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3)
- 2023(14143)
- 2022(12099)
- 2021(11605)
- 2020(9366)
- 2019(21888)
- 2018(21984)
- 2017(40677)
- 2016(23012)
- 2015(26109)
- 2014(26456)
- 2013(25636)
- 2012(23944)
- 2011(21876)
- 2010(22176)
- 2009(19912)
- 2008(19208)
- 2007(16901)
- 2006(15085)
- 2005(13584)
- 学科
- 济(89342)
- 经济(89254)
- 管理(57007)
- 业(54457)
- 企(43425)
- 企业(43425)
- 方法(35129)
- 中国(30443)
- 数学(29753)
- 数学方法(29388)
- 农(24436)
- 地方(23883)
- 学(23766)
- 教育(23291)
- 业经(20341)
- 财(18644)
- 理论(17888)
- 农业(16714)
- 贸(15355)
- 贸易(15341)
- 技术(15101)
- 发(15009)
- 易(14777)
- 和(14705)
- 环境(14582)
- 制(14581)
- 银(13940)
- 银行(13891)
- 融(13793)
- 金融(13792)
- 机构
- 大学(322719)
- 学院(318011)
- 管理(119177)
- 济(118850)
- 经济(115930)
- 研究(115884)
- 理学(102051)
- 理学院(100710)
- 管理学(98914)
- 管理学院(98308)
- 中国(81454)
- 科学(72927)
- 京(72587)
- 所(59682)
- 研究所(54472)
- 财(53351)
- 范(53299)
- 师范(52890)
- 农(51214)
- 中心(50580)
- 江(48342)
- 北京(47409)
- 业大(46427)
- 师范大学(43314)
- 财经(42169)
- 院(41902)
- 教育(41282)
- 农业(39892)
- 州(39583)
- 经(38299)
- 基金
- 项目(212674)
- 科学(166871)
- 研究(161697)
- 基金(149144)
- 家(129588)
- 国家(128326)
- 科学基金(108429)
- 社会(97224)
- 社会科(91713)
- 社会科学(91691)
- 省(84507)
- 教育(79265)
- 基金项目(78973)
- 划(73072)
- 自然(69524)
- 编号(69056)
- 自然科(67812)
- 自然科学(67798)
- 自然科学基金(66535)
- 资助(61060)
- 成果(58619)
- 课题(50213)
- 发(49694)
- 重点(48994)
- 部(47332)
- 创(44038)
- 项目编号(41879)
- 创新(40764)
- 年(40752)
- 教育部(40551)
共检索到487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彭亚华 滕星
通过对美国《人类学与教育季刊》1970年至2012年所载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总结出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的两大重心变化:从"学科本位"到"问题本位",从"人类学与教育"到"教育人类学"。重视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重心的变化是教育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对教育人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陈红燕
自20世纪中叶起,教育人类学在德国业已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教育人类学具有开放性与"大陆性"特征,并以人类自我形象为核心议题。在全球化进程背景下,教育人类学面临新的问题,通过反思德国先后经历的哲学、现象学以及整合取向的三种教育人类学的传统范式,历史文化取向的出现为教育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展望未来,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将呈现出方法的多样性,注重交叉学科与跨学科、交叉文化与跨文化,以及把人文艺术教育作为研究重点等特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兰芳
英国教育人类学作为文化教育人类学的主要代表,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国内教育人类学兴起后对其鲜有提及。本文根据它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初的萌发阶段、70年中期至80年代初的个性化阶段、80年代至今的继承与多元文化阶段,勾勒其历史发展脉络,希冀通过"他山之石"有所裨益于国内教育人类学研究。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民族志 教育 英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冯增俊
发展中国的教育人类学,其学科主题必然聚焦在中国教育的现代问题上。应在综合吸收国外各流派研究优势的同时,努力避免其缺陷,并依据中国特定的教育实践来确定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中国教育人类学应把学科主题确定在推动中国教育转向现代化发展上。应坚持综合性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
关键词:
中国 教育人类学 学科 主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常永才
文化取向的教育人类学研究范式主要兴起和发展于美国,其当代发展的里程碑之一是关于学习的研究成就,这一成就正从根本上改变当代教育学的学习观念。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的经验主要是向心理学等学科借鉴、坚持和改进田野工作,尤其是重建该学科的中心概念——文化。这些经验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樊秀丽
美国的教育人类学在人类学确立了独立专业地位的背景下开始起步,而后在人类学学者和教育学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发展。本文以理解美国教育人类学制度化与专业化的发展特征为目的,从1954年的"斯坦福会议"入手,厘清人类学与教育学的相遇过程,讨论人类学与教育委员会(CAE)成立的过程及研究项目的扩展,以及教育人类学迅速发展的要因,并对教育人类学研究的课题进行简要介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海路
2009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滕星教授的学术专著《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构建》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34.6万字,收录了作者有关教育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术论文及相关访谈。该书按研究领域分为"理论篇"、"实践篇"和"访谈篇"三部分,共收入论文14篇、访谈6篇,文末附有教育人类学参考书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同凯 陈楠
