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0)
2023(8031)
2022(6741)
2021(6264)
2020(4828)
2019(10987)
2018(10723)
2017(20557)
2016(11409)
2015(12790)
2014(12895)
2013(12561)
2012(12401)
2011(11399)
2010(11903)
2009(11041)
2008(11121)
2007(10077)
2006(9380)
2005(9124)
作者
(32806)
(27195)
(26851)
(25605)
(17412)
(12978)
(12380)
(10429)
(10384)
(9944)
(9254)
(9100)
(8778)
(8776)
(8533)
(8268)
(8010)
(7846)
(7843)
(7657)
(6965)
(6734)
(6593)
(6287)
(6191)
(6159)
(6028)
(6024)
(5652)
(5389)
学科
(50923)
经济(50844)
管理(30689)
(30477)
(23019)
企业(23019)
中国(18986)
地方(18060)
(16915)
业经(13624)
(12646)
方法(12251)
(12078)
农业(11422)
(11265)
金融(11265)
(11122)
银行(11110)
(10838)
(10376)
地方经济(10008)
数学(9748)
数学方法(9582)
(9181)
贸易(9168)
(8791)
环境(8783)
(8608)
(8257)
发展(7811)
机构
学院(162770)
大学(161535)
(67993)
经济(66402)
研究(63945)
管理(56589)
中国(50778)
理学(46018)
理学院(45394)
管理学(44742)
管理学院(44403)
(36515)
科学(35676)
(35232)
(33237)
研究所(29092)
中心(28759)
(27219)
(26033)
(25990)
师范(25815)
财经(25799)
北京(24771)
(23198)
(22851)
(22560)
师范大学(20785)
经济学(20490)
(19968)
农业(19574)
基金
项目(94568)
研究(76005)
科学(74308)
基金(65332)
(55523)
国家(54924)
社会(47963)
科学基金(46122)
社会科(45297)
社会科学(45286)
(37746)
教育(34759)
基金项目(33295)
编号(32051)
(31729)
成果(29043)
(26892)
资助(26555)
自然(25836)
自然科(25142)
自然科学(25137)
自然科学基金(24656)
课题(24005)
发展(22368)
重点(21998)
(21963)
(21198)
(20189)
(19890)
(19515)
期刊
(91639)
经济(91639)
研究(59882)
中国(41749)
(27764)
教育(27089)
(26428)
管理(23391)
(23224)
金融(23224)
学报(21075)
科学(20581)
农业(19049)
大学(16983)
业经(16049)
学学(15219)
技术(13861)
经济研究(13781)
财经(12938)
问题(12026)
(11231)
世界(10420)
(9971)
国际(9796)
(9530)
图书(9341)
(8880)
论坛(8880)
(8146)
现代(7843)
共检索到283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廖婧茜  靳玉乐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和探讨校园欺凌问题,时至今日,已形成制度治人、服务助人、教育立人、文化育人、个性塑人的综合治理模式。美国校园欺凌问题治理根植于其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体现了"全人教育"视野下,培养"整体的人"的教育目标。对比美国,我国校园欺凌问题治理面临制度失守、社会失范、教育失真等现实难题,亟须在完善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集中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建立反校园欺凌多元防治系统,逐步实现以法治人、以爱助人、以道引人、以情感人、以性塑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  郑海啸  
当前影响我国校园欺凌防治的一个主要困境在于"校园欺凌"认定过程中的概念模糊。美国以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的行为作为认定标准,并进一步将主动攻击他人的意愿、持续性的攻击行为及双方实力的悬殊作为构成校园欺凌行为认定的基本特性,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结合我国校园欺凌认定方面的现实困境,借鉴美国认定方式,应完善校园欺凌的认定标准,推动相关法律的惩治措施;明确校园欺凌的基本特性,细化欺凌的角色划分。发挥法律、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作用共同完善校园欺凌的认定,促进校园欺凌的防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焕灵  杨婕  
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秉持了人身权神圣不可侵犯、谨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的三大突出理念。在立法路径上,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经历了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立后修的基本路径。美国反校园欺凌法案一般涉及法案界定、区域政策制定与运行、区域政策构成以及反欺凌措施等4个板块、11个方面的内容。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对"欺凌"的界定虽不统一,但基本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精神欺凌、同伴欺凌、网络欺凌等5种类型,且对欺凌的界定标准也在不断细化。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明确了政府、学校以及教师三大反欺凌相关主体及其职责。美国反欺凌立法机构多次修正相关条款,加大了对欺凌行为实施者的惩罚力度,同时为被欺凌者设定了投诉、正式申诉、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杰  
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校园欺凌的诉讼日益增多。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公立学校是否负有责任,在什么条件下负有责任,应该付什么样的责任成为美国各级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了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巡回法院的三个判例进行分析:在格布泽案中,联邦最高法院采纳了实际知情和故意漠视的标准以确定学校是否负有责任;戴维斯案延用了实际知情和故意漠视两个要件,推动了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反校园欺凌的政策与程序;科瓦尔斯基案中,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新形式的代表,该案也提出学校的责任和权力边界的新问题,法院肯定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尹力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折射出反校园暴力与欺凌法律缺失、刑事惩罚和教育矫治弱化、学校法制教育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有必要完善有关防治校园欺凌方面的法律法规;合理适用收容教养、教育矫正等少年司法制度;公安、教育等部门加强工读学校设置和管理、校园暴力数据库与快速处置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学校要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开展法制教育,并建立暴力预警与处理机制;在提升父母家庭教育能力的同时,建立对拒不履行监护职责父母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孔令帅  陈铭霞  
