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5)
- 2023(15140)
- 2022(12764)
- 2021(11632)
- 2020(10018)
- 2019(22446)
- 2018(21985)
- 2017(42769)
- 2016(22671)
- 2015(24765)
- 2014(24299)
- 2013(24073)
- 2012(22068)
- 2011(20150)
- 2010(20186)
- 2009(18760)
- 2008(17365)
- 2007(14677)
- 2006(12802)
- 2005(11075)
- 学科
- 济(110239)
- 经济(110138)
- 管理(63130)
- 业(58940)
- 企(49198)
- 企业(49198)
- 方法(47398)
- 数学(41857)
- 数学方法(41391)
- 中国(23320)
- 农(23303)
- 财(23295)
- 地方(21783)
- 业经(21482)
- 学(20516)
- 贸(20281)
- 贸易(20274)
- 易(19739)
- 制(16506)
- 融(16416)
- 金融(16414)
- 农业(15582)
- 环境(14749)
- 银(14655)
- 银行(14609)
- 理论(14421)
- 和(14248)
- 务(14211)
- 财务(14176)
- 财务管理(14150)
- 机构
- 大学(326989)
- 学院(323724)
- 济(145706)
- 经济(143274)
- 管理(125599)
- 研究(111232)
- 理学(109877)
- 理学院(108710)
- 管理学(106861)
- 管理学院(106277)
- 中国(83237)
- 京(66131)
- 科学(65916)
- 财(62624)
- 所(55073)
- 农(53880)
- 财经(51547)
- 研究所(50606)
- 中心(50492)
- 业大(48835)
- 经(47152)
- 经济学(46847)
- 江(45039)
- 农业(42732)
- 经济学院(42194)
- 范(40642)
- 北京(40627)
- 师范(40139)
- 院(39415)
- 财经大学(38731)
- 基金
- 项目(224231)
- 科学(177976)
- 基金(167348)
- 研究(157738)
- 家(147512)
- 国家(146371)
- 科学基金(125906)
- 社会(105121)
- 社会科(100008)
- 社会科学(99985)
- 基金项目(88662)
- 省(85127)
- 自然(82153)
- 自然科(80365)
- 自然科学(80339)
- 自然科学基金(78925)
- 划(73033)
- 教育(72689)
- 资助(68017)
- 编号(60128)
- 重点(50812)
- 部(50580)
- 发(47982)
- 成果(47666)
- 创(47037)
- 国家社会(45019)
- 创新(44109)
- 教育部(43912)
- 科研(43797)
- 人文(42452)
共检索到464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文进
美国经济危机是其新长波运行到顶后以朱格拉周期形式表现的一次调整,美国经济由此将步入缓慢增长的动荡时期。为满足长波扩张对巨额货币供给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金融体系进行了以金融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重构,由此支撑了美国经济长达20多年的快速增长,并极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但随着长波的演进,不仅内部的扩张动力逐渐衰竭,而且外部的相对竞争力也在快速下降,实体经济对新增货币的吸纳能力减弱,由此金融创新深化所创造的巨大货币供给就只能转向"次贷"和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当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危机也就不可避免。美国经济危机最终转化为世界经济危机,则是因为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出现了...
