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2)
- 2023(15565)
- 2022(13292)
- 2021(12566)
- 2020(10449)
- 2019(24035)
- 2018(23821)
- 2017(43918)
- 2016(25314)
- 2015(28225)
- 2014(28316)
- 2013(27238)
- 2012(24960)
- 2011(22864)
- 2010(22755)
- 2009(20487)
- 2008(19811)
- 2007(17300)
- 2006(15114)
- 2005(13144)
- 学科
- 济(90446)
- 经济(90343)
- 管理(64391)
- 业(60097)
- 企(49458)
- 企业(49458)
- 方法(42018)
- 数学(36382)
- 数学方法(35929)
- 中国(27762)
- 学(24375)
- 农(24077)
- 教育(23147)
- 财(21566)
- 地方(20593)
- 业经(19905)
- 理论(18116)
- 贸(17053)
- 贸易(17043)
- 易(16509)
- 农业(16385)
- 技术(15575)
- 环境(14857)
- 和(14669)
- 制(14313)
- 务(13319)
- 财务(13257)
- 财务管理(13237)
- 划(12716)
- 企业财务(12547)
- 机构
- 大学(356152)
- 学院(349749)
- 管理(130949)
- 济(126304)
- 经济(123382)
- 研究(123359)
- 理学(114917)
- 理学院(113426)
- 管理学(111085)
- 管理学院(110451)
- 中国(82644)
- 科学(81770)
- 京(77410)
- 所(63712)
- 农(63112)
- 研究所(59202)
- 业大(57431)
- 范(57350)
- 师范(56781)
- 财(55232)
- 中心(53553)
- 江(51023)
- 农业(50207)
- 北京(49184)
- 师范大学(46702)
- 财经(45509)
- 院(44588)
- 教育(44583)
- 经(41550)
- 州(41189)
- 基金
- 项目(247979)
- 科学(194536)
- 研究(179556)
- 基金(176521)
- 家(156984)
- 国家(155603)
- 科学基金(130844)
- 社会(109605)
- 社会科(103563)
- 社会科学(103538)
- 省(98552)
- 基金项目(94217)
- 教育(88766)
- 自然(87189)
- 划(86303)
- 自然科(85118)
- 自然科学(85089)
- 自然科学基金(83530)
- 编号(74036)
- 资助(71647)
- 成果(61358)
- 重点(57636)
- 部(55134)
- 课题(53977)
- 发(53968)
- 创(51553)
- 创新(47913)
- 科研(47785)
- 教育部(46725)
- 计划(46689)
- 期刊
- 济(131476)
- 经济(131476)
- 研究(105053)
- 中国(69395)
- 教育(67699)
- 学报(64407)
- 科学(56066)
- 农(55924)
- 大学(47823)
- 管理(44512)
- 学学(43901)
- 农业(39213)
- 财(38801)
- 技术(31101)
- 融(23412)
- 金融(23412)
- 业经(21774)
- 财经(21066)
- 经济研究(20936)
- 业(20476)
- 图书(18155)
- 科技(18068)
- 经(17928)
- 版(17619)
- 问题(17285)
- 业大(17252)
- 资源(16068)
- 职业(16014)
- 理论(15218)
- 技术经济(15065)
共检索到499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阳杰
关注实践作为当前全球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推动着教师教育领域学者走近实践、影响实践。基于2017—2018年度"里克·赫斯美国教育学者公共影响力排名"等,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教师教育领域高影响力学者的名单及排名、影响力扩散路径与影响力扩散原因。研究发现,美国教师教育领域共有八人进入高影响力学者名单,多数学者排名位于前列;影响力扩散路径较多,主要扩散路径有谷歌学术等;影响力扩散原因主要为关注教师教育政策、形成高影响力学者合作网络、跨越身份的界限与主动借助多渠道扩散影响力。为了更为深入地影响实践,教师教育领域学者应通过多种方式关注与影响教师教育政策,构建高影响力学者学术社群,且争取在相关领域的机构中任职,主动通过多维路径扩散影响力。
关键词:
美国 教师教育 学者 影响力 扩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辰 吕洪兵
互联网的诞生使社会进入碎片化时代,而微博的到来,进一步将碎片化向前推进了一步。病毒营销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网络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化网络营销模式,近年来被许多企业采用。作为崭新的社会化网络平台,微博正在改变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产品市场的推广形式。本文采用图论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将中心节点划分成四个维度,对微博信息传递的扩散结构及中心节点的影响力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维度中心节点的社会感染能力不同,可以为企业实施病毒营销战略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病毒营销 社会媒介 中心节点 微博 图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梁国强 侯海燕 高桐 孔祥杰 胡志刚
