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8)
- 2023(13995)
- 2022(11610)
- 2021(10734)
- 2020(8932)
- 2019(19675)
- 2018(19604)
- 2017(36027)
- 2016(19488)
- 2015(22060)
- 2014(21823)
- 2013(21163)
- 2012(19667)
- 2011(18222)
- 2010(18283)
- 2009(17598)
- 2008(16800)
- 2007(15084)
- 2006(13475)
- 2005(12609)
- 学科
- 济(94126)
- 经济(94008)
- 管理(56622)
- 业(46865)
- 企(38317)
- 企业(38317)
- 方法(31208)
- 数学(27239)
- 数学方法(27016)
- 中国(26379)
- 农(21354)
- 财(20969)
- 地方(20351)
- 制(20248)
- 业经(19254)
- 学(18190)
- 贸(16852)
- 贸易(16841)
- 易(16398)
- 体(15553)
- 银(14884)
- 银行(14860)
- 融(14845)
- 金融(14837)
- 行(14384)
- 环境(14277)
- 地方经济(13545)
- 农业(13496)
- 理论(12168)
- 和(12058)
- 机构
- 大学(282964)
- 学院(281311)
- 济(128085)
- 经济(125688)
- 研究(105219)
- 管理(99750)
- 理学(84342)
- 理学院(83359)
- 管理学(82067)
- 管理学院(81529)
- 中国(80672)
- 京(60573)
- 财(60037)
- 科学(58822)
- 所(52862)
- 研究所(47454)
- 财经(46762)
- 中心(46053)
- 经(42452)
- 江(42388)
- 农(42311)
- 经济学(41747)
- 北京(38877)
- 院(37950)
- 范(37894)
- 师范(37534)
- 经济学院(37197)
- 业大(36347)
- 财经大学(34497)
- 州(33060)
- 基金
- 项目(180265)
- 科学(142605)
- 研究(135902)
- 基金(131867)
- 家(114601)
- 国家(113709)
- 科学基金(96400)
- 社会(89671)
- 社会科(85071)
- 社会科学(85058)
- 省(67932)
- 基金项目(67721)
- 教育(62894)
- 自然(57934)
- 划(57693)
- 自然科(56578)
- 自然科学(56556)
- 自然科学基金(55543)
- 资助(54124)
- 编号(53927)
- 成果(45948)
- 部(41446)
- 重点(41350)
- 发(39973)
- 课题(39146)
- 国家社会(38517)
- 制(37788)
- 创(37160)
- 教育部(36218)
- 性(35350)
共检索到445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叶研
近年来,美国频繁滥用域外管辖权,通过单边经济制裁推行对外政策,阻碍了世界各国正常的经济交往,各国纷纷颁布阻断法来维护本国的合法权益。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美国的经济制裁会在四种情况下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经济、政治和外交带来重大不利影响。情况一是美国对第三国的经济制裁作用于中国,情况二、三和四是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分别作用于第三国、美国自身和中国实体之间。在中国阻断立法体系的建构中,应当优先阻断情况三和情况四,原则阻断情况一,适度阻断情况二。在中国阻断法的执法和司法中应当重点阻断情况三,灵活阻断情况一和情况四,谨慎阻断情况二,从而为应对和反制美国经济制裁提供法律工具和话语权武器。阻断法是一把“双刃剑”,会使私人主体和公权力机关处于“两难困境”,但这种“两难困境”却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应对美国经济制裁需要承担的“必不可少的代价”。目前,中国通过颁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和《反外国制裁法》,初步构建了应对和反制美国经济制裁的阻断法体系,这是中国应对和反制外国经济制裁实践的巨大进步,但该阻断法体系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中国在阻断法的立法和实施中应进退有度,在充分发挥阻断法工具价值的同时,兼顾阻断法的谦抑性,在维护中国国家宏观利益和个体微观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关键词:
阻断法体系 次级阻断 经济制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廖诗评 李芷馨
经济制裁是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中国频繁遭遇他国各类经济制裁,美国甚至专门针对中国出台了颇具特点的经济制裁措施,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相关利益受到威胁。对此,中国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在审慎审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依托自身较强的国家实力和抗制裁韧性,借鉴他国应对制裁的有益经验,初步探索“内外统筹,多元并举”的经济制裁应对路径,综合运用国内与国际措施,交替使用经济、法律和外交手段,在有效应对美国经济制裁的同时,为国际社会将经济制裁纳入国际法治轨道贡献丰富的国家实践经验,充分履行国际社会中的大国责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才华