关键词:
经济长波 货币供给 经济危机 金融体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焕金
当一个国家的微观经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时,会显现出宏观经济景气度的低落,促使国家采取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这个政策又很容易滋生起投机行为,从而陷入"投机←→价格"交互共振状态,最终因泡沫破裂而导致危机的爆发。美国"次级房贷"从有效供给转变为无效供给,最终引起金融危机,是教训。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有效供给不足,而不是需求不足。
关键词:
有效供给 景气过度 投机 凯恩斯主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济广
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结论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总体无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量的中间目标没有达到,降低利率的中间目标效果不显著,但形成通胀预期、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最终目标没有达到。由于中国经济未处于衰退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消费投资的短期拉动中起到了配合作用,但信贷过度膨胀,推动产能过剩,形成严重的通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不可持续性并似乎得小于失。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曙霞
经济危机发生前,国际货币体系表现为中心——外围格局,这种格局使全球国际收支产生了严重的失衡。一方面是美国经济项目逆差和财政的严重双赤字,另一方面是资源性输出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累积。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这种格局能否持续产生担忧。但至目前来看,人们尚未对美元汇率失去信心,美元本位仍没有动摇,这种失衡的格局短期内还将持续。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静
从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总量的关系入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收支和货币供给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开放经济对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框架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国际收支 货币供给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 过新伟
笔者从当代国际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本质,指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本质上是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美国;在此基础上从美元本位下的美国经济虚拟化视角,建立世界资产市场均衡模型,研究了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美国的机制;建立了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并发现美国经济增长率、利率、汇率等因素对当今国际资本流动没有影响;最后概述了美国经济虚拟化的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认识,有助于理解虚拟经济在当代经济中的重要性,它的主要政策含义是,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关键是控制美国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建立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合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甘当善
一、危机的深度和广度怎样1990年10月,一场经济危机降临于美国,结束了长达8年的经济增长。经过6个月工业生产下降和3个季度国民生产总值负增长之后,美国经济已步入复苏阶段,现在正以缓慢乏力的步伐回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春田 高蓓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危机根源的已有研究多从"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低估风险"等方面进行。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另辟蹊径,从"货币"角度层层剖析危机成因,并提出现行货币体系的不完善是最终引发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因此,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货币体系改革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文章最后分析了已有改革方案,并对我国在未来改革中可行的作为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齐畅 高文 郭小平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格局出现了分化:美国的经济强势回暖,新兴经济体仍然深陷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泥潭,文章试图从经济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角度来研究这种分化格局的出现,初步探究了肇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通过国际贸易渠道、通过监管结构的缺陷和通过金融渠道的传导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力平
泰国货币危机及其经济根源和国际关联贺力平泰国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的佼佼者,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长时期中位居世界前茅。泰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指导方针是出口导向,为此泰国政府从80年代中叶起实行以盯住美元为主的固定汇率制。今年7月2...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侯志鹏
本文基于虚拟经济虹吸效应视角,解释了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背离的成因。模型演绎和经验实证的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虹吸效应使货币供给过度流向虚拟经济部门,导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部门货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从而降低了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的响应系数,加剧了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背离;就区域差异而言,中西部地区虚拟经济虹吸效应对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背离的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强;就行业差异而言,金融业虹吸效应的作用比房地产业虹吸效应的作用更强。另外,虚拟经济部门对超发货币起到了虹吸作用,掩盖了可能存在的通胀风险,应当推动虚实经济两部门二元协调发展、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
关键词:
虚拟经济 虹吸效应 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曹广伟 何章银 杜清华
本文以国家和市场为动力,以国际权力结构、国际经济制度、国际经济主导思想三个关键变量为维度,构建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分析框架,并在这一框架指导下考察二战后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冲击,深入探讨国际经济秩序在国家和市场双重力量推动下演变的原因、路径和趋向,以期发现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内在逻辑和一般规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长春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缺乏对国际储备货币供给的约束,储备货币发行国具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承担的成本却很小。主要储备货币国具有发行货币的内在冲动,形成国际储备货币的竞争性供给,国际储备货币总是处于过量供给状态,从而引发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实体经济增长有限,货币向虚拟经济转移势所必然,最终导致了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突显了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必要,也促成了变革机会。着力推进以区域货币为基础的变革、适当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是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的可行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樊健康
在美国的政治现实中存在着"制衡失灵"现象,即单一政党长时间地同时控制着总统和国会。遵从理性选择范式,本文构建了一个制衡失灵下的政治经济周期模型,并推论的得出了一种政治经济危机理论假说。模型表明,在制衡失灵的情况下,在共和党一党支配时期,经济中的产出和就业波动较大,且持续的强硬的反通货膨胀措施可能使经济陷入萧条。在民主党一党支配时,产出和就业波动不大,但必要的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会被搁置或拖延。并且发现,美国政治上的制衡失灵是导致美国历次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经验验证中,历史数据很有力地支持了模型的推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宣恭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国内外专家纷纷对危机的产生原因做了分析。但是,他们较多地偏重于金融领域,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分析,未能触及危机的根源。作者运用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以及信用制度对危机影响作用的论述,认为美国试图以扩大信贷消费去缓解生产扩大与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加速了房地产和金融泡沫的发展。但是这个矛盾只是暂时由泡沫遮掩着,经过长期的积累、发酵终于爆发危机。这才是根本原因。
关键词:
次贷危机 经济危机 实质 根本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