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9)
2023(10618)
2022(9481)
2021(8868)
2020(7547)
2019(17614)
2018(17449)
2017(34659)
2016(18585)
2015(20928)
2014(20962)
2013(20905)
2012(18969)
2011(17131)
2010(16875)
2009(15434)
2008(14905)
2007(12671)
2006(11048)
2005(9428)
作者
(52681)
(43748)
(43329)
(41203)
(27988)
(20893)
(19711)
(17292)
(16688)
(15514)
(15082)
(14510)
(13682)
(13610)
(13449)
(13111)
(13012)
(12937)
(12557)
(12292)
(10819)
(10508)
(10491)
(9818)
(9660)
(9620)
(9609)
(9521)
(8725)
(8530)
学科
(76353)
经济(76262)
管理(54406)
(53247)
(43373)
企业(43373)
方法(40014)
数学(35418)
数学方法(35099)
(21106)
(19349)
中国(17792)
业经(16115)
(15228)
地方(14950)
农业(14684)
(13654)
贸易(13649)
(13218)
(12844)
财务(12787)
财务管理(12761)
企业财务(12175)
环境(12150)
(12097)
理论(11901)
技术(11893)
(11706)
(10425)
银行(10393)
机构
大学(267467)
学院(263349)
管理(111294)
(106150)
经济(103941)
理学(97827)
理学院(96853)
管理学(95369)
管理学院(94903)
研究(83936)
中国(61547)
(56318)
科学(51301)
(47318)
(40738)
(40736)
业大(40076)
财经(39252)
中心(38305)
研究所(37293)
(35984)
(35937)
北京(35551)
(34827)
师范(34562)
农业(31832)
经济学(31549)
(30309)
(29717)
财经大学(29506)
基金
项目(186661)
科学(147694)
研究(137594)
基金(137351)
(118411)
国家(117462)
科学基金(102127)
社会(87080)
社会科(82621)
社会科学(82599)
基金项目(73648)
(71335)
自然(66869)
自然科(65306)
自然科学(65294)
自然科学基金(64154)
教育(63130)
(60335)
资助(57009)
编号(56599)
成果(45472)
(42105)
重点(40734)
(38710)
(38621)
课题(37370)
教育部(36598)
人文(36087)
创新(35905)
科研(35738)
期刊
(107828)
经济(107828)
研究(76517)
中国(43529)
学报(39952)
管理(37779)
科学(36968)
(36034)
(33911)
大学(30804)
学学(28749)
教育(28534)
农业(25368)
技术(21712)
(21607)
金融(21607)
财经(18530)
业经(17512)
经济研究(16983)
(15549)
图书(15114)
问题(14359)
理论(14141)
实践(13105)
(13105)
技术经济(12882)
(12834)
科技(12526)
现代(11698)
资源(11570)
共检索到366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义中  
本文通过对影响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美国持续经常账户逆差是私人投资需求过旺、私人消费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赤字扩大、实际利差减小以及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柳钦  
从1971年开始,美国进入长期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时期,今后还将呈扩大趋势。其原因主要有巨额财政赤字、储蓄过低、美元特权的存在、新兴经济体的汇率选择、全球储蓄过剩以及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美国经常账户逆差需要适时调整,其最根本出路是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冯蕾  陈柳钦  金永军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是结构性逆差,不应诉求美元贬值或迫使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等数量性调控手段而加以改善,而应善用因美国经常账户逆差而输出的回流资本,一方面购买国内因产业结构升级而无法生产或少生产的国外廉价商品满足国内消费者必需品或中低端奢侈品的消费需求,提高国民福利;另一方面与国内因补偿性逆差或资源性逆差而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国内高端技术有效结合,提高国内生产率,增加国内GDP或扩大财富,稳定美元的储备地位,并利用增加的GDP、财富和美元的储备地位,使得NIIP/财富或△NIIP/GDP的比率保持在一个可容忍的稳定水平,加强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同时将部分过剩的资本输至国外,与国外廉价的劳动力或优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承明  
本文从世界对美元资产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美国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的原因。根据Frenkel和Mussa( 1 985)的经常项目决定模型对美国近 2 0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美国利率长期偏高的倾向以及贸易伙伴国对美元资产及美元储备需求是造成美国经常项目出现持续逆差的重要原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潘渭河  
本文根据美国1960年1季度至2007年1季度的统计资料,①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讨论了美国净出口和总产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储蓄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表明,从长期来说,美国的净出口和消费、投资、储蓄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储蓄率的高低变化,并不对美国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2002年以来,经常项目逆差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需求旺盛,投资大于储蓄。储蓄和投资的联合作用,决定了经常项目的总体状况。美国经常项目的逆差规模,随着投资需求的回落,将有所缩小。但是产生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作用机制,仍具有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的主要基础,就是美元在国际贸易的中心地位,仍然是稳固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綦建红  王平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业贸易进口增长约是出口的两倍;高技术加工型农产品占据农产品进口的绝大多数,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则主导着出口的大局;大多数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下滑迅速;农业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压力全面提升,产业内贸易竞争激烈。近期依然持续的贸易逆差是可以接受的,其当务之急在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艾瑶  叶德磊  
