新风险,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的周期敏感性显著增强。本质上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变动,尤其是驱动美联储提高利率的背后因素的作用。据此,文章从微观机理、宏观传导以及冲击差异三个维度,深入剖析美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变动对跨境资本流动顺周期性影响的理论逻辑。理论上看,在微观层面,美联储政策目标的非对称性导致其货币政策策略逐渐由“规则式行为”(Rule-like Behaviour)转向了更加被动的“相机抉择”(Discretion),这实际上是一种衰退回避偏好(RAP);在宏观层面,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加速器”效应形成负反馈循环,在信号效应的作用下放大金融冲击,但是在传导过程中因“美联储信息效应”、市场预期以及东道国的异质性导致冲击存在差异。基于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文章给出了新形势下新兴市场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周期敏感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郗静   卞志村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政策自主性面临挑战。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区制划分,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在不同区制中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中,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存在差异化影响;第二,全球金融周期处于不同波动区制时,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第三,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内,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在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在高波动区制内其作用受限,故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建斌  
货币政策在治理1998年后的通货紧缩中表现出来的明显弱效与此前在治理通货膨胀中的显著效果形成了鲜明对比,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问题引起了国内政策和理论部门的关注。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效力在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和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基于经验检验结果,本文发现中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产出没有影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效力存在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力对时间因素非常敏感,只在短期内对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经济周期因素对货币政策作用于实际产出的效果没有影响,货币政策效力不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史蛟   何贺敏   梁卓均  
本文首次研究了在美国货币政策的不同阶段,汇率制度对跨境信贷极端流动的非对称作用。结合名义工资刚性和抵押品约束的理论模型显示,存在一个世界利率临界值,当世界利率低于该阈值时,汇率制度并不影响跨境信贷流入;当世界利率高于该阈值时,浮动汇率制度国家更易发生极端资本流动。基于39个新兴经济体146个季度的跨境银行信贷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美元加息期,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发生资本流入骤降的概率显著更高;在美元降息期,汇率制度对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发生概率没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债务负担较重、资本账户开放度较高、外汇储备较低的国家,浮动汇率制度的非对称调节作用会进一步放大。因此,当一国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时,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和一定程度的资本管控政策可以有效降低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风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定华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臻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赵继鸿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勇健  龚文娟  
房地产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拉动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的增长并进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成为本轮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房地产价格也不断攀升给城镇居民的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应付节节攀升的房价而不得不压抑其他的消费。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必须考虑的一个变量。鉴于房地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严佳佳  张晨燕  龚晓晶  
随着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跨境资本频繁流动必将引发系统性风险,冲击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最终严重威胁中国的经济金融稳定。在分析跨境资本流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采用边限检验和ARDL-ECM模型,对比分析长短期内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评估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琨  谭小芬  
通过分析微观层面的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发现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增速存在顺资产价格周期性,且这在中、小型银行、资产价格危机期间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面利用FASVAR模型检验了银行资本扩张的顺资产价格周期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本渠道在中国是存在的,即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资产价格来影响银行的资本约束和资产扩张,最终传导给实体经济。此外,发现货币数量通过这一渠道的作用强于利率调控的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梅冬州  张咪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是否存在差异?作用渠道是否不同?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SVAR模型,同时纳入两国宏观经济金融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和美国货币政策的相互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两国货币政策的外溢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进一步地,本文充分考虑两国贸易结构、资本管制程度和金融市场摩擦程度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摩擦的两国DSGE模型,探讨非对称性的内在逻辑。具体而言,中国货币政策的贸易渠道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即中国提高利率后,国内经济活动收缩,投资和产出下降,进而导致中国从美国的投资品进口下降,使得美国的产出下降;而美国货币政策的金融渠道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即美国提高利率后,资本流出中国,进而导致中国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企业净值下降,在金融加速器作用下,企业外部融资风险溢价进一步上升,从而加剧中国产出下滑。在当前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本文研究旨在厘清两国货币政策的跨国传导机制,为实现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金友  
本文首先从经济周期波动角度,分析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四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和成效;其次,再对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以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和物价水平衡量)进行实证分析;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国华  袁仕陈  
利用前景理论及其扩展研究不同货币政策下人们的行为选择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货币政策下,收入水平和边际利得的不同会促使人们相应地调整参考点和权重,使总价值函数处于不同的位置(税收和通胀也都对参考点和总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继红  刘松涛  
对于货币供应量冲击的累计响应,制造业为正且最大,然后依次是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最小,金融业为负。对于实际利率冲击的累计响应,交通运输业为正且最大,然后依次是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最小,批发零售业为负且最大,住宿餐饮业次之;对于有效汇率冲击的累计响应,制造业为负且最大,然后依次是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最小,金融业为正且最大,房地产业次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