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7)
2023(8917)
2022(8039)
2021(7749)
2020(6399)
2019(15136)
2018(15121)
2017(29345)
2016(16140)
2015(18363)
2014(18499)
2013(18185)
2012(16511)
2011(14806)
2010(14678)
2009(13172)
2008(12531)
2007(10530)
2006(9008)
2005(7657)
作者
(45538)
(37435)
(37197)
(35439)
(23866)
(17963)
(17026)
(14932)
(14269)
(13363)
(12994)
(12345)
(11725)
(11653)
(11538)
(11421)
(11237)
(11173)
(10634)
(10528)
(9303)
(9060)
(8959)
(8438)
(8381)
(8306)
(8287)
(8212)
(7508)
(7472)
学科
(59529)
经济(59459)
管理(44238)
(41614)
(35327)
企业(35327)
方法(29882)
数学(25829)
数学方法(25499)
(15213)
中国(14410)
(14058)
(13607)
业经(13311)
地方(12187)
理论(11712)
(10548)
贸易(10544)
(10458)
农业(10223)
(10221)
技术(9848)
环境(9679)
教育(9572)
(9311)
(9270)
财务(9254)
财务管理(9239)
企业财务(8753)
(8548)
机构
大学(225601)
学院(223110)
管理(92187)
(82910)
经济(80966)
理学(80886)
理学院(79999)
管理学(78639)
管理学院(78240)
研究(71992)
中国(50223)
(48241)
科学(46018)
(36199)
(35714)
业大(33683)
研究所(32963)
(32800)
(32118)
中心(31917)
师范(31877)
北京(30653)
(30240)
财经(29982)
(27331)
师范大学(26151)
(26138)
农业(25804)
(25499)
技术(24456)
基金
项目(159019)
科学(124249)
研究(118697)
基金(113741)
(98199)
国家(97356)
科学基金(83748)
社会(71766)
社会科(67900)
社会科学(67880)
(62191)
基金项目(61450)
教育(55527)
自然(55113)
自然科(53788)
自然科学(53777)
自然科学基金(52785)
(52704)
编号(50099)
资助(46710)
成果(40707)
重点(35094)
(34962)
课题(34131)
(33237)
(33081)
项目编号(31092)
创新(30664)
科研(30287)
大学(30170)
期刊
(86311)
经济(86311)
研究(65423)
中国(37920)
学报(34133)
教育(32142)
管理(32141)
科学(31657)
(29400)
大学(25869)
(25305)
学学(23818)
农业(21467)
技术(20235)
(15296)
金融(15296)
业经(14275)
图书(14070)
财经(13367)
经济研究(13201)
理论(11955)
科技(11441)
实践(11296)
(11296)
问题(11213)
(11181)
(10744)
情报(10602)
技术经济(10229)
现代(10025)
共检索到309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文智  
课程史研究在美国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后,不断从史学和课程理论中汲取养分,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课程探究方式,并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还原到解构、从中心到边缘"的研究重心转移。结合课程理论和史学研究的整体学术境脉,可从三个维度考察美国课程史研究的演变趋势:从思想史转向社会史再转向新文化史;从重构史学到建构史学再到解构史学;关注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再转而对作为历史的建构物的"主体"本身进行反思。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波  
通过梳理20世纪美国课程史研究的历程表明,美国课程史研究先后经历了进步取向、修正主义取向和文化历史取向。不同取向的课程史研究的兴起,有着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并导致在价值预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基于已有的课程史研究及其所展现的研究取向,展开批判性反思,形成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课程史研究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永庚  黄彦文  
课程史研究在西方已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而在我国则一直处于相对自发的状态。课程史研究能够为理解课程现象及问题提供完整的图像,为当下的课程实践提供智慧资源,因此需要引起课程学者的足够重视,并进行积极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课程史研究需要坚持积极史观,拒绝"无历史"和"反历史"的倾向,有选择地采用批判论述分析、比较研究、俗民志、传记和口述史等方法开展课程史当中的学科史、课程思想史、课程改革史等专题研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何珊云  
1909年,时任芝加哥大学教育系主任的贾德将33岁的博比特招入麾下。翌年,博比特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了一门课程,其名称就叫"课程",由此课程正式成为大学里的学术活动之一。与哲学、历史、数学等历史悠久的学科相比,作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洪席  
传统课程研究是以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并不涉及历史的因素,因而缺乏一种深邃的历史视野与厚重的历史关怀。对历史记忆的模糊往往会对当下现实产生虚幻。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推进课程研究,无疑是对“工具理性”课程研究传统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在新时期,为深化课程史研究,需确立发展性的进步史观,并对课程科学史、课程文化史等相关核心性议题展开探讨。开展课程史研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课程的过去”不值得研究、课程史研究解释力的积弱以及研究方法的褊狭,构成了课程史研究的内在性困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茂森  
在我国台湾地区,课程史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我国台湾地区课程史研究内容范围较为广泛,彰显了课程研究的历史意识、初步形成了研究的学术社群,以及亟待加强课程史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和研究方法论的完善。借鉴台湾的经验,在今后我国大陆地区的课程史研究中,应着力于形成课程史研究的学术社群、增强课程史研究的解释力、拓展和深化课程史研究的内容、采用多元的课程史研究方法论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文智  
在整个课程领域经历着语言学转向的同时,课程史研究也已经在后结构主义思想和"新文化史"潮流的影响下,突破传统的思想史和社会史书写理路,以课程话语作为历史考察的对象,揭示知识和权力间的关联,同时将自身的历史书写作为一种话语实践进行反思,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课程探究方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庆波  