[目的/意义]采用被引次数衡量学术论文影响力存在诸多弊端。本文认为学术论文影响力包括其传播的深度、速度和广度3个方面,熵可用于衡量学术论文影响力传播的广度。[方法/过程]选择1901-2017年生物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论文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论文纳入实验组,并根据1:1配对原则设立对照组,比较两组论文发表后5年内其施引文献所属学科数量、熵以及熵与被引次数的相关性。[结果/结论]实验组中65%以上的论文施引文献学科数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熵的均值介于0.552-0.772,对照组介于0.251-0.481,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论文的被引次数与熵的相关性较弱,均小于0.3。结果表明:①70%以上的高影响力论文在发表早期能够影响较多的学科;②采用熵对论文影响力广度进行识别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创新扩散 熵 诺奖论文 生物医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范国睿 杜明峰 曹珺玮 魏叶美
以2014—2015年度里克·赫斯美国教育学者公共影响力排名(RHSU)为依据,对当代美国大学教育学者的院校分布、研究领域分布、领军人物及其学术成就等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了分析,较为系统地描绘了当代美国教育研究的生态图谱,呈现了当代美国教育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型:由学科与理论研究转向教育实践问题研究,由哲学思辨转向基于证据的多学科融合研究,由学理追求与理论建构转向以研究引领教育实践变革。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琳 刘东苏
[目的/意义]精准定位具有高学术影响力的学者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迅速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以及研究趋势,加深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文章使用基于加权模糊分类的方法对具有高学术影响力的人群进行精准判别。[方法/过程]收集学者的多维度信息,进行特征体系的构建,将各类特征作为分类模型的输入,选取具有专家称号的学者;使用加权模糊逻辑的算法,在具有专家称号的学者中对目标人群进行二次筛选,得到精确符合目标要求的学者。[结果/结论]使用加权模糊分类方法,结合精确性与语言表达的模糊性,平衡各类特征影响,对寻找高学术影响力的学者具有独特的优势。[局限]文章将国家授予的三类专家称号作为分类标准,其他称号未讨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建林 刘芳
本文以1998—2007年的CSSCI引文数据为基础,筛选出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2006年度h指数大于等于10的研究者,对这些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学者的低被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魏明坤
[目的/意义]目前,国际领域关于论文影响力的研究越来越多,选取的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国内学者论文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备受中国学者的关注。掌握中国学者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对提升我国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可视化软件对中国学者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获知中国学者学术论文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通过采用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共被引作者分析来探测中国学者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结果/结论]通过对中国学者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论文影响
关键词:
中国学者 学术论文 学术影响力 模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龚放
本文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对我国教育学领域的机构和地区的发文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评估我国教育学领域学术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各地区的教育学研究学术影响力,并对一些机构和地区何以产生重要学术影响的原因作了初步探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翟羽佳 张锦文 高凯悦
[目的/意义]学派的形成为科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知识累积和历史底蕴,分析学派影响力的具体扩散表现,对学派的影响进行衡量与评价,有利于学派发展以及科学进步。[方法/过程]以扎根理论为例,借鉴引用认同分析,采用引文分析、时间序列、主题建模等方法,从时间、作者、学科以及研究主题维度探索不同学派思想的认同分布,进而分析并归纳不同学派思想价值的影响和对后续研究的贡献,挖掘产生认同差异的原因。[结果/结论 ]不同学派的认同者主要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跟随临近认同者的学派归属,从众程度与扩散水平随认同群体规模同步上升;学派获取广泛认同的途径应适应时代及研究需要,与不同科学实践场景产生深度关联;影响力分布表明不同学派的观点和方法均存在着可认同价值,且不同学派对不同学科的影响范围以及涉及主题具有极大共性,学派间既独立又互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颖 肖仙桃
