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9)
- 2023(16343)
- 2022(14109)
- 2021(13602)
- 2020(11405)
- 2019(26465)
- 2018(26172)
- 2017(49568)
- 2016(27487)
- 2015(31284)
- 2014(31333)
- 2013(30616)
- 2012(28263)
- 2011(25806)
- 2010(25897)
- 2009(24185)
- 2008(23743)
- 2007(20720)
- 2006(18278)
- 2005(16504)
- 学科
- 济(107802)
- 经济(107648)
- 管理(78678)
- 业(72127)
- 企(60113)
- 企业(60113)
- 方法(50221)
- 数学(43907)
- 数学方法(43270)
- 中国(31929)
- 财(27990)
- 农(27710)
- 学(23788)
- 制(23372)
- 业经(23141)
- 贸(20312)
- 贸易(20301)
- 易(19795)
- 理论(18816)
- 地方(18626)
- 农业(18342)
- 银(17988)
- 银行(17942)
- 融(17471)
- 金融(17467)
- 和(17407)
- 技术(17187)
- 行(17169)
- 务(16915)
- 环境(16883)
- 机构
- 大学(399478)
- 学院(388669)
- 济(157171)
- 经济(153840)
- 管理(150507)
- 研究(137184)
- 理学(130178)
- 理学院(128621)
- 管理学(126078)
- 管理学院(125358)
- 中国(102039)
- 京(86477)
- 科学(83503)
- 财(73202)
- 所(69171)
- 研究所(63063)
- 农(61443)
- 中心(60291)
- 财经(58373)
- 业大(56895)
- 江(55904)
- 北京(55649)
- 范(54459)
- 师范(54001)
- 经(53223)
- 院(49422)
- 农业(48185)
- 经济学(48135)
- 州(44957)
- 师范大学(44211)
- 基金
- 项目(263336)
- 科学(207957)
- 研究(193977)
- 基金(191984)
- 家(167430)
- 国家(166099)
- 科学基金(141762)
- 社会(122256)
- 社会科(115825)
- 社会科学(115796)
- 基金项目(100552)
- 省(99966)
- 自然(91379)
- 教育(90685)
- 自然科(89281)
- 自然科学(89258)
- 自然科学基金(87621)
- 划(86012)
- 资助(80070)
- 编号(78178)
- 成果(66636)
- 部(59834)
- 重点(59279)
- 发(55211)
- 课题(54903)
- 创(54593)
- 教育部(51567)
- 大学(51030)
- 创新(50935)
- 国家社会(50551)
- 期刊
- 济(169915)
- 经济(169915)
- 研究(121505)
- 中国(79865)
- 学报(62544)
- 科学(57613)
- 农(56219)
- 管理(56014)
- 财(54774)
- 教育(52847)
- 大学(48530)
- 学学(44223)
- 农业(39397)
- 融(33609)
- 金融(33609)
- 技术(32589)
- 财经(28767)
- 经济研究(27216)
- 业经(24772)
- 经(24558)
- 问题(22119)
- 图书(22085)
- 业(21003)
- 科技(19780)
- 贸(18834)
- 理论(18464)
- 技术经济(18457)
- 世界(18262)
- 版(18182)
- 统计(17229)
共检索到582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晓文 钟书华
本文通过对Stanford、MIT、Harvard等10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实证分析,以处置权归属的法律背景为切入点,研究法律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归纳处置权的两种基本归属模式以及三种常见处置方法,最后探讨对中国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的启示,提出在完善法律体系、简化处置程序、配备专业人员、合理分配收入四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科技成果 处置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文 钟书华
美国大学较早地建立完善的收益分配制度,通过对Stanford、MIT、Harvard等10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实证分析,归纳其在现金收入分配和股权分配上的具体实施和特点,探讨对中国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科技成果 收益分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超 郄海霞
在日益严重的科研倾向主导下,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工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漂移,但这种漂移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基础和中心地位。通过设立教学奖、资助教师发展项目、认可高品质的教学、将晋升和薪资扩大到教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等措施,美国研究型大学较好地维持和挽回了教学的基础地位,协调了教学和科研的辩证关系,推动了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教学地位 教学激励 团队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开朗
当代知识经济条件下,加快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构建开放型的自主创新体系,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许迈进 杜利平
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工作,是构筑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战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对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应有所借鉴和思考。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注重形成特色和优势,要切实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努力构建同存共荣的生态结构。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学科建设 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砚清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出"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有着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其强调的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人文和科学课程的有机融合、课程的国际性和跨学科性的提倡,对我国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浩 尤玉军 马吉骁
美国一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举世瞩目。本文总结了美国一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和启示: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共同发力,树立新理念;加强政策研究,在政策法规层面营造新环境;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在中介、网络平台、学校内部机制等方面打造新组织构架。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双一流”建设 政策环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楼世洲 俞丹丰 吴海江 杨世昇
