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3)
- 2023(10132)
- 2022(9003)
- 2021(8775)
- 2020(7398)
- 2019(17229)
- 2018(17411)
- 2017(33293)
- 2016(18519)
- 2015(21114)
- 2014(21249)
- 2013(20797)
- 2012(19201)
- 2011(17253)
- 2010(17182)
- 2009(15805)
- 2008(15434)
- 2007(13472)
- 2006(11689)
- 2005(10152)
- 学科
- 济(68821)
- 经济(68738)
- 管理(50400)
- 业(46550)
- 企(39790)
- 企业(39790)
- 方法(32937)
- 数学(27935)
- 数学方法(27521)
- 学(19589)
- 农(17194)
- 中国(17068)
- 财(16198)
- 业经(14765)
- 理论(13760)
- 地方(13480)
- 贸(12039)
- 贸易(12032)
- 和(11928)
- 易(11657)
- 制(11452)
- 教育(11423)
- 农业(11358)
- 技术(10851)
- 务(10589)
- 财务(10526)
- 财务管理(10504)
- 环境(10465)
- 企业财务(9937)
- 划(9651)
- 机构
- 大学(264028)
- 学院(258533)
- 管理(102066)
- 济(94061)
- 经济(91715)
- 理学(88690)
- 理学院(87629)
- 研究(86152)
- 管理学(85907)
- 管理学院(85441)
- 中国(61265)
- 京(57062)
- 科学(56311)
- 所(43744)
- 财(42270)
- 农(40686)
- 研究所(40114)
- 业大(39430)
- 范(39215)
- 师范(38880)
- 中心(38600)
- 江(36740)
- 北京(36531)
- 财经(34432)
- 农业(32126)
- 师范大学(31691)
- 经(31275)
- 院(31055)
- 州(30539)
- 技术(28630)
- 基金
- 项目(177713)
- 科学(138188)
- 研究(131037)
- 基金(126781)
- 家(110043)
- 国家(109085)
- 科学基金(92814)
- 社会(78737)
- 社会科(74342)
- 社会科学(74319)
- 省(69379)
- 基金项目(67778)
- 教育(61906)
- 自然(61376)
- 自然科(59911)
- 自然科学(59896)
- 划(59275)
- 自然科学基金(58795)
- 编号(54984)
- 资助(52806)
- 成果(46315)
- 重点(39391)
- 部(39072)
- 课题(37984)
- 发(37075)
- 创(36285)
- 项目编号(34332)
- 科研(34012)
- 创新(33722)
- 大学(33675)
- 期刊
- 济(103062)
- 经济(103062)
- 研究(77405)
- 中国(48121)
- 学报(43779)
- 教育(39220)
- 科学(39073)
- 农(36867)
- 管理(36718)
- 大学(32688)
- 财(30903)
- 学学(30020)
- 农业(26350)
- 技术(22560)
- 融(18608)
- 金融(18608)
- 图书(17679)
- 财经(16205)
- 业经(16029)
- 经济研究(15389)
- 经(13679)
- 理论(13623)
- 业(13417)
- 问题(13131)
- 科技(12917)
- 实践(12743)
- 践(12743)
- 版(12366)
- 情报(12171)
- 技术经济(11962)
共检索到373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钢
美国汉学中的孔子研究是在还原取向指引下进行的,对孔子教师形象的去圣化研究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必然选择,而孔子教师形象中的榜样与典范成分则是其圣人化教师形象得以确立的合理性依据所在。在美国汉学界看来,孔子本质上乃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人师典范,而孔子之学与教则构成了其人师典范形象的两大表征。历史地考量,作为教师的孔子堪称是一名失败的成功者,他的一生命运多舛而志趣难酬,但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而其立身行道式的教师风范也一举奠定了中国教师传统的核心精神基础。
关键词:
美国汉学 孔子 教师形象 还原取向研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钢
孔子教师形象的欧洲汉学建构,自十六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开其先声,又历经四百余年的发展变迁,迄今未绝。在不同历史时期,欧洲汉学对孔子教师形象的建构基于宗教、启蒙和还原等价值取向定位的差异,呈现出各有所别的演化表征与特质。在欧洲汉学对孔子教师形象建构的完整历程中,其致力于对孔子教师形象所能提供独特价值的发掘和运用的本质追求乃是一以贯之的,此种态势在当下及未来欧洲汉学对孔子教师形象的建构中,仍将继续彰显。
关键词:
孔子教师形象 欧洲汉学 启蒙运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原元
在民国学者看来,美国汉学显然无法同法德日等国的汉学相提并论,但美国汉学界稍有影响的汉学新著出版后,即有民国学者撰著书评进行引介和评述。考察这些书评,不难发现在民国学者看来,美国汉学存在诸如研究者的中文修养薄弱、解释和译注史料时常存误解误译、材料搜集和材料审别难以博雅以及观点或结论常如隔雾看花,难求其情真理得等局限。美国汉学固然存在不少缺陷,但在民国学者看来仍有可取之处,如公开合作之精神、新颖之视角和方法、重视组织结构与系统性、冷僻领域和材料之注意等。面对海外汉学著述,民国学者坚持一种批判研究的态度,在充分
关键词:
民国学者 美国汉学 汉学研究 书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连起
2009年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诞辰2 560年。公元前500多年的孔子是一个面含微笑的东方圣人("夫子莞尔"),他正直善良、智慧通达、乐观向上、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社会和终极关怀。他在世时可能都没影响到当时的鲁国,却在死后影响了中华民族2500多年。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连起
我于孔子,自认为是他的一个远年弟子。虽然没正式给这位曲阜老头儿拜过师,窃以为私淑可也,想必先生不会嗔怪。老头儿出身贫寒,我也出身贫寒。老头儿年少时酷爱读书,我也是。更有趣的是,老头儿曾是"孔会计",而我一直做会计到现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俊贤
