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2)
- 2023(10309)
- 2022(9205)
- 2021(8934)
- 2020(7597)
- 2019(17647)
- 2018(17866)
- 2017(34730)
- 2016(19033)
- 2015(21740)
- 2014(21952)
- 2013(21676)
- 2012(20161)
- 2011(18082)
- 2010(18477)
- 2009(17445)
- 2008(16204)
- 2007(14070)
- 2006(12401)
- 2005(10894)
- 学科
- 济(71954)
- 经济(71864)
- 管理(56129)
- 业(52012)
- 企(44801)
- 企业(44801)
- 方法(35320)
- 数学(30021)
- 数学方法(29587)
- 财(19000)
- 农(18039)
- 中国(17630)
- 学(17369)
- 业经(16301)
- 理论(14024)
- 地方(13673)
- 务(13160)
- 财务(13096)
- 财务管理(13071)
- 贸(13008)
- 贸易(13001)
- 易(12628)
- 和(12576)
- 制(12572)
- 企业财务(12450)
- 农业(12025)
- 技术(11603)
- 融(11215)
- 金融(11214)
- 银(10895)
- 机构
- 大学(274270)
- 学院(268759)
- 管理(109812)
- 济(99972)
- 经济(97548)
- 理学(94752)
- 理学院(93706)
- 管理学(91996)
- 管理学院(91510)
- 研究(87725)
- 中国(67054)
- 京(59611)
- 科学(55896)
- 财(46461)
- 所(44297)
- 农(42793)
- 中心(41083)
- 业大(40924)
- 研究所(40355)
- 江(38711)
- 北京(37997)
- 财经(37588)
- 范(37098)
- 师范(36776)
- 经(34089)
- 农业(33657)
- 州(32410)
- 院(31545)
- 师范大学(29928)
- 经济学(28495)
- 基金
- 项目(183662)
- 科学(143150)
- 研究(134753)
- 基金(132446)
- 家(114771)
- 国家(113794)
- 科学基金(97569)
- 社会(81829)
- 社会科(77360)
- 社会科学(77337)
- 基金项目(70903)
- 省(70889)
- 自然(64776)
- 自然科(63293)
- 自然科学(63278)
- 教育(62124)
- 自然科学基金(62124)
- 划(60174)
- 编号(56587)
- 资助(55358)
- 成果(47138)
- 部(40276)
- 重点(40165)
- 课题(37900)
- 发(37573)
- 创(37396)
- 项目编号(35834)
- 科研(35194)
- 大学(34811)
- 创新(34786)
- 期刊
- 济(108451)
- 经济(108451)
- 研究(80055)
- 中国(49334)
- 学报(44626)
- 管理(39282)
- 科学(39278)
- 农(38713)
- 财(34991)
- 大学(33465)
- 教育(33339)
- 学学(30741)
- 农业(26808)
- 融(26584)
- 金融(26584)
- 技术(23058)
- 图书(20609)
- 财经(17661)
- 业经(17001)
- 经济研究(16175)
- 理论(15823)
- 实践(14866)
- 践(14866)
- 经(14850)
- 情报(14438)
- 书馆(13761)
- 图书馆(13761)
- 问题(13747)
- 业(13580)
- 科技(13242)
共检索到395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云良 刘建国
本文着重对次级债形成流程中的各类信息不对称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次级借款人和投资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分析了投资银行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设计掠夺性贷款。其次,提出了次级债市场最初由于次级债购买者的信息弱势而存在逆向选择难题,并进而分析了难题的解决途径和评级。再次,就次级债和传统企业债在风险特征上的区别阐述了投资者因信息弱势而受到的误导。最后,分析了次贷经纪商同贷款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欺诈行为以及次级债发行商同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
关键词: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 次级债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清
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传导机制是学术界在后危机时代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正确判断了危机的起因和传导机制,才能进一步讨论防范金融危机和改革金融体系的措施。本文从不对称信息角度剖析,为什么银行会贷出如此多的次贷,又为什么会有其他银行来买这些高风险的信贷资产衍生品。同时也指出,金融体系内存在的机制问题使理论上可行的方法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艾蔚
次贷危机源于房价上涨停滞后的次贷及其衍生品市场的快速萎缩,信息不对称在危机爆发前风险累积阶段和危机后市场过度反应阶段都是关键因素。次贷及其衍生产品设计繁复且对房价系统性下跌高度敏感,次贷的衍生产品多在场外市场交易使得危机前相关信息未被充分披露。随着指数交易的陆续推出,如基于次债的ABX.HE指数和CME的房地产价格指数期货期权合约,使房价、次贷及其衍生产品的概括性信息得以揭示,基于信息不对称因素的恐慌加重了危机程度。综上,本文针对衍生品设计和市场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虎斌 王璐
房地产市场上房地产企业、消费者、银行和地方政府等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表现出形形色色的违法违规失信行为,最终引起房地产市场价格机制失灵、效率低下。因此,今后应建立房地产企业征信体系,建立规范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信用评级和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同时,不断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房地产 征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斌
