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1)
- 2023(4490)
- 2022(4076)
- 2021(3747)
- 2020(3504)
- 2019(8511)
- 2018(8504)
- 2017(16819)
- 2016(9531)
- 2015(11096)
- 2014(11450)
- 2013(11622)
- 2012(11057)
- 2011(10130)
- 2010(10318)
- 2009(9834)
- 2008(9981)
- 2007(9160)
- 2006(7705)
- 2005(6906)
- 学科
- 济(41344)
- 经济(41302)
- 业(24113)
- 管理(23962)
- 方法(22240)
- 数学(20141)
- 数学方法(19986)
- 企(18556)
- 企业(18556)
- 农(11547)
- 财(10349)
- 中国(9288)
- 学(9193)
- 贸(8523)
- 贸易(8523)
- 易(8268)
- 地方(7854)
- 农业(7502)
- 业经(7184)
- 制(7058)
- 和(6385)
- 务(6351)
- 财务(6338)
- 财务管理(6316)
- 银(5947)
- 企业财务(5926)
- 银行(5922)
- 融(5855)
- 金融(5852)
- 行(5586)
- 机构
- 大学(146482)
- 学院(143656)
- 济(59277)
- 经济(57982)
- 管理(53070)
- 研究(50007)
- 理学(45614)
- 理学院(45067)
- 管理学(44257)
- 管理学院(43982)
- 中国(36810)
- 科学(32006)
- 京(31302)
- 农(29203)
- 所(27005)
- 财(26539)
- 研究所(24670)
- 业大(24019)
- 农业(23550)
- 中心(23222)
- 江(22010)
- 财经(21313)
- 北京(19825)
- 范(19788)
- 师范(19575)
- 经(19213)
- 经济学(18671)
- 州(17302)
- 院(17104)
- 经济学院(17103)
- 基金
- 项目(92634)
- 科学(71234)
- 研究(66185)
- 基金(65958)
- 家(57686)
- 国家(57218)
- 科学基金(47449)
- 社会(40191)
- 社会科(38007)
- 社会科学(37991)
- 省(36532)
- 基金项目(35157)
- 划(31364)
- 教育(31286)
- 自然(31000)
- 自然科(30231)
- 自然科学(30217)
- 自然科学基金(29686)
- 编号(27746)
- 资助(27675)
- 成果(23449)
- 重点(21194)
- 部(21116)
- 发(20213)
- 课题(19039)
- 创(18739)
- 科研(18371)
- 计划(17833)
- 教育部(17697)
- 大学(17588)
共检索到208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申卫星 郭慧玲 迟元凯 谭亚军 刘会香 黄大卫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能力强、适生性广、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等特点,严重危害了我国林木、果树、花卉及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是目前国内外最具危险性的入侵物种之一。美国白蛾自1979年首次在辽宁丹东市被发现以来,目前已在河北、山东、安徽、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严重发生,造成了重大经济和生态损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涛 李泽华 余仲东 李斌
【目的】探索美国白蛾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域、面积及风险评估,为尽早建立美国白蛾防控体系和应急预案提供依据。【方法】基于MaxEnt模型,结合我国105个美国白蛾已发生区环境变量,筛选出9个环境变量因子,首先对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布预测,再将美国白蛾在全国的分布预测结果导入ArcGis中,按1∶400万尺度勾勒出四川省行政区划面要素,并计算美国白蛾在四川省的分布范围和分布面积。在此基础上,根据传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美国白蛾入侵四川省的风险。【结果】美国白蛾在我国沿渤海湾地区、胶州半岛等东部沿海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宇 李成德 豆晓洁 冯琛 张岳峰 吴广超 王焱
根据我国21个县市11个舞毒蛾发生区、10个未发生区近10年的气象因子数据,以气候数据的关键因子绘制21县(市)的气候特征图,结合舞毒蛾寄主植物在上海的分布,分析舞毒蛾在上海市的适生性;进一步利用判别分析法建立舞毒蛾在我国的分布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100%。结果表明,根据气候特征图、舞毒蛾的寄主植物以及预测模型的判定,上海市具备舞毒蛾发生和危害的气候条件。
关键词:
舞毒蛾 分布 预测模型 适生性 上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一 郭芳琴 许哲 陈晓 李凯 肖雨峰 孙守慧 祁金玉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国际性重大检疫害虫,为了弄清其野外自然越冬与生物致死因子的关系,采用野外大量采集和室内培养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美国白蛾越冬蛹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雌雄性比、寄生率和死亡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沈阳和兴城地区美国白蛾主要寄生性天敌有5种,分别为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日本追寄蝇(Exoristajaponica)、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康刺腹寄蝇(Compsilura concinnata)和白蛾派姬小蜂(Pediobius elasmi),其平均寄生率分别为5.88%、3....
