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9)
2023(11297)
2022(9150)
2021(8431)
2020(6968)
2019(16004)
2018(15336)
2017(31183)
2016(16442)
2015(18288)
2014(18088)
2013(18076)
2012(16470)
2011(14750)
2010(15059)
2009(14296)
2008(14605)
2007(13278)
2006(11886)
2005(11309)
作者
(44949)
(37568)
(37381)
(35470)
(24299)
(17725)
(16922)
(14282)
(14099)
(13765)
(12579)
(12388)
(12319)
(11866)
(11848)
(11403)
(11170)
(10951)
(10838)
(10625)
(9207)
(9107)
(9079)
(8670)
(8379)
(8329)
(8302)
(8252)
(7322)
(7280)
学科
(83110)
(77985)
经济(77900)
(76867)
企业(76867)
管理(66506)
方法(34360)
(28477)
业经(28096)
数学(26551)
数学方法(26362)
(25837)
(20329)
财务(20314)
财务管理(20295)
(20157)
贸易(20148)
(19738)
企业财务(19213)
农业(17937)
技术(17519)
(17502)
中国(17368)
(17061)
(14231)
理论(13330)
(13082)
(12947)
(12641)
企业经济(12180)
机构
学院(243422)
大学(237481)
(116149)
经济(114241)
管理(102922)
理学(87426)
理学院(86750)
管理学(85986)
管理学院(85522)
研究(75050)
中国(64395)
(57439)
(48080)
财经(44734)
(40704)
(37886)
科学(37325)
(36199)
经济学(35995)
中心(34961)
(34051)
财经大学(32989)
经济学院(32703)
研究所(31574)
商学(30719)
北京(30495)
商学院(30433)
(29479)
业大(28595)
经济管理(27755)
基金
项目(148204)
科学(120875)
研究(114497)
基金(111633)
(93247)
国家(92368)
科学基金(82983)
社会(76988)
社会科(73485)
社会科学(73470)
基金项目(57704)
(56765)
教育(51907)
自然(51085)
自然科(50047)
自然科学(50037)
自然科学基金(49261)
资助(46447)
(46239)
编号(45813)
成果(36281)
(34652)
(34582)
(34282)
国家社会(32212)
重点(31964)
(31949)
(31320)
人文(31128)
教育部(31115)
期刊
(133969)
经济(133969)
研究(79696)
(47881)
中国(44974)
管理(44848)
(33248)
金融(33248)
(32449)
科学(27124)
学报(24075)
业经(23590)
财经(23511)
技术(22638)
经济研究(22377)
农业(22216)
大学(20585)
(20360)
教育(19977)
学学(19430)
(18057)
问题(17237)
国际(16462)
技术经济(15272)
世界(14834)
(14432)
商业(13611)
现代(13209)
财会(12413)
经济管理(11985)
共检索到382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苟琴  苏小湄  谭小芬  
本文采用2013-2020年19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数据,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沿着跨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网络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溢出效应及微观机制。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紧缩(扩张)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国关联企业投资的负向(正向)影响显著高于新兴市场国家本土企业。影响机制在于,跨国企业通过其内部资本市场与内部供应链,向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国关联企业传导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从而影响美国关联企业的投资水平、收入增长、规模扩张与现金持有,并进一步沿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内产业关联向其本土企业进行传导。本文补充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在企业层面的传导渠道,为新兴市场国家更好地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嘉骞  托马索·曼奇尼-格瑞夫里  拉特纳·萨海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会产生溢出效应。在非常规时期这种溢出效应更加明显,这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引起的债券购买和流动性增加的结果,并且对不同国家影响各异。美国在退出QE时应侧重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冲击,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基本面,以减少全球溢出效应的冲击。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天顶  方志远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都曾进入零利率下限(ZLB)时期,为判断美国的货币政策立场带来了困难。本文使用多因素影子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以经改进的货币政策立场度量方法,测量出ZBL时期包含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融资条件的影子利率,并结合非ZLB时期的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判断1990—2022年美国的货币政策立场。在此基础上,从金融溢出渠道,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探析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资本市场以负向溢出效应为主,但程度不高。该研究结论的政策蕴含在于,中国存在继续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空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艳  张鹏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市场的溢出性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中国的信贷市场而作用于中国内生的广义货币供给。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供给有正向影响。美元流动性通过该机制形成了对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溢出效应。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对美国货币政策可能的调整进行前瞻性的应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邢天才  唐国华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十分显著。本文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联动为研究对象,使用SVAR方法从利率、货币供应量以及货币政策自主性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结论是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李兴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国家构建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逆周期性调节本国信贷市场与跨境资本流动。本文研究在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下各国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债券基金净资本流入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当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各国收紧宏观审慎政策会导致跨境债券基金净资本流入增加,削弱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实施严格固定汇率制的国家会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收紧宏观审慎政策将带来显著的溢出效应;美国货币政策具有非对称性影响,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相对紧缩的美国货币政策影响更为显著;该溢出效应在国别层面存在异质性,一国经济增速越低、政策利率水平越低、金融发展水平越低、汇率浮动弹性越低、政治越稳定,收紧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债券基金净资本流入的影响越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百胜   陈良昊   张毅  
