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4)
- 2023(8773)
- 2022(7963)
- 2021(7596)
- 2020(6374)
- 2019(15023)
- 2018(15083)
- 2017(29253)
- 2016(16092)
- 2015(18125)
- 2014(18198)
- 2013(17963)
- 2012(16320)
- 2011(14645)
- 2010(14428)
- 2009(13094)
- 2008(12455)
- 2007(10484)
- 2006(9030)
- 2005(7647)
- 学科
- 济(59165)
- 经济(59094)
- 管理(44556)
- 业(41756)
- 企(35192)
- 企业(35192)
- 方法(29769)
- 数学(25756)
- 数学方法(25463)
- 农(15425)
- 中国(14179)
- 学(14117)
- 财(13996)
- 业经(13136)
- 地方(12085)
- 贸(10740)
- 贸易(10735)
- 理论(10545)
- 易(10419)
- 农业(10395)
- 和(10359)
- 技术(9810)
- 环境(9662)
- 务(9285)
- 财务(9228)
- 财务管理(9213)
- 制(9197)
- 教育(8898)
- 企业财务(8727)
- 划(8685)
- 机构
- 大学(225265)
- 学院(221992)
- 管理(91541)
- 济(82358)
- 经济(80443)
- 理学(80307)
- 理学院(79434)
- 管理学(78070)
- 管理学院(77682)
- 研究(73497)
- 中国(51476)
- 京(48419)
- 科学(48238)
- 所(37183)
- 农(37145)
- 业大(36031)
- 财(35749)
- 研究所(34397)
- 中心(32606)
- 北京(30638)
- 范(30413)
- 江(30379)
- 师范(30136)
- 财经(29582)
- 农业(29526)
- 经(26974)
- 院(26658)
- 州(25351)
- 师范大学(24692)
- 技术(23933)
- 基金
- 项目(159939)
- 科学(124315)
- 研究(116248)
- 基金(114768)
- 家(100409)
- 国家(99575)
- 科学基金(84777)
- 社会(70429)
- 社会科(66610)
- 社会科学(66590)
- 省(62772)
- 基金项目(61976)
- 自然(56751)
- 自然科(55399)
- 自然科学(55387)
- 自然科学基金(54366)
- 划(53338)
- 教育(53180)
- 编号(48169)
- 资助(47427)
- 成果(39060)
- 重点(35441)
- 部(34911)
- 发(33649)
- 创(33365)
- 课题(32668)
- 创新(31028)
- 科研(30843)
- 项目编号(30076)
- 大学(29776)
共检索到308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淑芬
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种植的美国粒用苋品种,蛋白质含量在17.00~19.6%之间,平均为18.02±1.054%,变异系数5.8%。18种氨基酸总量5885.62mg/gN,必需氨基酸含量占37.9%,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总量的18.4%。脂肪平均含量7.0±0.74%,必需脂肪酸的亚油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81.3%。计算氨基酸分、化学分、氨基酸指数,并与食用粮、油相比,明确营养价值。
关键词:
粒用苋 蛋白质 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指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杏普 侯红军 刘玉平 兰素缺 祝玉英
利用色素基因来源于 6种不同的遗传背景的 15份蓝、紫粒小麦种质资源材料 ,进行了子粒品质分析 ,结果证明 ,无论色素基因来源于哪种遗传背景 ,蓝、紫粒的品质性状普遍好于白粒品种 ,同一粒色不同色素基因来源的种质资源的子粒品质不同 ,这些蓝紫粒材料不仅可用于小麦优质育种 ,还可以作为人们生活的保健食品
关键词:
小麦 色素基因 子粒品质 遗传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柳家荣 郑永战 徐如强
对410份芝麻种质分析表明,脂肪平均含量为53.13%,变异系数为3.53%,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6.39%,变异系数为7.03%,并建立了二者的回归方程。分析出脂肪中有6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总和在80%以上。脂肪酸组分对脂肪含量的通径分析表明,油酸和亚油酸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6907和0.9322。筛选出19个脂肪含量高达56%以上,同时又具有蛋白质、油酸、亚油酸优质性状的品种。探讨了粒色与营养品质的关系,表明脂肪含量随着粒色加深而下降,显示出芝麻品种的粒色演进为黑粒——褐粒——黄粒——白粒。
关键词:
芝麻种质 营养品质 粒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星玉 刘为红 李士和 张阅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各省(区)4213份黍稷品种的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筛选出高蛋白品种126份,高脂肪品种45份,高赖氨酸品种17份,优质品种45份。高蛋白品种、高赖氨酸品种、优质品种均以山西最多。黍和稷的品质有差异,黍的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均高于稷。黍稷品质与粒色亦有关,红粒的最好,褐粒的次之,白粒的居中,灰粒和黄粒的较差。
关键词:
黍稷 品种资源 蛋白质 脂肪 赖氨酸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卢庆善
一般高粱子粒含有70%的淀粉,约11%的粗蛋白,高于玉米。通常所说的高粱子粒品质差则是由于含有单宁,以及较低的蛋白质可消化率,使人们难以接受。近些年,各国科学家对此作了大量研究,以便使高粱这种人类重要的粮食来源,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一、高粱蛋白质及其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涛 石柳 张晋 熊善柏 尤娟 胡杨
