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66)
2023(18298)
2022(15587)
2021(14814)
2020(12377)
2019(28363)
2018(27902)
2017(54719)
2016(29162)
2015(32538)
2014(32539)
2013(31762)
2012(29196)
2011(26108)
2010(26272)
2009(24211)
2008(22821)
2007(19690)
2006(17241)
2005(15091)
作者
(81009)
(67447)
(66540)
(63604)
(42795)
(32267)
(30667)
(26233)
(25632)
(24061)
(22775)
(22533)
(21245)
(21144)
(20965)
(20740)
(19980)
(19886)
(19284)
(19265)
(16494)
(16411)
(16337)
(15390)
(14997)
(14946)
(14913)
(14718)
(13537)
(13267)
学科
(109881)
经济(109755)
管理(82888)
(80299)
(66954)
企业(66954)
方法(52274)
数学(45424)
数学方法(44795)
中国(33240)
(31549)
(30594)
(29426)
金融(29424)
(28213)
银行(28175)
(27934)
贸易(27914)
(27156)
(27050)
业经(25004)
地方(23539)
(23277)
(22441)
(20820)
财务(20742)
财务管理(20704)
农业(20332)
理论(19790)
企业财务(19663)
机构
大学(401669)
学院(401267)
(163932)
经济(160427)
管理(159069)
理学(137957)
理学院(136507)
管理学(134085)
管理学院(133358)
研究(132534)
中国(105050)
(83533)
科学(79206)
(76424)
(64764)
(63062)
中心(62917)
财经(61449)
研究所(59042)
业大(58133)
(57826)
(56000)
(52510)
北京(52443)
师范(52040)
经济学(49886)
农业(49332)
(48725)
(47622)
财经大学(46008)
基金
项目(275867)
科学(217404)
研究(203773)
基金(200767)
(173773)
国家(172321)
科学基金(148804)
社会(128393)
社会科(121834)
社会科学(121805)
(107057)
基金项目(105965)
自然(96529)
教育(94368)
自然科(94311)
自然科学(94286)
自然科学基金(92567)
(90126)
编号(83656)
资助(83293)
成果(67793)
(61561)
重点(61530)
(58709)
(57519)
课题(57042)
创新(53642)
教育部(53311)
科研(53019)
国家社会(52720)
期刊
(171372)
经济(171372)
研究(120193)
中国(72614)
学报(60619)
(57563)
(57001)
管理(56912)
科学(55357)
(51832)
金融(51832)
大学(47290)
教育(44966)
学学(44462)
农业(38656)
技术(34107)
财经(29303)
业经(28640)
经济研究(28456)
(25093)
问题(22812)
(21816)
理论(19776)
国际(19428)
(19410)
图书(19151)
技术经济(18128)
实践(18126)
(18126)
科技(18090)
共检索到588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婷婷  杨丹茜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因采用合理救助政策而快速复苏,对于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具有长期的理论意义和战略需要。危机救助不仅仅作用于金融本身,贸易也是发挥救助作用的重要渠道。故而,本文从美国次贷危机救助政策及其传导机制入手,梳理了美国次贷危机救助手段,更将次贷危机救助政策的传导渠道分为金融渠道和贸易渠道分别进行研究。笔者采用VAR模型,以2008~2018年间的月度美国国债利率、M2、财政支出、道琼斯指数、汇率、进出口量以及工业增加值等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其救助政策传递渠道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能够通过金融与贸易双向渠道发挥作用,且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更快显现;同时,财政政策由前期贸易情况决定,并且仅能通过贸易渠道发挥救助作用,两种救助政策具有长期影响。鉴于美国使用上述政策的效果,笔者认为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应当建立研究框架,采用大数据等手段支持金融压力指数等实时检测指标,合理救助,明确部门分工,以便危机爆发时有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应对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蒋瑛  曾忠东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贸易溢出效应"初步显现,为此本文就美国金融危机通过贸易传导渠道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一、金融危机贸易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金融危机的贸易传导机制是指一国发生的金融危机,以国际贸易为传导渠道,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柒江艺  阳立高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体系其实是一个"世界市场网",而正是这张网导致了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蔓延。商品是导致一切市场经济矛盾的核心主体,而资本主义制度又内生性地决定了国际贸易是金融危机在"世界市场网"中向全球扩散最直接、最主要的传导渠道。本文基于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新审视,首先对"世界市场网"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然后,根据资本主义的内在固有矛盾,对金融危机贸易传导的内在根源进行剖析;接着,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就金融危机通过贸易传导扩散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机理深入展开研究;最后,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在"世界市场网"下进行危机防范与治理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方虹  张帆  
东亚的"雁行"国际分工与组织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衰落,其带动东亚贸易发展的作用下降。全球金融危机对东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加大了东亚的金融风险,也给其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造成巨大的调整压力。在金融危机中,东亚出口增长下降,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面临着损失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加剧,管理与调控难度加大。在此背景下,东亚一方面要转变贸易发展模式,调整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王国刚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一连串事件长期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是影子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的国内外背景下,影子银行是一个创造流动性的新的融资体系。它的实质就是为了规避正式监管规则而由发起人设计一套如何把市场流动性转变银行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及市场安排。其目标就是通过流动性增加来提高金融资产的杠杆率,过度地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谋取利润最大化。这种新融资模式既为流动性的转换与聚集创造条件,也为流动性突然中断及整个金融体系突然崩溃留下巨大的隐患。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揭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及内在机理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蔡宏波  江铨  
