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1)
2023(7780)
2022(6385)
2021(6052)
2020(5049)
2019(11564)
2018(11313)
2017(21250)
2016(11432)
2015(13061)
2014(12874)
2013(12848)
2012(12001)
2011(11123)
2010(11046)
2009(10698)
2008(10570)
2007(9190)
2006(8227)
2005(7845)
作者
(31120)
(26340)
(26048)
(25116)
(16681)
(12361)
(11859)
(10108)
(10014)
(9251)
(9105)
(8676)
(8526)
(8512)
(8357)
(8093)
(7839)
(7582)
(7560)
(7209)
(6726)
(6242)
(6160)
(5930)
(5860)
(5830)
(5747)
(5593)
(5171)
(5114)
学科
(48634)
经济(48544)
管理(36143)
(32602)
(25672)
企业(25672)
方法(19643)
中国(17729)
数学(17555)
数学方法(17459)
(14955)
(14707)
(13573)
(11728)
贸易(11717)
(11570)
业经(10500)
(10377)
(9798)
银行(9793)
(9455)
(9211)
金融(9209)
体制(8900)
农业(8870)
环境(8290)
(7974)
财务(7956)
财务管理(7934)
企业财务(7544)
机构
大学(171686)
学院(165779)
(82293)
经济(81041)
研究(63954)
管理(61826)
理学(52633)
理学院(52039)
管理学(51513)
管理学院(51165)
中国(50727)
(39705)
(37060)
科学(32462)
(31192)
财经(30841)
(28307)
研究所(27876)
经济学(27826)
中心(27540)
经济学院(24919)
北京(24399)
(23343)
财经大学(23151)
(22773)
(22404)
(21335)
师范(21189)
业大(19316)
研究中心(18560)
基金
项目(106318)
科学(86237)
基金(81785)
研究(80925)
(70582)
国家(70076)
科学基金(60136)
社会(56295)
社会科(53585)
社会科学(53578)
基金项目(41907)
教育(37156)
(36156)
自然(35471)
自然科(34672)
自然科学(34661)
自然科学基金(34110)
资助(33572)
(32232)
编号(30231)
(26816)
成果(26686)
(26602)
国家社会(25294)
中国(24370)
重点(24303)
教育部(23898)
(22629)
(22286)
人文(22173)
期刊
(90473)
经济(90473)
研究(58561)
中国(37439)
(31056)
管理(25303)
科学(22618)
学报(21779)
(21721)
(18741)
金融(18741)
大学(18209)
教育(17774)
学学(16752)
财经(16661)
经济研究(15623)
农业(14726)
(14451)
(12734)
技术(12546)
世界(12308)
问题(12228)
国际(11967)
业经(11354)
(8559)
技术经济(7923)
经济问题(7296)
现代(7145)
改革(7011)
(7011)
共检索到264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丽芳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美国通过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生活必需品,使广大人民能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产品,切实得到实惠,又使美国在高级别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实现了低通胀情况下的经济增长,充分享受了国际分工和对华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但同时,美国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牛秀明  
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制造业出现"回流"现象。由哈里·莫瑟尔创办的非盈利性组织-回归倡议协会(Reshoring Initiative)指出,美国制造业"回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1)海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像中国等加工贸易集中的国家,在过去10年间劳动力成本以年均18%左右的速度递增。(2)美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丽芳  
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深层原因主要是通过重振制造业,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同时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同样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缩小收入差距,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美国制造业回归与中国制造业升级不是只有对抗,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将促进两国工业的发展与提升。由于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小国  张婷婷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原本是一种共生关系,而当前金融却存在"脱实向虚"趋势,为此要针对制造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发展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加强政府政策协调和组织保障,纠偏金融"脱实向虚",推动金融助力"中国制造2025"建设,打破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格局。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夏青  
IIA北美理事会新任主席,J.麦克·佩珀,对美国、加拿大及加勒比地区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的现在和未来,以及理事会如何为其会员提供服务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总会因某种原因碰巧遇到最激动人心的事情。对我来说就是这样,那就是当我有幸成为IIA北美理事会主席的时刻。而对于北美分会而言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在经历多个最具挑战性的财政年度后,北美分会终于发现自己变得更好、更强了,并以最佳的财务状况告别了2011年,以新的姿态达到或超过2012年的财务预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媛媛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计划,敏捷制造、智能制造成为其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政策支持上,美国以创新政策引领,推动官产学研合作,助力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依托其"软实力"自上而下重新塑造制造业发展动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贾根良  楚珊珊  