关键词:
美国白蛾蛹 性比 寄生性天敌 越冬死亡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颉 李婧 陈敏 骆有庆 陶静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我国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美国白蛾8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5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56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54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7.16%,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910,在物种水平上美国白蛾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显示美国白蛾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变异占31.05%,群体内变异占68.95%,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3105;美国白蛾8个群体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8927,平均遗传距离为0.114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济南、烟台和寿光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天津、济宁群体聚为一类,而廊坊、北京群体分别独立分支。进...
关键词:
美国白蛾 AFLP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薛建杰 曲良建 王玉珠 张永安 唐明 杨唯一
Hyphantria cuea nucleopolyhedrovirus(HcNPV) and several other nucleopolyhedrosis was extracted by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and purified with sucrose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method.Polyhedrin was gotten and analysed by SDS-PAGE.It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ose proteins had 32 KD protein band,and wi...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铁珍 高岚 柯水发 温亚利
以往的文献通过森林资源等实物变化来认识美国白蛾造成的危害,忽视其社会和经济属性.实际上,美国白蛾不仅破坏自然资源的物质量,而且制约了寄主植物多种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人们的视觉、心理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造成了损失.该文以天津、辽宁、河北为例,系统分析了因美国白蛾入侵而造成的景观美学损失、生产生活损失和心理影响损失,并采用条件价值法依次分别估算了这些损失.其中,在心理影响损失的分析中,首次建立了“有虫株率耐受”指数,较好地反映了人们心理对有虫株率的耐受程度.以期科学定量评估美国白蛾入侵我国造成的损失,客观反映美国白蛾造成的损失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美国白蛾 非经济损失 案例评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香 潘忠玉 陈敏
【目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解毒酶,在植食性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筛选和鉴定了美国白蛾中肠响应槲皮素诱导的GST基因,分析了槲皮素对GST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为阐明美国白蛾GST基因在解毒代谢槲皮素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槲皮素诱导的美国白蛾中肠转录组,筛选和鉴定响应槲皮素诱导的GST基因;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GST基因的家族类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槲皮素对GST基因诱导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鉴定了美国白蛾响应槲皮素诱导的6个GST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HcGST-E1、 HcGST-E2、 HcGST-E3属于GSTEpsilon家族,HcGST-S1、 HcGST-S2属于GSTSigma家族,HcGST-O1属于GST Omega家族。不同质量分数槲皮素对GST基因的诱导作用不同,本实验质量分数(0.5%、1.0%、2.0%、4.0%)的槲皮素均能诱导HcGST-E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0.5%、1.0%和2.0%的槲皮素诱导HcGST-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5%的槲皮素诱导HcGST-O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本实验质量分数的槲皮素均诱导HcGST-S1显著下调表达;0.5%和1.0%的槲皮素诱导HcGST-S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3个上调GST基因均在24 h或36 h内显著上调表达响应槲皮素的诱导。【结论】槲皮素能显著诱导美国白蛾中肠6个GST基因的表达水平,但对不同基因诱导的表达模式不同。HcGST-E1、HcGST-E3和HcGST-O1显著上调表达响应不同质量分数槲皮素的诱导,推测这3个基因是参与美国白蛾解毒代谢槲皮素的关键基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君 高泰 石娟
【目的】舞毒蛾是一种食叶性的国际性检疫害虫,给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研究筛选出限制舞毒蛾分布的环境变量,利用MaxEnt软件预测舞毒蛾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的全球适生区范围,明确舞毒蛾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变化。【方法】利用ArcGIS软件设置缓冲区筛选舞毒蛾在全球的分布点数据;利用MaxEnt、SPSS和ArcGIS软件根据环境变量贡献率、刀切法和变量相关性分析对生物气候变量、月总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4种环境变量进行筛选;利用R软件计算调控倍频和特征组合等因子调整MaxEnt模型参数;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当前和未来不同情境条件下舞毒蛾全球适生区的分布范围。【结果】经过缓冲区筛选得到734个舞毒蛾的分布点数据;MaxEnt模型结果中,测试遗漏率与理论遗漏率吻合度高,而且模型AUC值为0.940;MaxEnt模型预测当前条件下舞毒蛾在全球的高、中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北美洲中东部,亚洲的东西部,而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分布较少。此外,舞毒蛾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北半球适生区的边界向北偏移,北美洲以及欧亚大陆的高、中度适生区的面积扩增明显。【结论】舞毒蛾的分布受多种环境变量影响,并且温度和降水与舞毒蛾的特定发育阶段相吻合。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能够反映舞毒蛾在全球的分布特征。该研究可为防治舞毒蛾和制定相关检疫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益明 刘洪霞
选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综合分析影响锈色棕榈象Rhychophorus ferrugineus(Olvier)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结合寄主分布特征,直观定量地获得了锈色棕榈象在我国的潜在发生区,计算结果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生态位模型的AUC值为0.958(非常接近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益明 梁军 吕全 张星耀