[目的/意义]利用Altmetrics对学者影响力进行评价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现有Altmetrics指标均来自于国外网络平台,由于我国政策和语言差异,我国学者对其使用较少,导致已有的指标体系不适用于我国学者的评价,因此文章参照国外Altmetrics指标体系构建了适合我国学者影响力评价的Altmetrics指标体系。[方法/过程]文章在分析国外Altmetrics指标来源平台的基础上,从国内相似平台的代表性平台中选取Altmetrics指标,引入因子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权重以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相关性检验和二维评价方法对所得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以上方法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用于我国学者影响力评价,但评价层面不同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二者互为补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琬钧 任鹏 陈晓红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影响力预测研究进行梳理和综合述评,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法,从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两方面对该领域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其中影响因素可分为论文成果类、个体属性类和合作关系类;预测方法主要有统计回归法、机器学习法和学术网络法。[结果/结论]未来应着力于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理论研究、多源数据融合、基线标准规范、数据处理优化、学术网络动态演化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构建多维、多源、动态化、基准化、精准化的预测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凯 刘鹏
[目的/意义]交叉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对探究跨学科知识融合趋势及科研人员影响力的测度与评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影响力度量方法普遍存在着论文引用的载体单一化、传播单向化,并且没有考虑学者领域交叉程度等问题。[方法/过程]通过提取学者自身的领域信息特征,把影响力双向传播引入论文引用网络中,提出了一种融合论文引用传播与学者信息传播的交叉领域学术影响力识别方法(IPCSI),该方法首先通过量化t时刻节点文献的学科交叉度,构建学者—论文交叉度矩阵,在此基础上将引证文献对节点文献的引用传播作为影响力连边,计算t+1时刻引文因子向量,利用图上排序算法实现学术影响力的后向引文传播。其次,从学者间合著领域相关性视角,通过增加以学者自身为传播载体的学者影响力连边,计算t-1时刻学者因子向量,模拟该时刻下学术影响力的前向信息传播。最后,通过同时建模论文引文传播与学者信息传播,客观再现学术影响力的前序与后序传播过程,并采用调和计量方法分配学术贡献度,最终完成学者影响力双向传播的量化分析。[结果/结论]在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IPCSI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结合论文引用粒度与学者信息粒度,能够丰富交叉领域内学术影响力的传播路径,提升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准确性。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张耀坤 张维嘉 胡方丹
文章调查了2013年、2014年长江学者在Research Gate、Mendeley、Academia和学术圈这四个学术社交网络上的基本数据。调查结果显示,长江学者在各大学术社交网络上的总体注册率均未超过50%,显示出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同时长江学者对学术社交网络持续使用仍有待提高,但ResearchGate是个例外。研究结果也表明,相比其他学术社交网络,ResearchGate能为长江学者提供更高的显示度。学科差异在使用较为活跃的学术社交网络中也同样存在,理学、工学和医学比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人员活跃度更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晓慧 王康
【目的/意义】量化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并综合评估选取最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为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以CNKI期刊库为数据来源,以竞争情报为检索词,统计该领域所有学者,并计算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99位学者的发文量、篇均被引频次、重要论文数、重要论文被引频次、合作率、h指数、g指数、p指数,利用SPSS22.0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将得出不同的结论;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较多相关性;p指数在众多指标中更具区分
关键词:
学术影响力 评价指标 相关分析 竞争情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科学论文向技术领域扩散的扩散速度与扩散效果研究
教育科学知识扩散模式及其限度——以美国教育研究学会为考察中心(1902—1922)
技术的时空扩散研究:以GIS在中国教育科研机构的扩散为例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TOE理论框架
协同创新领域知识扩散路径研究
p指数应用于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的相关性研究——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为例
三维引文关联融合视角下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以基因编辑领域为例
人工智能的教学角色隐喻分析——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高影响力项目为例
媒介角色理论视域下技术间关联关系研究——以电子信息领域的高影响力论文为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视角下图情领域知识扩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