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60)
- 2023(18076)
- 2022(15352)
- 2021(14189)
- 2020(12065)
- 2019(27424)
- 2018(27025)
- 2017(51398)
- 2016(28431)
- 2015(31831)
- 2014(31883)
- 2013(31272)
- 2012(29121)
- 2011(26469)
- 2010(26403)
- 2009(24539)
- 2008(24011)
- 2007(21355)
- 2006(18723)
- 2005(16547)
- 学科
- 济(124502)
- 经济(124361)
- 管理(80129)
- 业(74001)
- 企(60080)
- 企业(60080)
- 方法(52568)
- 数学(46697)
- 数学方法(46123)
- 农(31236)
- 财(30688)
- 中国(29820)
- 学(26990)
- 地方(25982)
- 业经(24675)
- 贸(22754)
- 贸易(22744)
- 制(22321)
- 易(22100)
- 农业(20501)
- 务(18699)
- 财务(18632)
- 财务管理(18585)
- 银(18337)
- 银行(18265)
- 融(17907)
- 金融(17899)
- 企业财务(17595)
- 环境(17594)
- 理论(17452)
- 机构
- 学院(407474)
- 大学(407148)
- 济(171196)
- 经济(167686)
- 管理(152542)
- 研究(143527)
- 理学(131165)
- 理学院(129713)
- 管理学(127230)
- 管理学院(126517)
- 中国(107413)
- 科学(90274)
- 京(85472)
- 财(77761)
- 农(77690)
- 所(74804)
- 研究所(68176)
- 业大(66015)
- 中心(65822)
- 江(62047)
- 财经(61669)
- 农业(61631)
- 经(55878)
- 北京(53399)
- 经济学(52618)
- 范(52083)
- 师范(51395)
- 院(51372)
- 州(48454)
- 经济学院(47227)
- 基金
- 项目(274069)
- 科学(213943)
- 基金(198583)
- 研究(192330)
- 家(176699)
- 国家(175277)
- 科学基金(148092)
- 社会(121279)
- 社会科(114987)
- 社会科学(114956)
- 省(108053)
- 基金项目(104459)
- 自然(98483)
- 自然科(96250)
- 自然科学(96219)
- 自然科学基金(94521)
- 划(91845)
- 教育(89079)
- 资助(81964)
- 编号(76403)
- 重点(62566)
- 成果(62198)
- 部(59768)
- 发(59101)
- 创(56614)
- 课题(53951)
- 科研(53549)
- 创新(53074)
- 计划(52588)
- 教育部(50580)
- 期刊
- 济(188454)
- 经济(188454)
- 研究(117933)
- 中国(77222)
- 学报(72388)
- 农(69747)
- 科学(63222)
- 财(61157)
- 管理(55814)
- 大学(53728)
- 学学(51165)
- 农业(46659)
- 教育(39801)
- 融(39025)
- 金融(39025)
- 技术(35471)
- 经济研究(31646)
- 财经(30767)
- 业经(29404)
- 经(26508)
- 业(25075)
- 问题(24403)
- 统计(20813)
- 贸(20751)
- 版(20738)
- 技术经济(20481)
- 科技(18872)
- 策(18841)
- 世界(18563)
- 理论(18467)
共检索到60704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欣欣 李天德
美国2007年年底开始大幅下调利率,2009年以来又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虽然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确实提高了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率,但是却不能解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的通货膨胀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的事实。高通胀的原因仍然在于各国国内的高货币供给。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欣欣 李天德
为了避免次贷危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美国自2007年底开始大幅下调利率,并从2009年以来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加流动性。与此同时,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存文献大多将此归因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虽然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确实提高了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率,却不能解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的事实。因此,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扩大了原有的通货膨胀,而高通胀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各国国内的高货币供给。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小荣 杨东
本文从研究每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不同背景及措施入手,研究该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深入探讨了该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造成冲击的途径:分别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利率汇率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两个途径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并进行预测。通过分析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的通货膨胀带来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防范正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造成的负面冲击。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国际资本流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正全
中国CPI自2011年7月达高点6.5%以来,到2012年8月降到2.0%,这是国内宏观调控取得的显著成效。但有些外部因素却是不能调控的,如美国2012年9月14日推出的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是否会给中国带来新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通过分析2008年11月和2010年11月美联储先后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实际影响,以此推测QE3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可能影响。研究设计从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资本流动两方面进行理论分析,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美国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并且意外发现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过度。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外汇储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洋
2020年3月,美联储宣布实施"无限量"量化宽松。这一政策实施后,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是否变异值得关注。文章构建TVP-VAR模型,采用1996—2021年的月度数据对这一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相比美联储前三次量化宽松,此次"无限量"量化宽松通过贸易渠道传导的溢出效应无明显变异,而通过汇率传导的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变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洋
