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7)
- 2023(15834)
- 2022(12991)
- 2021(11942)
- 2020(10013)
- 2019(22520)
- 2018(21706)
- 2017(41420)
- 2016(22146)
- 2015(24745)
- 2014(24351)
- 2013(24235)
- 2012(22743)
- 2011(20871)
- 2010(21156)
- 2009(20305)
- 2008(19285)
- 2007(17222)
- 2006(15576)
- 2005(14541)
- 学科
- 济(106682)
- 经济(106547)
- 管理(65661)
- 业(60793)
- 企(49464)
- 企业(49464)
- 方法(39310)
- 数学(34995)
- 数学方法(34738)
- 中国(32930)
- 融(29427)
- 金融(29424)
- 财(27715)
- 银(27382)
- 银行(27335)
- 行(26373)
- 制(24738)
- 农(24680)
- 地方(23111)
- 业经(21873)
- 学(20656)
- 贸(20366)
- 贸易(20349)
- 易(19878)
- 体(17185)
- 农业(16754)
- 务(16705)
- 财务(16673)
- 财务管理(16639)
- 环境(16539)
- 机构
- 大学(329895)
- 学院(324797)
- 济(151293)
- 经济(148626)
- 研究(121105)
- 管理(118500)
- 理学(101342)
- 理学院(100177)
- 中国(99843)
- 管理学(98729)
- 管理学院(98135)
- 财(70797)
- 京(69648)
- 科学(69538)
- 所(61754)
- 农(58458)
- 研究所(56023)
- 财经(56009)
- 中心(55434)
- 经(50991)
- 经济学(49959)
- 江(48271)
- 业大(47315)
- 农业(45950)
- 经济学院(44915)
- 北京(44404)
- 院(42612)
- 财经大学(41802)
- 范(40179)
- 师范(39682)
- 基金
- 项目(212339)
- 科学(167995)
- 基金(158950)
- 研究(151134)
- 家(140484)
- 国家(139393)
- 科学基金(117934)
- 社会(102246)
- 社会科(97258)
- 社会科学(97235)
- 基金项目(82983)
- 省(79239)
- 自然(74233)
- 自然科(72546)
- 自然科学(72515)
- 自然科学基金(71292)
- 划(67991)
- 教育(67949)
- 资助(65004)
- 编号(56521)
- 部(48865)
- 重点(48841)
- 成果(47046)
- 发(46503)
- 国家社会(44613)
- 创(44516)
- 制(42742)
- 教育部(42191)
- 创新(42025)
- 科研(40811)
- 期刊
- 济(168942)
- 经济(168942)
- 研究(105520)
- 中国(65923)
- 学报(54482)
- 财(54455)
- 农(53718)
- 融(50049)
- 金融(50049)
- 科学(49662)
- 管理(45081)
- 大学(41681)
- 学学(39681)
- 农业(34702)
- 财经(29701)
- 经济研究(29040)
- 教育(26310)
- 经(25599)
- 技术(24008)
- 业经(23186)
- 问题(22138)
- 贸(20037)
- 国际(19142)
- 世界(18815)
- 业(18465)
- 技术经济(16550)
- 版(15596)
- 理论(14908)
- 统计(14733)
- 现代(13769)
共检索到508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超群 杨密 佘升翔 杨文昱
本文利用动态条件相关多元GARCH模型(即DCC-MGARCH模型)对有关市场数据进行动态相关性分析,并紧密结合对经验事实的观察,探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与中国的金融市场和世界主要商品市场——石油市场的动态变化机理,揭示危机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之间、商品市场之间以及与实体经济之间,通过资本流动、信息传递以及投资者心理和预期变化来传导的动态传染机制,特别是危机对中国金融经济的影响机制和表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晔
文章首先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联系与本质区别,发现次贷危机对欧美经济和汇率仅有短暂影响;其次通过对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的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分析,欧美国家相关系数在欧债危机发生前已经回归到非危机阶段;第三用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美国对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影响较小。最后得到欧债危机金融传染是不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的结论。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蒋大平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化为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发展之快,波及之广,影响之巨,让各国政府始料不及。一方面,一向广为称道并被各国奉为楷模的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暴露出其致命的软肋;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如此紧密的联系、如此高的国际化程度令人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海燕
上个世纪90年代爆发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对危机传染性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导致危机传染的原因。尽管危机传染的渠道很多,但是金融市场所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危机扩散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在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和调节方式两个方面对危机传染进行系统分析,并就如何防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金融危机 传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磊
文章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为作了简要的回顾并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传染效应。不同于大部分学者的观点,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由于出口下降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而继续保持高增长率的原因是政府的救市计划。虽然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相对于长期平均趋势,中国遭受了与美国相同幅度的损失。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影响中国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些其它问题。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溢出效应 中国经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 安娜斯卡西亚·斯拉瓦
