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3)
2023(8588)
2022(7197)
2021(6803)
2020(5832)
2019(13305)
2018(13113)
2017(24667)
2016(13506)
2015(15359)
2014(15420)
2013(15265)
2012(14364)
2011(13336)
2010(13366)
2009(13040)
2008(12907)
2007(11533)
2006(10304)
2005(9741)
作者
(37549)
(31502)
(31428)
(30119)
(20184)
(14912)
(14257)
(12198)
(12187)
(11246)
(11033)
(10446)
(10444)
(10322)
(10150)
(9783)
(9341)
(9197)
(9109)
(8661)
(8225)
(7532)
(7485)
(7299)
(7151)
(7135)
(7033)
(6691)
(6271)
(6158)
学科
(60342)
经济(60248)
管理(41751)
(36016)
(29854)
企业(29854)
方法(25221)
数学(22174)
数学方法(21974)
中国(19630)
(16934)
(16531)
(13884)
(13349)
贸易(13338)
(13122)
业经(12181)
(11568)
(11518)
(11351)
银行(11343)
(11029)
金融(11026)
(10955)
体制(9763)
环境(9346)
(9108)
财务(9083)
财务管理(9058)
地方(8891)
机构
大学(208230)
学院(200288)
(94976)
经济(93458)
研究(75156)
管理(72419)
理学(61104)
理学院(60361)
管理学(59652)
管理学院(59228)
中国(58852)
(46791)
(44649)
科学(39838)
(37290)
财经(36510)
(33332)
研究所(33306)
中心(32237)
经济学(32183)
北京(29300)
(29115)
经济学院(28777)
(28071)
师范(27888)
财经大学(27186)
(26539)
(26465)
师范大学(23220)
业大(23215)
基金
项目(124755)
科学(100313)
基金(94780)
研究(94579)
(81914)
国家(81291)
科学基金(69162)
社会(64870)
社会科(61647)
社会科学(61635)
基金项目(48377)
教育(44199)
(43296)
自然(40877)
自然科(39945)
自然科学(39934)
资助(39343)
自然科学基金(39284)
(38462)
编号(35694)
成果(32158)
(31036)
(29187)
重点(28827)
国家社会(28764)
教育部(27596)
中国(27237)
(26531)
课题(26000)
人文(25700)
期刊
(106313)
经济(106313)
研究(71589)
中国(43460)
(37321)
管理(29386)
学报(28623)
科学(27949)
(24716)
教育(24379)
大学(23204)
(21506)
金融(21506)
学学(21281)
财经(20690)
经济研究(18042)
(17938)
农业(16510)
技术(15560)
(14842)
问题(14720)
世界(13589)
国际(13478)
业经(13091)
技术经济(9827)
(9607)
统计(9049)
(8727)
经济问题(8662)
理论(8646)
共检索到320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晶   胡艳   杨玉宝  
美国终身教职制度(tenure system)自确立之初就备受争议,至20世纪90年代,争议变得愈加激烈。进入21世纪,有关该制度的争议更多聚焦在美国高校运行中所衍生的一系列问题:晋升标准模糊导致教学与科研难以平衡、“非升即走”的晋升规则使教师面临巨大职业压力、女性和少数族裔遭受不平等待遇。我国高校正在推行的“预聘-长聘制”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有一定的渊源,该制度在美国高校运行中所衍生出的一些问题也正在我国高校上演。因此,梳理美国终身教职制度自确立以来的一些主要争议以及学者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对我国“预聘-长聘”制度改革有参考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贾永堂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历史传统、市场逻辑和政治诉求等多重力量博弈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适应学术职业的特殊要求,强调以终身教职制度维护学术自由,同时重视聘任程序的法制化。面对日益增强的外部压力,多数高校不得不适度弱化对教师的终身聘任并推行终身教职聘后评议制度,但即使是这些以保留终身教职制度为前提的改革依然引发了广泛争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兴华  胡志华  
目前,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步入内涵发展阶段。然而,考察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其显著特点就是对公办教育办学模式的路径依赖,其必将导致陷入制度困境,比如关于师资的遴选与激励。从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特性,认为以终身教职制为核心,建立双轨并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民办高校师资建设的一个可资借鉴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传勇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高校借鉴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开展长聘教职制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重要趋势。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以职业安全保障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其制度设计契合高校作为学术创新型组织对于教师激励的内在要求,为吸引、遴选和激励优秀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该制度有其内在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面对社会各界批评与质疑,美国高校开始采取多种举措对该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中国高校应准确把握终身教职制度内在逻辑,客观认识其制度优势和内在局限,从中国高校发展和改革现实出发,合理借鉴其制度内核,突破教师聘任制度改革难点,逐步建立与中国高校发展实际相适应的教师聘任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继良   钟佳敏   李智慧  
终身教职后评估是美国大学为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与增强教师绩效而对终身教职教师实施的一项重要评估制度。美国佐治亚州大学系统(USG)近些年对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进行了改革,涉及评估对象、评估标准、评估类型与配套计划、评估程序等方面的调整。此次改革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新特征:评估目标在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与绩效产出的平衡、评估对象渐趋完整、评估标准注重学生发展与成功、评估过程注重教师群体的差异化管理以及制度设计注重保护大学自主权。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及其改革为我国大学教师聘任考核破除单一的“绩效产出”取向提供了借鉴价值。我国大学需要科学认知教师职业发展与绩效产出的内在关系,逐步优化和增加大学教师聘任考核多元标准,着力推进差异化管理和配套实施绩效改进计划,建立健全大学教师权益的行政保护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之远  沈红  
