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3)
2023(10817)
2022(8949)
2021(8736)
2020(7115)
2019(16595)
2018(16744)
2017(29396)
2016(17351)
2015(19638)
2014(19788)
2013(18653)
2012(17471)
2011(16224)
2010(16610)
2009(15528)
2008(15398)
2007(13953)
2006(12668)
2005(12089)
作者
(45520)
(37995)
(37945)
(36454)
(24191)
(18183)
(17394)
(14823)
(14686)
(13737)
(13194)
(12756)
(12498)
(12446)
(12214)
(11877)
(11333)
(11163)
(11076)
(11075)
(10166)
(9277)
(9102)
(8762)
(8699)
(8654)
(8462)
(8430)
(7584)
(7537)
学科
(59991)
经济(59895)
管理(45326)
(38542)
(32585)
企业(32585)
中国(26221)
方法(22810)
教育(21717)
数学(19597)
(19353)
数学方法(19322)
(18455)
(15916)
理论(13941)
业经(13760)
(13726)
(13647)
(13407)
贸易(13399)
(13188)
(12394)
银行(12378)
(11957)
(11749)
金融(11746)
体制(11576)
教学(10511)
(9855)
农业(9568)
机构
大学(246100)
学院(236959)
(99796)
经济(97766)
研究(92114)
管理(78729)
中国(66372)
理学(65727)
理学院(64814)
管理学(63793)
管理学院(63294)
(54634)
(51375)
科学(49646)
(46135)
(42146)
师范(41909)
研究所(41256)
财经(38998)
中心(38807)
教育(37467)
(37262)
北京(36557)
(35563)
师范大学(34762)
经济学(32930)
(32492)
(32441)
经济学院(29265)
(28914)
基金
项目(143987)
研究(116137)
科学(114948)
基金(102857)
(88832)
国家(87980)
科学基金(73470)
社会(73435)
社会科(69379)
社会科学(69365)
教育(61938)
(52912)
基金项目(51992)
(48315)
编号(48088)
成果(44736)
自然(42437)
资助(42102)
自然科(41423)
自然科学(41406)
自然科学基金(40709)
课题(38006)
(36294)
重点(34752)
(32823)
教育部(32387)
(32026)
(31840)
(31074)
国家社会(30813)
期刊
(116255)
经济(116255)
研究(92325)
中国(64330)
教育(63660)
(41431)
学报(33440)
管理(31913)
科学(31457)
(30324)
大学(27480)
(24224)
金融(24224)
学学(23850)
技术(23453)
财经(21994)
农业(20264)
(19147)
经济研究(18830)
职业(16071)
问题(15475)
(15393)
业经(14469)
国际(14140)
世界(14083)
(12663)
论坛(12663)
(11943)
技术教育(10669)
职业技术(10669)
共检索到394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荣维东  
美国高中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比中国要高。究其原因与其独特的教育制度设计,尤其是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密切相关。这些制度,首先,体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第二,确保满足每一个孩子需要,进行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的课程开发;第三,课程实施和评价,实行教师负责与实时动态管理。中国教育整体设计需要在学习借鉴美国教育经验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改革,需要有推倒重建的大智慧与大魄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江源  
教育制度源于人的教育实践、教育交往实践,教育制度是处于教育交往实践过程、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人的创造物。教育交往实践的需要、教育实践的需要是教育制度可变革的根本动力,并不存在超越于人之外的教育制度创造主体。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物,教育实践、教育交往实践的时间性、历史性决定了教育制度的时间性、历史性,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对自身进行扬弃的过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昕  
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的一员,美国大学教授与一般社会机构成员同样通过履行各自的岗位责任而服务于社会:作为一类极为特殊的群体,美国大学教授享有其他社会成员难以企及的独特权利——所在的大学和学院,无法象其他机构一样以退职这种组织内激励机制的"最后底牌",来保证其对教授们学术生涯的强制性推动。在将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终身教授制度对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象牙塔内外,在学术界周边乃至在高等教育学研究中,围绕着美国终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梦洁  张德祥  
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一方面体现在对传统高等教育制度的承继,如沿袭传统模式的文理学院、大学外部控制模式、学术自治与政府不干涉主义等特征;另一方面体现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变革,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服务经济社会、重视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以社区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普及化。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化不仅坚持传统,且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同时崇尚自由竞争、发挥市场机制,尊重学术自治、完善政府调控。从中美比较而言,我国应在继承高等教育制度传统基础上,不断完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加强高等教育立法建设,避免非理性制度变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成  
