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16)
- 2023(7861)
- 2022(6561)
- 2021(6074)
- 2020(4952)
- 2019(11086)
- 2018(10661)
- 2017(20732)
- 2016(11451)
- 2015(12128)
- 2014(11842)
- 2013(11436)
- 2012(10541)
- 2011(9600)
- 2010(9631)
- 2009(8897)
- 2008(8644)
- 2007(7503)
- 2006(6760)
- 2005(5883)
- 学科
- 济(40711)
- 经济(40655)
- 管理(33775)
- 业(32493)
- 企(25135)
- 企业(25135)
- 方法(16834)
- 数学(15302)
- 数学方法(15110)
- 农(14189)
- 财(12984)
- 中国(11421)
- 贸(10832)
- 贸易(10830)
- 易(10603)
- 业经(9446)
- 农业(9262)
- 制(8946)
- 策(8809)
- 学(7894)
- 地方(7645)
- 务(7421)
- 财务(7409)
- 财务管理(7398)
- 银(7253)
- 银行(7222)
- 技术(7145)
- 环境(7060)
- 企业财务(7044)
- 行(6871)
- 机构
- 学院(158519)
- 大学(158196)
- 济(67701)
- 经济(66448)
- 管理(61601)
- 研究(56188)
- 理学(53761)
- 理学院(53193)
- 管理学(52368)
- 管理学院(52084)
- 中国(41622)
- 科学(34377)
- 农(32608)
- 京(32534)
- 财(31346)
- 所(28809)
- 业大(26669)
- 研究所(26336)
- 农业(26015)
- 中心(25404)
- 财经(24503)
- 江(23507)
- 经(22382)
- 经济学(20395)
- 北京(20353)
- 范(20330)
- 院(20142)
- 师范(20039)
- 经济学院(18554)
- 州(18208)
- 基金
- 项目(109141)
- 科学(86130)
- 基金(80327)
- 研究(76605)
- 家(71805)
- 国家(71177)
- 科学基金(60267)
- 社会(49972)
- 社会科(47534)
- 社会科学(47523)
- 基金项目(42215)
- 省(42073)
- 自然(39950)
- 自然科(39074)
- 自然科学(39060)
- 自然科学基金(38407)
- 划(36562)
- 教育(35007)
- 资助(32411)
- 编号(29912)
- 重点(24570)
- 部(24273)
- 成果(23932)
- 发(23708)
- 创(23117)
- 创新(21588)
- 科研(21169)
- 课题(20942)
- 国家社会(20843)
- 计划(20761)
共检索到231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哈继铭
新一届美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对财政、贸易、金融监管等主要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这些政策调整一旦实施,在短期内将提高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将相应调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其他政策的效果并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本文基于撰写时已有的信息,探讨美国可能的经济政策调整,进而评估这些政策调整对中美经济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美国经济政策调整 中美经济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哈继铭
新一届美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对财政、贸易、金融监管等主要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这些政策调整一旦实施,在短期内将提高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将相应调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其他政策的效果并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本文基于撰写时已有的信息,探讨美国可能的经济政策调整,进而评估这些政策调整对中美经济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美国经济政策调整 中美经济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廖建军
文章梳理评价美国政府颁布的开放获取相关政策,总结了每个政策的目标和要求。研究了美国各联邦机构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实施方案进展,探讨了开放获取政策对美国各界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我国制定开放获取政策有所借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凌英
美国政府早已做出了中国“入世”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的评估,并已经根据此报告做出了一些相应的贸易政策调整,且必定在将来的中美双边贸易中做出更多的贸易政策调整,本文对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调整作出分析并预测其调整动向。
关键词:
中国 美国WTO 贸易政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仿强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对其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资助政策体系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的复苏,值得我国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加以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华胜 彭春燕 成微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影响到实体经济。从历史上看,经济危机总是周期性重演,每一轮经济的复苏都伴随着技术创新。美国在多次危机中,都充分利用了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走出了危机。分析美国政府科技政策及其对经济影响,对于我们认清形势,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美国政府科技政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对里根、克林顿和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科技政策特点作了对比分析,深入分析了美国科技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从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科技政策 经济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康宁 韩会朝
美国两党在对华贸易政策上表现出明显的政党分野,总体而言,美国共和党比民主党更具积极性和灵活性,而民主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较为明显。同时,由于地理区位、产业结构和华裔人口规模的不同,美国各州之间也呈现出对华贸易政策主张的差异性,并通过代表地方利益的国会议员行使提案和表决权利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动向。为深化发展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应重视和加强与美国国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与美国各州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尤其是开拓与美国内陆各州之间的经贸关系,争取更多的来自地方上的友好力量。
关键词:
政党分野 州际差异 中美贸易 贸易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高玉伟 陶川
在2013年6月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发出了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不仅通过预期作用于美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也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外溢性政策冲击的风险。本文就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逐渐强化的情势下,美联储将如何选择QE退出的时点和路径,美联储退出QE的后续影响以及对我国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化解这一潜在的政策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莉
2013年6月美国公布的《总统气候行动计划》可视作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一次调整和升级,本文针对此次美国气候变化政策调整的内容、特点、背景、原因及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转型、温室气体减排、领导人的政治意愿、民意支持、外部形势等方面的变化是美国气候政策调整的主要推动因素,调整后的美国气候变化政策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分散走向集中,从模糊走向清晰。此次调整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乃至全球气候治理都将产生影响。论文最后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发展战略、企业低碳转型、参与国际谈判和国际相关标准制定以及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丹 宾建成 高波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政府转换经济政策范式,强力干预经济运行。通过回顾美国政府经济政策范式转换的既有研究与新进展,分析美国政府强化“大政府”国家治理模式、宏观政策转向更多服从政府目标、政府干预提高国内供应链产业链的韧性等强化干预经济的主要做法,探究其原因,得出如下结论:美国在地缘政治竞争上更多体现为战略焦虑,重视协助企业进行价值链供应链重组、提高经济竞争力、提振经济治理效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美国经济政策范式转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崔大沪
国际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大力调整外贸政策,确定国家出口战略,力图提升国际竞争力,文章对美国外贸政策调整的基本内容、背景及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美国政策调整的隐形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并认为它无益于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
美国外贸 政策调整 贸易保护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时雨田
美国外贸政策调整对东北亚经贸格局的影响时雨田探讨东北亚经济合作问题,美国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克林顿人主白宫后,美国的经济政策和外贸政策都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必将对未来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美国外贸政策的调整出发,探讨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帅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气候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其不仅重用了大量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来执掌联邦政府的核心部门,还极力推翻了奥巴马政府的气候政策遗产,更公开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种转变既不利于美国国家自主贡献预案(INDC)目标的实现,也对其低碳经济发展构成制约,更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向前推进和全球新能源格局的塑造带来较大影响。对此,本文认为中国可从三个层面来积极应对:在多边层面,维护已有成果,完善未决机制,推动涉气候治理的议题连接;在双边层面,通过与美欧及其他国家的双边合作,深化全球气候治理共识,促使美国采取相关治理行动;在国内层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全国碳市场的正式制度安排。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潘锐
本文主要是对该法创立的背景与主要内容,美国的意图以及该法的影响进 行探讨,从而阐明了美国政府的香港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