以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骨为原料,采用湿法粉碎的方法制备微粒化鱼骨泥,研究不同的加工方式(常温加冰、低温冷冻和120℃蒸煮)对鱼骨泥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骨泥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钙的含量分别约为35%、20%、32%和9%,加工方式对微粒化鱼骨泥的粗蛋白、粗灰分和矿物盐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鱼骨泥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ile)。采用常温加冰和低温冷冻加工的鱼骨泥的主要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必需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p<0.05)高于采用常温加冰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明雪花 王斌 王腾飞 马霞 张译尹 赵小娜 兰剑
【目的】研究氮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饲用小黑麦的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以‘晋饲草1号’饲用小黑麦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曹堡村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0 kg/hm~2(F_1,对照),75 kg/hm~2(F_2),150kg/hm~2(F_3)和225 kg/hm~2(F_4))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氮肥偏生产力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分析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间的相关性,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氮肥处理饲用小黑麦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21-2022年,施氮肥处理的饲用小黑麦株高、叶茎比、叶片数和叶面积均高于未施氮肥处理,其中F_3处理的上述所有指标均最高。2021年和2022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饲用小黑麦粗灰分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降低趋势,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_3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较低,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最高。2021年和2022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饲用小黑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饲用小黑麦氮肥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其中F_3处理饲用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饲用小黑麦的干草产量与株高、叶片数、粗蛋白产量以及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茎比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氮肥处理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为F_3>F_2>F_4>F_1。【结论】当氮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饲用小黑麦生长指标、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总体均较优,为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的最佳氮肥施用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金星娜 王旭 田新会 杜文华
比较分析了8个饲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大奖505’、‘大奖1000’、‘大奖1180’、‘大奖1230’、‘百战’、‘海牛’、‘大卡’、‘标杆’)在甘肃兰州地区的形态特征、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大卡’的植株高度、叶片、叶宽均表现优异,且第2茬再生能力强,干草产量最高(53.32 t·hm~(-2)),但其叶片数量较少,粗蛋白含量较低(8.14%);‘大奖1180’的株高较高,茎秆较粗,叶片数量丰富且叶部形态特征也表现突出,干草产量为42.43 t·hm~(-2)、粗蛋白含量为8.05%;‘大奖1230’生长发育快,两茬刈割株高均达到2 m,株高和茎粗都表现良好,且叶片较宽、粗蛋白含量较高(10.58%),但由于叶片数量少,叶片短,干草产量较低(40.06 t·hm~(-2))。综合分析可知,‘大奖1180’、‘大奖1230’和‘大卡’的适应性良好、再生能力强,且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可作为适用饲用甜高粱品种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秀凤 郭强 蔺崇明 杨引福
【目的】探究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灌浆结实期籽粒的超微结构和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为不同类型玉米的加工利用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甜玉米超甜2000、糯玉米京科糯2000及普通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对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及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授粉后10 d时,超甜2000、京科糯2000和郑单958的淀粉粒均呈圆球状,随着灌浆进程,京科糯2000淀粉粒被挤压成多面体状和椭圆状,凹陷的淀粉粒较多,超甜2000淀粉粒为圆球状,表面光滑,郑单958淀粉粒为多面体状,凹陷的淀粉粒较少。授粉后10~20 d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增加最快。淀粉粒的排列...
