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4)
- 2023(12103)
- 2022(10049)
- 2021(9276)
- 2020(7575)
- 2019(17127)
- 2018(16287)
- 2017(31055)
- 2016(17232)
- 2015(18769)
- 2014(18737)
- 2013(18493)
- 2012(17456)
- 2011(15825)
- 2010(16364)
- 2009(15120)
- 2008(15131)
- 2007(13347)
- 2006(12121)
- 2005(10821)
- 学科
- 济(85209)
- 经济(85126)
- 管理(53184)
- 业(46948)
- 企(37409)
- 企业(37409)
- 财(30110)
- 方法(29240)
- 数学(26083)
- 数学方法(25806)
- 地方(21024)
- 中国(20588)
- 农(20337)
- 学(18233)
- 业经(16162)
- 制(15670)
- 务(14447)
- 财务(14431)
- 财务管理(14382)
- 贸(13968)
- 贸易(13963)
- 企业财务(13715)
- 财政(13699)
- 农业(13548)
- 易(13533)
- 地方经济(13207)
- 环境(12346)
- 银(11939)
- 银行(11887)
- 策(11858)
- 机构
- 大学(252027)
- 学院(251661)
- 济(113308)
- 经济(111247)
- 研究(94115)
- 管理(91422)
- 理学(78756)
- 理学院(77812)
- 管理学(76489)
- 管理学院(76047)
- 中国(70033)
- 科学(57863)
- 财(57647)
- 京(52524)
- 所(49734)
- 农(47420)
- 研究所(45105)
- 财经(42317)
- 中心(40651)
- 江(38781)
- 业大(38513)
- 经(38299)
- 农业(37445)
- 经济学(36054)
- 院(33212)
- 北京(33186)
- 范(32789)
- 师范(32396)
- 经济学院(32282)
- 财经大学(30867)
- 基金
- 项目(164449)
- 科学(128740)
- 基金(120429)
- 研究(115121)
- 家(107238)
- 国家(106345)
- 科学基金(89341)
- 社会(75462)
- 社会科(71586)
- 社会科学(71568)
- 省(63086)
- 基金项目(62818)
- 自然(58084)
- 自然科(56743)
- 自然科学(56721)
- 自然科学基金(55704)
- 划(54059)
- 教育(51999)
- 资助(49324)
- 编号(44320)
- 重点(37815)
- 成果(36509)
- 发(36431)
- 部(36377)
- 创(33718)
- 国家社会(31792)
- 创新(31723)
- 科研(31658)
- 课题(31508)
- 教育部(30801)
- 期刊
- 济(131946)
- 经济(131946)
- 研究(80574)
- 中国(47991)
- 财(47135)
- 学报(43633)
- 农(42400)
- 科学(38936)
- 管理(33488)
- 大学(32335)
- 学学(30944)
- 农业(28458)
- 融(24864)
- 金融(24864)
- 经济研究(23417)
- 财经(21936)
- 教育(21127)
- 业经(19068)
- 经(18929)
- 技术(18556)
- 问题(16740)
- 业(14604)
- 贸(14337)
- 技术经济(13250)
- 国际(12946)
- 世界(12899)
- 版(12522)
- 统计(11806)
- 商业(11554)
- 资源(10851)
共检索到387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Karen Dynan
2016年美国大选后,居民和企业信心上升,显示出美国人民期待新总统的政策能够提升短期和更长期的美国经济表现。不幸的是,这些期望有可能落空,原因是政策变化的范围可能有限,而且程度可能不及预期。按照历史标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近年来表现不佳。经济供给方面的趋势是导致产出增长放缓的主要力量。潜在产出增长放缓的另一个原因是生产率(每小时产出)增长趋势的放缓。当然,经济增长并不仅仅是由供给侧的因素决定的,对于货物和服务的需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会通过增加需求在短期内提振国内生产总值,但是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Karen Dynan
2016年美国大选后,居民和企业信心上升,显示出美国人民期待新总统的政策能够提升短期和更长期的美国经济表现。不幸的是,这些期望有可能落空,原因是政策变化的范围可能有限,而且程度可能不及预期。按照历史标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近年来表现不佳。经济供给方面的趋势是导致产出增长放缓的主要力量。潜在产出增长放缓的另一个原因是生产率(每小时产出)增长趋势的放缓。当然,经济增长并不仅仅是由供给侧的因素决定的,对于货物和服务的需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会通过增加需求在短期内提振国内生产总值,但是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白金辉
特朗普总统上任后,美国未来财政政策的取向再次成为政策讨论的焦点。本文讨论了美国财政政策转型背后的主要因素,以及财政政策转型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自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职以来,美国政府出现白宫与参众两院均由共和党控制的局面。在由共和党主导的政治背景与特朗普总统倾向自由化的经济理念下,美国未来财政政策的取向再次成为政策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张鹏
2013年,世界经济步入"拐点"。传统因素和新经济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叠加,矛盾也变得突出和尖锐。从世界经济的特征来看,总体上表现为两个"全面":一是美国经济进入全面复苏轨道,经济开启新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明显;二是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需着力应对经济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增长换档期叠加的挑战。我国财政形势保持稳定,局部风险得到控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指导下,新积极财政政策的布局基本完成,据此设计了"财政十二条"政策方案。
关键词:
中国 2013年 宏观经济 财政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自1970年代石油危机和1980年代里根政府上台以来,财政赤字就成为美国政府的一种常态。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财政资源用于救市,这无疑会加剧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美国政府当前的财政赤字水平能够持续吗?美国政府是否能够不受限制地通过发行国债来进行融资?美联储直接购买长期国债的定量宽松政策能否增强美国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美国能够避免与财政赤字货币化如影随形的通货膨胀吗?请看本文对美国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崔玉平
