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1)
2023(5636)
2022(4626)
2021(4249)
2020(3633)
2019(7906)
2018(7737)
2017(13591)
2016(7955)
2015(9264)
2014(9360)
2013(8955)
2012(8250)
2011(7542)
2010(7702)
2009(6820)
2008(6795)
2007(6080)
2006(5401)
2005(4926)
作者
(23549)
(19940)
(19929)
(18942)
(12789)
(9543)
(9163)
(7890)
(7516)
(7069)
(6857)
(6673)
(6663)
(6551)
(6205)
(6162)
(6157)
(6103)
(5888)
(5655)
(5111)
(5089)
(4926)
(4659)
(4504)
(4449)
(4365)
(4274)
(4177)
(4175)
学科
(31650)
经济(31630)
管理(24504)
(23665)
(19669)
企业(19669)
技术(13288)
方法(11541)
地方(10241)
数学(10074)
数学方法(9969)
中国(8522)
(8031)
技术管理(7391)
地方经济(6867)
理论(6779)
业经(6533)
教学(6407)
教育(6278)
(6167)
农业(5859)
(5460)
(5304)
环境(5167)
(4823)
(4705)
(4586)
贸易(4585)
(4409)
研究(4227)
机构
学院(112814)
大学(112249)
(42188)
研究(41674)
管理(41389)
经济(41088)
理学(35521)
理学院(35026)
管理学(34459)
管理学院(34207)
中国(28320)
科学(26681)
(24902)
(22333)
研究所(20561)
(20080)
(18568)
中心(18498)
(18455)
师范(18392)
业大(17542)
技术(16844)
(16629)
农业(15986)
北京(15855)
(15242)
师范大学(14758)
(14675)
教育(13836)
财经(13132)
基金
项目(77860)
科学(60969)
研究(59737)
基金(52463)
(46416)
国家(46000)
科学基金(38467)
社会(35568)
(33668)
社会科(33651)
社会科学(33645)
教育(29989)
(28292)
基金项目(27875)
编号(25398)
自然(23964)
自然科(23411)
自然科学(23406)
自然科学基金(22971)
成果(20658)
资助(20536)
课题(19360)
重点(18768)
(18412)
(18205)
(17172)
创新(16976)
(15580)
规划(15193)
项目编号(15116)
期刊
(46542)
经济(46542)
研究(33070)
中国(29845)
教育(25270)
学报(17993)
(17838)
科学(16857)
管理(15609)
技术(14930)
大学(13231)
农业(13179)
(12440)
学学(11876)
职业(8440)
(8332)
科技(7963)
(7947)
论坛(7947)
(7701)
金融(7701)
业经(7248)
技术经济(7010)
经济研究(6939)
图书(6844)
资源(6060)
财经(5983)
技术教育(5730)
职业技术(5730)
职业技术教育(5730)
共检索到173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方圆媛  刘美凤  
绩效技术诞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领域,由于其提高组织绩效的独特视角与成效,近年来备受关注。在我国,绩效技术一直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引入了一些相关理论,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理论的应用,以期将有关理论与方法本土化,从而适合我国实际。为此,深刻理解绩效技术,追踪其在美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在我国发展绩效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美国绩效技术领域的现状、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我们陆续对大洋彼岸的美国绩效技术领域的学者与实践人员,包括托马斯.M.树文、罗杰.考夫曼等七位学者进行了访谈,以期从不同专家的观点中获得对绩效技术更为全面的认识。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方圆媛  刘美凤  
本研究通过利用电子邮件、电话和网络聊天软件三类工具,围绕绩效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围、与相关领域的关系、社会认可程度、实践与研究现状、相关人才必备能力等几方面,对美国具有教育技术背景,且活跃在企业、高校绩效技术领域的19位人士,包括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先驱托马斯·M·树文(Thomas M.Schwen)教授、美国绩效技术奠基人罗杰·考夫曼(Roger Kaufman)教授、美国著名的绩效分析专家艾利森·罗塞特(Allison Rossett)教授等进行了访谈。透过他们的经历和观点,从一个侧面了解了美国绩效技术领域,从而获得对其更真切的认识。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几乎所有被访者都认同绩效技术起源于对教育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万里  
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全面突破,是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基于共生理论,以集成电路领域为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13所高校、8家企业在校企合作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三级编码分析发现,校企深度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仍面临共生单元选择的“貌合神离”、共生模式构建的“联而不盟”、共生环境支撑的“角色缺位”等深层困境。基于研究发现,从丰富共生界面功能,提高共生单元兼容度;优化协同创新生态,推动共生模式混合相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培育正向共生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校企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才平  
英国二战后为适应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创建了34所多科技术学院,开启了高等教育"二元制"时代,有力地推进了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但是,多科技术学院没有固守自己的办学优势,而是一味追求学术化,出现了"学术漂移"现象。多科技术学院虽只存在了20多年的时间,但其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地方本科院校要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加强通识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地方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才平在《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中,撰文系统介绍了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兴衰历程、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特征,并提出了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启示。作者介绍了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兴起与式微。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和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晓军  
选择美国一流大学实施应用型工程技术教育的三所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以机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美国大学在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与评价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加强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密切与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注重技术能力与非技术能力培养之间的平衡、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并参与工程技术专业国际认证等启示与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骆力明  孙众  魏志慧  