以1982-2007年中国经常账户余额、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GDP的增长率构建VAR模型,长期存在协整且具统计上的显著性,升值和经济增长带来经常账户余额增长。速度调整系数显著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允许短期波动。脉冲响应显示本币升值经常账户余额先升后降,经常账户的波动主要(70%)来自经济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渊  黄涛  
经常账户失衡激进调整会给失衡经济体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破坏性影响。本文在界定激进和渐进调整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三元离散选择面板模型,探讨经常账户赤字调整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发达经济体经常账户赤字调整是否会以激进模式展开,取决于其经常账户赤字规模、金融深化水平和财政收支情况,而发展中经济体经常账户赤字调整除了受以上三个因素影响之外,还与该经济体的国际储备水平和汇率制度相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尧成  徐晓萍  
为了研究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出现持续顺差的内外部原因,本文利用Blanchard和Quah提出的对冲击进行长期约束的冲击分解方法,分析了内部冲击和外部冲击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冲击-传导"机制。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常账户失衡主要是由我国内部冲击因素导致的,并且,在样本期内,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也可以由其内部冲击分量来模拟。依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了应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长华  
以Hakkio&Rush(1991)和Husted(1992)的跨期模型为基础,本文研究了1990年到2010年中国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利用实际进出口值,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发现在整个样本期间中国的实际进出口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经常账户不满足跨期预算约束条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结构断点(struc-ture break),本文利用Gregory&Hansen(1996)结构断点检验方法,发现自2005年第2季度起,中国的进出口时间序列显现协整关系。这表明自2005年第2季度起,中国的进出口向可持续性调整。这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结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明棋  
论文认为美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逆差不断扩大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缺陷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美国通过美元和美国金融体系在国际金融体系中霸权地位不断转嫁其经常帐户逆差的成本。但是,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积累到一定程度,终究会发生质的变化,调整将不可避免。美国如果不与其他国家进行协调和合作,继续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国际金融体系将发生动荡,世界经济发展将为此付出代价。论文提出了避免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原则性思路和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桥云  
本文分析美国不同规模银行账户管理费的定价差异和规律,在基于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对于支票账户,大银行、小银行支票账户余额要求与账户管理费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大银行采取的是"低起点、高余额、高账户管理费"的定价策略,而小银行采取的是"高起点、低余额、低账户管理费"的定价策略;对于储蓄账户,大银行储蓄账户开户起点与账户管理费、资产规模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小银行呈负相关关系,大银行采取的是"低起点、低利率、高余额、低账户管理费"定价策略,小银行采取的是"高起点、高利率、低余额、高账户管理费"定价策略。美国银行业账户管理费的做法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郭夏杰  
全球经济的失衡是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而美国和中国经常账户之间的严重失衡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G20确定的经济失衡评估指标和对美中两国当前经济现象的描述,本文建立了一个囊括美中两国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经济增长、财政赤字等诸多因素的均衡模型,并采用VECM模型实证检验这些因素对美中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及程度。本文以G20确定的失衡指标为参照系,分别探讨了美国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经济增长、财政赤字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等因素是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美中经常账户的失衡,得出以下结论:长期来看,美元贬值对改善美中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并不显著;美国的财政赤字规模扩大和美中两国的经济增长对加剧美中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