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0)
- 2023(2130)
- 2022(1793)
- 2021(1648)
- 2020(1472)
- 2019(3408)
- 2018(3494)
- 2017(6618)
- 2016(3801)
- 2015(4208)
- 2014(4142)
- 2013(4363)
- 2012(4200)
- 2011(3982)
- 2010(4109)
- 2009(3861)
- 2008(3748)
- 2007(3540)
- 2006(3086)
- 2005(2941)
- 学科
- 济(13749)
- 经济(13737)
- 管理(6779)
- 方法(6026)
- 业(5955)
- 数学(5242)
- 数学方法(5196)
- 企(4872)
- 企业(4872)
- 贸(3930)
- 贸易(3927)
- 易(3855)
- 融(3522)
- 金融(3522)
- 中国(3432)
- 银(3342)
- 银行(3330)
- 行(3196)
- 制(3097)
- 农(2929)
- 业经(2860)
- 理论(2678)
- 财(2606)
- 地方(2273)
- 策(2153)
- 关系(2109)
- 学(1982)
- 世界(1953)
- 农业(1873)
- 国际(1860)
- 机构
- 大学(52985)
- 学院(50364)
- 济(24161)
- 经济(23581)
- 研究(23026)
- 中国(19478)
- 管理(16215)
- 理学(12762)
- 理学院(12606)
- 所(12501)
- 管理学(12432)
- 管理学院(12338)
- 京(12006)
- 科学(11579)
- 财(11292)
- 研究所(11155)
- 中心(10722)
- 农(8640)
- 财经(8549)
- 北京(8318)
- 江(7898)
- 院(7885)
- 经济学(7872)
- 经(7846)
- 银(7799)
- 银行(7561)
- 范(7552)
- 师范(7503)
- 融(7480)
- 金融(7398)
共检索到91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谈俊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美经贸领域的重要议题,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关注重点经历了由汇率形成机制向汇率水平的转变。中美在这一问题上的博弈将长期存在,焦点在于中国是否存在汇率操纵。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或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将对我国部分商品国际竞争力、国际收支、金融市场稳定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一定的潜在影响,需要通过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大国际交流、提升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等措施,积极稳妥加以应对。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问题 汇率操纵 中美经贸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维
汇率变动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其背后存在着宏观经济因素之外的政治诱因。文章运用事件分析法及相关检验分析20052016年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效果,发现当处于升值阶段时,外部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处于贬值阶段时,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在外部政治事件的影响下升值。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长期并不显著,但自2014年2月人民币汇率进入持续波动贬值的轨道以来,尽管施压事件数量减少,事件(包括国会事件和行政事件)的成功率却有所上升。按照这一结论,如果人民币在未来保持持续贬值趋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维 颜海明
自1990年以来,美国政府长期以人民币"被低估"为由对中国横加指责。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再次抬头,人民币汇率必将承受更大压力。中美汇率之争不只是单纯的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政治现象,从汇率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的行为和动机有助于揭示美国施压背后的政治原因。从行为上,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次重要高潮,施压主体包括官方和非官方主体,不同的施压主体有着不同的施压方式和特点。从动机上,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的政治动机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包括:传导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为经济不振,失业率高企寻找借口;各类选举中争取"反华派"选票。外部动机包括:稳固美国在国际货币事务中的强势地位;阻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掌握外交事务中的谈判筹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俊久 姜默竹
进入新世纪以来,汇率保护主义成为美国对华保护主义的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从表面看,该现象源于美国对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和操纵的指控。但这些指控既无科学依据又缺乏数据支撑。本文认为,利益集团政治是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微观机制,国际货币权力则是重要的宏观机制。中国需采取如下政策以化解美国压力:分化美国保护性经济利益集团,并尽可能争取美国反保护经济利益集团的支持;增强在美中生产、金融、贸易和知识结构中的自主性;密切同美国政府的磋商、协调与合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维
从汇率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汇率问题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价格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一国国内宏观因素所能决定的,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权力斗争和利益分配问题。美国作为国际货币权力的强国,长期以来对人民币汇率施压,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本文运用"分类事件异常报酬率法"研究2005年7月22日至2016年3月31日美国对华汇率施压是否引起了人民币汇率的异常报酬率。研究发现,从各类施压事件的综合影响效果来看,美国政治施压事件都没有引起人民币汇率的异常报酬率;来自美国国会的施压事件较行政部门事件对人民币汇率异常报酬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当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时,其汇率更容易在外部施压事件的影响下产生异常报酬率。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背景下,中国货币当局应该密切关注美国对华汇率施压,尤其是国会部门的施压事件,同时通过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维护汇率稳定,削弱美国政治施压可能带来的外部金融风险,以降低美国政治压力对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稳定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维