在目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将中国制造愿景肆意歪曲为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并无端指责其排斥别国,这种谬论在国内也有市场,其原因就在于美国有意隐瞒了其在科技发展上强有力国家干预的真相。在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和中国制造愿景中,制造业创新中心都是核心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美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比较研究,揭示出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在政府干预的程度和实施措施上要比中国制造愿景更加具体和周密详细,美国的指责实际上更适合于其自身。事实上,目前的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是世界上实施最强有力政府干预的国家,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是美国战后"发展型网络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美国有意隐瞒这种真相目的就在于推行"按美国所说的去做,而不能按美国所做的去做",它肆意歪曲和无端指责中国制造愿景充分暴露了其强权逻辑。我国应该认识到中国制造愿景在广度、深度、力度和凝聚度上都与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存在某些差距,但在借鉴其有益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美国"发展型网络国家"所存在的根本性缺陷,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建立比美国更加集中高效的"举国体制",推动中国制造愿景取得更大的成就。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多拉·豪维尔王爽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人脑将是决定未来社会竞争优胜劣汰的关键。知识社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培养适合未来社会的知识型工人。作者发现 ,通过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未来的发展需要。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不断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重要性。终生学习将是必然的。此外 ,充满毅力 ,相互协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孝松  周嘉辰  翟光宇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制成品出口对美国就业正向拉动作用的具体途径。使用OECD STAN按行业和终端用途分类的双边贸易数据库,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制造品出口中来源于美国的中间产品成分,发现中国制成品中的"美国含量"随制成品技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随时间呈递减趋势。2006—2010年,全部制造业出口中"美国含量"平均为1%左右,其中高端制造业的"美国含量"平均为1.6%。在此基础上,利用美国就业需求矩阵中的就业—产出比率,笔者计算出同期中国出口制成品从美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为美国创造了171万多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中美两国贸易的发展对促进美国的就业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纪雯雯  
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凭借丰富的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快速发展,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挑战了这一优势并由此产生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损害了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为此,本文综合利用宏观数据、微观数据以及第三方机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一方面从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质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从劳动者报酬、企业成本结构和制造业竞争优势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是否仍具有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并且在上升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晶  陈志龙  
制造业合理有序的转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加总得到的城市层面制造业数据和最低工资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数据,首次考察了最低工资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产值的份额、就业人数份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数目份额,并推动制造业就近转移。同时,最低工资对制造业份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资本密度越高和国有企业占比越多的地区制造业份额受影响越小。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升抑制新企业的设立,促进企业跨区域资本配置和推动企业退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效应,为制造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借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郭也  
本文利用2001-2010年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并与19个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小时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日益增加的态势,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逐渐增加的态势,2010年调整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2001年增加了17%;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不仅远远低于美、日、德、法、荷等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南非、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亚洲四小龙,也低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亚洲四小龙、其他发展中大国、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目前已经超过了泰国、印尼等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将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防范"去工业化"倾向,提高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建强  赵西亮  
本文利用2002—2011年的制造业数据核算比较了我国与主要竞争国家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现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具体地,我国东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7年超过中西部地区和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中西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9年超过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小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已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西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的贵  
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中国制造”的迅猛发展与这一比较优势的发挥是分不开的。但是固守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会导致比较优势陷阱,形成比较优势产业刚性;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的廉价性也是有限度的,劳动力成本终将不可避免地上升,因此,适时改变对廉价劳动力的路径依赖是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竹邻  
前一段时间,网上曾流传一篇题目为"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文章说,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中国有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厂,但没有一家世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