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8)
2023(5692)
2022(4751)
2021(4728)
2020(3673)
2019(8644)
2018(8473)
2017(16282)
2016(9378)
2015(10514)
2014(10869)
2013(10205)
2012(9621)
2011(8999)
2010(9474)
2009(8724)
2008(8693)
2007(7815)
2006(7164)
2005(6652)
作者
(24492)
(20234)
(19907)
(19335)
(13241)
(9582)
(9358)
(7826)
(7757)
(7676)
(6736)
(6700)
(6481)
(6453)
(6410)
(6270)
(6014)
(5988)
(5887)
(5883)
(5196)
(4938)
(4929)
(4760)
(4658)
(4577)
(4551)
(4479)
(4210)
(3985)
学科
(31437)
经济(31379)
管理(24083)
(22201)
(18451)
企业(18451)
方法(10537)
(10160)
中国(9744)
理论(9334)
(9078)
(8576)
数学(8053)
数学方法(7832)
业经(7722)
(7455)
教育(7213)
(6963)
(6825)
贸易(6823)
(6684)
银行(6680)
(6638)
(6536)
金融(6536)
农业(6534)
(6485)
教学(5989)
及其(5979)
地方(5920)
机构
学院(130995)
大学(130448)
(53195)
经济(51789)
管理(47193)
研究(46104)
理学(39672)
理学院(39185)
管理学(38535)
管理学院(38244)
中国(34364)
(28117)
(27823)
科学(24859)
(23194)
师范(23111)
(22593)
(21219)
财经(20742)
中心(20461)
研究所(20096)
(18738)
北京(18654)
师范大学(18605)
教育(18091)
(16978)
(16517)
(16451)
经济学(16234)
技术(15185)
基金
项目(76603)
研究(64828)
科学(60816)
基金(52620)
(43520)
国家(43045)
社会(38594)
科学基金(36823)
社会科(36378)
社会科学(36373)
教育(33684)
(30088)
编号(29418)
成果(27108)
(26082)
基金项目(26065)
资助(22315)
课题(21962)
自然(21219)
自然科(20687)
自然科学(20681)
自然科学基金(20329)
(18864)
(18353)
(17797)
重点(17668)
项目编号(17521)
(17278)
规划(16769)
教育部(16462)
期刊
(64188)
经济(64188)
研究(47518)
教育(31832)
中国(29226)
(20365)
管理(18223)
(16162)
(16010)
金融(16010)
科学(13794)
学报(13274)
技术(12988)
大学(11247)
农业(11086)
财经(10213)
经济研究(9934)
业经(9759)
学学(9661)
职业(9105)
(8872)
问题(7917)
(7872)
(7534)
论坛(7534)
国际(7478)
世界(7338)
图书(7012)
现代(6168)
(6122)
共检索到211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苏启敏  陶燕琴  
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分别由教育专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前者经历乔治亚州教师协会守则的"领先"、全国教育协会道德守则的"探索"和教育者道德模范守则的"出台"。后者先后遭遇专业"道德潮"和教育道德"大挑战"。这些守则以后果论、道义论及德性论等道德哲学作为理论依据,同时为我国师德规范相关政策改进带来四点启示:建立教师专业道德委员会、明确师德规范的理论依据、完善支撑师德规范的法律体系、迎接教育信息技术变革的挑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菊玲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体现了教师成长两种不同的研究视域和范式。教师专业发展的危机表面上表现为师生生命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丧失,其深层根源则是对生活世界的脱离以及近代科学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自明性的前提。现象学对近代科学的反思和修葺对我们反思和克服教师专业发展危机具有非常重要的参照价值。教师专业在本质上是教师在与儿童相处时所显现出来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具有意向性和实践性。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在与儿童相处中形成教育智慧的过程。教师只有回到生活世界,去追寻其与儿童相处的生活意义和教育意义,才有可能形成教育智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屠莉娅  
不同时期教育政策研究有着不同的研究旨趣或意图,旨趣的变迁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内涵、内容取向与研究范式。比照国际教育政策研究的三次旨趣变迁,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政策研究也逐步发展了从政府管理取向到学科科学取向到综合理解取向的研究线索,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本土特征,暴露出政府主导性、结构性失衡和基础性薄弱等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旨趣变迁及其本土特征的解读,获得有关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现状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关照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未来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苏启敏  陶燕琴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教师面临专业道德边界僭越和数据道德缺失的风险。为应对挑战,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致力于明确虚拟时空下教师的专业道德边界,建构网络平台提升教师专业道德边界意识。由于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与数据所有权、数据隐私权不可避免地产生关联,教师专业道德守则也重视规范教师学术数据道德和保护他人隐私的数据道德。守则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防范还包括要求教师在技术应用上平等对待教育领域中的"边缘群体";正视教育领域中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并积极应对网络欺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遵循合法性、透明性和可理解性等原则。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明全  
"课程综合化实施"并不是具体的某一种实施课程的方式或方法,而是中小学校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而在学校层面上推进课程建设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是课程改革和实践创新的产物,体现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实践形式和课程实施方式领域的新探索。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致力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从而体现出整体主义的价值追求。课程综合化实施的三条基本路径是:三级课程整合;跨学科教学设计与整合;主题性课程单元设计与实施。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永兵  