校园欺凌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当前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面临着国家层面的制度和法律欠缺、学校缺乏足够重视、家庭参与不够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较为严重,英国通过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综合应对机制来应对校园欺凌问题,包括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和指导文件、学校依据法律和指导文件制定各自政策、家长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治理。梳理英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机制取得的效果,能为我国提供相应的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晓燕  梁纪恒  
校园欺凌是全球性问题,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最易遭受欺凌的人群之一。英国为抵制校园欺凌,建立了以学校为主、上承中央与地方法规政策、下启家庭与社会组织积极支持的综合性治理体系,以促进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国在防治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校园欺凌方面可以借鉴英国的实践与经验,创建平等、非歧视的文化氛围,制定完备、全面的校园欺凌法律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孟凡壮  俞伟  
美国20世纪70年代之前,校园欺凌被视为"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未受到足够重视。1999年科伦拜高中枪击案以后,如何通过立法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规制成为美国联邦和各州关注的重要问题。囿于公共教育的州权自治传统,美国在联邦层面至今未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而是通过《教育法修正案》《民权法案》等法律加以规制。联邦层面的法律规制以事后救济为主,不足以让校方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校园欺凌的事前预防。在州层面,美国各州通过专门立法对校园欺凌予以规制,在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的基础上,建构了校园欺凌的预防机制、报告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光辉  杨晓霞  张文新  
校园欺凌持续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发展。过去40年,许多国家开始建立和完善治理校园欺凌的工作方案,其中芬兰实施的KiVa项目是众多反欺凌干预项目中的优秀范例。KiVa项目以同伴群体互动理论为干预依据,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整体性的覆盖行动(普遍预防)和焦点行动(个案干预),旨在通过改善校园氛围、班级氛围、同伴互动过程与互动模式来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KiVa项目的具体做法对我国校园欺凌干预实践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孟凡壮  俞伟  
目前我国防治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初步建构了校园欺凌的松散型法律规制体系,但这一法律规制体系未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针对校园欺凌的立法层级过低,校园欺凌预防机制不健全,报告机制和处理机制不够全面,缺乏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展望未来,我国可在参考域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反校园欺凌法》,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进一步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发现、报告和处理机制,强化校园欺凌的协同治理机制,在社会、政府、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以"学校"为轴心的防治校园欺凌的综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菲菲  郭志英  
在《芬兰基础教育法案》的基础上,芬兰实施了全国性的KiVa反欺凌项目。KiVa项目包含预防性教育的"普遍行为"和制止欺凌案件的"特殊行为"。KiVa项目通过建立KiVa项目组和学校项目组网,向教师提供反欺凌培训、设备和材料,改变旁观者角色,向家长提供反欺凌指导,积极解决网络欺凌。该项目还提供反欺凌课程、网络游戏和"反欺凌街道"论坛,有效预防和处理了欺凌行为,增加了对受害者的支持和保护。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诗雅  黄甫全  
运用"多前因变量—多结果变量"框架,探讨积极心理资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调节效应与抑制效应,以及消极情绪(压力、焦虑、倦怠、抑郁)在积极心理资本与欺凌问题之间的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来减少消极情绪,进而降低其欺凌行为。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基础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通过拓展和建构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够发展其积极心理资本,进而抑制校园欺凌,同时增强教育满意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会会  
教师是预防、干预校园欺凌的关键力量与能动主体,其参与之于校园欺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生态系统模型和理性选择的制度主义框架作为理论框架与编码依据,分析了教师对欺凌行为的认知和实际参与欺凌治理的现状,发现教师的知行困惑为:认知"止于文本"而应对现实情境中各类欺凌的能力不足,身处学校场域与执行一线而感到角色"不堪重负",因正式制度舞台中既有规则对权能的框束而选择参与"浅尝辄止",受非正式制度舞台中家庭与社会不良环境的冲击而认为合作"有心乏力"。为打通教师欺凌认知与防治行动的藩篱,可提供直接与间接支持增强教师知能对全面反欺凌的适应性;细化实体与程序规定为教师设置明确、恰切的反欺凌角色;加快建立教育惩戒制度,赋予教师参与校园欺凌治理所需的权力;整合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规则,优化"家-校-社"合作的合法性逻辑。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荣  沈珊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以深圳市A初中为例,本研究发现:第一,初中校园欺凌问题较为严重,有近四成的同学曾实施过校园欺凌,有五成多的同学曾遭遇过校园欺凌;第二,家庭资本尤其是家庭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对初中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即较高的家庭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会降低子女成为校园欺凌施暴者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子女成为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概率。因此,努力提升初中生的家庭资本,尤其是家庭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解决初中生的校园欺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邢婉秋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持续曝光,校园欺凌问题逐步走进大众视野。校园欺凌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直接性与间接性并存的特点,加之校园时期是学生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校园欺凌可能扭曲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危害。无论是学生个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和政府都要为防止校园欺凌问题做出努力,杜绝校园欺凌行为发生,让学校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净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