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8)
2023(12958)
2022(10566)
2021(9805)
2020(7967)
2019(18219)
2018(17557)
2017(33536)
2016(18113)
2015(20121)
2014(19702)
2013(19589)
2012(18536)
2011(17305)
2010(17249)
2009(16229)
2008(15808)
2007(13803)
2006(12562)
2005(11584)
作者
(53124)
(44488)
(44235)
(42156)
(28584)
(21217)
(19921)
(17366)
(17049)
(15724)
(15515)
(14422)
(14408)
(14139)
(14025)
(13679)
(13263)
(12857)
(12783)
(12652)
(11111)
(11050)
(10693)
(10178)
(10106)
(9967)
(9558)
(9387)
(8869)
(8756)
学科
(95425)
经济(95339)
管理(49837)
(45281)
方法(35226)
(34393)
企业(34393)
数学(32191)
数学方法(31959)
中国(25254)
(22070)
地方(19963)
(19698)
贸易(19689)
(19246)
(18859)
业经(17229)
(16846)
(15510)
农业(14653)
(13848)
银行(13817)
(13769)
金融(13769)
环境(13643)
地方经济(13398)
(13395)
(12614)
(11087)
(10877)
机构
大学(270205)
学院(267466)
(131671)
经济(129554)
研究(102067)
管理(99462)
理学(85370)
理学院(84423)
管理学(83304)
管理学院(82819)
中国(78671)
科学(57444)
(57167)
(56631)
(51740)
研究所(46961)
(45604)
财经(45597)
中心(44487)
经济学(43243)
(41737)
经济学院(38877)
(38160)
业大(37757)
北京(36650)
农业(35877)
(35695)
(34253)
师范(33907)
财经大学(33894)
基金
项目(173887)
科学(138324)
基金(130656)
研究(124621)
(115190)
国家(114286)
科学基金(96798)
社会(85258)
社会科(81101)
社会科学(81084)
基金项目(67340)
(63338)
自然(60557)
自然科(59201)
自然科学(59181)
自然科学基金(58210)
教育(56195)
(55112)
资助(54290)
编号(46560)
(40542)
重点(39451)
(38806)
成果(38138)
国家社会(37053)
(35794)
教育部(35134)
中国(34111)
创新(33721)
人文(33549)
期刊
(146935)
经济(146935)
研究(88772)
中国(50434)
学报(41357)
(41261)
(41035)
科学(39074)
管理(37445)
大学(31675)
(31011)
金融(31011)
学学(30079)
农业(27981)
经济研究(26667)
财经(23989)
教育(22481)
(20842)
业经(20511)
技术(20273)
问题(19387)
(18993)
国际(17928)
世界(17085)
(15352)
技术经济(14652)
统计(13305)
商业(12042)
(11968)
经济问题(11619)
共检索到412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俊  胡家连  张玉娟  
本文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存在性检验和强度测算两个方面予以分析,运用虚拟变量刻画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引入Gumbel Copula上尾相依系数来检测其波动效应的存在。实证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也证明了美国货币政策的负波动效应,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间的协同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夏炜  王婕  
论文从经济增长、就业市场和通胀水平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QE2、扭转操作推出时和当前的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当前美国整体经济形势提升显著,虽然面临诸多下行风险,但温和复苏态势明朗。由于主要经济指标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恶化,且QE2对促进私人投资效果有限,下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基调将是"稳定"。为了支持美国经济继续沿着复苏通道前进,并降低下行风险的影响,美联储将继续维持超宽松的货币环境,但不大可能再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除非市场发生极端负面的事件。将扭转操作延长至"2012年年底",也较为明确地透露了美联储将观察期延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宁   丁一兵  
2022年以来,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这一政策变动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为全面阐释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利用时变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全面评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研究显示:第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通常是在重大事件窗口期产生传递效应,而在常态化时期基本不会产生影响;第二,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反馈较弱,但通货膨胀和跨境资本流动对加息冲击的反馈较为灵敏,因此,应警惕由美联储加息而引发的通货紧缩效应和资本外逃风险;第三,在政策应对层面,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明显的转段特征,早期倾向于采取被动的“顺风而动”型调整以避免较大的经济波动,而随着经济体量逐渐上升,政策调整逐渐转向“以我为主”的主动型调节;第四,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后疫情时期的回升阶段,加息冲击对宏观变量和政策变量的影响较弱,这为“以我为主”型的宏观调控争取了宝贵空间,同时也为经济平稳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政府应理性看待并正确认识现阶段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综合影响,货币政策仍应坚持“以我为主”,为实体经济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并不断扩大自身经济体量,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打造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强化经济发展韧性,最终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邓创  付蓉  赵珂  
运用GARCH族模型和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度量了中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波动性,并在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检验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灵敏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TVAR模型实证考察了货币政策波动对调控效果影响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波动对宏观调控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特征,只有当政策波动性低于门限值时,"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才更为有效;同时,在门限值两侧,"价格型"调控模式均优于"数量型"调控模式。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建议货币当局不仅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并做好其与政策灵敏性之间的微妙权衡,更要加快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导向"价格型"为主导的转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潘淦  
美联储在2012年12月12日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QE3的冲击还未结束,QE4又再次推出,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从引导经济上行预期、缓解财政悬崖、货币政策"去独立性"和全球流动性释放四个方面阐释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从货币政策调整压力、出口贸易冲击、资本流动不确定性、输入型通货膨胀、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外汇贷款波动、大宗商品及房地产价格上涨、美元储备缩水八个方面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晓莉  孙晓红  
本文主要研究美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特别是对中国物价和产出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含有块外生性的结构VAR模型,对比检验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前后的不同影响。脉冲响应结果表明,美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和物价均存在正向影响,其中对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美国实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以后,美国货币政策指标对中国产出和物价波动的贡献率显著上升。总体而言,通过金融市场渠道传导的货币政策效应强于国际贸易渠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升国  郭文璇  胡婧玮  
