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4)
2023(13687)
2022(11468)
2021(10778)
2020(9039)
2019(21018)
2018(20392)
2017(39141)
2016(21586)
2015(24272)
2014(24028)
2013(24054)
2012(22583)
2011(20714)
2010(20616)
2009(19464)
2008(19457)
2007(17307)
2006(15141)
2005(13677)
作者
(64506)
(54082)
(53914)
(51416)
(34577)
(25989)
(24592)
(21230)
(20451)
(19188)
(18554)
(17753)
(17272)
(17209)
(17131)
(16783)
(16572)
(16034)
(15679)
(15511)
(13643)
(13317)
(13159)
(12453)
(12192)
(12081)
(11940)
(11865)
(10942)
(10845)
学科
(90154)
经济(90057)
管理(59088)
(57290)
(44504)
企业(44504)
方法(41736)
数学(37713)
数学方法(37380)
中国(26255)
(26029)
(23630)
(22036)
贸易(22029)
(21562)
(18319)
业经(18031)
(17470)
农业(17046)
地方(15721)
(15557)
银行(15506)
(14855)
(14528)
金融(14526)
环境(14088)
(13824)
财务(13798)
财务管理(13767)
(13537)
机构
大学(317696)
学院(314474)
(139230)
经济(136640)
管理(118161)
研究(115648)
理学(101671)
理学院(100512)
管理学(98940)
管理学院(98369)
中国(88959)
科学(69887)
(67231)
(62753)
(60317)
(60248)
研究所(54993)
中心(52187)
财经(50023)
业大(49094)
农业(48127)
(45844)
(45661)
经济学(44100)
北京(42959)
(40577)
(40518)
师范(40101)
经济学院(40003)
财经大学(37156)
基金
项目(208137)
科学(163346)
基金(153617)
研究(147107)
(136315)
国家(135228)
科学基金(113730)
社会(95381)
社会科(90582)
社会科学(90553)
基金项目(80240)
(78362)
自然(73945)
自然科(72275)
自然科学(72247)
自然科学基金(71044)
(68200)
教育(67197)
资助(63910)
编号(57357)
(47536)
重点(47511)
成果(47266)
(45344)
(42984)
科研(40616)
国家社会(40404)
创新(40365)
教育部(40350)
课题(40074)
期刊
(147744)
经济(147744)
研究(95284)
中国(59426)
(54282)
学报(53932)
科学(48241)
(46957)
管理(40952)
大学(39678)
学学(37527)
农业(36602)
(33979)
金融(33979)
教育(28674)
经济研究(26010)
财经(24881)
技术(23777)
业经(22694)
(21417)
(20684)
问题(20047)
(19670)
国际(18119)
世界(16864)
技术经济(15701)
(15380)
统计(14768)
理论(14300)
商业(14029)
共检索到468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晶  
自2008年12月以来,美国一直采取低利率与量化宽松搭配的货币政策模式。本文基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和实施效应两方面,对美国持续低利率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证实美国长期较低的联邦基金利率对于中国货币政策这两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加大。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在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基础上适时调整。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军  
本文以利率政策为核心,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中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工业行业层面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即着重探讨八个工业行业对利率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并导致行业层面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之谜"现象,而利率政策的变化确实能够对行业层面的"价格之谜"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军  
以利率政策为核心,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中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工业行业层面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着重探讨了八个工业行业对利率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并导致行业层面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之谜"现象,而利率政策的变化确实能够对这种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硕  周俊桃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由数量调控到价格调控的转变。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市场利率和零售市场(贷款市场和理财产品市场)利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和动态响应关系,为理解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以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直接调控零售市场利率的方式为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间接调控渠道尚未完全建立。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将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卫迎春  邹舒  
在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和汇率制度面临选择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备受关注。本文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相对美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1月至2011年6月,中国基本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和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汇率浮动幅度有明显差异的两个时段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差异,发现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放宽并未导致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增强,放宽汇率管制并不能增强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殷波  
本文引入投资的时机效应和资产价格波动对一般最优利率政策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我们的结论是企业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是敏感的,利率杠杆的宏观经济影响日益显著,而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低效率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央银行制定利率政策时忽略了投资的时机效应和资产价格波动,从而使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系统性的反应不足,导致反周期的宏观调控效果不佳。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利率政策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企业投资的时机效应和资产价格波动,密切关注企业和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效果的信心和预期,在推出干预措施时注意时机和方法策略,逐步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效果的信心,以达到最优的宏观调控效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冬  
外资的持续流入始终是我国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 ,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但外资的流入也不是万能的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 ,外资的流入势必造成货币供给量的大量增加 ,这样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必然受到掣肘。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 :应改革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 ,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 ,等等 ,以实现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娜  
新形势下金融稳定目标须与物价稳定、产出增长等传统货币政策目标一样被关注。文章通过使用TVP-VAR-SV模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各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的传导效应和机制,结果发现:整体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降短期内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且会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以及扩大我国的产出缺口;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比另外两轮更加深远;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各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最大,危机中的影响传导最快,危机后主要在短期内影响较大;在传导途径中,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降会在短期内造成人民币贬值,我国利率水平下降,贸易顺差减少,而中长期会有相反的影响。相较于危机前和危机中,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通过金融渠道和国际贸易渠道的长期传导效应更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红  
人为低利率政策是日本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为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刺激了民间部门的发展,特别是通过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从金融层面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其形成强的路径依赖,未能随着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及时地被废止,不仅助长了泡沫经济的形成,而且最终导致日本金融危机的爆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庄希丰  黄怡瑄  
日本央行在最近一波的景气衰退中被指为货币政策操作不佳,因其似乎只专注降低利率而忽视其它传递管道。货币政策在景气差的低利率时期是否能有效果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台湾地区货币主管部门在上一波不景气中也不断以调降利率作为因应,因此本文利用VAR(向量自我回归)模型分别针对台湾地区及日本这两段经济不景气的低利率时期进行讨论分析。根据冲击反应分析显示,不论是台湾地区或日本在观察样本期间都得到货币政策无效的结论,其中台湾地区可能存在"投资陷阱";日本则发现存在"流动性陷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扩大内需的总体宏观经济政策,执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控措施,在缓解外部冲击、促进内需增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99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扩大内需的需要,执行...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小宇  
通过对泰勒规则的非线性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时变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刻画,结果发现中国中央银行的利率操作针对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反应;同时中央银行的利率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结构转变。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名义利率对通胀缺口的调整系数不显著,这与中国中央银行存在"惰性"和非对称偏好有关;而利率对产出缺口的调整系数显著,并符合稳定的"泰勒规则",表明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央银行更关注产出缺口的波动,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卫华  
本文运用一个基本的宏观金融博弈分析模型 ,并在其中定义了经济运行透明度和目标偏好透明度 ,然后分析了这两个透明度对通货膨胀分布、货币政策可信度和中央银行声誉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提高经济运行透明度和降低目标偏好透明度可以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和波动幅度、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信度和中央银行声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了分析 ,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在提高其货币政策透明度时应注意需要提高的是经济运行透明度而不是目标偏好透明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波  朱恩涛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入货币政策操作程序这一有效的分析框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涵义、特征和研究目标,并探讨了其对研究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选择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我们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演进历程,并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为超额准备金程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