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8)
- 2023(10106)
- 2022(8493)
- 2021(7876)
- 2020(6988)
- 2019(15976)
- 2018(15663)
- 2017(30262)
- 2016(16677)
- 2015(19267)
- 2014(19588)
- 2013(19684)
- 2012(18869)
- 2011(17080)
- 2010(17856)
- 2009(17168)
- 2008(16618)
- 2007(15256)
- 2006(13360)
- 2005(12152)
- 学科
- 济(68258)
- 经济(68167)
- 业(45935)
- 管理(45554)
- 企(37055)
- 企业(37055)
- 方法(32779)
- 数学(28719)
- 数学方法(28357)
- 融(27554)
- 金融(27551)
- 银(25442)
- 银行(25403)
- 行(24538)
- 中国(23949)
- 财(20425)
- 农(19451)
- 制(16453)
- 学(16274)
- 地方(14634)
- 业经(14457)
- 贸(14326)
- 贸易(14315)
- 易(13894)
- 务(13430)
- 财务(13396)
- 财务管理(13358)
- 农业(13277)
- 企业财务(12712)
- 理论(11731)
- 机构
- 大学(252615)
- 学院(249569)
- 济(100805)
- 经济(98542)
- 管理(89313)
- 研究(87010)
- 理学(76074)
- 理学院(75149)
- 管理学(73565)
- 管理学院(73113)
- 中国(72208)
- 科学(54550)
- 京(53923)
- 财(48892)
- 农(47515)
- 所(46411)
- 研究所(42154)
- 中心(42016)
- 财经(38769)
- 江(38642)
- 业大(38577)
- 农业(37889)
- 经(34937)
- 北京(34280)
- 范(34220)
- 师范(33818)
- 经济学(32085)
- 州(31376)
- 院(30098)
- 经济学院(29161)
- 基金
- 项目(158265)
- 科学(122536)
- 基金(113935)
- 研究(113047)
- 家(99565)
- 国家(98710)
- 科学基金(82703)
- 社会(69963)
- 社会科(66254)
- 社会科学(66230)
- 省(61705)
- 基金项目(59951)
- 自然(53706)
- 教育(52638)
- 划(52587)
- 自然科(52474)
- 自然科学(52452)
- 自然科学基金(51515)
- 资助(47810)
- 编号(46460)
- 成果(39561)
- 重点(36217)
- 部(35219)
- 发(34034)
- 创(32286)
- 课题(32170)
- 科研(30925)
- 创新(30315)
- 大学(29877)
- 教育部(29841)
- 期刊
- 济(112368)
- 经济(112368)
- 研究(74549)
- 中国(49164)
- 学报(44378)
- 农(43595)
- 财(38736)
- 融(38619)
- 金融(38619)
- 科学(38124)
- 大学(32956)
- 学学(30916)
- 管理(30737)
- 农业(28583)
- 教育(26632)
- 技术(19868)
- 财经(19495)
- 经济研究(18202)
- 业经(17542)
- 经(16661)
- 业(15304)
- 问题(14580)
- 版(13569)
- 理论(13113)
- 贸(12735)
- 统计(12321)
- 技术经济(12149)
- 图书(12136)
- 商业(12029)
- 实践(11897)
共检索到382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章伟
本文对美国消费金融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进行了研究。以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统计数据为依据的总体分析结论是,金融危机导致消费金融业务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下降,资产质量恶化。以花旗、汇丰北美、通用资本、通用汽车金融、美国银行为样本的案例分析结论是,消费金融资产质量不佳而被列为"非核心资产"的性质定位,对花旗的全能金融超市模式、汇丰的消费金融偏重型模式和通用汽车金融的金融消费公司型模式产生了冲击;美国银行逆势而动继续为消费金融提供实践支持,以及通用资本取得良好业绩等说明,消费金融业务前景仍值得探索。
关键词:
美国 消费金融 金融危机 案例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叶菲
从纵向来看,国际私人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但是从横向来看,可以发现在金融危机中私人银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分散风险的作用,私人银行业务的业绩表现远远优于非私人银行业务,在市场状况最差的时候仍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盈利。从这个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业务对国内商业银行未来的战略意义或许还在于通过新的业务线实现一定程度的风险分散化。文章认为,其分散风险作用的发挥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私人银行业务达到一定规模;二是银行能够通过稳健经营的形象吸引客户资金;三是以费用为基础的收入达到一定比例。
关键词:
国际银行业 金融危机 私人银行 风险分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速建
在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中国企业采取了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加快兼并收购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企业管理等多项应对策略,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特点,具体包括:企业景气状况稳步回升,经济主体信心日益增强;企业产销形势持续好转,库存再次出现攀升;企业出口扭转下滑势头,出口的根本性好转尚待时日;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水平逐步改观。尽管如此,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依旧突出、招工难和用工紧张问题再次出现,新一轮的成本上升压力日益显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待破解,部分行业企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要破解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应进行主动"转型升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徐高林
保险资金投资组合整体上受本轮危机冲击不大,其中美国寿险公司通用账户的整体表现最好。其原因有:险资对次贷关联资产风险暴露十分有限且各类安全性指标出淤泥而不染;对受牵连的高风险资产,险资配置股权比例也低且私募股权账面值不受股指下跌拖累;债券方面,风险溢价上升与基准利率下调产生抵消作用,国企债在很多险资企业债中占上风。主要启示包括:险资资产配置要与波动性承受能力相适应,尤其主力资产要坚守传统安全资产、系统重要性资产。
