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67)
- 2023(18239)
- 2022(15762)
- 2021(15051)
- 2020(12516)
- 2019(29144)
- 2018(28727)
- 2017(55725)
- 2016(30059)
- 2015(34029)
- 2014(33792)
- 2013(33235)
- 2012(30404)
- 2011(27518)
- 2010(27529)
- 2009(25264)
- 2008(24448)
- 2007(20989)
- 2006(18365)
- 2005(16147)
- 学科
- 济(120414)
- 经济(120281)
- 管理(85017)
- 业(80680)
- 企(66404)
- 企业(66404)
- 方法(58041)
- 数学(51474)
- 数学方法(50683)
- 中国(33610)
- 农(32490)
- 财(31146)
- 贸(26858)
- 贸易(26846)
- 易(26245)
- 业经(25738)
- 学(23299)
- 地方(21934)
- 制(21453)
- 农业(21377)
- 理论(20035)
- 务(18697)
- 财务(18610)
- 财务管理(18569)
- 技术(18427)
- 银(18392)
- 银行(18358)
- 和(18242)
- 环境(18119)
- 融(17560)
- 机构
- 大学(422901)
- 学院(421442)
- 济(176116)
- 经济(172635)
- 管理(167820)
- 理学(145841)
- 理学院(144295)
- 研究(142035)
- 管理学(141563)
- 管理学院(140807)
- 中国(107913)
- 京(89556)
- 科学(84960)
- 财(79640)
- 所(69919)
- 中心(64389)
- 财经(64199)
- 农(63771)
- 研究所(63769)
- 业大(60077)
- 江(59469)
- 经(58697)
- 北京(56990)
- 范(55600)
- 师范(55141)
- 经济学(54084)
- 院(51653)
- 农业(49862)
- 经济学院(48930)
- 州(48114)
- 基金
- 项目(288620)
- 科学(228539)
- 研究(212450)
- 基金(211416)
- 家(183582)
- 国家(182103)
- 科学基金(157333)
- 社会(134696)
- 社会科(127829)
- 社会科学(127799)
- 基金项目(110588)
- 省(110015)
- 自然(102069)
- 自然科(99783)
- 自然科学(99761)
- 教育(99198)
- 自然科学基金(97967)
- 划(93478)
- 资助(88909)
- 编号(86459)
- 成果(70067)
- 部(65045)
- 重点(64253)
- 发(61089)
- 创(59867)
- 课题(59500)
- 教育部(56449)
- 国家社会(55865)
- 创新(55809)
- 科研(55043)
- 期刊
- 济(184448)
- 经济(184448)
- 研究(126488)
- 中国(77282)
- 学报(62484)
- 管理(61379)
- 财(59371)
- 科学(58790)
- 农(57511)
- 教育(48783)
- 大学(48641)
- 学学(45502)
- 农业(40340)
- 融(38631)
- 金融(38631)
- 技术(38124)
- 经济研究(31290)
- 财经(30843)
- 业经(29334)
- 经(26451)
- 问题(23950)
- 贸(22348)
- 业(21673)
- 图书(21008)
- 统计(20483)
- 技术经济(20439)
- 国际(19705)
- 理论(19284)
- 世界(19017)
- 科技(19003)
共检索到614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王景武
本文在经验事实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冲击路径、机理、方向和程度,并就未来一年美联储上调基准利率对中国产出的冲击进行情景分析。主要研究结论:第一,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短期冲击是不利的,但同时也有积极因素。第二,从中长期来看,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有增强的趋势。第三,美国货币政策调整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是最强的。第四,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预期因素"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的。第五,技术密集程度越低的行业、规模越小的企业以及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越高的商品出口,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冲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短期,而利率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中长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阳 干杏娣
基于考虑参数时变特征的TVP-VAR模型,研究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并详细考察了利率、汇率以及资产价格三个渠道的传导机制及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总体上恶化了中国产出,降低了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资产价格上升以及通货膨胀加剧。第二,利率、汇率以及资产价格三个渠道中,利率和资产价格渠道改善产出,汇率渠道则恶化产出,不过汇率渠道占主导;第三,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对我国产出有小幅改善作用,但影响十分有限,其间还可能引发资本外流以及人民币贬值压力上升。以上结论表明,面对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的潜在冲击,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汇率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文章应用贝叶斯框架下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美、日、欧等主要国际货币区的货币政策(文章简称为"国际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我们发现国际货币政策在方向和力度方面的调整和变化能够通过其与中国的利率之差表现出来,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贸易差额产生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首先,从影响的程度来看,国际货币政策在推出或退出等方向性变化时溢出效应尤其明显;其次,从时间上来看,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差额在不同时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对中外利差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差额的变化也会引起中外利差随时间不同程度的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晶晶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利率为代表指标的价格型美国货币政策扩张对中国产出在经过一段时期时滞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以货币供应量为代表指标的数量型美国货币政策扩张对中国产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根据子样本实证结果,量化宽松期间利率的溢出效应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溢出效应增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出 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洋 苑珺 刘腾华
