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4)
2023(1804)
2022(1621)
2021(1459)
2020(1310)
2019(2967)
2018(2810)
2017(5548)
2016(3108)
2015(3296)
2014(3285)
2013(3155)
2012(2927)
2011(2756)
2010(2817)
2009(2665)
2008(2452)
2007(2204)
2006(1920)
2005(1761)
作者
(8165)
(6560)
(6475)
(6447)
(4340)
(3152)
(3055)
(2551)
(2501)
(2339)
(2190)
(2146)
(2137)
(2134)
(2122)
(2105)
(2013)
(1901)
(1865)
(1787)
(1706)
(1634)
(1538)
(1530)
(1502)
(1454)
(1449)
(1401)
(1362)
(1334)
学科
(11050)
经济(11025)
管理(9474)
(5718)
(5654)
国家(5549)
方法(5485)
数学(5124)
数学方法(5095)
(5083)
(4710)
企业(4710)
财政(3616)
(3271)
国家机关(3199)
机关(3199)
(2899)
中国(2832)
工作(2726)
人事(2618)
人事管理(2618)
机关工作(2253)
支出(2201)
(2189)
与人(2171)
(2102)
(2071)
(1938)
金融(1938)
财政支出(1878)
机构
大学(44327)
学院(41097)
(19637)
经济(19354)
研究(16205)
管理(15476)
理学(13355)
理学院(13219)
管理学(13102)
管理学院(12999)
中国(11815)
(11116)
(9595)
财经(8406)
科学(8202)
(8132)
(7849)
经济学(7302)
研究所(7272)
中心(7029)
经济学院(6722)
财经大学(6492)
北京(6284)
(5864)
(5841)
师范(5794)
(5653)
(5431)
师范大学(5029)
业大(4798)
基金
项目(27607)
科学(22120)
基金(21442)
研究(20628)
(18551)
国家(18435)
科学基金(15553)
社会(14311)
社会科(13665)
社会科学(13662)
基金项目(10653)
教育(9582)
自然(9198)
资助(9182)
自然科(8995)
自然科学(8991)
(8979)
自然科学基金(8853)
(8287)
编号(7388)
(7150)
成果(7064)
国家社会(6567)
教育部(6391)
重点(6189)
(5811)
人文(5777)
(5722)
(5701)
(5652)
期刊
(19663)
经济(19663)
研究(15726)
(8737)
中国(7300)
学报(5875)
管理(5528)
科学(5170)
大学(5067)
教育(4977)
(4925)
金融(4925)
(4754)
学学(4518)
财经(4256)
经济研究(3954)
(3700)
世界(3355)
农业(3286)
国际(2781)
技术(2681)
(2591)
问题(2541)
图书(2024)
比较(1911)
统计(1903)
(1897)
业经(1853)
(1842)
财政(1842)
共检索到63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勇强  和玉青  
现代储蓄理论由于其关注的储蓄主体是私人部门,其存在两个基本假设:其一,储蓄决策人和受益人一致;其二,储蓄受到个人一生理性收入预期的约束。但政府储蓄作为公共储蓄,储蓄决策人和受益人并不一致,这就提供了美国政府扩大长期财政赤字,降低政府储蓄率的动机。不仅如此,美元霸权的存在使得美国财政突破了本国财政的约束,可以使全球资金为美国长期所用,这使得美国政府储蓄率降低从动机层面变为现实中的可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勇强  和玉青  
现代储蓄理论由于其关注的储蓄主体是私人部门,其存在两个基本假设:其一,储蓄决策人和受益人一致;其二,储蓄受到个人一生理性收入预期的约束。但政府储蓄作为公共储蓄,储蓄决策人和受益人并不一致,这就提供了美国政府扩大长期财政赤字,降低政府储蓄率的动机。不仅如此,美元霸权的存在使得美国财政突破了本国财政的约束,可以使全球资金为美国长期所用,这使得美国政府储蓄率降低从动机层面变为现实中的可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平  林洋  景光正  
基于1995—2014年全球8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一国政府干预对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显著提升了一国储蓄率,政府干预程度越大,储蓄率越高,在考虑政府干预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一国储蓄率的影响强度随着储蓄率分位数的提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动态面板回归进一步发现,一国政府干预与储蓄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中,政府干预对储蓄率的影响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德华  李琼  
