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1)
2023(9670)
2022(7904)
2021(7210)
2020(6140)
2019(13681)
2018(12927)
2017(25038)
2016(13434)
2015(14665)
2014(14230)
2013(14184)
2012(13152)
2011(11807)
2010(12264)
2009(11656)
2008(10562)
2007(9205)
2006(8312)
2005(7474)
作者
(40472)
(33506)
(33378)
(31546)
(21376)
(16219)
(15085)
(13006)
(12939)
(11991)
(11561)
(11205)
(10763)
(10666)
(10488)
(10434)
(10029)
(9773)
(9757)
(9710)
(8333)
(8297)
(8251)
(7799)
(7655)
(7479)
(7475)
(7311)
(6802)
(6754)
学科
(48381)
经济(48311)
(36554)
管理(34570)
(29459)
企业(29459)
(27562)
金融(27561)
(24072)
银行(24027)
(23276)
方法(21836)
中国(19878)
数学(19145)
数学方法(18931)
(15882)
(13591)
(13567)
贸易(13558)
(13308)
(12788)
业经(11501)
(11351)
中国金融(11186)
(10569)
财务(10553)
财务管理(10536)
地方(10316)
企业财务(10138)
农业(9814)
机构
大学(191377)
学院(187980)
(79135)
经济(77637)
管理(68210)
研究(67982)
中国(59725)
理学(59151)
理学院(58448)
管理学(57369)
管理学院(57049)
科学(41862)
(40728)
(39882)
(37118)
(35422)
中心(33344)
研究所(32756)
农业(32635)
业大(31873)
财经(30017)
(27541)
(27481)
经济学(25831)
北京(24921)
(23912)
(23844)
(23752)
经济学院(23666)
师范(23365)
基金
项目(129168)
科学(100750)
基金(95723)
研究(88169)
(86107)
国家(85398)
科学基金(71559)
社会(57637)
社会科(54952)
社会科学(54937)
基金项目(50748)
(49496)
自然(47457)
自然科(46440)
自然科学(46420)
自然科学基金(45615)
(43078)
教育(40130)
资助(38795)
编号(33229)
重点(29835)
(28628)
(27799)
(27782)
成果(26949)
创新(26072)
科研(25729)
计划(25460)
国家社会(24675)
教育部(24281)
期刊
(79206)
经济(79206)
研究(56651)
(40109)
金融(40109)
学报(36976)
(36446)
中国(34449)
科学(31254)
大学(27363)
(26997)
学学(26075)
农业(23086)
管理(22699)
教育(15816)
财经(14727)
经济研究(13660)
国际(13064)
(12465)
(12393)
业经(11990)
技术(11702)
(11319)
问题(10835)
(10245)
业大(10172)
理论(9748)
世界(9704)
实践(8806)
(8806)
共检索到285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潘锐  
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金融创新形成的多重利益链条使次贷危机深化,金融全球化则是次贷危机国际传导的背景条件。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动摇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国际金融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金融版图面临重绘的可能。对于中国而言,次贷危机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三好慎一郎  赵志耘  
一、国际债务危机管理对策演变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2年秋到1985年10月.这一时期国际社会对第三世界国家债务管理的特点,是通过暂缓偿还债务和临时贷款来解救债务,但作为交换条件,它要求债务国努力采取严格的紧缩政策,并改善国际收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产生债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一时难以周转,因此只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向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增补一些资金,债务国采取紧缩政策来压缩国际收支的赤字,那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刘都生  杨兆坤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进而扩展成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美国和受波及的各国造成巨大损失和金融恐慌,而且还导致国际金融乃至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直接损失巨大,涉及范围广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此次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4万亿美元。而据日本瑞穗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雷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不简单,它不仅仅涉及经济层面的问题,在更深的层面,还涉及两个重要的因果关联,即国际经济体系扩展、政治经济权力结构变迁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与近30年来美国国内政治重大变迁之间的关系。同时,此次危机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的范畴,导致了国家间权势的此消彼长,大国关系的明显变化,以及主要国家经济、政治、外交政策和战略的深刻调整。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会对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及其变迁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李向阳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和金融秩序的中长期影响将是深远的。鉴于美国负债消费模式的终结与全球经济增速放慢,现行的国际贸易秩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新规则的制定会有更大的分歧。同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会受到冲击,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有可能上升。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因此而有可能放慢。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李丹红  
此次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严重混乱,而且引发实体经济大面积衰退。这场危机突出暴露了长期以来被世界各国奉为楷模的美国经济模式、美国宏观调控政策和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在缺陷,并再度引起世界范围内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变革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刘都生  
2006年春,美国次贷危机初现端倪,随后愈演愈烈,逐渐演变为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危机的影响如此深远,令人始料未及。本刊在新年卷首,特推出由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撰写的三篇系列研究报告,以飨读者。这三篇报告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成因、发展、影响和警示,对于完善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和创新、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一、国际经济秩序与金融危机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通常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或经济体制存在问题,导致宏观经济基本面不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各国政府及时发现问题,从宏观经济政策上或体制上着手解决。但在危机发生初期,为了防止危机的蔓延,阻止损失的扩大,需要存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自2007年2月3日汇丰银行为其在美国的次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开始,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六年来,全球经济和金融运行堪称跌宕起伏,社会动荡亦愈演愈烈,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丹丹  
文章通过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进程回顾,分析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的制约因素,以此对中国选择和参与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各种国家力量为争夺更多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控制权和受益权分化日益严重,国家金融秩序转型的方向尚不明确,但国际金融秩序中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有祥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使世界面临着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所决定的。同时,从技术和管理层面研究金融危机的成因,深刻总结其中的教训,认真探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对之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月  孙竹  王立峰  
2018年初,委内瑞拉成为全球首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这引发了国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理论研究的方式,通过与比特币、实体经济中的货币,以及与债券等货币媒介及金融工具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着重挖掘石油币的内涵与本质,认为委内瑞拉石油币本质上并非货币,而是一种投融资工具,并从委内瑞拉国内经济、世界金融市场的角度探讨了石油币价值,进而分析石油币对国际金融秩序的意义与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周小燕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已持续几年,其影响尚未结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欧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因此现阶段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仍具有重要意义。从次贷产品链的视角入手,分析危机发生的最直接因素,得出次贷产品链缺乏止损机制、信用评级不可靠、收益脱离实体经济、衍生品本身存在缺陷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葛奇  
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机,究其根源在于次级房屋贷款发放环节。由于包括美国政府、美联储、投资银行、评级机构、保险公司在内的各个市场参与者的共同作用,次级房屋贷款市场迅速膨胀。通过房贷-评级-卖出的证券化过程,次级贷款的风险被散播到了全球的各类投资者。金融监管机构对此次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传统的最佳标准式的监管理念通过巴塞尔新协议等方式导致了市场行为趋同从而流动性缺失、系统性风险发生、亲周期问题显现。此外,监管机构对于高杠杆率和负债与资产错配的金融机构监管明显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危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高平  
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再次引发了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思考。中国金融在人造秩序控制下形成的所有制歧视性抑制成为中国民营经济自发创新、转型升级的主要困境。无论是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还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都表明这样一种趋势:自发秩序是中国金融改革必然的取向选择。而在中国金融领域自发秩序基础条件的形成与改善,需要中央政府相应的政策作为基本保障:一是"开放与监管",二是"分立与公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