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6)
2023(10487)
2022(8802)
2021(7958)
2020(6713)
2019(14971)
2018(14777)
2017(28935)
2016(15494)
2015(17214)
2014(16917)
2013(17058)
2012(16474)
2011(15346)
2010(15529)
2009(14768)
2008(14266)
2007(12862)
2006(11881)
2005(10882)
作者
(49426)
(41054)
(40882)
(38804)
(26094)
(19579)
(18532)
(16024)
(15588)
(14400)
(14181)
(13436)
(13338)
(12964)
(12761)
(12575)
(12167)
(12036)
(11923)
(11778)
(10419)
(10224)
(10022)
(9478)
(9443)
(9092)
(8938)
(8890)
(8333)
(8015)
学科
(83810)
经济(83717)
管理(42507)
(38713)
方法(29568)
(28617)
企业(28617)
数学(26648)
数学方法(26483)
中国(21393)
(18980)
地方(18095)
(16762)
(16496)
业经(15240)
(14842)
(14478)
贸易(14470)
(14067)
农业(12937)
地方经济(12752)
(12672)
银行(12627)
(12420)
金融(12420)
环境(12375)
(12191)
(10633)
(9760)
产业(9408)
机构
大学(242933)
学院(238344)
(112105)
经济(110103)
研究(90754)
管理(85926)
理学(73688)
理学院(72792)
管理学(71730)
管理学院(71293)
中国(68151)
科学(53971)
(51801)
(50361)
(47815)
(45439)
研究所(43344)
财经(39933)
中心(38715)
业大(36989)
经济学(36436)
农业(36323)
(36235)
(35028)
北京(33482)
经济学院(32718)
(31965)
(30570)
师范(30158)
财经大学(29548)
基金
项目(151413)
科学(118119)
基金(111491)
研究(105416)
(99794)
国家(98972)
科学基金(82071)
社会(70240)
社会科(66644)
社会科学(66625)
基金项目(58292)
(56767)
自然(52513)
自然科(51218)
自然科学(51198)
自然科学基金(50321)
(49366)
教育(47089)
资助(45641)
编号(39856)
重点(34448)
(34300)
(34123)
成果(32899)
(30976)
国家社会(30043)
科研(29186)
创新(29174)
教育部(28984)
计划(28442)
期刊
(128250)
经济(128250)
研究(77714)
中国(44108)
学报(41905)
(41038)
科学(36858)
(35717)
管理(32518)
大学(31215)
学学(29623)
农业(27838)
(25034)
金融(25034)
经济研究(22976)
财经(20794)
教育(19479)
业经(18557)
(18032)
技术(17544)
问题(17497)
(15045)
(14662)
国际(14032)
世界(13184)
技术经济(13101)
商业(12079)
统计(11447)
理论(11206)
现代(10569)
共检索到367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谢国忠  
这个会我每次都来,我每次讲的主要都是对下一年的看法,2005年我说我觉得下一年是能混过去,就是应该还行,结果2006年还是个挺旺的一年,出了不少事,但是还是挺旺的,IMF预测2006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是5.1%,比上一年还高一点,5%的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了,周期是从2003年开始的。连续四年都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件好事情,但是我对经济的看法这几年有个变化,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我曾经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竞争力导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华民  周鹏  
美国经济继 1 0年快速增长后增长减速 ,是由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原因造成的。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 ,将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可能是中国对内进行结构调整、对外开放资本项目的一个较好机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睿睿  韩冬冬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于国安  宫淑玫  
自2000年中期以来,美国经济急速滑坡,到2001年3月结束了20世纪90年代的辉煌阶段。文章认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包括:投资过度、股市泡沫破裂、利率调整、“9·11”事件。美国经济的好转则与美国政府刺激经济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分不开。从美国经济中,文章得出了增强消费者信心是关键、实行结构性减税是当务之急等五个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金柏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向全面小康社会进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及国际化进程加快,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正在进入大力发展大型船舶、高速铁路、现代汽车、住宅建设、高效化工、新型能源、精密机械、IT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晓燕  
美国经济在 2 0世纪 90年代持续发展的原因是重点发展信息业 ,提高劳动生产率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虚拟经济 ;扩大内需和外贸 ,促进投资和消费。当然美国经济在其发展中也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美国经济发展的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梁昊飞  
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最新宣布,美国经济自2001年3月已经进入衰退。本文认为,美国此次衰退是难以避免的,这是经济周期的必然规律,由于此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脱离,形成泡沫,那些过剩的资本终究会退出,于是造成人们心理预期的过度反应,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大幅萎缩,而恐怖袭击事件则加速了衰退的进程。对中国而言,美国衰退的影响是利弊兼有,主要表现在出口、引资、经济格局等方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方友林  
由于寿险本身的抗周期性以及我国寿险发展所具有的一系列有利条件,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导致经济减速的形势下我国寿险的保费收入仍有望实现较快增长,而挑战在于低利率环境下逆周期战略所导致的保费过快增长对寿险公司实现长期利差存在较大威胁。当前,通过业务转型提高保费质量、提高代理人的素质并降低寿险投资对股票市场的依赖性,对实现我国寿险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翔  
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不难看出长期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说是由结构演进至均衡路径逐渐达成的过程。通常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经济追赶阶段,其主要由前期结构变动所引起的。第二,为均衡增长阶段,其主要是由后期要素以及产出比例逐渐稳定所带来的。现代经济学理论指出,国家经济发展初期,产业结构逐渐由服务业与工业替代,由于农业生产率明显低于服务业与工业,使得产业结构过渡时期劳动力会促使经济飞速增长,出现"结构红利"。然而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锋  
2012年二季度我国GDP季度同比增速"破8",此后九个季度在7.5%上下波动,近来部分经济指标再度走低,如1~8月固定投资同比增速降至接近实施刺激计划以来最低值,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比7月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创2011年3月以来最低。8月出口进口增速降至2.3%,当月贸易顺差增至近500亿美元,显示内需较弱,金属原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引发煤体"大宗商品雪崩钢价跌入无底洞"之类报道。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生升   刘慧慧   方敏  
美国经济治理的失灵根源于其经济基础中对抗性矛盾的激化,两党互斗的政坛乱象不过是经济基础中激化的矛盾在政治生活中的集中表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逐步呈现金融化趋势,不仅恶化了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条件,也侵蚀着技术创新的产业根基,导致美国国内产业资本积累面临无法克服的困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面临巨大的断裂风险,这成为引发美国国家经济治理失灵的直接原因。从历史长周期视角看,美国经济金融化趋势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矛盾、资本积累与社会消费矛盾以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矛盾累积深化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续,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国家经济治理的制度边界。三重矛盾的累积深化严重挤压了美国经济治理的政策空间,使其陷入顾此失彼的制度性失灵。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晓河  
纵观美国经济崛起历程,经济快速增长期与城市化加快推进期同步,即城市化与工业化高度协调,城市化从早期发展小城镇到大城市进而再向城市群(带)、城市精明增长方向演变,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在城市间均衡发展,这些都是美国崛起的关键所在。进入大国博弈新时代,我国也将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期,应积极借鉴其发展经验,逐步解决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城镇化发展滞后问题,加快解决地区、城乡、城镇之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在资源高度稀缺的条件下尽早实施城镇"精明增长"计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