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1)
- 2023(1777)
- 2022(1472)
- 2021(1513)
- 2020(1322)
- 2019(3140)
- 2018(3078)
- 2017(5513)
- 2016(3411)
- 2015(4079)
- 2014(4288)
- 2013(3612)
- 2012(3431)
- 2011(3078)
- 2010(3233)
- 2009(3018)
- 2008(3049)
- 2007(2783)
- 2006(2328)
- 2005(2093)
- 学科
- 济(8251)
- 经济(8235)
- 管理(7966)
- 企(6157)
- 企业(6157)
- 业(5984)
- 法(4601)
- 教育(4582)
- 理论(4410)
- 业经(3862)
- 方法(3856)
- 和(3171)
- 财(2874)
- 企业经济(2638)
- 政治(2634)
- 教学(2618)
- 思想(2613)
- 思想政治(2570)
- 政治教育(2570)
- 治教(2570)
- 德育(2558)
- 经济理论(2548)
- 农(2470)
- 中国(2317)
- 务(2048)
- 财务(2041)
- 财务管理(2035)
- 融(2021)
- 金融(2021)
- 制(1989)
- 机构
- 大学(43548)
- 学院(42429)
- 研究(13906)
- 济(12110)
- 管理(11787)
- 经济(11708)
- 中国(10551)
- 理学(9832)
- 京(9739)
- 理学院(9632)
- 管理学(9262)
- 管理学院(9179)
- 范(8648)
- 师范(8613)
- 科学(8047)
- 教育(7933)
- 财(7812)
- 所(7404)
- 江(7123)
- 师范大学(6937)
- 北京(6749)
- 中心(6584)
- 研究所(6303)
- 财经(5863)
- 州(5797)
- 技术(5542)
- 农(5304)
- 经(5302)
- 院(5143)
- 职业(5026)
共检索到71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焕灵
美国联邦层面的《民权法案》《1973年康复法案》《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残疾人教育法案》等法律和"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等宪法条款已成为残疾学生提起校园欺凌学区法律责任诉讼的主要依据。美国法院在一系列相关案件的审理和裁决中,确立和完善了故意漠视、严重不当行为和适性教育等残疾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学区法律责任标准。然而,美国残疾学生法律救济的学区追责依然存在举证不能导致原告败诉、法律责任厘定困难、权利救济豁免权障碍以及权利审查标准高等一系列司法困境。
关键词:
残疾歧视 校园欺凌 学区 法律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 郑海啸
当前影响我国校园欺凌防治的一个主要困境在于"校园欺凌"认定过程中的概念模糊。美国以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的行为作为认定标准,并进一步将主动攻击他人的意愿、持续性的攻击行为及双方实力的悬殊作为构成校园欺凌行为认定的基本特性,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结合我国校园欺凌认定方面的现实困境,借鉴美国认定方式,应完善校园欺凌的认定标准,推动相关法律的惩治措施;明确校园欺凌的基本特性,细化欺凌的角色划分。发挥法律、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作用共同完善校园欺凌的认定,促进校园欺凌的防治。
关键词:
校园欺凌 认定标准 防治 美国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景
报复性解雇系指雇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作出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惹怒雇主,导致后者产生报复的心理,以表面上符合劳动法上正当解雇的理由为借口而作出解雇,其与违法解雇、惩戒解雇、不当解雇等术语的外延存在明显差异。报复性解雇可类型化雇员因作出参与行为而被解雇与因作出反对行为而被解雇。我国现有解雇保护制度存在法律漏洞,造成司法机关在处理报复性解雇纠纷时不知如何认定以及怎样课责。借鉴美国立法与司法经验,对报复性解雇认定标准的构造,应分别对报复主体、报复对象、报复动机与因果关系四要素作出认定;而报复性解雇法律责任的构造,应建立以惩罚性赔偿金为中心的法律责任体系。欲将报复性解雇认定标准及法律责任规则嵌入我国解雇保护制度中,应通过立法来完善。
关键词:
报复性解雇 认定标准 法律责任 违法解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景
报复性解雇系指雇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作出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惹怒雇主,导致后者产生报复的心理,以表面上符合劳动法上正当解雇的理由为借口而作出解雇,其与违法解雇、惩戒解雇、不当解雇等术语的外延存在明显差异。报复性解雇可类型化雇员因作出参与行为而被解雇与因作出反对行为而被解雇。我国现有解雇保护制度存在法律漏洞,造成司法机关在处理报复性解雇纠纷时不知如何认定以及怎样课责。借鉴美国立法与司法经验,对报复性解雇认定标准的构造,应分别对报复主体、报复对象、报复动机与因果关系四要素作出认定;而报复性解雇法律责任
关键词:
报复性解雇 认定标准 法律责任 违法解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任海涛
政府、社会、学术界对于校园欺凌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而治理校园欺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法治化"治理,法治化治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法律责任的设定。但是国内学术界对"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域外经验的介绍和对宏观治理策略的讨论层面,深入研究校园欺凌"应然法律责任"体系的成果鲜见。从我国立法和社会实践来看,现行立法对校园欺凌的责任追究呈现出"要么太重、要么太轻"的"两极化"趋势,这不利于对校园欺凌的有效治理。因此应当立足我国实际,探索构建校园欺凌"中间性罚则"的立法原则以及欺凌者及监护人的"中间性处罚"内容体系。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也可以为未来立法提供有益参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倪洪涛 韩玉亭
美国大学校园学生伤害案件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指由于学校教职工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所导致的学生伤害案件;第二类是指由于学生自身或者学生相互间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所导致的学生伤害案件;第三类是指由于除学生或者学校教职工之外的其他主体所导致的学生伤害案件;第四类是指由于上面所提到的两方或者两方以上主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共同导致的学生伤害案件。美国相关部门在处理大学校园学生伤害案件时遵循的基本程序是:判定大学是否对案件承担责任;是否属于大学免责的相关是由;大学需要承担何种责任;赔付的标准是什么。美国大学校园学生伤害案件的类型化以及其在判定大学的法律责任时的基本程序,对于理清我国大学在校园学生伤害案件中的法律责...