新历史主义之"新",在于它是一种将历史文本化,用文化阐释的方式解读历史的理论,它关注的重心不再是由实在事件构成的"历史",而是由话语符号构成的文本和贯穿于文本之中的"文化",因而对其更为准确的描述应是"历史文化主义"。相对于原来带有实证主义色彩的历史主义而言,它将一种对于文学而言的外在性历史视角,转化为文化场域内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互文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将历史文本化,历史首先被视为一种文本的建构而非客观的存在,动摇了历史叙述中那种根深蒂固的语言透明性,使外在性的历史以"文本—文化"的方式转化成了内在性的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在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之间建立起互文关系,将形式方法扩展到了文化领域,将原有的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转化成了一种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跨文体互文",新历史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研究方法的纯内在性。这种泛文本化的思想方法为文化研究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一种文化诗学、历史诗学。但这种文本化的方式依然存在着两方面的困境:其一是使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二元对立的否定性结构更为显著;其二是使"历史"被抽空了丰富性的内核,成了空洞的概念。新历史主义的这种困境也是文学理论尝试以二元对立的共时性结构来批判实证主义、经验主义,重建一种文本自律性的理论体系这一尝试的最终困境。新历史主义使文学理论走到了"文学之外",却没能使文学研究以一种新的方式真正地走到"文化之外"、"文本之外",新历史主义者依然没能走出杰姆逊意义上的"语言的牢笼",将一切泛文本化实际上否定了文学有任何超越文本之外的现实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铭慎  陆江源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具有不同的国内国际循环特征。本文以国内国际循环关系演进为主线,通过研究主要大型经济体在价值循环、金融循环、空间循环等循环维度中内外循环关系的历史轨迹和特征,分析归纳出国内国际循环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研究认为,循环的主导性体现在比例结构、功能水平、稳健性、控制力等不同层次,国内国际循环关系演进具有阶段性、动态性、时代性的规律,国内国际循环这一对关系运动的总目标从单纯利己向促进互利共赢、最终实现合作多赢转变,呈现出从低级向高级跃迁的趋势。我国应提升国内循环的主导地位,强化科技创新与城市化两大动力,优化国际循环的赋能作用,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和制度型开放以延长我国产业生命周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浩天  楚明锟  
西方就业理论从18世纪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古典经济学派人口均衡发展思想、新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人力资本与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新自由主义的反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等诸多经济学流派和就业理论体系。各学派深入探讨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各自颇具特色的就业理论。回顾和梳理西方就业理论的历史演变轨迹,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具有前瞻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吕峥  杜欢政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发展方向,其理论旨趣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和立场与当代的生态思想加以结合,从而获得更为有效地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途径。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来,生态危机的本质其实是资本主义危机,必须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带来的消费主义、工具理性,才能解决生态环境中的种种问题与危机。而且,就文明未来的发展而言,需要超越那种由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文明,才能真正建构起面向人类未来,承载人类共同命运,乃至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祖民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运作机制包括五个连续的阶段,即准备阶段、建立合作关系阶段、确定合作方案阶段、实施方案阶段和评价阶段。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运作机制的研究,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健康发展具有诸多方面的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宇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以培养教师的专门化和职业化为目标的教师教育学校,它诞生于美国,其运作机制由五个不同阶段组成,它们分别为:筹划预备阶段,相互合作关系的确立阶段、发展方案的确定阶段、发展方案的实施阶段以及对整个运作进行评价考核的阶段。这五个阶段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良性运作发挥着不同的积极作用,同时对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可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宇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美国原有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 ,需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实践的需求促使了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转换。新范式具有六个显著特点和三个起支撑作用的问题。它对确立我国合理的教师专业形象 ,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培训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廷福  
完善的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美国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并以优秀教师行为守则激励教师,使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准得到有效提升。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当很好地吸取美国的经验,通过凸显专业伦理的专业基础、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主与合作等,促进中国传统师德向专业化时代所要求的教师专业伦理转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王勇  
1960年以来,世界收入差距以2000年为拐点呈倒U型发展,但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区域国家之间相对收入差距分化明显,全球财富收入两极分化趋势日趋严重。2000年以前世界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由三次世界产业转移引致的发达国家与东亚地区经济相对快速发展引致的。2000年以后世界收入差距的大幅度缩小,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技术差距缩小、国际贸易格局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加大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未来世界收入差距仍存在不断缩小的内在趋势,但逆全球化因素也可能导致收入差距再度扩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龙  
30年来,美国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实践的重心完成了从理智取向的"训练指导"到"反思性实践"和"校本教学文化"的转向。"TFU"主题工作坊、岩山中学和瑞曲蒙德小学的个案诠释了当前美国教师专业发展三种基本教学实践范式的变迁及其运行过程。美国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实践,为我国的教师培训方式、理论与实践主体的合作样态、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