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4)
- 2023(11931)
- 2022(10240)
- 2021(9397)
- 2020(8018)
- 2019(18939)
- 2018(18538)
- 2017(37038)
- 2016(19955)
- 2015(22767)
- 2014(23063)
- 2013(23354)
- 2012(22273)
- 2011(20358)
- 2010(20659)
- 2009(19546)
- 2008(19790)
- 2007(18000)
- 2006(15933)
- 2005(14913)
- 学科
- 济(96225)
- 经济(96124)
- 业(61493)
- 管理(58943)
- 企(50323)
- 企业(50323)
- 方法(43407)
- 数学(38626)
- 数学方法(38394)
- 财(27011)
- 中国(25663)
- 农(24164)
- 地方(23441)
- 制(21273)
- 银(20809)
- 银行(20782)
- 业经(19723)
- 行(19616)
- 务(18702)
- 财务(18675)
- 财务管理(18627)
- 企业财务(17949)
- 融(17907)
- 金融(17905)
- 贸(17429)
- 贸易(17415)
- 易(16803)
- 农业(16669)
- 学(15411)
- 地方经济(13072)
- 机构
- 大学(297141)
- 学院(295147)
- 济(128608)
- 经济(126008)
- 管理(113890)
- 研究(101184)
- 理学(96806)
- 理学院(95734)
- 管理学(94452)
- 管理学院(93861)
- 中国(82651)
- 京(63091)
- 财(62379)
- 科学(57900)
- 所(51873)
- 农(49177)
- 财经(48934)
- 中心(47189)
- 研究所(46268)
- 江(45556)
- 经(44347)
- 北京(40780)
- 业大(40157)
- 经济学(39832)
- 范(38653)
- 农业(38619)
- 师范(38287)
- 州(37042)
- 财经大学(36304)
- 经济学院(36129)
- 基金
- 项目(183467)
- 科学(144774)
- 研究(135443)
- 基金(133602)
- 家(114391)
- 国家(113367)
- 科学基金(97535)
- 社会(86892)
- 社会科(82568)
- 社会科学(82542)
- 省(71088)
- 基金项目(70450)
- 教育(63216)
- 自然(61758)
- 自然科(60332)
- 自然科学(60315)
- 划(59940)
- 自然科学基金(59266)
- 资助(56438)
- 编号(55221)
- 成果(45849)
- 发(43476)
- 部(42333)
- 重点(41136)
- 课题(38157)
- 创(37805)
- 教育部(36801)
- 人文(35765)
- 国家社会(35447)
- 创新(35373)
- 期刊
- 济(146135)
- 经济(146135)
- 研究(93721)
- 中国(59955)
- 财(50370)
- 农(44864)
- 融(42354)
- 金融(42354)
- 管理(42087)
- 学报(41820)
- 科学(39036)
- 大学(32081)
- 教育(30982)
- 学学(29978)
- 农业(29133)
- 财经(25403)
- 技术(24777)
- 业经(23798)
- 经济研究(23588)
- 经(21625)
- 问题(19609)
- 贸(17114)
- 业(16404)
- 国际(15924)
- 技术经济(15703)
- 商业(14886)
- 理论(14741)
- 世界(14706)
- 统计(14122)
- 实践(13145)
共检索到462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龚柏华 孔莉
本文涉及美国私人投资者告主营机构在中国但在美国上市的前程无忧公司证券发行欺诈。美国法院认为原告的起诉无法满足指控证券欺诈的详细性和充足性标准,驳回了原告的起诉。本文对该案的基本案情、法院推理、法院判决作了归纳,并就该案相关方面对中国有关方面的启示作了简要评析。
关键词:
证券欺诈 集团诉讼 详细性 充足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龚柏华 任瑞
美国证券投资者诉新浪公司(SINA Corporation)证券信息披露欺诈案,是中国公司在美国涉诉的证券信息欺诈案之一。本案对于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并进行信息披露具有借鉴作用。本文在归纳基本案情、法院推理和法院判决的基础上,对该案做了简要评析,并提请中国相关公司应注意证券欺诈诉讼的要求及相关法律规定。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龚柏华 刘震
美国证券投资者及海外证券投资者在美国法院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指控其在美国发行证券时信息披露欺诈,美国法院判定指控不成立。本文在归纳基本案情、法院推理和法院判决的基础上,对该案做了简要评析,并提请中国相关公司在美国发行证券时,应注意美国证券法关于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以及避免被指控信息披露欺诈的注意事项。本案对中国公司今后到美国上市并进行信息披露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披露 证券欺诈 损害 因果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达
证券欺诈发行犯罪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普遍"顽疾"。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这一违法犯罪类型屡禁不止的制度原因有刑罚设计不够科学、规制主体不够明确、分类不够合理等,实践原因有证券发行的高盈利性、证券欺诈发行行为暗数大、惩处力度偏软等。要切实有效遏制证券欺诈发行违法犯罪行为,保护证券市场及投资者利益,就要将证券欺诈发行犯罪刑事政策从宽和转向适度严厉,扩大规制的行为类型范围,对保荐人和主承销商加以特殊规制,设计合理、科学的量刑体系。
关键词:
证券发行 欺诈 刑法 刑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剑玲
2011年3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结的Matrixx案,明确了原告提起私人证券欺诈之诉时应满足的"重大性"和"故意"两个起诉标准之具体含义。最高法院拒绝在"重大性"问题上适用黑白分明的判断标准,坚持从"是否有实质性可能性使一个理性的投资者认为被遗漏信息的披露将显著改变现有信息的全局"角度来判断某一信息是否重大。Matrixx案判决将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的披露义务,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原告提起证券欺诈之诉提供便利。