在人类学学科整体转向的大背景下,西方教育人类学呈现新的发展趋势。通过系统性梳理2013—2023年发表在《人类学与教育季刊》的研究性文章,本文归纳总结10年来西方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并分析西方教育人类学的新近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当前,西方教育人类学主要聚焦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移民教育与文化互构、现代教育制度内的结构压迫与抵抗行动、跨文化情境中的情感体验与伦理实践三个方面,并呈现彼此差异却内在相连的三个特点:在对批判性研究展开反思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抵抗行动和能动性;表征理论的缺陷在研究中越发明显,部分教育人类学家主张运用非表征理论予以弥补;研究者在参与观察中面临的情境伦理和主体间伦理得到更多关注。明确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趋势,对国内教育人类学学科的未来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政涛
中国教育人类学要实现本土化,其"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源发于中国教育的经验与知识。二是使用汉语来表达教育人类学的经验和思想。汉语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奠定根基的时代、体系初建的时代、多元发展的时代。汉语教育人类学的发展特点是:汉语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外生交叉学科,而非内生分支学科;汉语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本土文化";汉语教育人类学是用"汉语"这一语言方式表达经验和思想的。
关键词:
汉语 教育人类学 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进玉
对近30年来我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历程加以梳理,重点探讨了教育学与人类学学科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中国经验,并结合在我国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中所应关注的议题加以深层探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晓蓉
对教育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探讨,既与其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抑或二者兼收并蓄的困惑有关,也与学科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危机意识有关。为使我国教育人类学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兼收并蓄、视域融合,并最终实现本土生长,本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本土取向,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本土实践,学科体系和理论建构的本土探索,以及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本土诉求等角度,揭示了国内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回答:教育人类学为何要本土化,以及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田野调查法 本土实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甘永涛 刘倩
在CNKI数据库中,以"教育人类学"为关键词搜索,选取1988年至2013年间引用频次最高的前80篇文章进行教育人类学领域的知识图谱研究,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借助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技术手段,得出教育人类学研究趋势的知识图谱的演变,展示了近24年来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态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红梅
发展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教育是人类的本质需求,人的发展与教育具有多维的动态关系。同时人的发展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从教育人类学视角解读人的发展观,在此基础上重新解释人的发展性评价,从而提出文化多元背景下教育评价尊重差异的合理化走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复新 瞿葆奎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虽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 ,但在教育科学知识的分类中 ,仍属年轻学科。代表这门学科的名称的形式之多、由来之久、演变之广 ,是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中不多见的。学科的源起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把教育人类学的源起与发展宏观地划分为观念教育人类学时期和实体教育人类学时期。对于它的学科地位 ,国际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 ,可称之为“学科独立论”和“学科非独立论”。教育人类学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与相互分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新的知识门类 ,它是以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同凯 冯朝亮
新文科建设既是一场文科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场文科学科建设的革命。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面临着新文科建设和学科发展不成熟的双重挑战。从学科定位、学科价值与品格、学科主题、学科意识与问题意识以及学科方法等维度反思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问题和困境缘由,进而从应对新文科建设挑战的角度提出适于中国情境的学科理论话语体系、发展问题主导的学科研究范式以及探索指向科际融合的学科发展模式等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构想。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教育人类学 学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