2018年9月20日,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fice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OFAC)因我国从俄罗斯进口苏35战斗机和S400导弹,将中央军委某部及其部长纳入制裁名单。OFAC的上述行径严重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集中表现。随着中美间竞争加
关键词:
域外适用 经济制裁政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淑敏 李倩雨
美国实施阻止其实体与目标国实体进行交易的初级制裁,而且实施禁止其实体与中国实体贸易的次级制裁,导致中国实体无法使用美元结算,正常的进出口贸易被迫中断,甚至国家整体利益也受到威胁。美国的次级制裁僭越了包括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效果管辖和普遍管辖在内的国家管辖权理论,属于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中国出台《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给予了有力的反制。该办法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和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欧盟立法的有益经验,但仅为部门规章,效力有限。为形成系统完备的阻断法律体系,中国有必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法》。针对该办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有限、"外国法律与措施"中的"措施"语焉不详、不当域外适用的判定权限较低等问题,应将"中国公民"扩大为"在中国有经常居所地的自然人",细化该办法语境下外国的不当措施,并提升不当域外适用判定机构的阶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怫翔 苏尔托诺夫·苏合洛伯 伊丽娜·安东纽克
本文对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后俄罗斯的农业政策调整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中俄农业合作过程中存在的贸易壁垒、投资环境不佳、农产品贸易种类少和农业科技合作水平不高等问题,并对中俄农业合作领域及前景做出预估。
关键词:
中俄农业合作 俄罗斯 经济制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桂华 刘伟
本文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局和商务厅的资料,归纳出中俄农产品双边贸易的4个基本特征;并从双边贸易数据上分析了2014年欧美国家对俄罗斯采取经济制裁后的双边贸易变化,从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发展机遇;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国农产品今后对俄罗斯贸易政策。
关键词:
制裁 农产品 双边贸易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新业 蔡海龙
本文从2014年以来俄罗斯农业政策调整背景出发,梳理了经济制裁背景下俄罗斯实施的农业政策,包括限制农产品进出口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并基于俄罗斯贸易现状分析了上述政策可能对俄罗斯国内及国际农产品市场产生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包括加强对外贸易灵活程度,加强贸易控制力度,建立一套有效应对经济制裁方案等。
关键词:
政策调整 影响 经济制裁 出口限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正刚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制裁。这不仅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商业活动带来了冲击,引发了全球经济震荡。在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不断提升、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扩散、全球一体化影响深入等引发的一系列国际冲突背景下,探讨美欧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制裁对贸易的影响,不仅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也为中国有效应对未来可能的经济制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俄乌冲突 经济制裁 中俄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刚 黄国华
随着冷战的结束,两极对峙终结,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外交成为总体外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开展经济外交。在出现经济摩擦的情况下,中国从来都避免采取武力或经济制裁等硬性手段,主张在平等协商和谈判的基础上解决分岐。而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受其资本主义经济外交理念的支配,却将经济制裁作为其经济外交政策的核心。经济制裁是把“双刃剑”,有可能在国际政治中得以延续.但是如果不转变传统的制裁思维,经济制裁的最终破产又将是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
冷战后 美国 经济外交 经济制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卢凌宇 邓芠科