关键词:
美国大学 校园学生伤害案件 法律责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亮
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显示,美国对学生网络欺凌的规制以"实施手段以言语欺凌为主""实施时间和地点无限制"和"旁观者助长欺凌效应"等特征作为前提,规制的逻辑基础是学校对学生的言论规制权。在规制范围方面有限且适度,既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又要兼顾保障学生的言论自由;在规制模式方面,推行以社会共治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协同监管模式。
关键词:
学生 网络欺凌 言论自由 法律规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孟凡壮 俞伟
美国20世纪70年代之前,校园欺凌被视为"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未受到足够重视。1999年科伦拜高中枪击案以后,如何通过立法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规制成为美国联邦和各州关注的重要问题。囿于公共教育的州权自治传统,美国在联邦层面至今未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而是通过《教育法修正案》《民权法案》等法律加以规制。联邦层面的法律规制以事后救济为主,不足以让校方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校园欺凌的事前预防。在州层面,美国各州通过专门立法对校园欺凌予以规制,在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的基础上,建构了校园欺凌的预防机制、报告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立法规制 协同治理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孟凡壮 俞伟
目前我国防治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初步建构了校园欺凌的松散型法律规制体系,但这一法律规制体系未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针对校园欺凌的立法层级过低,校园欺凌预防机制不健全,报告机制和处理机制不够全面,缺乏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展望未来,我国可在参考域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反校园欺凌法》,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进一步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发现、报告和处理机制,强化校园欺凌的协同治理机制,在社会、政府、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以"学校"为轴心的防治校园欺凌的综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杰
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校园欺凌的诉讼日益增多。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公立学校是否负有责任,在什么条件下负有责任,应该付什么样的责任成为美国各级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了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巡回法院的三个判例进行分析:在格布泽案中,联邦最高法院采纳了实际知情和故意漠视的标准以确定学校是否负有责任;戴维斯案延用了实际知情和故意漠视两个要件,推动了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反校园欺凌的政策与程序;科瓦尔斯基案中,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新形式的代表,该案也提出学校的责任和权力边界的新问题,法院肯定
关键词:
美国 校园欺凌 诉讼 判例 学校责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克松 沈家乐 杨磊
全面而深入地调查我国中职校园欺凌问题对于营造安全稳定的中职校园环境、保障广大中职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全国12个省48所中职学校8208名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的实证调查,揭示了我国中职校园欺凌的实然状况,在此基础上以学生和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使用广义阶层线性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学生及学校层面主要因素对中职学生经常遭受校园欺凌频率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中职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属于正常水平,中职校园欺凌以"隐性欺凌"行为为主,中职校园欺凌主要受学生因素影响,班级氛围对中职校园欺凌有较强的干预作用。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校园欺凌 广义阶层线性模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卜建华 潘云梦 张宗伟
当前,我国校园欺凌现象频繁发生,且呈现出欺凌类型多样化、欺凌对象弱势性、欺凌行为残暴化、欺凌影响广泛化以及欺凌原因日益多元化等态势,给涉事学生及其所在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是引发校园欺凌现象的个体因素,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现象的家庭因素,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的社会因素。预防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建立学生心理支持系统;给予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积极开展学校安全教育,着力净化社会整体风气。通过学生自身、家庭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学生行为 心理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焕灵 杨婕
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秉持了人身权神圣不可侵犯、谨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的三大突出理念。在立法路径上,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经历了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立后修的基本路径。美国反校园欺凌法案一般涉及法案界定、区域政策制定与运行、区域政策构成以及反欺凌措施等4个板块、11个方面的内容。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对"欺凌"的界定虽不统一,但基本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精神欺凌、同伴欺凌、网络欺凌等5种类型,且对欺凌的界定标准也在不断细化。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明确了政府、学校以及教师三大反欺凌相关主体及其职责。美国反欺凌立法机构多次修正相关条款,加大了对欺凌行为实施者的惩罚力度,同时为被欺凌者设定了投诉、正式申诉、调...
关键词:
美国 校园欺凌 立法 教育法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廖婧茜 靳玉乐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和探讨校园欺凌问题,时至今日,已形成制度治人、服务助人、教育立人、文化育人、个性塑人的综合治理模式。美国校园欺凌问题治理根植于其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体现了"全人教育"视野下,培养"整体的人"的教育目标。对比美国,我国校园欺凌问题治理面临制度失守、社会失范、教育失真等现实难题,亟须在完善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集中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建立反校园欺凌多元防治系统,逐步实现以法治人、以爱助人、以道引人、以情感人、以性塑人。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经验 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柳
教育惩戒对维护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残疾学生教育惩戒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美国联邦政府于1997年修订《残疾人教育法》时专门增加了残疾学生教育惩戒的法律条款。本文考察了美国残疾学生教育惩戒的目的、程序和实施原则,力图探明其法治原理,并对残疾学生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惩戒 教育立法 正当程序 美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