在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人事管理改革的背景下推进长聘教职制度还存在一些实然困境,包括改革行动逻辑与改革初衷的矛盾、改革制度设计与传统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冲突、改革成效与改革预期的偏差等。长聘教职制度发源于美国,由于长聘教职制度在保障研究型大学学术自由中的限度及长聘教职制度设计自身的缺陷,美国研究型大学对这一制度的改革从未停止。重新审视长聘教职制度的形成过程,探讨美国研究型大学长聘教职制度背后存在的争议及改革举措,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长聘教职制度改革的逻辑,在尊重学术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金春  
美国终身教授制度缘于学术自由。终身教授聘后评审制是维护教授终身制的一个有效"补丁",在保障学术自由的同时,也促使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笔者考察了美国几所大学终身教授聘后评审制中的评审目的、评审机构和评审程序等内容,认为该制度对我国大学教师的评价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本文将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视为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鼓励重大创新的一种合同安排。我们证明,当科研人员的能力与努力同时不可观察时,“非升即走”的终身教职合同能够替委托人节约信息租金,因而在一定条件下是一种更具有效率优势的制度安排。我们发现,终身教职制度的产生与知识价值的提高、科研活动复杂程度的增加、科研成果反映个人能力的客观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地,本文还比较了终身教职制度的不同实施,发现当重大科研创新的价值与难度同时提高的话,只提供终身教职的合同而不是双轨并行将会变得更优。本文的研究提示,在中国的高校中是不是实行终身教职制度且如何实施取决于高校中知识创新的价值、科研工作的复杂程度和科研评价体系等因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蔡金花  
美国教师终身教职制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障教师职业的作用,但又因不利于解聘不合格教师而备受责难。近年来,美国掀起了改革教师终身教职制度的热潮,形成了取消教师终身教职制度和完善教师终身教职制度两种改革动向,但后一种动向居于主导地位。为完善教师终身教职制度,研究者建议:要避免不合格教师取得终身教职资格;简化和完善教师解聘程序;为续聘教师提供多年合同;为无过错的低效能教师提供离职补偿。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顾建民  
面对来自各方的改革压力,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存在多种改革方案,并且一些改革方案在多样化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得到部分施行。但是,这并没有改变终身教职制度的主导地位。终身教职制度仍然是美国大学选拔和激励教师最有效的制度安排。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从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看,长聘教职制度是由教师群体自发形成的内生型制度,其不仅是高校教师聘任和激励制度,而且是一种市场筛选和选拔制度、资源配置制度、社会分层制度、职业安全制度。中国高校长聘教职制度的当下困境主要表现在:政府对高等学校单位属性的规定以及教师身份定位把长聘教职制度的推进锁定于"编制管理"的路径依赖之中,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内部缺乏竞争性、外部缺乏独立性和开放性,传统制度的保守性、排他性形成强大改革阻力等。深化高校事业单位编制改革,营造长聘教职制度改革的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的学术劳动力市场,形成多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思懿  赵文华  
在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不同制度主体均参与其中,上至州立法机构和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下至教师群体及大学董事会和管理层,此外还有AAUP等行业协会组织,这些代表不同利益的制度主体通过推动或抵制终身制改革形塑了不同的制度逻辑。本文基于"多重逻辑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将影响美国终身教职制度变革的制度逻辑概括为五种: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大学管理逻辑、学术逻辑、行业逻辑,其中国家逻辑以州立法机构和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为代表,市场逻辑体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及学术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市场的变化,大学管理逻辑以校董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聂映玉   郭恒亮   周瑞  
基于2000—2021年某研究型大学240名数学学科与物理学科教师的面板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预聘-长聘”制度实施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预聘-长聘”制度的实施对数理学科教师科研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对物理学科教师科研绩效表现的正向影响更强。职称与教师科研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正高级职称教师科研成果显著高于副高级及以下职称教师科研成果。而年龄对教师科研成果产出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预聘-长聘”制度体系内教师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人才计划项目数量方面整体优于非“预聘-长聘”制度教师。鉴于此,建议从营造“预聘-长聘”制度实施的良性生态、设立科学的评聘标准与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科学合理有效实施高校“预聘-长聘”制度,切实促进学术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彭虹斌   胡中锋  
公办高等学校和教师签订的预聘—长聘制合同主要是准行政—劳动合同,准行政意味着部分具备行政合同的性质,形式上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但走的是民法的诉讼路径。从这一制度的法理上看,组织逻辑方面,高等学校与教师是雇佣关系;学术宗旨方面,在于创新与发展学术;人才建设方面,旨在优胜劣汰留住精英。预聘—长聘制作为“非升即走”制度的本土化产物,亟须在实践中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因而,制度设计方面,应意在以业绩鉴别代替末位淘汰;聘任程序方面,要倡导合理协商并建立高等学校与预聘教师的磋商机制;保障救济方面,完善准行政合同的司法救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正青  徐辉  
美国高校的终身教职后评估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后实施者渐众。根据评估的目标指向、政策的制订主体和实施的时间安排等不同的角度,终身教职后评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尽管在实施中的落实情况不一,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提出的有关终身教职后评估的实施建议为确保终身教职后评估的顺利进行不可或缺。我们认为,在目前终身教职备受质疑的背景下,终身教职后评估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改进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