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6)
- 2023(13063)
- 2022(10639)
- 2021(9884)
- 2020(8144)
- 2019(18541)
- 2018(17886)
- 2017(34251)
- 2016(18514)
- 2015(20450)
- 2014(20087)
- 2013(19978)
- 2012(19037)
- 2011(17619)
- 2010(17968)
- 2009(17084)
- 2008(16068)
- 2007(14144)
- 2006(12957)
- 2005(11907)
- 学科
- 济(95403)
- 经济(95312)
- 管理(50926)
- 业(46972)
- 企(35785)
- 企业(35785)
- 方法(34806)
- 数学(31666)
- 数学方法(31423)
- 中国(25712)
- 农(22411)
- 地方(20149)
- 财(19397)
- 贸(19205)
- 贸易(19196)
- 易(18757)
- 业经(17252)
- 学(17199)
- 制(15922)
- 农业(15074)
- 融(14756)
- 金融(14756)
- 银(14406)
- 银行(14375)
- 行(13885)
- 环境(13796)
- 地方经济(13499)
- 策(12945)
- 体(11332)
- 发(11017)
- 机构
- 大学(274937)
- 学院(272032)
- 济(132498)
- 经济(130334)
- 研究(103282)
- 管理(101577)
- 理学(87074)
- 理学院(86110)
- 管理学(84959)
- 管理学院(84463)
- 中国(81032)
- 科学(58442)
- 京(57993)
- 财(57912)
- 所(52307)
- 农(48068)
- 研究所(47511)
- 财经(46058)
- 中心(45667)
- 经济学(43223)
- 经(42143)
- 江(39588)
- 业大(39142)
- 经济学院(38831)
- 农业(37778)
- 北京(37432)
- 院(36254)
- 范(34917)
- 师范(34557)
- 财经大学(34201)
- 基金
- 项目(177130)
- 科学(140812)
- 基金(132809)
- 研究(126951)
- 家(117120)
- 国家(116181)
- 科学基金(98476)
- 社会(86564)
- 社会科(82321)
- 社会科学(82304)
- 基金项目(68568)
- 省(64916)
- 自然(61783)
- 自然科(60407)
- 自然科学(60386)
- 自然科学基金(59372)
- 教育(57293)
- 划(56245)
- 资助(55063)
- 编号(47627)
- 部(41181)
- 重点(40178)
- 发(39566)
- 成果(39070)
- 国家社会(37516)
- 创(36405)
- 教育部(35659)
- 中国(34400)
- 创新(34282)
- 人文(34059)
- 期刊
- 济(148655)
- 经济(148655)
- 研究(90499)
- 中国(51907)
- 农(43617)
- 学报(42701)
- 财(41602)
- 科学(40044)
- 管理(38198)
- 融(34069)
- 金融(34069)
- 大学(32880)
- 学学(31173)
- 农业(29060)
- 经济研究(26508)
- 财经(24112)
- 教育(23406)
- 经(20923)
- 业经(20917)
- 技术(20618)
- 问题(19560)
- 贸(18543)
- 国际(17552)
- 世界(17061)
- 业(15772)
- 技术经济(14851)
- 统计(13384)
- 策(12123)
- 商业(12023)
- 经济问题(11869)
共检索到421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彬
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后,学术界分析了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不足,政策操作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同发达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相比较,具有二元经济加转轨经济的特点,又处于高速发展逐渐放缓的过程。在借鉴和比较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次贷金融危机应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重视本国制度背景和发展阶段,更多考虑总供给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在对抗经济衰退方面,财政政策远比货币政策要更为有效。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以及新一届政府和国会的就任,美国的财政政策将逐渐走向前台,并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华而诚 刘都生 李昊
当前,全球正密切关注次贷危机是否会使美国经济在2008年衰退,并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本文旨在测算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索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以确保中国经济达到调控目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兰宗敏 吴琛琛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美国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支撑,美国推进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部门主要是财政部和美联储。在广泛利用G7、G20等多边协调平台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创造了联合降息、货币互换等新机制,并大量进行各种非正式的双边、多边政策协调,其政策协调的目标和形式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灵活调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外溢性的日益增强,急需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应在完善国内政策协调的基础上,确定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和发起正式和非正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把握经济实力提升的有利时机,逐步创建为我所用的新平台和新机制。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兰宗敏 吴琛琛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美国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支撑,美国推进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部门主要是财政部和美联储。在广泛利用G7、G20等多边协调平台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创造了联合降息、货币互换等新机制,并大量进行各种非正式的双边、多边政策协调,其政策协调的目标和形式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灵活调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外溢性的日益增强,急需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应在完善国内政策协调的基础上,确定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和发起正式和非正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把握经济实力提升的有利时机,逐步创建为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宏观调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范章
一、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两个重要特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相比较,有一重大不同之处:这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昌忠泽
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信贷扩张、土地财政以及住房预售制度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三大根源。中国房地产泡沫隐藏着巨大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导致财政风险加剧,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导致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不应该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来发展。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双重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适时作出调整: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将控制资产价格膨胀纳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开征物业税和住宅空置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昌忠泽
信贷扩张、土地财政以及住房预售制度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三大根源。中国房地产泡沫隐藏着巨大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导致财政风险加剧,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导致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不应该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来发展。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双重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适时做出调整: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将控制资产价格膨胀纳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开征物业税和住宅空置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金融危机 政策调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巴曙松
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其冲击力无论是在实体经济还是金融市场都已经得到充分显现。在一片悲观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次贷危机日益恶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到防守和抵御风险方面,金融创新等方面的进展也在事实上明显放慢。实际上,如果从一个更长的历史视角看,这一轮次贷危机所可能带来的全球经济金融版图、金融游戏规则以及不同经济体的重新洗牌,对于正处于崛起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在更大程度上来说还显现出不少新的机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宏观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昊
2021年年初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援法案》获得通过,叠加2020年通过的2.2万亿美元的《关怀法案》与2.3万亿美元的《2021年综合拨款法案》,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前半段的财政纾困法案规模已经达到了6.4万亿美元,占到了GDP规模的30%左右。而随着美国疫情有所控制、经济复苏明显加快或者说进入"拐点",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宗
战后为应对每一次经济危机,日本政府均实施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依次更迭是基于三个传统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即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说的过渡与交替。随着历史条件和经济周期的不断变化,为应对危机,国家干预或经济自由主义交替运用。当前,世界经济运行制度体系进入了一个转变的时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且其趋势愈演愈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陷其中,需要我们在考虑经济与政治的框架内探索新的理论创新方式,以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然而创新源于"历史的逻辑的东西",因此,反思历史的经济思维对指导当前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宏观经济理论的过渡与交替就为我们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梅波 陈燕鸿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并向纵深发展,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举措空前频繁。主要发达国家就接管受困金融机构、应对广泛的流动性短缺以及实体经济复苏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政策协调;IMF也开展了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危机救援;发展中国家在此次政策协调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作为应急之策,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市场信心,延缓了金融危机蔓延。但是其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也说明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的必要。
关键词:
国际政策协调 金融危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本文以世界经济史中两次最重大的金融危机为研究对象,以主要经济体的宏观应对政策为视角,比较研究两次金融危机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效应的异同,进一步总结政策经验,旨在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大萧条 宏观政策 比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志耘 郭庆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此次亚洲金融危机中。本文主要从此次危机出发结合亚洲各国的实际情况,对IMF提出的稳定亚洲金融危机的策略提出些许建议,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
IMF,亚洲金融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