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1)
- 2023(14385)
- 2022(12446)
- 2021(11950)
- 2020(9892)
- 2019(22842)
- 2018(22579)
- 2017(44574)
- 2016(23992)
- 2015(27037)
- 2014(26842)
- 2013(26548)
- 2012(24502)
- 2011(22091)
- 2010(22565)
- 2009(21066)
- 2008(20189)
- 2007(18078)
- 2006(16330)
- 2005(14719)
- 学科
- 济(91775)
- 经济(91582)
- 管理(70287)
- 业(69288)
- 企(59074)
- 企业(59074)
- 方法(39660)
- 数学(32757)
- 数学方法(32276)
- 中国(31969)
- 融(28443)
- 金融(28441)
- 银(27433)
- 银行(27401)
- 农(27071)
- 财(27029)
- 行(26413)
- 业经(22953)
- 制(21742)
- 地方(21295)
- 学(18804)
- 理论(18182)
- 农业(17938)
- 贸(17515)
- 贸易(17502)
- 务(17427)
- 财务(17351)
- 财务管理(17318)
- 易(17039)
- 企业财务(16482)
- 机构
- 大学(336835)
- 学院(334909)
- 济(135443)
- 管理(134182)
- 经济(132264)
- 理学(114861)
- 理学院(113568)
- 研究(113527)
- 管理学(111757)
- 管理学院(111104)
- 中国(91182)
- 京(72319)
- 科学(66513)
- 财(65987)
- 所(56439)
- 中心(52988)
- 财经(51782)
- 研究所(50634)
- 江(49803)
- 农(48861)
- 北京(46856)
- 经(46853)
- 范(46064)
- 师范(45768)
- 业大(45237)
- 州(41285)
- 院(40810)
- 经济学(39902)
- 财经大学(38299)
- 农业(37561)
- 基金
- 项目(219371)
- 科学(172844)
- 研究(166747)
- 基金(158378)
- 家(135240)
- 国家(133981)
- 科学基金(115614)
- 社会(105098)
- 社会科(98852)
- 社会科学(98822)
- 省(84722)
- 基金项目(83437)
- 教育(76627)
- 自然(73212)
- 自然科(71486)
- 自然科学(71473)
- 划(71298)
- 自然科学基金(70186)
- 编号(69993)
- 资助(65791)
- 成果(59169)
- 部(48948)
- 重点(48600)
- 课题(48067)
- 发(46954)
- 创(45484)
- 项目编号(43657)
- 教育部(42623)
- 创新(42188)
- 人文(41984)
- 期刊
- 济(153572)
- 经济(153572)
- 研究(107771)
- 中国(66119)
- 管理(50184)
- 财(49842)
- 学报(46716)
- 融(46381)
- 金融(46381)
- 农(45755)
- 科学(44731)
- 教育(42089)
- 大学(36388)
- 学学(33640)
- 农业(30821)
- 技术(27711)
- 财经(25286)
- 业经(24669)
- 经济研究(23500)
- 经(21505)
- 问题(19824)
- 图书(19119)
- 理论(18149)
- 实践(16547)
- 践(16547)
- 贸(15830)
- 现代(15804)
- 技术经济(15664)
- 科技(15038)
- 业(14855)
共检索到514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茂庆 杨依博
流动儿童的人口比例和增长趋势,决定了其社会融入度对美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育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是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三个主要维度。美国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种族偏见、法律地位差异、语言障碍、家境贫穷、心理压力等。为帮助流动儿童融入社会,美国采取的相应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基于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发展基于多元文化的双语教育,重视基于亲子合作的早期教育和提供基于校园的心理健康服务。分析美国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问题及策略,可以为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美国 流动儿童 社会融入 多元文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王远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际间人口流动成为新常态,加拿大流动儿童不断涌入城市社会,其来源也日趋多样化。加拿大作为奉行多元文化主义的移民国家,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育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是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三个主要维度。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加拿大流动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语言多样性背景下的教育困境,文化差异下的学校教育适应障碍,偏见与文化隔阂下的对立冲突,制度障碍下的社会服务缺失,环境适应困境下的心理问题等。加拿大通过发展灵活多样的双语教育,建立基于家、校、社区多方合作的教育融入机制,促进流动儿童双重身份的社会认同,构建全面的移民社会融入服务体系和建立完...