在美国高等教育分散型管理体制下,美国高校的财政政策表现出相应的多元特色。本文着重介绍美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基本特点、美国高校经常性经费收入(Current-fund Revenue)的主要采源及分配比例以及美国高校经常性经费总支出的分配比例等,以期对我国高校财政政策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财政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铁堆 岳学鲲
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状况十分严重。东北部和中北部凭借区位优势和英国的殖民统治历史率先发展起来,形成了"制造业地带",是美国的"第一世界",而西部和南部则主要生产农产品和初级品,工业发展迟缓,在社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戈飞平
美国高校的资金来源具有多元化之特点,为克服财务困难,高校在资金来源方面具有广泛的选择性。其高等教育能成功地转化为一种大众化教育,原因之一就是在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同时,高校能有效地从其它途径筹措所需资金。本文分析了美国高校资金筹措的多元化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进一步发展广东高等教育过程中在资金筹措方面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金来源 多元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云珠
本世纪开始之际,乔治·W·布什正式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布什上台后会实施一种怎样经济政策?他的经济政策与前任总统克林顿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经济政策将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当前倍受关注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钰 贾亚男
财政是推进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手段之一。实行何种财政政策既取决于欧亚经济联盟的一体化深度又取决于其他因素。欧亚经济联盟财政政策通过对成员国的财政权利和义务影响实施。通过分析欧亚经济联盟财政政策对成员国权利和义务的影响可以发现,各成员国的收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各方面的收益差异很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来 朱保华
理论发展和政策实践表明,财政政策始终是美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日益呈现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的特点。需求管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进行扩张、紧缩或中性的短期运作,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实际产出水平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供给管理注重利用减税政策和税制改革刺激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时更加注重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带动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研发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经济结构,提高供给的能力和质量,从而在长期内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有效结合的经验值得借鉴。当前,中国亟需创新财政政策的管理方式,需要通过坚持周期财政调控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协调配合、推进"结构性减税"不断...
关键词:
财政政策 需求管理 供给管理 美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黎亚
近年来,香港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与香港科学合理的财政体制是不无关系的。香港政府奉行的不干预主义优化了资源配置,审慎稳健的理财原则为政府的调控提供财力保证,而低税率轻税负的税收制度则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者。本文就香港的财政政策及其对经济所产生的推动力作一番探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董曦明 刘作明
一、战后初期的财政政策1945—1951年间,英国工党政府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力是有限的,因此英国政府求助于财政政策来直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把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放在对内促进投资和就业,恢复经济,对外保护英镑,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肖娱
本文运用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smooth transition VAR)模型,以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为样本,分析了美国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影响,考察了财政政策的跨国影响随着商业周期起伏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当美国和相关国家经济都处于衰退时,尤其是在识别出可预期的财政政策冲击后,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正溢出效应明显。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以及金融市场对未来财政"支出逆转"的预期,是增大财政乘数及其溢出效应的必要条件。通过验证在全球需求紧缩时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的国际影响,本文强调在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各国应当加强跨国间财政政策的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