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9)
2023(6856)
2022(5698)
2021(5105)
2020(4129)
2019(9442)
2018(9254)
2017(18572)
2016(9847)
2015(11026)
2014(11283)
2013(11204)
2012(10774)
2011(10305)
2010(10676)
2009(10205)
2008(9782)
2007(8852)
2006(8319)
2005(7840)
作者
(27974)
(23361)
(23349)
(22420)
(15318)
(10903)
(10685)
(8993)
(8910)
(8607)
(8148)
(7707)
(7598)
(7488)
(7469)
(7268)
(6970)
(6832)
(6814)
(6346)
(6129)
(5649)
(5568)
(5448)
(5439)
(5374)
(5048)
(4933)
(4718)
(4562)
学科
(64914)
经济(64873)
管理(27598)
(22834)
方法(19003)
(17978)
企业(17978)
数学(17197)
地方(17123)
数学方法(17036)
中国(13310)
地方经济(12409)
(12176)
业经(11036)
(10395)
(10031)
贸易(10025)
(9692)
(9682)
(9332)
(9259)
(8633)
金融(8633)
(8103)
银行(8103)
(7888)
农业(7870)
环境(7809)
及其(7522)
经济学(7282)
机构
学院(150257)
大学(150001)
(78916)
经济(77422)
研究(57251)
管理(55330)
理学(46027)
理学院(45552)
管理学(45016)
中国(44982)
管理学院(44710)
(35935)
(30918)
科学(28875)
(28512)
财经(27575)
经济学(26054)
中心(25320)
研究所(25107)
(24878)
(23617)
经济学院(23049)
北京(20368)
(20089)
财经大学(20081)
师范(20010)
(19929)
(18472)
(17894)
科学院(16342)
基金
项目(86530)
科学(68950)
研究(68229)
基金(63139)
(52651)
国家(52216)
社会(45602)
科学基金(44775)
社会科(43398)
社会科学(43391)
(32115)
基金项目(31299)
教育(30837)
编号(27595)
资助(27308)
(27036)
自然(25282)
自然科(24639)
自然科学(24633)
成果(24287)
自然科学基金(24203)
(20482)
(20187)
课题(19896)
重点(19377)
国家社会(19115)
(18080)
教育部(18004)
发展(17756)
人文(17629)
期刊
(98257)
经济(98257)
研究(56877)
中国(28858)
(26177)
管理(22699)
(22382)
金融(22382)
经济研究(17390)
(17006)
科学(15887)
教育(15170)
财经(14733)
学报(14643)
技术(13635)
业经(13065)
(12863)
大学(12355)
问题(12223)
学学(11430)
农业(11353)
(11252)
国际(10991)
世界(10024)
技术经济(9244)
统计(8464)
经济问题(7719)
经济管理(7394)
(7380)
理论(7340)
共检索到250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本轮美国经济复苏的货币政策框架与危机前相比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仔细研究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理念、目标、策略、工具、传导渠道等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之处,包括强调就业增长的政策目标,过度放松、稳定通胀预期及平衡方式以实现政策目标的政策策略,最优控制技术的政策规则,非常规的资产负债表工具和前瞻性指引,增强与公众的沟通以管理公众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危机后的这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是传统政策框架的扩展和延伸,丰富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威廉·C.杜德利  赵天奕  
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其速度不仅要考虑经济预期,还要参考金融市场对去货币政策宽松化的反应为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美联储共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零下限的联邦基金利率为实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制定的就业和通货膨胀目标作出了贡献。2015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及FOMC双重目标的实现,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会提高,美联储会适度收紧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胤英  王锦华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基础,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前后2007年至2012年8月美联储、居民、企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做出评述,得出: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QE2)的实施主要解决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与降低资本补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通中的资金紧张,避免更深层次的金融系统性危机爆发。但由于量化宽松政策增加的货币流动性并未形成大量有效信贷进入实体经济中发挥作用,对宏观经济变量如产出、就业、物价并没起到预期的作用,对实体经济作用有限。美国政府于2012年9月14日宣布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是对实体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荣  白德龙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经贸关系和金融关系的"辅车相依"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和影响力的日益彰显,中国还只是美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的简单接受者吗?基于此质疑,文章采用边际分析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引发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但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不会显著改善美国对华贸易,却会抑制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行为。此外,面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美国货币政策反应不敏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婧  肖文帅  
本文首先考察了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和货币政策的演变历史,并利用HP滤波法分离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GDP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波动成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更多的时候,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反而成为经济波动的触发因素之一。因此,在利用货币政策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特别是要避免因调控产生新的市场扭曲,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经济波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郭强  邓黎桥  刘玚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由于决策理念出现变革与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美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出现转型。从实施可以预期、但很少解释政策行动的泰勒规则,逐步到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这一进程中,美联储不断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提高美联储的透明度,最后,美联储实施明确政策目标、全面解释政策操作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过程中,国际资本流入与长期维持低利率刺激造成房地产价格上涨,从而酿成金融危机,最终导致大衰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厉大业  张海阳  