一国的国家安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建设实践上,其核心内涵或目标应该是使该国最主要政治决策力量具有决策上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构成了国家自主性的主要内涵。从理论上讲,这种决策自主性,不仅体现在对国内事务上,也体现在对国外事务上,主要指该国的最主要决策力量(不完全等同于现任执政者)所具有的可以作出让本国家或民族得以长期存续和发展而不被内外力量打断的英明决策的能力,其暗含的基础性条件是该国的最主要决策力量在制度上、物质上或合法性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或支撑。从实践上讲,对当代遭受外来经济制裁的国家进行案例研究可以发现,同等条件下,被制裁国家的决策自主性能力,往往是影响经济制裁效果,进而影响该国国家安全建设成效的决定因素,这在与发展核武器相关的经济制裁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能否在政治制度上得到持续的和更高的支持,并满足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获取合法性上民众的普遍支持,将决定一国国家自主性能力的高低,进而决定该国的国家安全成效的多寡。该研究对于广大发展中世界的国家安全建设具有较大和普遍的启示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宗明
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柳剑平、刘威著《美国对外经济制裁问题研究——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政治的个案分析》(2009)一书,将美国对外经济制裁和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现象有机地统一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之中进行研究,深刻地揭示了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不仅把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且还把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问题的研究推向了深入。总的来说,该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潘坤 杨成铭
国家间的金融制裁与反制裁依托于国际法律框架。这一框架包括两部分:国际金融法框架中存在的"帝国秩序",以及金融制裁作为政策工具不违反国际法。美国利用自身在该国际法框架中的优势地位,以其国内法为依据对华采取金融制裁。现阶段美国对华制裁基本可以排除"脱钩"的可能性,以单点制裁为主,这为我国采取反制措施提供了基本坐标系,而《反外国制裁法》则奠定了我国以立法为中心的多元反制裁格局。以《反外国制裁法》为依据,我国可对特定外国个人和实体进行制裁、阻断次级制裁。依据国内法采取的行动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亦依托于国际法律框架。具体而言,一是采取有效行动变革国际金融法框架中的"帝国秩序",二是从国际造法和国际司法两个角度采取针对不法金融制裁行为的反制措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国友
冷战后导致中美关系频生摩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的对华经济制裁。美国有关经济制裁法案中涉及中国的共有11个,略少于伊朗、古巴、利比亚、朝鲜和伊拉克等美国眼中的“无赖”国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建伟
次级经济制裁是主导制裁国对那些与原始被制裁国存在经济联系的第三方所实施的制裁。过去十多年,美国次级经济制裁使用"常态化",在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视金融手段,已经造成重大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各大经济体主要采取四种策略予以应对:"制裁预阻""遵守阻却""国际裁决"和"技术规避"。然而,这些策略对各国企业和公民提供的保护有限,无法根本性地阻止美国滥用次级经济制裁及其负面影响。受美国国内形势变化和偶发国际事件的影响,当今各经济体有效应对美国次级制裁的难度明显变大。克服这种困难离不开国际合作,也需要各大经济体加快改革,尽早形成切实可行的反制力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外
21世纪,金融和科技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领域,金融霸权成为全球霸权的基础和主要表现形式。文章梳理了金融霸权的本质内涵、构成基础与实现途径、霸权演变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战略阻断的内涵、特征及金融战略阻断的逻辑演绎,认为金融战略阻断是金融霸权的重要遏制方式,而金融制裁是金融战略阻断的技术实现路径,后者较前者具有更高的战略意义与全局性影响。霸权国以其金融霸权对目标国具有战略点性质的国际金融中心发起金融制裁,根本性地打击叠加其上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经济发展关键基础,并通过阻断传导效应作用于目标国,从战略层面影响其发展节奏、预期、关键抓手等。中美博弈大背景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可能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金融战略阻断的潜在对象。基于香港的战略点地位和功能,预判美国对香港可能实施金融战略阻断的战略意图,及具体的潜在阻断目标、时机与路径选择,提出香港反金融战略阻断的策略与路径建议。
关键词:
金融霸权 金融制裁 战略阻断 香港 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