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复杂,投资者很难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发布的信用评级就成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2007年春夏之交,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无数外表光鲜的"投资级"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及与之相关的抵押债务证券(CD0)的价格大幅缩水,令投资者损失惨重。面对全球投资者和各国监管当局相继启动调查程序,之前曾将这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昌林 蒲勇健
由于借贷双方利益和风险上的不对称性导致借贷关系不同于一般买卖关系。文章通过构建银行对企业信贷博弈模型,说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失败"、资金价格严重扭曲致使资金不能有效配置的主要原因。并通过模型说明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除了规范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经营管理透明度外,政府的各项政策是关键。
关键词:
信贷市场 信息不对称 利率 财务杠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贺春 李艳
1.政策导向不切实际。本世纪初,在美国网络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当局采取了"连续降息、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以保持经济增长。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下,各放贷机构采取了极为宽松的放贷政策,大量次优级和次级客户成为放贷机构业务竞争的主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毅 向党
项目贷款因其周期长、额度大,历来是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重点;同时,又因其收益期长、综合收益较高且稳定,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营销的热点。然而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项目贷款中的影响十分明显。项目业主可能对项目的建设投资、开工时机和预期收益有良好的把握,而银行相对处于信息缺乏的弱势地位。项目评估的准确度直接影响信贷审批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晓莉
由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拥有较多话语权的西方逆差国越来越多地把调整的负担强加给顺差国,对顺差国的汇率施加升值压力。而存在国际收支顺差的发展中国家,非常担心这种升值会对国内经济,尤其是脆弱的金融体系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基于信息的银行挤兑模型,构建了一个本币升值冲击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引起银行危机的模型。模型表明在货币升值的情况下,只要银行及其客户存在相当多的外币资产、本币负债的货币错配,并且这种错配情况能被部分存款人观察到,从而使得他们改变原来的提款计划,就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流动性危机。
关键词:
本币升值 货币错配 不对称信息 银行危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衷凤英 杜朝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最近两年我国P2B平台数量增长迅速,成为投资者的新宠。但是我国P2B平台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安全问题。P2B平台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平台借贷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引发了平台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对平台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一个P2B网络借贷平台中的"柠檬"模型和不确定性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即平台内的逆向选择问题可以通过构建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来解决,而规避平台中的道德风险则可引入第三方担保。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诸濛 佘传奇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短短20多年,美国金融业先后爆发了以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为导火索的储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均不同程度地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关键词:
储贷危机 次贷危机 借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亮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出发,着重考察金融危机期间欧洲各国的财政刺激政策和救助措施及其对主权债务危机的传导。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全球金融动荡和欧洲银行业的经营情况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较大影响。对于政府而言,为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是比直接的财政支出救助更好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一直以来,在有关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的报道中,频繁出现着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名称,如:次级贷款、剥离式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担保债务凭证、信用违约掉期等等。这些复杂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良芳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于2007年2月间露出苗头,到了7、8月间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亚洲市场也不能幸免。欧美等国央行不得不动用4000多亿美元巨额资金扑火。次贷危机的成因次贷危机同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密切相关。美国自住房比率高达68%,人均居住面积近60平方米,居世界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