松突圆蚧已给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选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综合分析影响松突圆蚧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结合寄主分布特征,非常直观定量地获得了松突圆蚧在我国的潜在发生区,计算结果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生态位模型的AUC值为0.991(非常接近于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可为松突圆蚧的检疫及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都 阮颖 马平 杜宇
在全球气候数据和已知的宽叶酢浆草发生地条件下,利用CLIMEX,BIOCLIM,DOMAIN等3种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宽叶酢浆草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并利用ROC曲线检验了3种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其AUC值都大于0.9,表明预测结果能够正确的反映宽叶酢浆草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最终得到宽叶酢浆草在我国的适生范围,结果表明宽叶酢浆草能广泛分布在华中、华南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薄淑文 喻红稠 韩长志
[目的]根据核桃炭疽病的已知分布情况,对它在中国范围内和云南省范围内的适生区分别进行预测分析,明确核桃炭疽病在我国潜在的分布区范围,有助于生产上采取科学高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降低潜在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方法]利用MaxEnt物种分布模型,通过筛选生物气候变量和优化模型参数构建表现最佳的模型,进而应用于核桃炭疽病在中国和云南省范围内的适生区的预测。利用ArcGIS软件对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和面积统计,并利用模型的结果对影响核桃炭疽病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MaxEnt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影响核桃炭疽病适生性的主导环境因子主要有年降雨量、最干月份降雨量、温度季节性、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等温性、平均日较差和最暖季度平均降雨量等。核桃炭疽病在中国生态适宜区总面积约为317.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3.03%,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中、华东、华南的全部地区以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和“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少部分地区;核桃炭疽病在云南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滇西地区,约为22.64万平方公里,占省总面积的57.44%。[结论]核桃炭疽病在中国有着较为广泛的适生区域,尤以云南省核桃炭疽病发生点数量最多和高度适生区分布区域最广泛,预测适生区与已经获取核桃炭疽病分布点结果相一致,未来应结合当地核桃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征和实地分布情况进一步加强核桃炭疽病的预测和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蓉 李慧 孙宇航 于晓航 朱晗 郝德君
【目的】为筛选美国白蛾在不同温度处理、不同发育阶段、幼虫不同组织中稳定的内参基因,为美国白蛾相关的基因定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美国白蛾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出8个候选内参基因GAPDH、ACT、RPL12、RPL18a、RPS16、EF1α、EF1β、18S rRNA,获得碱基序列。将以上序列进行克隆、测序、比对最终证明其为美国白蛾的基因且碱基序列正确,之后将其上传到NCBI获得登录号。设计以上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引物,利用qRT-PCR技术测定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美国白蛾不同发育阶段(幼虫1~6龄)、不同温度处理下(-10、-5、0、25、35、40、45℃处理2 h)、幼虫的不同组织(头、肠道、脂肪体、马氏管、表皮)中的表达量,记录C_t值;然后通过ΔC_t法、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共4种方法对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C_t值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综合RelFinder选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通过GeNorm计算V_(n/(n+1))最合适内参基因的数目。【结果】C_t分析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和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表达最稳定的是RPL12;在幼虫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是RPS16。GeNorm分析结果与ΔC_t分析结果相同。NormFinder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和不同温度处理下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分别是RPL18a和EF1α;在幼虫组织中,最稳定的是ACT。BestKeeper分析认为,不同发育阶段,ACT、GAPDH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不同温度处理下,ACT、RPL18a、RPL12、RPS16、EF1β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在不同幼虫组织中,RPL18a、EF1α、EF1β、18S rRNA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最后RelFinder综合评价显示,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组合是RPL12和EF1β,最不稳定的是ACT;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组合是EF1α和GAPDH,最不稳定的是ACT;在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组合是ACT和RPS16,最不稳定的是RPL18a。经GeNorm软件计算,最合适的内参基因数目应该是2个。【结论】在美国白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定量研究中,建议以RPL12和EF1β作为内参基因;在不同温度处理的基因定量研究中,建议以EF1α和GAPDH作为内参基因;在幼虫不同组织的基因定量研究中,建议以ACT和RPS16作为内参基因。此外,亦初步说明了昆虫内参基因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不稳定性。
关键词:
内参基因 基因筛选 qRT-PC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思政 黄桔 宋吉皂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隶属于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重要的国际检疫害虫.据文献报道它可为害200余种林木.为了准确地识别美国白蛾,本文在成虫形态和雄外生殖器上将它与其它为害林木的多种近似种类予以区别.
关键词:
美国白蛾 灯蛾科 鉴别 雄外生殖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