笔者建立了一个包含四种不同类型交易者的协同演化市场模型,包括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从众型交易者(herd trader)、采取少数者博弈策略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ame trader),以及采用基因编程这种智能化方法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P trader)。当国外金融市场发生危机时,国内市场的某些技术类的交易者会因为一种"压力"机制转变其自身的类型,变成从众型投资者。这些从众型的交易者的决策依据是危机时普遍的市场情绪,而不是其他基本面的因素。笔者通过模拟四种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发现:危机时从众心理被压力强化,国内从众型交易者越来越多,同时股价受国外市场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外国金融市场的危机逐渐传递到国内。模型仿真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和预测国际金融市场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从而未雨绸缪,防止国际金融危机传染发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志波 齐中英
站在全球经济大系统的高度,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实体传染机制、金融传染机制和预期传染机制。为切断危机传染的途径、防范危机传染的发生,应提高实体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抗传染能力,减少市场预期的负面影响,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志平 田益祥 杜学锋
考虑金融市场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波动聚类和非对称性特征,引入了更符合市场真实情形的DCC-T-Copula和BB7-Copula两类多元条件相关模型,分别从一般相关性和极值相关性角度,对中国A股与欧洲、美国和香港金融市场间常规传染和极值传染效应的动态特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相比于次贷危机,欧美金融市场在欧债危机期间对中国A股的传染效应呈现出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并且这种传染效应在欧债危机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A股市场自次贷危机后加快了与香港市场融合的进度,欧美市场对A股的风险传染更多地是通过香港市场来传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梦尧 宋玮
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创新关系的再反思,分析金融创新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重申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提出金融创新在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中的重要策略和原则:金融创新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遵循"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并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王国刚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一连串事件长期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是影子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的国内外背景下,影子银行是一个创造流动性的新的融资体系。它的实质就是为了规避正式监管规则而由发起人设计一套如何把市场流动性转变银行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及市场安排。其目标就是通过流动性增加来提高金融资产的杠杆率,过度地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谋取利润最大化。这种新融资模式既为流动性的转换与聚集创造条件,也为流动性突然中断及整个金融体系突然崩溃留下巨大的隐患。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揭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及内在机理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薇
本文将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从理论上分为三种:贸易传染、金融传染和预期传染,三者在危机传染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作用的,其中预期传染的作用日益显现。同时,本文对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过程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贸易传染 金融传染 预期传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潘锐
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金融创新形成的多重利益链条使次贷危机深化,金融全球化则是次贷危机国际传导的背景条件。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动摇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国际金融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金融版图面临重绘的可能。对于中国而言,次贷危机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蒋瑛 曾忠东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贸易溢出效应"初步显现,为此本文就美国金融危机通过贸易传导渠道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一、金融危机贸易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金融危机的贸易传导机制是指一国发生的金融危机,以国际贸易为传导渠道,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惠晓峰 杨川 刘斯旸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给中国带来了严峻考验,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此次危机向我国金融体系蔓延?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传染具有波及效应、净传染效应、免疫效应与寄生效应;其中外债市场膨胀、通货膨胀压力与外贸依存度是导致金融危机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在全球金融环境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施行适度紧缩的利率政策与扩张的财政支出政策能有效抑制金融体系进一步恶化的进程。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传染 结构方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亚雯
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次贷危机主要通过市场传导和资金传导影响中国股市下跌和银行亏损;通过贸易传导影响出口企业需求下降等。对此提出主要政策建议:1.中国金融体系开放应审慎有序地推进和进一步发展国际金融合作;2.应核心监管和控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3.市场信心应是监管的重要内容;4.建立和完善股市的风险防范机制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