关键词:
加拿大 流动儿童 社会融入 多元文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茂庆 黎智慧
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社会,其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障碍与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面临的融入困境具有一定相似性。文化融入、心理融入和教育融入是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主要维度。总结分析英国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身份认同模糊易致群体冲突,家庭贫困限制融入方式与速度,教育福利受限阻碍学业成就均衡等影响因素。英国提出通过加强公民教育,促进流动儿童身份认同;搭建媒介俱乐部,鼓励流动儿童教育叙事研究;开展社区工作,提高移民家庭融入资本;落实政府职责,满足流动儿童多重需求等具体策略,以促进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
英国 流动儿童 社会融入 影响因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史能兴
社会融入的实质是身份认同的过程,身份认同是个体找寻文化群体并获取归属感的过程。基于身份认同的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存在经济身份认同、制度身份认同和文化身份认同三大困境。可通过重构认同观念,确立多元身份观;优化认同结构,提升跨文化适应力;深化认同目标,建构本真性理想确立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困境的自我突破策略;通过社会制度支持以消除群体边界;社会文化支持以澄清社会价值;社会结构支持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四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形成促进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外部支持策略。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少数民族流动儿童 社会融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茂庆 邓晓莉
对广西H市616名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状况良好,群体差异不显著;其城市社会融入水平受个人、家庭和学校因素综合影响。在个人因素方面,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融入状况与其性别和年龄相关;在家庭因素方面,融入程度与父母公开给予肯定、亲子交流和父母进行课业辅导相关;在学校因素方面,融入状况与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教师的关注度、同伴数量和交友方式相关。因此,建议切实保障政策实施落实,加强民族特色传承;开展民族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多元文化整合;稳定家庭住所环境,增加陪伴儿童时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郝峪宁 王承
儿童绘本中的故事内容主要通过生动的图画形式展现,并配以文字,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阅读。作为儿童读物的一种存在形式,儿童绘本还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是儿童获取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创作者可以将各种题材、视觉符号和艺术元素运用其中,使绘本呈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展现出更大的文化魅力。将淮河文化创新性地融入绘本可以使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接触并理解淮河文化的内容,这对于淮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淮河文化 儿童绘本 价值取向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杨红梅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由于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监管,在成长过程中容易造成人格缺陷,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社会、学校、家庭一定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让他们健康地成长。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农村留守儿童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些孩子虽然不能长期和父母在一起,但父母不能推卸教育的责任。因此,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滕广青 毕强
从保障和疏导儿童使用网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儿童网站信息构建中存在的传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思想、认知心理学简单化应用、对儿童心理的成人化理解、盲目追求新技术应用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网站信息构建的基本策略:儿童参与网站信息构建、合理的技术应用以及自选择/组织网站信息。
关键词:
儿童网站 信息构建 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钊如
随迁老人的队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断壮大,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已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因该群体规模庞大,存在因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社会融入困境差异性,且大多数的随迁老人面临家庭参与过度而社会参与度低的社会融入困境。应强化科学理念,提高随迁老人的家庭地位,加强社区多元化服务,提高随迁老人的社会参与度,进而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关键词:
随迁老人 社会融入 家庭参与 公共管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人炳
美国学龄人口的流动率较高,美国学者对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给予了特别的关 注。许多研究表明,学龄人口频繁的流动既不利于流动儿童自身的学习,也会对学校甚至学区 的教育产生影响。为此,美国通过完善立法、利用网络传递流动学生信息、帮助贫困的流动家 庭、加强学校(社区)与流动儿童家庭的联系等措施,力图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关于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些研究与实践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 流动儿童 教育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赖修源
依赖于Internet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迅猛发展,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传统产业为求生存、谋发展而不得不改变运营模式,逐步与电子商务相融合。在阐述我国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在融合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我国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传统产业 电子商务 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章宁
文章主要是着眼于流动儿童成长过程,采用社会学的整合视角,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考察了流动儿童与迁入地社会的整合状况,并对影响整合状况的原因做了探索性的分析。结论认为,从总体来说,流动儿童群体内部的整合较好。但流动儿童与其居住的社区之间的整合程度并不十分理想。尽管时间在整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他方面如生活背景、家庭背景等都对这种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国华 陈宣霖
在介绍印度、以色列、美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文章从思想基础、动力因素、运行机制三个角度对三个国家流动儿童教育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印度 以色列 美国 流动儿童 教育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文章以成年乡-城流动人口为切入点,界定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概念,构建了社会融入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五种融入类型。文章认为,概念"融入"比"融合"更适于形容乡-城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适应过程及结果;社会融入不是一成不变的单维度概念,而是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隔离是新移民难以避免的遭遇。流动人口的融入轨迹和模式因次人群而异,但经济整合通常发生在先,次为文化接纳,再次为行为适应,最后是身份认同。从隔离、选择性融入到融合是多方面、多层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隔离 区隔融合 融合与融入 社会融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文章利用"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数据,从状态与变动两个方面,讨论了社会融合在代际间的传承问题,以及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融合在代际间具有传承性,充分的亲子交流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状况及其发展;控制家庭背景后,学校效应依然显著。结论认为,社会融合不仅具有代际的传承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传承结果决定了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起点,而亲子交流决定其方向和速度。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家庭环境建设与家庭教育方式的改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