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1)
2023(12716)
2022(11266)
2021(10759)
2020(9113)
2019(20699)
2018(20704)
2017(40593)
2016(21943)
2015(24546)
2014(24333)
2013(23958)
2012(21779)
2011(19512)
2010(19672)
2009(18619)
2008(17287)
2007(14930)
2006(13149)
2005(11580)
作者
(61735)
(50855)
(50710)
(48031)
(32514)
(24379)
(23154)
(19950)
(19479)
(18322)
(17550)
(16868)
(16057)
(15952)
(15644)
(15506)
(15128)
(15070)
(14567)
(14557)
(12587)
(12452)
(12278)
(11631)
(11373)
(11340)
(11296)
(11246)
(10306)
(9862)
学科
(83976)
经济(83870)
管理(63628)
(60899)
(52657)
企业(52657)
方法(40722)
数学(35456)
数学方法(35085)
(22948)
(21284)
中国(20601)
业经(18201)
(17482)
(16611)
(16140)
贸易(16130)
(16010)
财务(15945)
财务管理(15924)
(15604)
地方(15470)
企业财务(15204)
理论(14479)
(14300)
金融(14298)
农业(13643)
(13298)
银行(13258)
(13226)
机构
大学(307281)
学院(304816)
管理(123206)
(119677)
经济(117001)
理学(106750)
理学院(105615)
管理学(103774)
管理学院(103245)
研究(99448)
中国(76743)
(65225)
科学(60201)
(56511)
(49693)
(46386)
财经(45831)
中心(45260)
研究所(45024)
业大(43994)
(43147)
(41712)
北京(41503)
(40290)
师范(39957)
农业(36319)
(35978)
(35823)
经济学(35271)
财经大学(34402)
基金
项目(207048)
科学(162941)
研究(152952)
基金(150586)
(129970)
国家(128879)
科学基金(111413)
社会(95113)
社会科(90058)
社会科学(90035)
基金项目(80216)
(79708)
自然(73356)
自然科(71703)
自然科学(71684)
教育(70960)
自然科学基金(70410)
(67594)
编号(63487)
资助(62619)
成果(51461)
(46026)
重点(45630)
(43218)
课题(42843)
(42783)
创新(40132)
教育部(39975)
项目编号(39960)
科研(39685)
期刊
(130982)
经济(130982)
研究(92878)
中国(54299)
学报(46184)
管理(45141)
(43123)
科学(42675)
(41910)
大学(35314)
教育(35079)
(33688)
金融(33688)
学学(32965)
农业(28659)
技术(24970)
财经(22408)
业经(21875)
经济研究(20934)
(18921)
理论(16731)
问题(16453)
图书(16377)
实践(15357)
(15357)
(14442)
技术经济(14125)
商业(14077)
科技(13955)
现代(13781)
共检索到446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红  王伟  
本文阐述了美国次贷危机影响A股市场的传导机制,并选取对数化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红筹股指数、上证指数为变量,以2007年1月5日~2008年10月24日为期间,通过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基于VECM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危机期间的美国股市、香港股市与A股市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美国股市是香港股市和A股市场的格兰杰原因,同时,香港股市是A股市场的格兰杰原因。本文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全球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在全球资本市场高度联动性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国内资本市场长效稳定机制,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岚  
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在于美国有关房贷公司和银行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顾高风险,对还款能力明显不足的客户,甚至是"三无"客户(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发放次级住房抵押贷款(Subprime Loan)。而投行、评级机构和保险公司等中介机构也为了追求超额利润不负责任地将这些贷款"包装"为固定收益证券CDO(Collateralised Bond Obligation),甚至将部分CDO评为AAA级,行销全世界。目前国内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尚未被充分揭示,一旦房价普遍下跌,或经济增长减缓,风险就会逐渐显露,并威胁到银行房贷资产的安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蔡义杰  周雨田  李丹  
本文选用NADCC-EGARCH模型研究了"次贷危机"影响下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的反应,并捕捉到欧亚五个股市同美国股市联动关系的变化过程。实证显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股票市场不同程度的动荡,出现"熊市"迹象。美国同全球股市间的联动关系在危机扩散后存在结构性变化,且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与美国市场的联动关系受美国股市负面消息的影响较大。中国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国内股票市场结构相对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范言慧  邓瑛  陈阳  张金平  
本文结合政府损失函数的汇率超调模型,解释了为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次贷危机中又恢复到"实际的"盯住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本文认为,一方面由于危机冲击使得汇率波动的成本在政府损失函数中的权重增加,另一方面政府为应对冲击而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抵消了冲击的负面影响。本文进而认为,不同汇率制度的选择实际上源于对赋予不同目标以不同的权重的政府损失函数进行最优化的结果。本文观点同样可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人民币汇率转向盯住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做出解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志强  郑炳蔚  
