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9)
- 2023(12237)
- 2022(10038)
- 2021(9179)
- 2020(7526)
- 2019(17127)
- 2018(16352)
- 2017(30779)
- 2016(16430)
- 2015(18285)
- 2014(17623)
- 2013(17844)
- 2012(16808)
- 2011(15771)
- 2010(15655)
- 2009(14675)
- 2008(14230)
- 2007(12369)
- 2006(11202)
- 2005(10197)
- 学科
- 济(92331)
- 经济(92240)
- 管理(43943)
- 业(40158)
- 方法(35213)
- 数学(31952)
- 数学方法(31759)
- 企(30292)
- 企业(30292)
- 中国(23403)
- 贸(20381)
- 贸易(20374)
- 易(19915)
- 农(19398)
- 地方(18675)
- 财(17967)
- 学(17853)
- 业经(16102)
- 制(13577)
- 环境(13452)
- 出(13385)
- 农业(13263)
- 地方经济(12984)
- 融(12590)
- 金融(12589)
- 银(11907)
- 银行(11863)
- 行(11505)
- 体(10507)
- 发(10406)
- 机构
- 大学(257477)
- 学院(250893)
- 济(123941)
- 经济(122228)
- 研究(97704)
- 管理(91443)
- 理学(79694)
- 理学院(78718)
- 管理学(77563)
- 管理学院(77111)
- 中国(72524)
- 科学(57373)
- 京(54051)
- 财(52367)
- 所(50277)
- 农(46515)
- 研究所(46225)
- 财经(42864)
- 经济学(42053)
- 中心(41293)
- 经(39403)
- 业大(38072)
- 经济学院(38031)
- 农业(36964)
- 江(34847)
- 北京(34395)
- 院(34212)
- 财经大学(32174)
- 范(32114)
- 师范(31720)
- 基金
- 项目(170024)
- 科学(135145)
- 基金(129604)
- 研究(117318)
- 家(116317)
- 国家(115469)
- 科学基金(97128)
- 社会(81939)
- 社会科(78049)
- 社会科学(78031)
- 基金项目(67665)
- 自然(61702)
- 省(61162)
- 自然科(60379)
- 自然科学(60352)
- 自然科学基金(59364)
- 划(53717)
- 资助(52787)
- 教育(52275)
- 编号(41353)
- 部(39755)
- 重点(39116)
- 发(37621)
- 国家社会(36908)
- 创(35113)
- 教育部(34125)
- 中国(33818)
- 成果(33277)
- 创新(33176)
- 科研(32848)
共检索到375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屹山 张鹏
当今全球经济体系失衡的根源在于美元的主要储备货币地位,以及美国依靠美元的地位所进行的经济政策和"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各种原因,东亚无法像欧洲那样通力合作以隔阻美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而中国亦无法依靠自己能力单独解决此问题。因此,中国暴露在美国经济政策溢出效应当中。这就要求我国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避开可能出现的陷阱。
关键词:
货币地位 经济失衡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素芹 叶伟春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经济中 ,一国经济的繁荣或萧条会通过各种传导机制传送给他国并引起他国相应地产生繁荣或萧条 ,我们称这种效应为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简单的凯恩斯模型研究 ,得出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为 :美国经济增长或下降 1个百分点 ,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或下降 0 .0 95个百分点。这与现实基本相符 ,据此提出我国应更好地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 ,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依靠扩大内需等来降低美国经济对我国经济溢出的负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经济 贸易 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本文利用1997、2007年中国8地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影响的溢出与反馈效应的动态变化。三大类系数测算结果显示:区域内乘数效应大于区域间溢出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大于区域间反馈效应;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内乘数效应在下降、而区域间溢出与反馈效应在上升。对比沿海与内陆地区对对方的溢出效应系数,发现沿海地区小于内陆地区,但引入规模效应后,由于沿海地区有着更大的最终产出规模,它对内陆地区的实际溢出效应大于内陆地区对它的实际溢出效应。产业层面的分析表明建筑业与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沿海与内陆共同的具有较大溢出效应的产业,对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李子奈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总结了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区域间反馈效应的经济含义,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相互关系、乘法分解与加法分解的一致性问题,以及统一以最终需求为出发点的测度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年第一份中国8区域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内陆地区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于还不及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正是由于这一影响,中国内陆地区的反馈效应不及沿海地区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涛
近年来,中国面临外部风险冲击因素明显增多,其中以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效应影响最为突出。为系统评估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市场主体融资的影响,利用1989年1月至2019年7月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数据以及38个新兴经济体企业银团贷款数据,实证分析了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新兴经济体企业融资存在溢出效应,即随着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新兴经济体企业银团贷款利率会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渠道包括美元贷款和美国银行贷款等,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美元和美国银行贷款路径显著提高新兴经济体企业银团贷款利率,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仅通过美元贷款渠道对新兴经济体企业银团贷款利率产生溢出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腰华 王振华 张广胜
按照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八大经济区划分法对中国20032012年1902个县域的经济增长从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效应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为负;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程度和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需创新县域协调发展制度,促进资源与市场的县域互补;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和激活县域金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腰华 王振华 张广胜