孔子的会计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管理会计学思想,体现了会计信息对国家和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孔子的管理会计学思想表现在强调会计的管理功能、做好收入和支出工作以及努力使会计制度化等方面,在当今利用会计信息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节约公共财力及反腐倡廉等方面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孔子家语 管理会计学 会计思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康声 戚文革
跨界职业经历是"双师型"教师最突出的特征。文章指出孔子具有教育和政治两个领域的实践经历及经验,且这两个领域的实践活动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定义,比照国内四个省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对孔子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孔子具备"双师型"教师条件。就此提出观点: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
孔子 “双师型”教师 资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永新
孔子的一生没有写过诗,或者说没有给我们留下诗,他只是研究《诗》、修订《诗》,但他的整个生命却呈现出本真的诗性;他没有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样留下丰厚的哲学著作,但他的整个生命却始终呈现出本真的思的状态;他没有波澜壮阔的生命经历,一生颠沛流离、疲于奔命,但却提供了在平凡生活中一个普通生命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孔子的平生之志很平常,其理想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什么叫"老者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大多有过在美国各东亚图书馆从事馆藏建设、分类编目及参考咨询工作的经历,他们将中国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与美国现代图书馆学技术相融合,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治学门径。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与美国汉学家形成了知识共同体,考察二者的关系,对于汉学和图书馆学具有知识史和学术史的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慧明
试析孔子“学为人”的教育思想张慧明重视“做人”的教育,是古代社会各国教育的共同特征,在我国尤其突出。孔子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构造了一套完整的“学为人”的教育思想体系。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大变革的时期,是“礼崩乐坏”的年代,诞生于这个年代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栗洪武
介绍了孔子的"师徒观",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既要教导学生知识与培养学生才能,又要陶冶学生品德与发展学生特长。指出在当代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导师要做到关爱学生,身正为范,教学相长,豫时孙摩,学高为师,助学解困;学生也要打心眼里尊敬导师,按导师的指导循序渐进地学习,主动与导师保持联系与沟通,积极完成导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关键词:
孔子 “师徒观” 师生关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学通
(一)孔子传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年73岁。他是商代后裔宋国公族的大夫之后,上代因宋国内战避乱来到鲁国,就做了鲁国人。父亲作过鲁国的鄹邑宰。幼年时相当贫贱,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仍保持着低级贵族“士”的地位。他非常好学,也是非常博学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波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支撑,人本经济学在中国的构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理论创新,本文拟从儒家传统经济思想中寻找新的思路,因而对照现代经济学体系,对儒家早期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重新梳理,认为儒家为了解决经济学上的稀缺问题,采用了与现代经济学不同的人本主义路径,并由此产生了以国家为研究中心的人本经济学体系,其理论核心是颇具自由主义风范的"国退民进"思想。儒家特有的研究范式启示我们,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秩序观的形成是构建中国人本经济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秩序 国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仲建维
东西方的两大文化巨人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宣称自己"无知",但实际上,孔子和苏格拉底各自对"知"有不同的意指。通过对"知"和"无知"的解析,并透过对其对话教学实践的考察,我们会揭示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各具有不同的知识形象,并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教学图景。
关键词:
孔子 苏格拉底 知识形象 对话教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卢丽君
在世界文化地理的版图上,汉学(Sinology)是一个既古老又影响深远的学科。作为主要是西方人研究中国的一门学问,汉学可以说是一种边界文化,它处于东两方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透视并促成着文化之间的对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