本文指出协整方法用于研究股市互动性的缺陷,随后采用事件研究法,围绕次贷危机中的两次典型事件:2007年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和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降息75个基点,实证分析了危机事件和美联储降息事件前后中国股市相对于美国股市的变化特征,得出了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尚未造成实质性影响的结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齐鸣  操巍  
本文使用动态相关系数(DCC-MVGARCH)模型,研究了2000年至今中国内地股市和中国香港股市与美国股市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并对以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级债危机为代表的重大事件对市场间关联程度的冲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开放程度和宏观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中国内地股市和中国香港股市与美国股市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结构性变化,两地市场对重大事件冲击的反应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庸萍  刘建江  刘兵权  莫崇立  
通过纵向比较分析认为:二战后的前三次全球性产业大转移,与之相对应的分别是50年代的冷战、60年代的美元危机、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最近的一次产业转移亦有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子。因此,国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但危机作为一个外部性因素,始终伴随全球性产业转移的全过程。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亦可能带动新一轮产业转移。有鉴于此,我国需要做好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准备工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春红  董晓亮  
本文在单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Chow Test法和引入虚拟变量的方法,对2008年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计划实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信息公布对沪市行业板块的短期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尽管我国公布了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除个别板块在个别时点出现波动外,基本上未对我国股市各行业板块造成短期冲击影响。这表明,金融危机下宏观调控政策信息的公布在短期内对股市的刺激效果并不会太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梅鹏军  程实  
基于中美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两国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的收益进行的比较,以及就美国次贷危机对两国货币政策博弈均衡进行的分析,我们发现:中美货币政策进行协调的合作博弈均衡优于非合作博弈均衡,协调收益长期存在;中美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弈在特定条件下存在向合作均衡改进的趋势,但这种状态是偶然的和不稳定的;次贷危机冲击使得中美货币非合作博弈的前景堪忧,中美货币政策协调不仅必要,而且现实紧迫。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吉林  张二华  
本文运用机制转换动态copula方法,研究了次贷危机中以沪市为代表的内地股市与美、日、港股间的相依性结构变化,并以这种变化作为判断两市场间是否发生感染的标志。研究发现次贷危机中沪市与日、港股间的相依性上升,呈现一定的感染;而沪市与美股间的相依性反而下降,未出现感染。另外,尾部相依性显示危机事件发生时,美、日股市特别是港股对内地股市的大风险溢出效应还是存在的。因此,监管部门要时刻注意股市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次贷危机的感染效应向中国股市的传递。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廖士光  
文章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沪港股票市场在波动性与流动性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与深化,沪港股市的波动性溢出与流动性溢出呈现不同特征。在危机初期,仅存在上海股市流动性单向溢出到香港市场;在危机后期,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与波动性均单向溢出到上海市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乔昕  宋良荣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利率市场化情景下利率政策调整对股市的冲击效应展开讨论,在理论机制讨论的基础上,利用1996—2013年中国股市经验数据对利率政策调整对股市的冲击效应以及利率市场化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政策调整对股市收益率影响不显著,但对波动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从长期角度看,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政策调整会导致股市收益率更长持续期的扰动。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平抑利率政策调整对于中国股市的扰动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江  
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的同时,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金融危机的空前深化不仅有助于启发我们挣脱盲目崇拜西方模式特别是美国模式的思想枷锁,也向我们警示了开放经济环境下的风险传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