美国为应对高通胀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中国为帮助经济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复苏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两国货币政策呈分化特征。基于该视角,本文构建一个具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SV)和中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情况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更加突出;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是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即中间厂商部门对于复合资本品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实现厂商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完成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当中间厂商部门使用外资的占比较小时,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较大;当中间厂商部门使用外资的占比较大时,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较小。在区域冲突加剧、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本文对于深入理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理论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对深化金融市场开放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瑞芬  赵艺  孙然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国内经济萎靡。为此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次贷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联邦基金利率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且对我国产出有一个负向的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静霞   安真   李馨怡  
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美国频繁调整货币政策和运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必然会对中国产生政策溢出效应,加之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美国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债券市场具有显著影响,短期债券受影响程度大于长期债券;溢出效应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非对称性,美联储在经济衰退阶段实施的扩张性刺激政策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冲击更大;美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汇率渠道影响中国债券市场,并且其在2015年后显示出更强的有效性。因此,中国应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补充创新金融工具,建立股、债、汇及大宗商品市场联动的风险预警与联合干预机制,通过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来降低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鹏  
本文认为: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真实回报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我国股票市场真实回报下降;在短期,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股票市场真实回报波动贡献大,而在中长期美国的通胀、产出冲击贡献大;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经由美国股票市场价格示范效应传递的机制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裕峰  傅盛盛  
本文通过扩展封闭经济下债券定价框架,从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角度来解释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之谜"。将实际货币政策变动分解为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变动和货币政策意外两部分,并使用事件研究方法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历次货币政策决议对中国下一日企业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元加息将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进而导致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相比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变动,货币政策意外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随着信用等级的降低,影响强度出现递增;在经济衰退时中国政策逆周期性调节的可预测性相对较强,这抵消了美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状态下的非对称性传导。综合来看,随着中美经济日益紧密和中国债券市场不断开放,美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愈发明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裕峰  傅盛盛  
本文通过扩展封闭经济下债券定价框架,从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角度来解释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之谜"。将实际货币政策变动分解为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变动和货币政策意外两部分,并使用事件研究方法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历次货币政策决议对中国下一日企业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元加息将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进而导致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相比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变动,货币政策意外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随着信用等级的降低,影响强度出现递增;在经济衰退时中国政策逆周期性调节的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滢  孙宇豪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政策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对比研究具有代表意义。首先比较了中、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发现金融危机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在规模和结构上的特征与差异。然后运用2008年1月至2019年2月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相关月度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对美联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外溢性传导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负债表等"数量型"工具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性要强于联邦基金利率的"价格型"工具,且随着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收缩,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