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暗潮涌动,政府当何去何从?文章在人工神经网络和系统仿真技术支持下模拟出双寡头企业的市场演化,从多个视角对两大传统贸易保护政策工具——关税和配额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着进口限制越发严格,进口商品和国货价格同时上升,消费者剩余明显下降,国内产业利润有所提高,国外利润显著减少,世界总福利因此大幅下降,但伴随国内外产品质量趋同,进口限制对世界总福利的损害有所降低。另外,当国货质量较低时,国内总福利随配额的减少而降低;当国货质量较高时,国内总福利随配额的减少而提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40次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为基础,对金融危机后常见的15种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实证评价。结果表明,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后,大规模政府干预、流动性支持(紧急贷款)、重新资本化、银行关闭和兼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5项措施,但大规模政府干预和流动性支持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财政成本,而重新资本化和兼并则分别伴随着危机持续时间的延长和产出损失的上升。一揽子担保计划虽有助于提高危机期间的经济增长率,但危机后的经济增长却相对较低。国有化措施不仅会产生较高的财政成本,通常还伴随着较高的产出损失。存款人承担损失和IMF援助这两种措施有助于缩短危机持续时间,但IMF援助通常伴随着较高的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晓雨  
20世纪以来的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通过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两次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但长期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产出的刺激作用逐渐减弱,效果有限。利率变量短期内会加剧通胀压力,长期对CPI的影响则不确定。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应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以此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促进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萌  
资产证券化在创造了市场流动性,满足了消费者和投资者需求的同时也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了隐患。本文以次贷危机为例说明了资产证券化的过度引致金融危机的一般性规律,并认为资产证券化改变了传统的融资模式,加大了内生流动性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延迟和放大了风险从而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方向、工具、中介目标选择上的难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前进  
本文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和资产负债表恶化来解释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加剧的原因。同时本文也指出次贷危机下存在"流动性陷阱"和"投资陷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救市政策的有效性。笔者认为目前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尤其是政府直接增加财政支出更为有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君生  
本文在回顾货币政策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经验证据显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我国并未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是显著有效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瑾  刘湘勤  
本文在对现代金融市场中的预期的含义、性质和特征进行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了预期在金融危机形成、爆发以及扩散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进而对金融危机救助的过程中预期管理的必要性、预期管理的主体和相应的政策工具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从预期管理的角度,对美国在此次金融危机救助中采取各项政策措施的得失和启示进行了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周小燕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已持续几年,其影响尚未结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欧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因此现阶段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仍具有重要意义。从次贷产品链的视角入手,分析危机发生的最直接因素,得出次贷产品链缺乏止损机制、信用评级不可靠、收益脱离实体经济、衍生品本身存在缺陷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蕾  罗勇  
通过对美国住房金融体系建立与运营过程的历史考察,从住房金融机构体系构成、住房金融产品的两级市场及后二级市场的结构化、工程化过程,展示了一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是如何通过资产抵押支持证券(MBS)、信用债务担保证券(CDO)以及信用违约掉期(CDS)这些金融衍生品,先把住房贷款机构的局部风险放大传递到美国整个金融系统形成系统风险,再传递到全球金融系统形成了世界金融危机。这说明美国经济制度的主体已经从制造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转化为投机金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秋红  王德发  陈刚  
以信用为支点的现代金融,具有风险和收益两面性,金融领域风险聚集、传染和释放以金融危机的形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金融危机救助为出发点,针对2007-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总结归纳在危机过程中的各种援助措施,同时对美国典型的救助政策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相关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