作为拥有国际货币加持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经济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基于TVP-SV-VAR模型,对美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对中国经济的动态溢出效应进行了探讨,对利率、汇率及资产价格等三个传导渠道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协同效应。在不同时间跨度下及不同时期内,美国宏观经济政策通过不同渠道对中国经济产出及价格水平产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未来中国应持续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强化自身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创设应对美国宏观经济政策溢出效应的政策工具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胥爱欢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超越双边,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可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省际效应,并采用R软件生成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冲击方向和程度的地域分布图。从总体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中国内地各个省份经济增长的冲击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东部沿海和沿边省份经济增长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冲击性影响程度要小于内陆省份。为此,中国既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有效应对外部短期冲击,又要充分利用美联储加息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有利因素,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换,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在制定应对政策时,要准确区分中国内地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冲击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崔百胜 吴澄明 鲍冠豪 杨朝远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本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冲击,中国主要从总量、价格和结构上采取灵活适度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美国则实施了大规模直达实体经济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两国货币政策在对本国经济发生作用的同时,也对他国产生溢出效应。本文运用中美2007年1月-2021年3月期间的宏观经济变量,构建TVP-SV-FAVAR模型,分析两国货币政策双向溢出效应,并重点考察新冠疫情期间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结果发现,美联储货币供应量与利率调整,均会对中国各宏观经济变量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相比于金融危机,新冠疫情时期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及股价产生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的正向冲击,"零利率"政策同样会对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金融信贷、人民币汇率产生正向冲击且持续期较长;反观,新冠疫情期间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通货膨胀几乎不产生影响,对其余经济变量的影响更多呈现短期特征,长期则不显著,且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来自疫情而非中国货币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倪中新 王丰莹
美国货币政策对其他经济体会产生溢出效应,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选取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5个金砖国家2000-2012年的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给量及证券指数的月度数据与美国的相应指标构造向量自回归模型,证实美国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有不同程度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对南非的消费价格指数、俄罗斯的货币供给影响最显著,对5个金砖国家的证券市场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金砖国家 VAR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梁洪 李树 王雨
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TVP-VAR-SV模型检验数字金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关系,分析在数字金融监管强度差异下该动态关系的非对称性,并进一步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以及数字金融对宏观风险收益率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紧缩型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紧缩型货币政策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体系单位风险效益。进一步,本文从规范数字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强化数字金融市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货币政策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国华 彭意
本文根据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说明美国和日本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产出的影响及其传导渠道,并选取美国、日本和中国2000-2012年利率、汇率、通货膨胀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月度数据,采用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汇率水平,而日本货币政策则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影响程度更大。因此,在防范外国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产出水平的冲击时,对美国应更多的关注输入型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对日本则应关注中日双边贸易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若涵 阮加
本文对日本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方向和传导路径进行理论推导后,通过构建带有参数时变特征的TVP-VAR模型,探究日本央行全面宽松政策CE、量化质化双宽松宽松政策QQE和负利率政策NIRP时期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是如何从货币政策路径、中日贸易路径和资产价格路径传导的。之后,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产出受到日本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日本货币政策变动主要是通过中日贸易路径来对中国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的。另外,本文发现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而对大型制造业企业是不利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金平 刘东坡
文章基于中国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FAVAR)模型,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考虑在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能够对产出和通胀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控;相较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作用同样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对物价水平的调控效果在危机之后逐渐改善;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银行信贷等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SV-TVP-VAR的中国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业风险承担渠道时变特征研究——基于TVP-SV-VAR模型的检验
基于VAR模型的美国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效应研究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高质量就业——基于TVP-SV-VAR模型的动态分析
中美大国货币政策双向溢出效应比较研究——基于两国DSGE模型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外溢效应——基于LT—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视角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
中美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研究——基于BVAR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