关键词:
玉米籽粒 营养品质 超微结构 胚乳类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利青 高聚林 王富贵 马达灵 于晓芳 郭怀怀
为明确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提升过程中籽粒营养品质变化规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1970s—2010s五个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高产玉米品种进行3年大田试验,分析产量提升过程中各年代品种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营养品质等变化规律及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比1970s—2000s的品种,2010s品种(‘登海618’)的产量提高了9.37%~55.89%,收获穗数和百粒重分别增加4.18%~10.48%和9.85%~33.48%(P<0.05);同时其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也较1970s(‘中单2号’)、1980s(‘丹玉13’)、1990s(‘掖单13’)、2000s(‘先玉335’)代表品种分别增加0.72%~33.22%和5.34%~43.77%。综上,2010s品种(‘登海618’)的籽粒可溶性糖、总淀粉含量均较高,但籽粒粗蛋白含量较低。在保证花期较高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维持生育后期的穗位叶SPAD,同时显著增加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则是2010s品种(‘登海618’)籽粒总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高于1970s和1990s品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玉米 营养品质 冠层结构 物质积累 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玉贤 田霄鸿 杨习文 陆欣春 南雄雄
【目的】研究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的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小麦主产区的31种面包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和6种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分析了籽粒中全磷、全钾、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锌、铁、植酸含量的变异较大,全磷、全钾以及蛋白质含量相对较稳定。小黑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不高,而植酸含量相对小麦品种而言较高。不同地区间各小麦和小黑麦品种籽粒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跃林 张庆国 张仕定 岳伟 谢超群
通过开顶式气室控制CO2 含量 ,对小麦籽粒品质实验测定 ,研究了大气CO2 增长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氨基酸组分含量和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大气CO2 含量 (摩尔分数 )为 5 5 0和 75 0μmol/mol时 ,与正常大气CO2 水平相比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有降低趋势 ,但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明显增加 ,蛋氨酸升幅为 8 2 %和 2 9 6 % ,苯丙氨酸升幅为 7 0 %和 17 9% ;小麦籽粒氨基酸评分值提高 3 1和 4 6。小麦籽粒中磷、铁、钾含量随大气CO2 含量增加而下降 ,分别下降 8 9%~ 11 8% ,7...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营养品质 CO2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永军 王空军 董树亭 胡昌浩 张吉旺 刘鹏
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氮肥用量、时期对一年生夏播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来评价其饲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夏播墨西哥玉米生长季内刈割 3 茬,叶片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贡献最大;在中氮(300 kg·ha-1)和高氮(600 kg·ha-1)2 种水平下,氮肥用量对第 1 茬草产量的影响大,底肥肥效仅持续作用到第 2 茬的叶片;第 2 茬的茎鞘及第 3 茬的整个收获部分都表现追肥效应。增施氮肥提高了粗蛋白(CP)、粗脂肪(EE)的含量,降低了粗灰分(CA)、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氮肥水平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NFE)及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英 焦学磊 徐志刚 杨杨
以镝灯为对照,探讨了不同配比的红(R)蓝(B)LED光对叶用莴苣生长、营养品质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R处理的叶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R∶B=1∶1和R处理的鲜质量无显著变化;LED光处理的能效显著提高,其中R∶B=1∶1处理的能效最高,R处理次之。光质显著影响叶用莴苣的品质,R处理地上部的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及粗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R处理的蛋白质、维生素C及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有蓝光的LED处理,且硝态氮含量也显著大于蓝光比例较小的R∶B=1∶1处理。从生长、品质及能效综合考虑,红光对叶用莴苣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对叶用莴苣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含水量等营养品质有显著的...
关键词:
LED 叶用莴苣 生长 营养品质 硝态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树谷 赖佳 叶鹏盛 黄玲 代顺冬 张骞方 李琼英 曾华兰 刘佳
【目的】掌握白菜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选育出营养品质更高的品种。【方法】采用5个白菜高代自交系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获得F_1和F_2,测定亲本、F_1和F_(2 ) 3个世代的干物质、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酸和粗纤维等6个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后,利用数量遗传软件QGAStation 2.0开展遗传效应分析。【结果】干物质、维生素C和粗纤维含量以显性效应为主,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主要受母体效应控制,各性状的狭义遗传率普遍偏低,蛋白质、干物质、维生素C和粗纤维含量等性状广义遗传率较高,高代自交系P4可用于白菜营养品质性状改良。【结论】对白菜营养品质性状的选择建议在高世代进行。
关键词:
白菜 营养品质 遗传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