为了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货币数量论构建一个五变量的TVP-VAR模型,运用2007-2017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中国出现输入型通胀,这种溢出效应的持续性不强;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不同滞后期波动幅度较大,从长期来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利于中国同美国的出口贸易;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长期不利于中国产出水平的发展;中国的货币供应量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呈现较显著的反应。据此建议:加强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研究、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推动我国出口工业产业升级,以提升我国抵御国外货币政策变化冲击的能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剑平  刘璐  
基于2012年4月30日至2018年12月17日的银行间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本文首次使用波动率回归拟合的方法,从政策利率的角度改进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程度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收集和构建10项宏观经济新闻后,本文发现当市场参与者普遍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政策变化的情形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显著减弱。当货币政策存在较高不确定性时,市场对未来政策判断的分歧加剧,进而人民币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不足。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增加央行的汇率沟通,可以发挥其对宏观经济新闻的补充作用,同时增强市场对宏观经济基本面信息的反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经济后果以及宏观经济新闻的人民币汇率效应相关理论研究,而且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为货币当局进行有效外汇市场干预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少强  张记伟  
首先,本文利用汇率弹性指数进行的分析表明,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元的汇率弹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韩国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倾向于烫平外汇市场的波动性而非抑制韩元的升值。其次,本文利用Girton-Roper(1977)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提高汇率弹性,实现货币升值,不仅可以减缓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还有利于更为独立的货币政策的实行。再次,本文利用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分析表明,韩国实行单独浮动汇率制之后,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有所提高;韩元升值并没有对其宏观经济造成冲击,反而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娄峰  
本文基于FAVAR模型理论,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中提取出反映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两个潜在因子,并结合货币政策变量实证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单变量和中国货币政策多变量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增加,通货膨胀与经济活跃性有所降低;利率的改变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也有重要影响;广义货币M2和新增贷款的冲击不会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造成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与西方市场经济体的传导机制趋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娄峰  
本文基于FAVAR模型理论,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中提取出反映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两个潜在因子,并结合货币政策变量实证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单变量和中国货币政策多变量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增加,通货膨胀与经济活跃性有所降低;利率的改变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也有重要影响;广义货币M2和新增贷款的冲击不会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造成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与西方市场经济体的传导机制趋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本文首先采集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GDP、外汇储备、CPI和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变量SVAR模型族,然后通过Cholesky分解施加约束,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在中短期内对产出波动具有最多不超过11%的影响,且数量型中介目标的冲击效应要强于价格型中介目标;多数货币政策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其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且解释程度多在12%左右。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既是价格波动的根源,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随着M2可控性的逐步减弱和国内信贷调节有效性的逐渐丧失,中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转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创  付蓉  徐曼  
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和GARCH族模型,实证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波动性及其原因,并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波动对宏观经济目标变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差异;货币政策波动性较大时,其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明显减弱,甚至对宏观经济目标变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不仅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更是新常态下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稳存  
本文根据估计的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则,在具有粘性价格和垄断竞争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的分析框架上,考察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由于中国利率政策规则不是积极的反通货膨胀规则,利率仅根据通货膨胀采取包容性的调整,因此,经济不存在惟一的稳定均衡,即经济不会向某一特定的稳态收敛,并且中国经济有可能存在多重均衡和内生波动。所以,在目前的利率政策规则下,中国经济可以长期处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状态。本文最后的经验考察表明,以上结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所表现的特点是一致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洁  许泽想  董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政策溢出效应成为影响经济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以往研究大都基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角度,较少有探索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检验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是否为美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并构建了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确实对美国宏观经济产生了非线性影响,第一,中国央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影响幅度较大,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影响幅度较小;第二,中国货币政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幅度最大,在经济萧条时期的影响幅度次之,在经济平稳时期的影响幅度最小;第三,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美国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小,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程度适中;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美国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小,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程度适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