本文着重从教育、政府、社会和公众、认证机构等几个主要的认证利益主体的角度,分析认证的实施机制,并阐述美国教育认证制度的功能价值:规范标与推进器、代理人和缓冲阀、守门人与信息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兴宇  
教师教育认证是对教师培养机构进行专业规范,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梳理美国教师教育认证机构的历史演变,系统地探讨和分析美国教师教育领域的新近改革——两大认证机构的合并、新一代认证标准的修订,发现美国教师培养认证呈现出的注重学习结果评价,鼓励持续改进,坚持绩效本位等特点对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有参考和启示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以"刚性教学计划和统一培养规格"为基本特征的传统学年制,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存在着尖锐的冲突。推行学分制改革,是要发挥学分制在制度理念、制度机制和制度功能上的优势以及制度改革的效应。在教学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必须倡导与新的制度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江源  王官诚  
妥协是解决教育制度变革过程中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之一。一个在教育制度变革问题上存在尖锐对立而又不能通过适切让步与妥协达成某种"共识"的社会,不仅教育制度变革本身难以实现,而且容易引发教育秩序的混乱。"妥协之道"是教育制度变革顺利推进所必需的一种公共理性。"妥协之道"不仅是相关行为主体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而且有着深刻的理性基础和理性维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丽  刘焱  裘指挥  
充裕而优质的教职来源、强有力的专业化成长支撑、完善的学术自觉、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和多元的文化认可机制是美国高校"非升即走"制生存的土壤。我国在借鉴国外"非升即走"制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科研的"大跃进"、"急功近利地炮制学术成果"、"人才管理困境"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为此,要强化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凸显"教学"的学术生产力、完善教师"走"后的顶层设计、实行教师分类管理、落实"非升即走"制的保障机制,从而实现我国实施"非升即走"制的路径优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婉玲  
文章分析了学分制的实质,指出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灵魂,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选课制的建议和思路,以便为学生提供多个层面的多种选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江源  
在现代教育生活中,多元主体之间的让步与妥协,是解决教育制度变革过程中的争端与分歧、阻力与障碍,推动教育制度变革的重要机制。同时,在教育制度变革过程中,仅有妥协机制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制度变革的顺利开展还需要稳定、可靠的妥协程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贤  周梦圆  
1880-1920年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经历了重大的组织制度变革。国内学界对此尚未有较为系统的专门研究。基于一手文献史料的梳理,在"还原"这个变革过程的基础上,对造成变革的重要内因进行分析。认为随着会员规模和结构的变化,由地方教育管理人员组成的"地方派"和以一线任课教师为代表的"草根派"的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由此开展的一系列利益博弈,导致原由教育界精英构成的"守旧派"掌控协会的局面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协会组织制度重建。1880-1920年间组织制度的变革重塑了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作为教育社团的性质,为协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蓝寿荣  周韵秋  
美国民族教育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由法律文本和司法判例共同构成,是美国司法建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体现,也反映出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其表面趋向于教育公平的现象,掩盖了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思想,实质是社会各种利益群体角逐、博弈后的结果,直接动力是美国执政者或政治家的政治利益驱动。分析美国民族教育制度的法律形式,发现其没有把民族教育问题当作独立的问题,不贴民族标签,民族问题国家化而非民族化,是美国民族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凌占一  
美国学分制从出现至今已有百年时间,至今仍有3000多所高校继续沿袭学分制管理,与其思想文化、教育体制及政治、经济、社会观念不无关系。鉴于此,本文将从美国高校学分制发展现状及特点出发,从国际视角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中,全面了解和把握其内涵,并从总结美国高校学分制管理实践经验中,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陆军  宋筱平  
学分制有利有弊,在实行时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有针对性地克服和弥补其不足。实行学分制,必须树立“人的全面发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行学分制,必须完善配套的各项教学制度。只有这样,学分制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