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6)
2023(6382)
2022(5120)
2021(4828)
2020(3858)
2019(8788)
2018(8454)
2017(15931)
2016(8729)
2015(9646)
2014(9488)
2013(9170)
2012(8665)
2011(7802)
2010(8396)
2009(8058)
2008(7149)
2007(6330)
2006(5784)
2005(5466)
作者
(23714)
(19546)
(19333)
(18586)
(12610)
(9293)
(9027)
(7688)
(7398)
(7198)
(6732)
(6721)
(6297)
(6237)
(6221)
(6204)
(5907)
(5728)
(5710)
(5610)
(5043)
(4811)
(4725)
(4591)
(4493)
(4469)
(4455)
(4405)
(4017)
(4007)
学科
(26961)
经济(26914)
(26062)
金融(26061)
(22456)
银行(22439)
(21890)
(20132)
管理(19813)
中国(16784)
(16527)
企业(16527)
中国金融(10976)
(9938)
(9917)
方法(9036)
(8694)
地方(8001)
业经(7870)
数学(7584)
数学方法(7445)
理论(7412)
(6809)
财务(6792)
财务管理(6781)
(6623)
农业(6486)
企业财务(6476)
(5895)
(5461)
机构
大学(115915)
学院(114158)
(43808)
经济(42673)
研究(42414)
中国(39610)
管理(36118)
理学(29861)
理学院(29424)
管理学(28785)
管理学院(28572)
(25033)
科学(24486)
(23705)
(21883)
中心(21359)
研究所(19719)
(19432)
(18521)
财经(18291)
(17843)
(17738)
师范(17647)
银行(17119)
(16574)
(16533)
北京(16423)
金融(16223)
(16070)
(15807)
基金
项目(71720)
研究(56024)
科学(55031)
基金(49974)
(43284)
国家(42858)
科学基金(35343)
社会(33703)
社会科(31881)
社会科学(31874)
(27952)
教育(26874)
基金项目(25549)
(24011)
编号(23560)
成果(21727)
自然(20932)
资助(20457)
自然科(20419)
自然科学(20411)
自然科学基金(20063)
课题(17446)
重点(17020)
(16097)
(15987)
(15576)
(15498)
(14876)
项目编号(14626)
创新(14552)
期刊
(48793)
经济(48793)
研究(39001)
(30214)
金融(30214)
中国(27617)
教育(20458)
(19197)
(17998)
学报(17990)
科学(15801)
大学(14014)
管理(13699)
学学(12687)
农业(12391)
技术(9776)
财经(9143)
(7745)
经济研究(7422)
国际(7187)
(6842)
业经(6733)
世界(6489)
图书(6474)
理论(6410)
(6077)
问题(6003)
(5948)
论坛(5948)
职业(5945)
共检索到190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作功  王佐发  王军辉  
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大中小微企业之间金融服务的不公平一直制约经济发展的活力,构建普惠金融法律体系是消除金融服务不公的重要保障。作为法治体系比较健全的发达国家,美国建立了以《社区再投资法》《公平信用报告法》《联邦存款保险法》为核心的普惠金融法律体系,并且得到了切实的执行,这为推动美国公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普惠金融的法律实践对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展普惠金融具有较大的借鉴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是消解金融排斥,向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回顾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我们认识到发展普惠金融应坚持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原则,激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符合弱势群体金融需求、成本适度的金融产品,以营造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互利共赢,才能推动普惠金融大发展。普惠金融不是无条件向所有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而是有服务边界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是消解金融排斥,向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回顾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我们认识到发展普惠金融应坚持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原则,激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符合弱势群体金融需求、成本适度的金融产品,以营造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互利共赢,才能推动普惠金融大发展。普惠金融不是无条件向所有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而是有服务边界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袁见  杨攻研  杨牧  付强  
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金融制裁日益成为大国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美国为例对金融制裁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揭示传统经济制裁弊端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制裁兴起的国际背景与根源;其次,从微观的视角剖析了美国实施制裁的法律基础、制度架构及约束条件,表明美国金融制裁正是美国金融霸权的集中体现;再次,以俄罗斯和伊朗为例,观察美国金融制裁的最新实践,并从中寻找可行的应对之策;最后,综合前文研究,从立法和制度建设、部门设置及货币国际化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强化中国实施金融制裁与反制裁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繁荣  
国家普惠金融战略(NFIS)是从国家层面系统地提出加快普惠金融发展的综合性公共政策。随着中国2015年11月9日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NFIS成为全球共同政策工具的特征日益明显。本文分析了普惠金融主要国际组织——普惠金融联盟(AFI)的成员国推动NFIS发展的最新实践,以期为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雪  
近年来,印度在推动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较为充分地挖掘了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所排斥的贫困群体的信贷机会,对于改善印度中低收入群体融资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印度储备银行(RBI)推动普惠金融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成效进行了梳理总结,对普惠金融面临的困难和机遇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田鹏慧  
美国法院将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应用于高校管理,约束了高校管理行为,在学生权利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在高校管理行为的程序约束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我国正在探索对高校学生管理行为进行程序约束的机制,美国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钟慧安  
本文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在理念、组织体系、创新、扶持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外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单强  
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利用依山伴海的地理优势,将优势自然资源转化为金融资源,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尤其地处闽东地区的宁德市对发展普惠金融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积极成效。普惠金融的宁德实践:"1+N"模式宁德市在全辖大力推进以"民富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心"(下简称"民富中心")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单强  
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利用依山伴海的地理优势,将优势自然资源转化为金融资源,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尤其地处闽东地区的宁德市对发展普惠金融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积极成效。普惠金融的宁德实践:"1+N"模式宁德市在全辖大力推进以"民富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心"(下简称"民富中心")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彭伟强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新模式的浸入式教学,近十几年来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广泛的认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如何解决移民语言问题,并让本土美国人能更好地习得外语,发展语言能力,提升国民素质,是当今美国极其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浸入式教学模式之一 ── 双向浸入式(TWI)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第二语言能力也获得了全面发展,并具备了较强的文化敏感性。美国浸入式教学为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迪  
一、美国绩效预算改革的主要实践1、美国绩效预算改革的历程绩效预算(Performance Budgeting),是指政府首先制定各部门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项目,并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与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谢世清  李怡然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双循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特征,讨论了中国应当如何更好地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美国内循环发展具有消费推动增长、扶持制造产业、重视科技力量的特点。美国外循环的扩张得益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建立的霸权主义和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但逐渐转向"逆全球化"。借鉴美国双循环的经验,中国应当做到:推动实体经济升级,提高本土化水平;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核心生产力;充分发掘国内市场,以消费拉动发展;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增强人民币职能;签订国际贸易协定,提升国际影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惠娟  
根据在美国学习MBA课程的亲身经历 ,作者对美国伦斯利尔理工学院的MBA项目进行了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特点 ,提出了关于我国MBA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