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4)
- 2023(9681)
- 2022(8011)
- 2021(7501)
- 2020(6107)
- 2019(14146)
- 2018(13674)
- 2017(26640)
- 2016(14009)
- 2015(15983)
- 2014(15950)
- 2013(15941)
- 2012(15394)
- 2011(14582)
- 2010(14703)
- 2009(13958)
- 2008(13700)
- 2007(12209)
- 2006(11504)
- 2005(10972)
- 学科
- 济(81284)
- 经济(81218)
- 管理(35930)
- 业(31677)
- 方法(27042)
- 数学(24825)
- 数学方法(24651)
- 企(23822)
- 企业(23822)
- 中国(22696)
- 银(21064)
- 银行(20919)
- 行(19708)
- 制(19504)
- 地方(18977)
- 农(16871)
- 融(15282)
- 金融(15282)
- 贸(15237)
- 贸易(15225)
- 易(14856)
- 财(14209)
- 业经(13705)
- 地方经济(13220)
- 学(12515)
- 度(11507)
- 制度(11501)
- 策(11356)
- 农业(10979)
- 环境(10912)
- 机构
- 大学(211117)
- 学院(207925)
- 济(109851)
- 经济(108006)
- 研究(82620)
- 管理(76163)
- 中国(70411)
- 理学(63360)
- 理学院(62619)
- 管理学(61980)
- 管理学院(61553)
- 财(49669)
- 京(45202)
- 科学(42060)
- 所(41127)
- 财经(38610)
- 经济学(37130)
- 研究所(36770)
- 中心(36577)
- 经(35258)
- 经济学院(33162)
- 江(31593)
- 北京(30177)
- 院(28901)
- 农(28687)
- 财经大学(28583)
- 范(27596)
- 师范(27454)
- 银(26445)
- 银行(25413)
- 基金
- 项目(124325)
- 科学(99754)
- 研究(95852)
- 基金(93536)
- 家(79665)
- 国家(79066)
- 科学基金(67354)
- 社会(65707)
- 社会科(62590)
- 社会科学(62580)
- 基金项目(46665)
- 省(43361)
- 教育(43095)
- 资助(40234)
- 自然(38681)
- 自然科(37788)
- 自然科学(37777)
- 划(37770)
- 自然科学基金(37148)
- 编号(36585)
- 成果(31914)
- 部(30353)
- 发(29001)
- 国家社会(28791)
- 重点(28072)
- 中国(27590)
- 教育部(26920)
- 课题(26499)
- 人文(25558)
- 性(25413)
- 期刊
- 济(129187)
- 经济(129187)
- 研究(79787)
- 中国(43297)
- 融(38067)
- 金融(38067)
- 财(35475)
- 管理(30888)
- 农(26909)
- 科学(25762)
- 学报(23868)
- 经济研究(22715)
- 财经(21047)
- 教育(20168)
- 大学(19576)
- 经(18338)
- 学学(18104)
- 农业(17201)
- 技术(17013)
- 问题(16767)
- 贸(16757)
- 国际(16521)
- 业经(16252)
- 世界(15424)
- 技术经济(12122)
- 统计(11021)
- 经济问题(10307)
- 理论(9915)
- 坛(9728)
- 论坛(9728)
共检索到350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留彦 隋福民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引起了中国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史为大萧条原因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试验场",它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因素在导致大萧条加深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当前货币当局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本币快速升值导致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白银收购法案 大萧条 法币改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与80年前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支持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必不可免,货币信用扩张及“高增长病”,等等,因此,控制及化解风险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振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丽智
针对中国经济和经济思想在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历练与演变,将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和经济思想的发展与转变同时置于中国语境和世界语境之中,充分考虑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同时关照此时期世界宏观经济思潮转向的普适性以及中国经济的特异性,以期为世界范围内解释经济大萧条问题提供有益的补充,为中国以一个更加开放的视野面对世界竞争和全球危机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志勇
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政府采取了税收、公共支出、财政赤字等财税政策,这些政策对于美国摆脱"大萧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关于"大萧条"的理论研究可谓众说纷纭,尚难取得共识。本文对这些不同的理论解释进行了梳理和评价,以期对我们处理现实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
美国“大萧条” 财税政策 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小川
本文对新古典经济学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清算和理论与历史的反思,探讨了新古典经济学"铸成如此大错"的理论和历史渊源。文章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完美理性和完善市场假定在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中的误导作用,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指出经济学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来理解、分析和描述世界。
关键词:
萧条经济学 有效市场假定 新古典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巍
逻辑分析和大萧条时期的经验都表明,货币政策在需求约束型的萧条经济中发挥启动作用是可能的,但要必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从金融角度观察,银行系统基本安全、货币有充分的供给弹性和证券市场正常运行;从总需求角度来看,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至少不被政策打压。美国在胡佛总统时期由于上述条件不存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效。罗斯福总统在修复经济机制的同时实施的国家干预政策不是经济调控手段的唯一选择,而是政治上的最佳选择。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货币政策足以治理输入性的萧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清成 菅明军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量银行倒闭、工厂破产,数千万人失业,成千上万家庭无家可归,全国上下处于一派萧条和动荡之中。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国民生产总值从1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大萧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更广阔的国际视角对大萧条进行研究,尤其对金本位制在大萧条中扮演的角色给予了深切关注。研究表明,大萧条期间的金本位制扮演了在国际间传播萧条的角色,并且束缚了各国中央银行的操作空间。尽管从总需求角度对大萧条的研究长期以来表现为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严重对立,但新近的研究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货币金融因素是导致大萧条的必要条件之一。而21世纪以来,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萧条的"总供给之谜"。
关键词:
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金本位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乐一
本文研究对象是新中国历次繁荣与萧条的运行过程 ,具体内容是繁荣的形成 ,繁荣走向萧条 ,以及萧条如何走向繁荣。文章认为 ,历次繁荣与萧条循环往复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投资波动 ,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 ,形成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出现 ;进而提出繁荣走向萧条的双重约束论。文章最后提出了萧条走向繁荣的若干政策主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昌黎
日本经济从1991年第二季度起开始滑坡,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因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被称之为“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或称之为“平成萧条”。这是战后日本发生的第11次经济危机,也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后的第一次危机。具体表现为:企业活动停滞;个人消费不振,住宅投资减少;泡沫经济崩溃;金融危机严重。本文从日本经济的内部因素和综合因素方面探讨造成这次经济萧条的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寂沫
本文通过对美国20世纪以来主要经济危机成因的分析,力图阐明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来自于市场经济自身所蕴含的一种矛盾,即由需求推动的市场内在扩张力与抑制这种扩张力的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美国的经济发展史说明,市场自身的调节力量不仅无助于化解这种矛盾,反而可能使之加剧。从大萧条到次贷危机,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也是最成熟的市场化国家,也仍然没有能力去避免危机的发生,这足以说明这种矛盾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和内在的,只要一个国家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其经济发展,那么他就始终不能摆脱这种矛盾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经济 大萧条 次贷危机 经济结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本文以世界经济史中两次最重大的金融危机为研究对象,以主要经济体的宏观应对政策为视角,比较研究两次金融危机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效应的异同,进一步总结政策经验,旨在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大萧条 宏观政策 比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泉
中国未来几年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如何选择?国内外不少经济学者都在认真思考、探讨这个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双稳健政策——中国避免大萧条之路》一书,对这个问题作了富有说理性的回答。这是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陈东琪先生为首的研究小组,在多年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发表的最新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