1980年颁布的《拜杜法案》是美国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经过四十余年的实践,法案逐步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技促进法律体系。该法案对美国大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的范本。本文从《拜杜法案》的制度特征与实践路径的视角,厘清其法律属性与制度本质,并超越其内容范式的认知,从实践层面挖掘内在的激励要素以及对潜在风险的规制功能。结合我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实际进行比较和分析,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大学科技创新与应用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拜杜法案 美国 大学科技 转化与应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汉 赵寰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为助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中国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机制。文章认为,目前中国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存在起步晚、意识有待提升、学科切割、人才输出能力不足等问题。而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更加有效地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大学需要更加积极合理地借鉴美国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经验。基于对美国五所研究型大学的具体分析,文章建议中国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提升,即中央全面加强国家顶层设计,整合和创新院、系、所机构设置,设计跨学科、全方位的课程项目,以及建立广泛的校外合作机制。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中国方案 人才培养 美国经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传忠
美国斯坦福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作为市场主体,通过技术许可办公室的市场中介作用,探索出一种双重角色下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既遵循一般的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风险机制等,同时在具体运行中又维护了科研机构的公共使命,两者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与平衡。这对中国促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斯坦福大学 科技成果转化 市场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悦 陈丽玉 何慧芳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之间的协同是我国高校发展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基于创新链视角,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为研究创造和科技价值产生阶段,运用网络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2012—2017年我国28所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发现:28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效率取得一定进步,研究创造阶段整体效率较高,但科技价值产生阶段效率严重偏低;研究期间28所大学总体上呈现研究创造效率持续提升而科技价值产生效率有所下降的趋势,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效率稍有下降。我国各所大学的技术成果转化优势和短板不同,提出应结合自身特点制订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网络DEA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伯特·罗兹 常永才
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发展包括四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19世纪受德国的影响,第二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联邦资助研究的兴起,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多功能大学"的广泛成型,第四阶段是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创业型大学的崛起。就学术研究的规模而言,美国研究型大学已经无国能及,但其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中所产生的基本问题,却常常为学术研究所忽视。中国在致力于将自己的顶尖大学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些基本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青 钟书华
美国国立科研机构担负着美国科技创新与发展这项重大任务,现行规定的科技成果处置权有利于加速技术转移与商业化进程。通过对ARS、NIH等10所美国国立科研机构成果处置经验进行研究,总结了科技成果处置权的两种归属模式,说明了处置权范围及处置方式,分析了处置成效,以此提出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美国 科研机构 科技成果处置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昕 王许阳
大学发展的好坏关系到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然而大学发展的成功离不开对大学教师绩效管理的成功。文章将选取美国最顶级的十所研究型大学,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其大学章程、教师手册和相关教师绩效管理文件进行分析,梳理其如何对大学教师进行绩效管理,以及如何保障大学教师的权利和促进大学教师发展,以期为我国大学的教师管理和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大学教师 绩效管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殷朝晖 李瑞君
学术创业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创业开展较早且成功率较高,其学术创业成功的经验体现在政府出台多样化的学术创业政策和计划,大学提供系统的学术创业支持,学术创业的教师有着明确的角色定位等方面。我国应不断完善学术创业的相关政策,提高学术创业平台的服务能力,改革研究型大学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以更好地推动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创业,充分发挥和深化研究型大学及其教师的社会服务职能。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学术创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