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2)
2023(15729)
2022(13719)
2021(12852)
2020(10979)
2019(25409)
2018(25336)
2017(47590)
2016(26738)
2015(30525)
2014(30639)
2013(29684)
2012(27333)
2011(24705)
2010(25194)
2009(23133)
2008(22740)
2007(20137)
2006(17793)
2005(15914)
作者
(77458)
(64244)
(63928)
(60962)
(41125)
(30781)
(29031)
(25156)
(24696)
(23290)
(21962)
(21846)
(20719)
(20487)
(20115)
(19724)
(19329)
(19026)
(18655)
(18435)
(16270)
(16064)
(15750)
(14845)
(14527)
(14415)
(14297)
(14188)
(13095)
(12836)
学科
(96150)
经济(96003)
管理(75772)
(67937)
(57856)
企业(57856)
方法(43467)
数学(36921)
数学方法(36286)
中国(27176)
(26920)
(25596)
(24559)
(23331)
业经(21794)
理论(20938)
地方(17977)
教育(17908)
(16719)
财务(16636)
财务管理(16595)
农业(16436)
(16342)
贸易(16334)
(16221)
银行(16158)
(16132)
(16036)
(15831)
(15791)
机构
大学(379758)
学院(372003)
管理(140400)
(138451)
经济(134959)
研究(128342)
理学(120737)
理学院(119238)
管理学(116700)
管理学院(116011)
中国(93229)
(82833)
科学(80825)
(67993)
(65991)
(62262)
研究所(59761)
(57155)
中心(56888)
业大(56833)
(53656)
财经(53420)
师范(53111)
北京(52745)
农业(48838)
(48375)
(46732)
(45507)
师范大学(42890)
技术(42040)
基金
项目(251604)
科学(196523)
研究(185380)
基金(179585)
(156905)
国家(155588)
科学基金(132201)
社会(113254)
社会科(107029)
社会科学(106999)
(99226)
基金项目(94373)
教育(88598)
自然(86347)
(84459)
自然科(84325)
自然科学(84299)
自然科学基金(82746)
编号(76574)
资助(74797)
成果(65668)
重点(57077)
(55819)
课题(55159)
(52189)
(52017)
大学(48455)
创新(48381)
科研(47933)
教育部(47664)
期刊
(155299)
经济(155299)
研究(114502)
中国(83650)
学报(64251)
教育(59707)
(56784)
科学(56087)
(52819)
管理(52698)
大学(49330)
学学(44868)
农业(39261)
技术(33236)
(30708)
金融(30708)
财经(26086)
业经(23851)
经济研究(23794)
图书(22408)
(22219)
(20337)
问题(19438)
(18901)
科技(18135)
理论(17474)
业大(16671)
技术经济(16566)
实践(16013)
(16013)
共检索到563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旭  
美国有一套较成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和培养方法。我于1986年至1988年在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通过两年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对此深有体会,觉得那里的一些作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或参考。 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益处很多 美国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限无统一规定,但一般可在两年左右完成。在硕士生入学的头半年或一年内,暂不选导师,研究方向也不确定,只上基础课。系里设一位由教授兼任的研究生顾问,根据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对课程的选择、学习期限乃至选定导师等事宜提供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苗耘  刘莉  
分析了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为解决教育哲学博士(Ph.D.)和教育博士(Ed.D.)趋同的问题而实施的教育博士"顶峰体验"改革的经验,并为我国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了建议:以实践为导向,设置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境;提供优秀的师资保障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怀丽  李咸英  
介绍了研究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现状,阐述了终身体育对提高研究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培养研究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五种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以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三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为例,对学术型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高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容性大的跨学科的学科方向与专业、纵横交错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跨学科师资队伍、过程性学业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高度设置包容性大的学科方向、打破组织壁垒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绿色通道"、建立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训练系统、健全培养过程中的学业考核质量监控机制,是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的未来方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东霞  刘丽新  
对中美研究生培养过程各环节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冯绍伍  
西方经验表明,培育民众税收法治信仰的途径有三:发掘文化传统中的法治习惯;向民众讲清税法遵从的道理;增强民众对税收法治的切身体验。本文认为,对我国而言,第三点最具借鉴意义。为此,必须建立公共财政,明确并保护纳税人权利,优化纳税服务,增强税法威慑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国平  高耀明  
美国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特色鲜明:虽无统一的专业名称,但无论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都强调专业核心知识的积累,构建了以核心课程和主修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在共同核心知识基础上,各大学根据自身研究特色,形成了专业而多样化的研究领域;硕士研究生以核心课程学习为主,博士研究生既重视课程学习更强调研究方法训练;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文献综述详尽,选题多聚焦微观领域,研究坚持实证路径。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改革应着重从梳理专业核心知识、强化实证研究训练、规范学位论文格式三方面进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磊  赵文华  
认为构建多学科集成与交叉的培养环境与机制,培养未来能够解决综合性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介绍了美国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情况,重点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并给出了启示与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屈书杰  
着重介绍了美国大学培养研究生助教教学能力的内容和方式,以期引起我国大学对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视。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泳  
美国一流大学的博士培养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典范,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探析其筛选与录取制度、资格考试制度、课程设置、团队指导制度、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讨论为主的导修制和多元的资助体系,以期对我国目前的博士培养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申恒运  陈福生  
从校内创业教育与校外创业活动环境构建两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美国研究生在校内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创业知识,其项目研究商业化目标明确。校外创业环境建设方面,政府、银行、科技创业园及风险投资公司为其科技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指出,要突破我国研究生创业困境,有必要增强高校内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同时积极建设良好的科技创业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水梅  魏玉梅  
系统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Ph.D、Ed.L.D项目后发现: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专业方向、跨学科配置师资、跨学科设置和修读课程等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路径;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卓越的学术领袖,促成学科之间正式的合作关系,促进新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产生,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根本宗旨;问题导向性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特征。美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及其特征对于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尚处于"探寻期"的我国不乏启发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道玉  
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一所大学办得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校长的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称职的大学校长,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其决策之正确是办好大学的关键。要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治校的职业校长,还应掌握科学的领导工作方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魏宸官  
我正式招收研究生始于1978年,先是招收硕士研究生;从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3人、博士研究生25人。回想近几十年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有一些话很想与未来的导师们谈一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雪萍  袁李兰  
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美国研究型大学以丰富的跨学科课程为基础,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保障,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学习平台并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我国研究型大学可从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探索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搭建良好学习平台四个方面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