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4)
2023(6907)
2022(5729)
2021(5462)
2020(4758)
2019(10822)
2018(10468)
2017(21851)
2016(11493)
2015(13237)
2014(13227)
2013(13782)
2012(13069)
2011(11766)
2010(12528)
2009(12433)
2008(11420)
2007(10538)
2006(9725)
2005(9407)
作者
(33348)
(26989)
(26958)
(25938)
(17227)
(12926)
(12709)
(10502)
(10283)
(9904)
(9154)
(9083)
(8739)
(8600)
(8555)
(8306)
(8000)
(7886)
(7791)
(7650)
(7009)
(6690)
(6413)
(6199)
(6191)
(6114)
(6075)
(6052)
(5534)
(5368)
学科
(44730)
经济(44663)
(30325)
管理(30061)
(28547)
金融(28547)
(26091)
银行(26077)
(25313)
(23716)
企业(23716)
中国(22646)
方法(19018)
数学(17463)
数学方法(17371)
(16979)
(14831)
(13073)
中国金融(11416)
(11296)
贸易(11281)
(11084)
业经(9785)
(9629)
制度(9626)
(9254)
财务(9235)
财务管理(9214)
(8889)
企业财务(8797)
机构
大学(171533)
学院(167092)
(76589)
经济(74690)
管理(60352)
研究(59255)
中国(57411)
理学(49456)
理学院(48966)
管理学(48441)
管理学院(48106)
(41620)
(36967)
财经(32016)
中心(29537)
(29472)
(28920)
科学(28296)
(27186)
银行(26207)
(26108)
研究所(25507)
经济学(25370)
(25282)
北京(24968)
金融(24838)
(24686)
(24527)
财经大学(23893)
经济学院(22967)
基金
项目(93057)
研究(73648)
科学(72189)
基金(67093)
(56058)
国家(55551)
科学基金(46656)
社会(46582)
社会科(44338)
社会科学(44326)
教育(34480)
(34359)
基金项目(34239)
编号(31256)
(29393)
资助(29072)
成果(27864)
自然(26925)
自然科(26268)
自然科学(26258)
自然科学基金(25794)
(22487)
课题(21665)
重点(20635)
(20583)
(20413)
教育部(19956)
(19449)
项目编号(19348)
(19287)
期刊
(88948)
经济(88948)
研究(64861)
(45741)
金融(45741)
中国(37586)
(30924)
(23218)
管理(23036)
教育(21141)
学报(19891)
科学(18387)
财经(17026)
大学(16567)
学学(15111)
(14415)
经济研究(14312)
农业(14299)
业经(13162)
理论(12315)
技术(12245)
国际(11994)
(11982)
问题(11877)
实践(11115)
(11115)
世界(8985)
商业(8460)
(8239)
现代(7782)
共检索到286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春彦  郭婷婷  
美国次贷危机中暴露出来的法律缺陷起源于美国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其产生的根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美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炜  
金融衍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繁荣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同时也具备风险传播的作用,如果监管缺位就可能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通过深入分析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机制,提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志芬  
2007年以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动荡,这次金融动荡与金融衍生品之一的信用衍生品交易密切相关,金融衍生品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起到了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美国次贷危机警示我们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循序渐进地推出金融衍生产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松  
文章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技术演进流程以及杠杆放大效应,深刻揭示出以衍生品为主的金融创新其实质就是泡沫创新及风险转嫁;同时从金融衍生品自身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其危险性根源,总结出对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创新的若干重要启示。文章认为,不能盲目追求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房地产等大宗消费品信贷市场应受到严格管控以及金融衍生品创新应建立在完善的金融现货产品基础上且链条绝不能太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庆念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传统的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互换等简单金融衍生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作状态,而美国次贷危机中的MBS、CDO、CDS等新兴复杂金融衍生品却出现了严重问题。与简单衍生品不同,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林良  
本文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分析了金融衍生品在次贷危机中所起的作用,并分别以AIG危机、雷曼兄弟破产为案例,具体分析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研究表明,无节制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是AIG、雷曼兄弟事件的最直接原因。此外,还总结了美国此次危机的风险管理措施,并结合引发次贷危机的各种原因,提出了有关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龚斌恩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对金融创新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最近上海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金融创新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试图全面介绍信用衍生品的运作原理及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分析信用衍生品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机制,为我国推行金融创新、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荣芳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衍生品交易几乎垄断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利率型产品仍是主要交易品种,但信用衍生品已逐渐成为衍生品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本文在综合分析中发现,信用衍生品是美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产品,然而其近几年的发展明显趋于投机套利功能,其有效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功能则被弱化。在此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信用衍生品加剧了市场的动荡,使许多银行和对冲基金面临巨幅亏损。本文认为对信用衍生产品应有客观的评价,应趋利避害引入中国金融市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雷曜  王瑱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各国监管当局及市场各方的努力变革,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正朝着更成熟稳健的方向发展,简单化产品重回市场主导地位,清算机制的完善降低了市场风险,信用衍生品市场规范和市场自律管理得到加强。当前,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已初步建立起有序的监管体系和制度框架,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下一阶段,应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创新促进发展,推动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英  张征  王震  
本文从碳排放权经济学入手,系统阐述碳金融及衍生品市场体系架构,分析当前国际碳现货、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规模、市场主体、交易品种、价格因素等,深入分析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结构。结合我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得出构建碳金融市场、提升我国在碳金融产业链中地位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洋   陈晗   祁国中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涂德君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行业改革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一系列举措对我国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对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改革的情况进行了整理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吴昊  
次贷金融危机凸显了场外衍生品市场透明度的缺乏,国际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由此意识到建设具有适当风险控制措施、精心设计的交易报告库对于提升市场透明度的重要作用。文章对国际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的发展及监管进行了详细梳理,对全球性的场外信用衍生品交易报告库Deriv/SERV TIW及场外利率衍生品交易报告库TriOptima IR TRR的架构、运营、功能,及其与其他场外衍生品交易后业务的关联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就构建中国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凤元  
随着全球金融衍生品OTC市场交易量日益增加,OTC交易的法律纠纷也呈增长态势。文章通过对全球知名金融衍生品OTC交易纠纷进行分析,并指出了交易全球化和快速化出现的新问题,希望能对"中国版ISDA协议"的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斯文  
利用美国1998—2011年季度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基础资产、场内衍生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政府监管等因素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美国,利用场外衍生品对冲风险的动机明显,场外衍生品与场内衍生品的互补效应比替代效应更强,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脱离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对场外衍生品交易存在负效应,而政府加强监管会产生正效应。因此,在我国,衍生品市场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并推进衍生品市场参与者的内控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