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4)
2023(4627)
2022(3877)
2021(4083)
2020(3250)
2019(8250)
2018(7912)
2017(11975)
2016(7422)
2015(8638)
2014(8698)
2013(7920)
2012(7427)
2011(7145)
2010(7435)
2009(6720)
2008(6488)
2007(5452)
2006(5089)
2005(5037)
作者
(17814)
(14785)
(14466)
(14090)
(9373)
(7102)
(6972)
(5860)
(5639)
(5438)
(5033)
(4816)
(4809)
(4807)
(4730)
(4553)
(4443)
(4339)
(4322)
(4290)
(3939)
(3597)
(3560)
(3529)
(3428)
(3385)
(3342)
(3213)
(3011)
(2971)
学科
(19594)
经济(19574)
教育(19246)
中国(14129)
管理(11147)
(8586)
理论(7739)
(7439)
(6495)
企业(6495)
教学(6376)
方法(6024)
(5382)
(4914)
数学(4913)
数学方法(4752)
(4677)
研究(4519)
发展(4247)
关系(4241)
(4124)
(4101)
贸易(4097)
地方(4004)
(3978)
(3677)
技术(3610)
(3558)
(3408)
金融(3408)
机构
大学(95149)
学院(86658)
研究(41277)
教育(29945)
(29008)
经济(28145)
中国(25393)
(24637)
管理(24580)
师范(24544)
(23702)
科学(22884)
师范大学(20828)
(20622)
理学(20112)
理学院(19663)
管理学(19079)
管理学院(18847)
研究所(18548)
中心(17300)
北京(16627)
(15066)
(14964)
(14868)
技术(13586)
职业(12732)
(11651)
研究院(11592)
(11395)
教育学(11380)
基金
项目(52072)
研究(47009)
科学(42380)
基金(34186)
教育(30451)
(29207)
国家(28795)
社会(26653)
社会科(24867)
社会科学(24862)
科学基金(23075)
成果(22308)
编号(22051)
(20194)
(19882)
课题(19024)
基金项目(16423)
(16288)
重点(13941)
(13823)
规划(13664)
资助(13633)
项目编号(13327)
(13196)
(12652)
教育部(12645)
(12417)
自然(12315)
(12065)
自然科(12003)
期刊
教育(50360)
研究(43410)
中国(34723)
(34433)
经济(34433)
学报(12382)
(11843)
职业(11772)
技术(11689)
科学(11363)
大学(10958)
(10330)
管理(9880)
技术教育(7951)
职业技术(7951)
职业技术教育(7951)
学学(7783)
图书(7569)
农业(7317)
(7241)
论坛(7241)
(7220)
金融(7220)
国际(6137)
高等(6105)
经济研究(6071)
(5843)
书馆(5711)
图书馆(5711)
(5553)
共检索到166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翠典  
2012年,美国国家研究协会出台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旨在为新的全国科学教育标准的开发提供前期准备。该框架的背景主要是美国共同核心标准运动和对上一代科学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反思,该框架秉承了"科学为大众"的愿景,并通过几个假设来支持框架的组织。该框架围绕三个维度组织,即科学和工程实践、跨学科的概念、学科核心观念。该框架着重体现了注重实践并让学生在较少内容上实现真正的学习进展的思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中建  周蕾  
本文以2016年美国发布的《K-12年级计算机科学框架》为基础,参阅诸多相关文献,对计算机科学在美国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背景要素进行了梳理,同时详细阐述计算机科学在美国K-12阶段的核心概念和核心实践,介绍了美国中小学开设计算机科学这门学科的实施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磊  黄鸣春  刘恩山  
美国于2011年7月颁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交叉概念、以及核心观念》(以下简称《框架》)是其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开发的基础文件,本文介绍了其研制背景。并通过将《框架》的主体内容与美国1996年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科学内容标准"(以下简称《前标准》)进行对比,抽提出《框架》的特点。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得出该文件对我国研制课程标准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颖之  
美国新近发布的课程文件报告《K-12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为美国未来的科学教育勾勒了总体蓝图,是美国制定新科学教育标准的基础和依据。新框架汲取了近年来科学教育、脑科学、学习科学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提炼出六条指导原则贯穿其中,并构建三维框架结构来概括所有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应完成的知识和实践内容。新框架提出的新思路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胡小勇  徐欢云  
本研究在分析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人工智能等关键概念发展演进及内在关联的基础上,结合知识、能力与素养之间的内涵与关系,阐述了面向K-12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及特征:智能教育素养是以创意为内核,教师基于知识、能力、思维、文化价值协同发展,借助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创意设计、创意应用与创意生成的教学实践过程,体现内生性、关联性、持续性、创价性等特征。文章还以教师角色重塑为核心基点,以学习文化、社会活动文化、技术文化为境脉,构建了包含知识基础层、能力聚合层、思维支撑层、文化价值深化层的K-12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结构模型,并阐明了各层结构中的核心构成要素,以期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供引导,为开发智能教育素养测评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蔡敏  马永双  