国家统计局资金流量表提供了一个研究政府储蓄问题的基本框架。但是,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政府储蓄和财政统计中的财政盈余(赤字)并不是一个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按照资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财政分析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政府储蓄计算过程的分类、整合,构造了一个政府储蓄的财政视角分解框架,将政府储蓄问题与财税问题关联起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我国政府储蓄的各构成项与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作国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8年,中国的政府储蓄率已经从4.83%上升至11.98%;国际比较的结果表明,中国的高政府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扣除社保缴款后的宏观税负过高,政府消费占GDP比重偏低。除...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政府储蓄分析“储蓄─—投资转换机制研究”课题组国际通行的SNA核算体系将“储蓄”的概念定义为:常住机构收支帐户上所有现期收入和支出后的平衡项目。储蓄又分为总储蓄和净储蓄:净储蓄是指各部门的收入,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以后,尚未用于现期消费和转移支付的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学术界存在一个主流观点,认为居民的消费行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发生过根本性改变,但是对改变发生的时间认识不一。本文用1953~2005年的储蓄率数据来刻画消费行为,从数据本身的角度寻找内生断点。通过引入一个内生断点,我们得出我国储蓄率1953~2005年表现出趋势平稳,再在平稳数据的基础上检验内生断点的存在性,得出经验判断类似,为1978年,从数据本身的角度支持经验研究结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董丽霞  赵文哲  
本文在内生人口结构视角下研究了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检验了抚养比、储蓄率和人均实际GDP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少儿和老人抚养比与储蓄率都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导致少儿抚养比下降的幅度远高于老人抚养比升高的幅度,因此经济增长会伴随储蓄率的升高;此外,低出生率导致的老龄化过程会降低资本积累的动态无效率,但会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下降。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殷剑峰  
理解近20年来全球经济失衡现象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的最佳切入点是美国居民储蓄率的系统性下降。本文利用美国的资金流量表,分析了财富效应和信贷便利性对美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由此导致的美元信用基础的变化,以及复杂金融体系下包括中央银行和各类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美元信用创造过程中的作用。由此可以发现,此次危机不仅是美国居民过度负债的危机,而且也是美元信用基础坍塌、信用创造机制瓦解的危机——这意味着此次危机的持续时间或许会非常长。无论如何,全球经济失衡和当前的危机都反映了信用本位制下国际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勇强  王伟龙  
现有文献在探讨美国储蓄率下降的原因时,往往是从居民储蓄率等国民经济具体部门储蓄率的角度展开分析。该文从软资源视角探讨了美国近年来储蓄率下降的原因。此文将一个国家可以利用的资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其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另一部分则是软资源,即虽然不属于一国的固有资源,但可以通过策略的、柔性的方法从别国获取并利用的资源。美国正是凭借冷战后独霸全球的综合实力,使得其软资源大幅增加,几乎囊括了全球所有可以利用的软资源,这是美国近年来储蓄率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在对美国次贷危机问题的讨论中,大部分分析家认为,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主要是2006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下跌和利率的上扬。然而,通过对美国经济运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结论既不准确更不全面。实际上,造成美国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微亮  姚余栋  
国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有多重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率一般是指国民储蓄率。与储蓄率相关的三个概念是国民储蓄率、家庭储蓄率以及储蓄存款与GDP之比。国民储蓄率是指国民生产总值中剔除国民消费后的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由家庭和团体储蓄(家庭和团体可支配收入减去最终消费)、企业储蓄(企业的公积、利润留存以及计提的拨备折旧等)、政府储蓄(政府收入与支出之差)三者构成。其中国民储蓄率和家庭储蓄率均在实物交易意义基础上,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统计口径,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基本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宏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朝晖  何建武  蒋周文  王书伟  
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目前,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改善时间较长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