汇率变动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其背后存在着宏观经济因素之外的政治诱因。文章运用事件分析法及相关检验分析2005~2016年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效果,发现当处于升值阶段时,外部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处于贬值阶段时,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在外部政治事件的影响下升值。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长期并不显著,但自2014年2月人民币汇率进入持续波动贬值的轨道以来,尽管施压事件数量减少,事件(包括国会事件和行政事件)的成功率却有所上升。按照这一结论,如果人民币在未来保持持续贬值趋势,那么受美国施压事件影响的可能性会增大,且这种影响未必体现在施压事件的数量上,而是体现在施压事件的效果上,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上台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可能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会朝 徐康宁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频繁施压是影响中美贸易的重大问题,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为解释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2010年美国国会《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用Probit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强化了国会议员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议员所在州受到的美中贸易冲击、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影响了他们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倾向。整体来讲,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是利益集团、国会议员、选民等基于利益关系博弈的结果。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政治经济学 利益集团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军 孙正洪
随着中美贸易逆差的逐步扩大和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美国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横加指责,其发展经历了从不断升温到相对缓和再到重新高涨的阶段。迫使人民币升值不能扭转美国贸易逆差,也不会对改善美国国内就业有多大帮助,而且从根本上不利于美国整体的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深入分析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动因,需要综合美国的利益集团压力、政府自身政治需要及整体对华战略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中美贸易逆差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磊 王洪涛
2007年下半年以来,欧盟官方频频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施压。10月8日,欧元区13国财长在卢森堡开会,首次把人民币汇率认定为比美元或日元汇率更让欧盟关切的事情;11月25日法国总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肖文 潘家栋
本文着眼于美国施压事件,构建两国博弈模型,并利用事件分析方法论证外部压力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模型,构建国内外利益集团博弈模型,以此分析外部压力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作用机制,认为外部压力会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其次,本文测算了美国施压事件前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从而考察美国施压事件的效果,认为美国施压事件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显著,但立法事件的效果要优于行政事件。最后,本文利用VAR模型观察外部压力对于人民升值的短期冲击和长期效应,本文发现:在长期均衡中,外部压力无法推动人民币升值;而在短期影响中,外部压力的冲击会迫使人民币汇率产生明显升值。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肖立晟 李枭剑
<正>引发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近两年来,中美货币政策逆向而行,利差也在不断扩大。新冠疫情暴发后,美国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经济强劲复苏,但通胀却升至四十年高位。为控制通胀,美联储大幅收紧货币政策。2022年3月,美联储开始大幅加息。截至2023年12月,美联储已累计加息525个基点,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限)从零升至5.25%。美国银行间利率、国债收益率、存贷款利率等市场利率也随之大幅上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正国
本文主要阐述三个问题: 一是分析汇率波动的经济效应; 二是分析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取向; 三是分析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 指出我国人民币汇率的长远发展趋势。
关键词:
货币汇率 欧元 资本市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涛 周继忠
本文综合运用了包括非参数符号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预测价值检验等多种手段在内的"分类事件研究法"来考察2005~2010年的美国政治压力是否推动了人民币升值。结果显示,美国施压事件总体上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其他学者此前的研究。不过,进一步的分析却表明:当人民币处于固定或贬值状态时,美国施压事件效果的显著性明显提高;而从事件来源看,美国立法部门施压事件所产生的影响相对于美国行政部门施压事件也表现得更为显著;此外,外部压力本身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市场预期形成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针对这些新发现,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部压力 人民币升值 事件研究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勇
在美国政府刚刚发布的"全国主动出口"的新战略中,美国政府除了将设立"促进出口内阁",从加强贸易拓展、方便贸易融资以及强化贸易规则"三管齐下"扶助美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外,为美国出口企业"消除海外壁垒"也是其中重要一环,而要消除的海外最大的贸易壁垒就是中国。所以,今年中国要做好应付来自美国更复杂多样的贸易"制裁"措施的准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