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展现了一幅科学教学的新图景,同时使原有的中小学科学学业评定系统遭受巨大挑战。本文对美国新一轮科学学业评定的功能、评定工具的设计、评定系统的构成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准确描绘美国科学学业评定改革的全貌。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对完善我国中小学科学学业评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舒  裴新宁  
在美国K-12科学教育中,正式与非正式教育组织的协作不断涌现,成为拓展儿童科学学习机会、增强儿童科学知能培育的重要路径。其协作形式多样,主要落入五个层面:补充性的课堂丰富性活动、整合的课堂资源、持续的学生学习共同体、持续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及区域基础设施开发。美国的成功实践案例向我们表明:正式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组织应当充分利用各自给养,开发深度连接的科学学习项目、依托非正式机构开展科学教师专业培训、建立区域协作共同体,为科学教育生态系统的构筑、儿童可持续的科学学习提供动力与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芳在《高等工程教育》2011年第6期中,撰文介绍了美国K-12工程教育的现状,从工程课程、课外活动、工程学校三方面分析了K-12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途径与方式,并针对我国工程教育现状,提出了大力推进中小学工程课程,改革中小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积极开展中小学课外活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长兰  
美国是技术和技术教育发达国家。进入21世纪,为应对新的社会、经济问题,技术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把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再到STEM素养,建构具有技术素养乃至STEM素养的社会;把工程学及工程设计内容整合进K-12技术教育课程框架,形成多种整合的技术工程教育课程,如"准工程"课程模式和"以项目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采用等。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周蕾  赵中建  
为加强在线教育质量评估,美国虚拟学习领导联盟和Quality Matters组织以在线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和最佳实践为基础,历经两年严格和系统的修订,于2019年联合发布最新的K-12阶段在线教育质量全国标准。该标准包括《在线教育项目质量全国标准》《在线教育教学质量全国标准》《在线教育课程质量全国标准》,从在线教育项目、课程与教学三个维度构建了完整的K-12在线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具有系统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新的K-12在线教育质量全国标准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将学习者体验作为标准制定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对在线教育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但新标准也存在不足,具体体现为其缺乏对学习者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的重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邵长兰  
美国是技术和技术教育发达的国家。进入21世纪,为应对新的社会、经济问题,技术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把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建构具有技术素养的社会;把工程学及工程设计内容整合进K-12技术教育课程框架,形成多种整合的技术和工程教育课程,如"准工程学"课程模式和"项目引路"课程模式以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可从中获取颇多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科岩  
地方社会的城市化使新一代的地方政治阶层继传统的显贵人物之后应运而生,这是城市里向自愿性服务过渡的标志。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都平平  李雨珂  郭琪  边永涛  
本文阐述了在富媒体环境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架构下,数据的类型和集合不断增加,技术发展推动新一代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和知识规划的变革,富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和资源类型使新一代图书馆的服务框架、资源框架、知识链框架、管理框架(质量控制框架)、技术支撑框架、数字空间知识框架、外部辅助框架等发生变化。具体影响有环境、空间、资源、新技术、管理、协同关系、实现流程、服务、使用、安全、保存、外包、交互等知识存储、利用、发展因素,富媒体和信息技术集成了以数据为基础的知识机构、知识组织、知识共享等各种资源因素之间的复用关系,这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邢春玉   李晓睿   张仰森   吕金娜  
新一代审计,即借助于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上的审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尚未建成体系,且缺乏技术方法应用的落地。基于新一轮全球生产力革命的推进,本文从海量多源异质异构审计数据的数字化采集与预处理、审计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与挖掘方法、审计报告的智能辅助生成方法以及审计过程的安全与数据保护四个层面出发,构建新一代审计的内容框架和实现路径,试图探索新的科学领域——“计算审计学”,以推动审计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方法在审计全覆盖中的应用,为审计人员、审计机构和监管机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借鉴,为“计算审计学”学科理论创新与发展提供学术铺垫。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程文艳  
文章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新一代OPAC系统的当前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重点关注了分面ILS OPAC和发现工具等下一代目录的使用情况,从发现工具与经典ILS OPAC相结合、多个发现工具和分面ILS OPAC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新一代OPAC的未来发展体现在开源与商业软件并存模式、与图书馆其他系统之间的合作和高度重视用户的参与三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