纵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推出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发现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从欧洲中央银行资产总额变化来看,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债危机期间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大部分又回流到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之中。西方各国央行之所以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应对处理上遭受如此之多的责难,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央行仍然在遵循着之前的货币政策框架:通胀目标制。当实体经济情况发生剧烈变化而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指导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从来  刘晓辉  
作为封闭经济条件下IS-LM模型和IS-LM-AS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拓展,M-F模型和M-F-D模型成为20世纪60—90年代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分析的工作母机。在研究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问题时,M-F和M-F-D模型由于其简单明了、易于处理等优点,仍然是优先的分析工具选择。而作为M-F和M-F-D模型的新近发展,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在目前来说还难以运用于转型经济的货币政策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诚直  
文章总结了中国经济、金融在"新常态"下的若干发展特征,并基于此探讨了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转变的原因、方向、挑战和预期等。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朝着定向化、价格型和重监管三方面转变,以短期利率走廊配合中期政策利率的做法符合现阶段国情。文章并对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变走向作了预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颖  李配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引发信贷紧缩,信贷紧缩对美国实体经济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住宅投资急剧下降、企业投资急剧下降和个人消费支出的减少。信贷紧缩影响了实体经济,使美国陷入了经济衰退。美联储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为稳定金融体系积极充当金融体系"最终贷款人"角色,美联储在使用传统金融工具的同时,积极创新,开发了多种新的工具。定期拍卖工具、定期证券出借工具、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与外国中央银行的货币互换和干预商业票据市场。当然,美联储一系列的政策创新举措也引发了许多担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丹  
目前我国通货紧缩的局势已有好转,经济步入复苏期。但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稳固,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亟待解决,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结构上存在的弊端。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其效果至今已逐步显现,但一味扩张不能解决根本的结构问题,还可能引发潜在的通货膨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文建  顾铭德  刘斌  傅勇  童士清  王家辉  张挽虹  
本文主要运用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经济复苏不同步背景下,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研究显示,危机后美联储等央行的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操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加大了中国稳定物价形势的难度,并限制了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同时,中国货币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外溢影响。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应更加关注外部环境特别是主要国家和地区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斯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大体区分为两个阶段,其直观表现在央行在金融市场中政策地位的变化上。在不同阶段,央行所使用的政策工具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目的。研究回顾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转变历程以及不同阶段各类政策工具的使用及目的,现阶段央行主要是通过各类主动性的工具来投放流动性,因此货币形成的外生性在逐步增强。这虽然强化了央行的政策约束力,但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有一定影响。央行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改革政策框架机制,探索更多为非银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渠道,以有效维持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预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亮亮  苗永旺  
在金融危机救助的过程中,美国推出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对遏制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促使经济复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美国在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待资产价格的态度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与常态时期的货币政策框架相比,体现了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美国量化宽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丽萍  
为应对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采取了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框架,不仅丰富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也为货币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经验材料。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对政策的分析也比较散乱。为此,本文就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首先阐明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涵义,其次,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与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政策的实施框架及其特征,最后对政策效果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