美国中国学的最终创立者远东学会产生于美国东方学会并在初期与之联合,而东方学会是美国传统汉学研究的大本营。中国学研究在美国汉学内部发端是由美国汉学的特性所先天决定的,也是当时美国现实需求和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汉学与中国学的初期合作并未能掩饰双方在学术主张上的根本差异。研究美国中国学的发端史能揭示汉学与中国学最初的关联与纠葛,从双方的决裂过程彰显二者的差异。通过研究美国东方学会、远东学会、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等美国重要涉华研究机构和组织在中国学发端期的互动,可以反映美国中国研究的一段发展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德玉  王云儿  
课程传达的是一所大学对教育本质的诠释,课程是大学教学的灵魂。课程思想是高等学校建设高质量大学课程的先决要素和理论指南,是人们对大学应该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传授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能力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受到不同历史条件和个体认知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继承性。不同的政治立场、哲学倾向、社会价值观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课程思想并促使其不断变革。本文通过审视美国大学课程思想的发展历程,揭示在此过程中主要课程思想的形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宇  
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之时,便是科学化的课程开发研究启动之日。随着课程开发对实践发生影响的空间逐步缩小,课程研究走出两条看似截然相反的范式转换之路:走向学术的课程理解研究和走向实践的行动研究。未来的课程研究中存在整合两者的需要和可能,表现为理论研究、理论研究者从事的实践性研究和教师从事的实践性研究三种研究方式的共存和互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登斌  
课程话语指的是,在课程研究领域,通过对特定主题展开言谈,推论性地形成课程意义的语言。本文展现当代美国多元课程话语的关键主题,揭示其蕴含的课程思想,正负两面评价了当代美国课程话语,意在把握美国课程研究领域的语脉及发展走向,拓宽我国课程研究的视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传兴  
二战结束后,美国北极战略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雏形阶段,到后冷战时期前20年的成型阶段,以及奥巴马时期的确立,并伴之特朗普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变化。本文认为二战后美国北极战略的三阶段变化,不仅源于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政治安全环境的变化,更源于不同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则基于国际政治变化导致美国对国家安全威胁认知和判断的变化。通过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北极战略,本文认为不同阶段的美国北极战略具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点,包括第一阶段因美苏争霸需要而呈现军事化的特点、第二阶段因冷战结束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而呈现出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的特点、第三阶段因强调地缘政治博弈甚或大国竞争而呈现“回归”传统安全乃至军事化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兼具“回归”国际合作和“延续”大国竞争的双重特点,美国北极战略因而呈现出既寻求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又继续军事化乃至“高边疆化”的双重特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露茜  
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在美国研究生教育中具有典型特征。它发端于实用主义思潮,20世纪初的效率运动与测量运动对GRE考试的出现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并经历了技术主义初创期、人本化尝试期和多元化转型期三个历史时期。从其典型特征上看,GRE考试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客观测验,注重对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考察,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考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并非考前突击所能完成,体现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所要考察的核心要素。但尽管如此,它所考察的内容仅仅是影响研究生学习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它应与其他材料共同作为录取决策的主要依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宏  
自20世纪60年代迄今,美国教育史研究受到社会科学越来越大的影响。社会科学对美国教育史学实际上起到了全面推动的作用,不仅扩大了教育史的研究范围,打破了传统教育史学的封闭状态,而且使教育史家提出了新的问题,提高了教育史的解释力,使美国教育史学摆脱了编年史的枯燥形象。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美国教育史研究具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而且,美国教育史著作,更象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而不是历史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教育史学虽然动摇了传统的教育史学,但并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研究取代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采  
多元文化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术界较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潮,作为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清除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所产生的一些伤害,其面临的主要政治挑战是能否取代近代以来一直作为社会共同纽带的民族主义。到21世纪初,多元文化主义在自由主义国家回退了,其试图通过文化承认来整合少数群体的主张被认为存在一些不足,在实践层面也没能得到公众的支持。美国多元文化冲突的本质是为了取得支配权而斗争。多元文化主义并没有成为使美国政治社会统为一体的连接纽带。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引发的诸多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美国教育史学史上的名著,进而关注和探讨当代美国教育史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美国教育史家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