关键词:
证券欺诈 起诉标准 美国证券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恩平 吕永学
追究证券欺诈者的民事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是证券法的主要任务。我国证券法确立了民事责任优先的原则,却缺乏可操作性。为防范证券欺诈,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应确立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制度,为证券欺诈的求偿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民事责任 损害赔偿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威
厘清欺诈发行证券罪相关争议的实质,能够更好地为全面实施注册制保驾护航。欺诈发行证券罪的保护法益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体系,投资者基于对整个证券管理制度体系的信任进行投资。仅仅依靠提高自由刑刑期并不能有效规制欺诈发行行为,欺诈发行证券罪的完善应当以密织刑事法网、实现罪责刑相适应为宗旨,在准确调整罪名归属的基础上,做好行刑衔接,明确不同主体的刑事责任,并完善刑罚的设置与裁量。
关键词:
注册制 欺诈发行证券罪 法益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春然 张波
证券市场上的虚假陈述会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虚假陈述被披露后,公司市值较欺诈行为发生期间有所降低,两者的差额即为损失。一旦公司进入破产程序且股票破灭时,使用公司市值差额法计算损失,在形式上不会发生问题,当公司股票仍保留一定的价值时,使用该方法计量损失则会发生很多的问题,这是因为市场并非是理论上的有效市场,而且欺诈性信息之外的因素也在影响着股票的价格。《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第七部分对损失认定的规定过于简单。本文认为,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忽视其他因素对股票价格影响
关键词:
公司市值差额法 虚假陈述 损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德宗 陈启欢
本文用经济学分析及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关于信息披露的欺诈行为。结论是 :当监管加强 ,欺诈的预期成本增加 ,欺诈上市减少 ,反之 ,欺诈上市增加 ;当一股独大时 ,市场监督容易失效 ,便产生持续信息披露上的欺诈行为 ,此时 ,社会公众股东承担的总成本是无欺诈条件下的代理成本与受欺诈导致的成本之和 ;监督失效时 ,削弱了诚实公司潜在的长期融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 ,欺诈公司及其高层管理人员所受处罚量与其欺诈行为量的相关度很差 ,处罚的公平性值得商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何明燕 江萍 薛熠 廖静池
本文研究了拟上市公司通过专门针对媒体的公关活动影响其证券发行定价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公司可以通过投入媒体公关费用来增加媒体对于该公司的新闻报道量,这些报道在性质上属于正面的广告宣传,而正面新闻能够显著提高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关注程度和乐观情绪;乐观情绪越强,则参与证券发行的投资者人数越多,需求量越大,进而导致证券发行价格的上调幅度越大。但是在长期内,当证券交易价格逐渐回归于实际价值时,发行前关注度越高的证券,其长期回报率越低。本文的研究意味着新闻媒体在证券发行中的宣传推介功能与其公司外部治理人的身份存在冲突。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丁骋骋
证券欺诈表现为优势犯罪和短期行为两个特征。我国证券欺诈横行,一是由于证券监管的法制不完备所致,二是由于产权缺陷和市场机制不完善。规范证券市场,应从法律和伦理两个机制入手。一方面应加强证券监管,以消除优势犯罪存在的基础。同时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规范政府行为,以消除短期行为存在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法律和伦理两个方面使证券市场的信誉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使我国的证券市场不断走向发展。
关键词:
证券欺诈 优势犯罪 短期行为 产权改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曾长虹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十余年来,频频出现的证券欺诈现象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的障碍。本文利用寻租理论和监管博奕模型,探讨了证券欺诈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因素,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规制我国证券市场欺诈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证券欺诈 经济学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浪南
在美国,投资银行是专门从事证券发发行业务的专业银行。本文主要探讨投资银行所执行的职能及在证券发行中所起的作用。一、投资银行的职能 (一)承包与推销投资银行的首要职能是承包和推销企业证券。承包是因销售新证券而收取佣金的过程。投资银行以一定的价格从企业买进证券,然后以更高的价格重新向单位和个人投资者销售证券,获取买卖价差的利润。在承包业务中,投资银行承担证券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亏损的风险,但不管承包者销售情况如何,企业都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海林 冷冰
本文介绍和讨论了美国施乐公司财务欺诈案中所使用的具体手法及其影响 ,重点关注了与销售型租赁有关的提前确认收益的会计手法。在此基础上 ,本文结合美国经济形势等有关背景 ,分析了施乐等美国公司财务欺诈案频发的原因及相关问题 ,并总结了其带来的若干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