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10)
2023(15552)
2022(13191)
2021(12506)
2020(10546)
2019(24307)
2018(23860)
2017(45888)
2016(24776)
2015(27683)
2014(27280)
2013(27353)
2012(25054)
2011(22816)
2010(22465)
2009(20799)
2008(20242)
2007(17296)
2006(15031)
2005(13148)
作者
(72987)
(60849)
(60206)
(57306)
(38602)
(29098)
(27359)
(23927)
(23006)
(21407)
(20538)
(20409)
(19212)
(19114)
(18573)
(18555)
(18117)
(18109)
(17331)
(17144)
(15243)
(14670)
(14655)
(13632)
(13471)
(13383)
(13341)
(13177)
(12166)
(11991)
学科
(103321)
经济(103216)
管理(67836)
(66334)
(53961)
企业(53961)
方法(48211)
数学(42022)
数学方法(41676)
中国(27408)
(27122)
贸易(27109)
(26622)
(26351)
(24793)
业经(22355)
(21143)
地方(19887)
农业(17716)
(17028)
技术(16104)
(15948)
财务(15888)
财务管理(15867)
环境(15632)
(15152)
企业财务(15037)
理论(14547)
产业(14493)
(14350)
机构
大学(359642)
学院(354718)
(151234)
经济(148559)
管理(139694)
研究(125823)
理学(122135)
理学院(120799)
管理学(118888)
管理学院(118287)
中国(91387)
科学(77362)
(76726)
(64079)
(63725)
(61806)
研究所(58766)
业大(56046)
中心(54535)
财经(52827)
农业(49114)
北京(48821)
(48360)
(48038)
经济学(46241)
(45249)
(45244)
师范(44740)
经济学院(42000)
财经大学(39572)
基金
项目(248374)
科学(194535)
基金(182152)
研究(176800)
(161246)
国家(159996)
科学基金(135706)
社会(113181)
社会科(107537)
社会科学(107509)
基金项目(96947)
(94031)
自然(89159)
自然科(87094)
自然科学(87065)
自然科学基金(85531)
(80725)
教育(79514)
资助(75136)
编号(69586)
重点(55804)
成果(55523)
(55435)
(53432)
(51896)
创新(48503)
科研(47780)
课题(47556)
国家社会(47364)
教育部(47215)
期刊
(156938)
经济(156938)
研究(104797)
学报(61250)
中国(60809)
(55387)
科学(54565)
管理(49520)
(45762)
大学(45721)
学学(43254)
农业(38922)
教育(33148)
(27614)
金融(27614)
经济研究(27354)
技术(27011)
财经(25276)
业经(24854)
(22620)
问题(21855)
(21795)
(21069)
国际(20632)
科技(18081)
世界(17523)
技术经济(17157)
(16484)
图书(16408)
商业(16020)
共检索到508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倩青  
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现状,以及美国对中国、新加坡制造业直接投资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首先,在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中,基于HS分类的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类商品的贸易是产业内贸易;而且在此类商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类别商品的贸易几乎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在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类别的商品中,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产业内贸易指数高的商品是中间产品。其次,美国对中国、新加坡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与电子产品行业。由于美国在该行业的公司内贸易比率很高,而且在中国和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属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形式,因此,美国直接投资是中国与新加坡双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徐康宁  韩剑  
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根据《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将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的4332类商品划分为173个产业,对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做出实证分析:中国和新加坡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且保持着产业内垂直贸易的特征;影响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对促进两国以及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韦倩青  
本文利用计量模型,以中美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的化学工业为代表,检验了美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之间的关系,发现中美双边产业内贸易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正相关,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对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较大;美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负相关,且影响不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放  李季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88~2008年中日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日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日人均GDP差异、市场规模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日市场规模差异与中日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放  李季  
利用G-L指数对1988~2008年中美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 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美市场规模及其差异,以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美人均GDP差异与中美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伍荣  余慧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因此,由不同类型的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作用须予以重视和区分。积极吸收跨国公司的水平直接投资,可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升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会君  朱延福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本文采用1989-2010年的数据,分析日本FDI和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FDI与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日本FDI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并没有改变中日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中国的实际贸易竞争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杜莉  
近几年,中美之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且出现了对美高技术产品顺差,于是有学者认为,中美贸易结构互补性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中美贸易正在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产品内贸易。本文借助于G-L指数、修正后的G-L指数及Aquino指数等分析工具,通过对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认为得出上述结论尚为时过早,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仍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春宇  蓝艺华  朱鹤  
本文从投资增量、投资覆盖率、投资领域、贸易增量、贸易伙伴和贸易结构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非洲之间投资与贸易的现状及特点。同时本文以非洲42个国家为样本,选取2004-2016年的中非投资和贸易等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短期而言,FDI流量的增加会替代中国从非洲的进口贸易,促进中国对非洲的出口贸易;长期来看,FDI存量的增加创造了中国对非洲的进出口贸易;与北非和东非相比,西非、中非和南非的不可测因素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更大的正向影响。综合现状及回归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应该扩大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规模、分散经贸合作领域和地区、建立更加完善的投资预警机制来促进中非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三兴  
本文利用联合国SITC(REV.04)标准和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表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其他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G-L指数较小。Pr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出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因行业不同而不同,并不具一致性。如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东盟与中国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对制造业无明显影响。而教育支出则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规模最大的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行业内贸易,但对其他行业影响不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春丽  
随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重日益扩大,发展趋势逐渐增强,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来解释我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问题就越来越具有说服力,产业内贸易理论已经成为研究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的一个新视角。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舒燕  林龙新  
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笔者利用中国与19个OECD国家和地区的2000年~2008年双边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吸引外资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伙伴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FDI存量对于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FDI流量的促进作用,投资对于服务的进口引致效应大于对服务的出口创造效应。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货物贸易是双边服务贸易流量的促进因素,东道国的服务贸易开放度与其服务出口成正比,相对距离则构成了双方服务贸易的阻力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丽丽  龚静  
在总结国内外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水平型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VIIT)的测算指标,分析了中国1997-2009年服务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模式,运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服务业水平型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计量回归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志雄  王新哲  
中国与东盟矿物产品贸易表现出产业间贸易特征,有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趋势。双边产业内贸易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业规模差异、经济开放度差异,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矿业产品贸易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加强政治互信,发挥政府在经济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强对东盟国家矿业的投资,以产业投资促贸易发展;三是正确处理竞争,更大程度发挥互补;四是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产品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