赵勇教授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知名教授、作家,主要研究全球化教育及教育中的技术应用,曾主持设计致在培养富有全球竞争力的学校体系,开发了支持第二语言学习的大型游戏社区,建立了探索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中心。赵勇教授发表100多篇学术文章、20多本专著,获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Association,AERA)颁发的早期学术成果奖(Early Academic Career Awards),并被《技术与学习杂志》(Technology&Learning Magazine)评为2010年全球教育技术界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他目前任国际教育学会的理事、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廖丽萍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在现代企业里,高效的绩效管理让人才脱颖而出,是人才成长的助推器。文章分析并探讨了绩效管理在人才培养中的主要作用、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桂芝  李建生  王文生  
中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时间紧任务特别艰巨,各级各类教育都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创新人才培养责任和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因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发展的相适应性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在技术型创新人才。但高职院校普遍对创新人才培养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不少教师甚至认为培养创新人才与高职院校无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高职院校以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为切入点,是助推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武振业  
一、技术进步与人才资源的开发日本是个岛国,面积37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1千万。可谓国土狭小,人口稠密。几乎无什么自然资源可言,工业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曾使日本经济遭到严重打击。195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仅为美国的5%,但到1955年,日本经济就恢复到战前水平,随后又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日本企业生产的大量优质廉价商品,如汽车、船舶、家电、照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春絮  张春明  邵长兰  
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历层次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建成,职业专科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升入职业本科继续学习。保障“专本衔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需要确立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跨层次人才培养的内涵,运用类型观的理论视角,明确“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实体、对象和特征要素。已有的跨层次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着培养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学科化、培养方式固化等问题。为进一步实现“专本衔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从加强类型化的制度改革、明确类型化人才培养定位和改进类型化培养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专本衔接”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翟雪松  束永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教育部、科技部将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检测和评价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高等院校也大力推进了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实践,并逐步开始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深度融入学科建设和科技研发中去。那么,如何将创新能力落地到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如何测量和评价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有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教育技术中心2018年会中采访了布拉德·霍坎森教授。布拉德·霍坎森教授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前主席,任职于明尼苏达大学设计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在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测量方面有着深厚的学术历史,霍坎森教授在继承先前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创意问题解决"课程为平台,坚持十余年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教育课程的设计与研发。他还就现代教育技术和创新能力培育的关系,以及利用大规模开放性课程实践创新能力等发表了洞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夏建国  
高等教育大众化催生了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新格局,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出发,对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作了全面阐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文华  程莹  陈丽璘  刘念才  
交叉学科研究是产生新学科的沃土和源泉,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重大技术、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很多重大的研究成就往往都是交叉学科合作研究的成果。美国为了确保其国际竞争力,高度重视交叉学科研究,不但有明确的战略布局、政策导向,而且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具体举措。这对我国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研究,更好促进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一、美国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路与举措为了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美国科研领导机构开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陈远  陈子夏  
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就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电子商务的岗位和人才特征及其知识构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