关键词:
保险资金投资 金融危机 资产配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金友 王依连
本文首先对澳大利亚银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梳理,并着重就澳大利亚银行业金融危机前后的优异表现,从各项经营指标、业务结构以及监管框架等方面展开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商业银行的作用、业务发展、监管和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澳大利亚银行业 金融危机 经营状况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俊伟 王杰
本文利用多省问卷调查数据,通过Oaxaca静态分解和JMP动态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企业部门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与此同时,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收入差距、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收入差距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大。然而,分解后的指标表明,导致二者差距扩大背后的原因有明显差异。前者是因为中小型企业的劳动力流失造成个体特征差异扩大所致;后者则是因为非国有部门要素报酬率下降、从而造成系数差异扩大所致。鉴于相关结论,如何保护经济冲击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劳动者的经济利益,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理应成为政策制定部门在实施反危机政策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尹洪炜
一、两次危机的成因不同(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美国金融模式的固有缺陷及金融监管的严重缺失,导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美国金融业的过度扩张及所推崇的自由主义经济理念,使得美国金融创新的深化速度快于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继克林顿的信息经济及新经济发展热潮之后,布什政府的导弹经济、军事经济及金融创新并没有推动美国的实体经济在21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美国借助发达的信息及通讯技术,使得虚拟经济表现出虚假繁荣,从而继续维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蔡祥锋 蔡青青
本文结合美国及世界经济的现实情况,从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脆弱性的角度分析了本次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构建动态模型阐释了全球经济失衡对美国的外部冲击及金融内在脆弱性对美国资产的价格和风险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失衡 金融 杠杆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金成晓 王亚男 王猛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美国扭曲的经济增长方式及不平衡的经济结构。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并进一步蔓延到全球,从而对其他经济体产生影响,也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避免经济的过快下滑;另一方面,也应适时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国内消费。
关键词:
美国 金融危机 经济 经济结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周小燕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已持续几年,其影响尚未结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欧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因此现阶段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仍具有重要意义。从次贷产品链的视角入手,分析危机发生的最直接因素,得出次贷产品链缺乏止损机制、信用评级不可靠、收益脱离实体经济、衍生品本身存在缺陷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产品链 止损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宪春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迅速扭转了增速下滑的局面,实现了较快回升,目前已经呈现出平稳运行的态势。本文分别从生产和需求两个角度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产 需求 经济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绪彪
美国的消费曾经是美国和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自美元本位制确立以来,美国消费日益呈现不合理之态势。笔者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是根源于美国的过度消费,而这种消费的过度又根源于目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本位制。鉴于此,本文的分析逻辑在于,美元本位制造成了美国消费过度,而恰恰就是因为过度消费才最终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关键词:
美元本位制 过度消费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利娜
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发端于次贷,但本质是美国实体经济扭曲的增长方式"低储蓄、过度负债"所致。金融危机暴露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的缺陷。应对全球的经济动荡,中国要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需要运用税收、信贷政策维系市场的稳定,银行需要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也要坚守审慎的原则,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增长方式 住房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