按照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八大经济区划分法对中国2003~2012年1902个县域的经济增长从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效应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为负;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程度和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需创新县域协调发展制度,促进资源与市场的县域互补;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和激活县域金融制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此外,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强化县域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职能和效率职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建峰 刘冰 李凯杰
在对外贸易影响因素不断复杂化和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数字经济能否提升出口韧性,对出口贸易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识别数字经济对区域出口韧性的影响并验证影响机制及检验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地区出口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中西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比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经济在出口韧性高分位点处的提升能力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创新效应提高地区出口韧性,良好基础设施和市场化水平能够强化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出口韧性的提升作用在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上都显示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荣 白德龙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经贸关系和金融关系的"辅车相依"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和影响力的日益彰显,中国还只是美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的简单接受者吗?基于此质疑,文章采用边际分析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引发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但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不会显著改善美国对华贸易,却会抑制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行为。此外,面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美国货币政策反应不敏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边际分析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满凤 王帅龙
基于我国2005—2014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各省区市的直接R&D和间接R&D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R&D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中仅次于资本的最重要因素,而且直接R&D和间接R&D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从分地区的情况看,直接R&D和间接R&D的东部地区驱动作用最大,且在东中西部呈梯度下降的趋势,劳动力要素对中部地区驱动作用最强,资本要素对西部地区驱动作用最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丁蕾
近年来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利用1997年1月至2008年4月的中美两国月度宏观数据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对美出口和总出口都有高度显著的前导性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美国经济波动通过溢出效应对中国总出口产生的整体影响幅度要超过它对中国对美出口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
美国经济波动 中国出口 实证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庆华 肖宏伟
本文运用集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于一体的空间杜宾模型,就电力消费及资本、劳动力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2006—2015年时段总体来看,考虑电力消费约束后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示范带动效应,电力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省域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数量下降给经济增长带来了挑战,省域之间存在争抢投资项目和劳动力资源的现象。分"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时段来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从相互竞争逐步向示范带动转型,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减弱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谢国忠
这个会我每次都来,我每次讲的主要都是对下一年的看法,2005年我说我觉得下一年是能混过去,就是应该还行,结果2006年还是个挺旺的一年,出了不少事,但是还是挺旺的,IMF预测2006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是5.1%,比上一年还高一点,5%的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了,周期是从2003年开始的。连续四年都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件好事情,但是我对经济的看法这几年有个变化,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我曾经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竞争力导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凌云 宛敏华
黄金非货币化使美国不用担心其国际收支逆差而导致黄金外流,也为美国长期大规模的经常项目逆差敞开大门。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不断向美国提供实物商品和资源的同时,美国则不断向这些地方输出美元。通过经常项目逆差输出的美元在回流的时候形成了对美国金融资产的需求,刺激了各种证券以及可以证券化的收入流的扩张,引发了资本化运作的泛化。因此,美国也逐渐形成了以货币收入为核心的经济模式,推动了其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使得虚拟经济逐渐成为了美国的核心经济,其核心需求自然也就转变为对虚拟经济的需求。
关键词:
资本化运作 核心经济 虚拟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任伍
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2007年在保持一定程度增长的同时,"忧患"增加,不断攀升的油价引发价格上涨,房地产衰退导致泡沫破裂,次贷危机风险增大,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失业率上升,居民消费态度更趋谨慎。进入2008年以后,美国经济"停滞"的趋势明显,但尚未"持久性衰退"或"全面衰退"。美国经济停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只要中国政府及时防范,采取的措施得力,就能够将美国经济"停滞"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美国经济 次贷危机 停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