2020年3月,美联储宣布实施“无限量”量化宽松。这一政策实施后,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是否变异值得关注。文章构建TVP-VAR模型,采用1996—2021年的月度数据对这一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相比美联储前三次量化宽松,此次“无限量”量化宽松通过贸易渠道传导的溢出效应无明显变异,而通过汇率传导的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变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为民
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含义及传导机制(一)输入型通胀含义。输入型通胀(imported inflation),在两种概念意义上被运用:一种是考察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不同国家总需求和货币过量扩张通过贸易、投资和汇率进行跨国传导,从而使通胀可能成为超越个别国家的经济现象;另一种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思旭 宋倩雯
本文在美国已经持续实施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通过建立VAR模型,从实证方面剖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充分认识其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传输渠道并把握其潜在风险,对于正处于经济关键转型期的我国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加强物价监管;加强热钱监管,抑制国际游资大量涌入;调整经济结构,控制贸易逆差;优化外资引入机制,鼓励本国企业跨国经营与投资;积极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中美两国的政策协调,强化增持美元资产的条件性。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VAR模型 通货膨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蓉 黄明宇
为应对金融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或区域联盟,纷纷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即QE。以超低利率和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发展,复苏本国经济,并以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共同作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本文以美国为例,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为何QE并没有带来所预期的通货膨胀,是否有某些因素使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不能及时反映在通货膨胀率上,对通货膨胀有滞后影响。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丁林涛 孙欣华
本文通过建立通货膨胀、产出缺口、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国货币供应量增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运用卡尔曼滤波进行估计和分析,分别得出美国常规与量化宽松两种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力的不同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惯性和通胀预期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其作用效果基本稳定;美国货币供应量M2增速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次之,并且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出现明显的跳跃式的增加;由于我国资本账户没有实现完全开放,以联邦基金利率为代表的常规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较小。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小红 董思远 王萌
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退出预示着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主要验证了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线性与非线性影响,因此在其退出过程中将会造成国内通胀的波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推测美国退出"零利率"的常规货币政策将引起该国失业率的上升,但美国经济有所复苏,加息预期强烈,一旦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彻底退出,势必影响国内的通胀水平,央行应适时推出相应的货币政策,维持国内物价的长期稳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伟 潘翔
本文简要阐述了本轮宏观调控背景下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指出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是防止现实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途径,并详细论述了近期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远期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兴韵 施华强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的信贷膨胀及其原因、贷款的结构变动,本文对不同贷款主体行为差异的分析表明,中国国有银行虽然有了股份制的外衣,但离真正市场化的主体还有较大的距离;同时,文章分析了贷款实际加权利率的变动及中国贷款"利率期限结构之谜",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信贷膨胀的宏观影响。文章强调,在信贷膨胀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尽快地从危机管理的激进货币政策转向平滑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操作上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金亮 杨水清 刘园
自2008年底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LSAP)和国债展期计划。大量的机构抵押支持债券,机构债务证券与长期国债的推出,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资金一部分在美国本土银行体系内循环,降低了美国本土的融资成本;一部分通过利差交易流向全球高风险市场,导致美元全面贬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飚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膨胀等。2013年12月美国相继减少证券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国债金额,实施5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迎来重要的转折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国际资本 资产购买 MBS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金亮 杨水清 刘园
自2008年底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LSAP)和国债展期计划。大量的机构抵押支持债券,机构债务证券与长期国债的推出,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资金一部分在美国本土银行体系内循环,降低了美国本土的融资成本;一部分通过利差交易流向全球高风险市场,导致美元全面贬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飚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膨胀等。2013年12月美国相继减少证券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国债金额,实施5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迎来重要的转折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国际资本 资产购买 MBS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