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4)
2023(12451)
2022(10626)
2021(9611)
2020(8392)
2019(19496)
2018(19119)
2017(37435)
2016(20130)
2015(23182)
2014(23425)
2013(23251)
2012(22007)
2011(20186)
2010(20488)
2009(19662)
2008(19684)
2007(18042)
2006(16045)
2005(15095)
作者
(59855)
(50356)
(50232)
(48171)
(32009)
(23851)
(23067)
(19390)
(18997)
(17884)
(17426)
(16703)
(16164)
(16085)
(15896)
(15726)
(14729)
(14706)
(14592)
(14490)
(12628)
(12300)
(12277)
(11468)
(11441)
(11415)
(11198)
(10964)
(10185)
(9781)
学科
(102323)
经济(102211)
管理(61271)
(55114)
(45997)
企业(45997)
方法(39986)
数学(35513)
数学方法(35232)
(28070)
(26376)
(24700)
银行(24554)
(23125)
中国(23112)
地方(21763)
(21211)
(19607)
金融(19603)
业经(19319)
(18482)
(16652)
(16230)
财务(16197)
财务管理(16149)
企业财务(15425)
(15332)
贸易(15321)
(15052)
制度(15018)
机构
大学(303615)
学院(299568)
(137138)
经济(134350)
管理(111980)
研究(105775)
理学(94519)
理学院(93450)
管理学(92067)
管理学院(91481)
中国(87414)
(67065)
(63618)
科学(59683)
(54144)
财经(52124)
中心(49010)
研究所(48381)
(48369)
(47122)
(46996)
经济学(44319)
北京(40694)
业大(40247)
经济学院(39696)
财经大学(38543)
农业(37983)
(37387)
(37211)
(37098)
基金
项目(186639)
科学(146999)
基金(137130)
研究(136927)
(118135)
国家(117201)
科学基金(100133)
社会(89520)
社会科(84985)
社会科学(84957)
基金项目(72101)
(70967)
教育(63003)
自然(62605)
自然科(61132)
自然科学(61113)
自然科学基金(60050)
(59956)
资助(56768)
编号(54229)
成果(45875)
(43062)
重点(42296)
(40173)
(38290)
(38156)
课题(37901)
国家社会(37532)
教育部(37432)
人文(36141)
期刊
(159114)
经济(159114)
研究(98951)
中国(60823)
(54612)
(45260)
金融(45260)
(43758)
学报(43471)
管理(42258)
科学(40323)
大学(33685)
学学(31857)
财经(27931)
农业(27306)
教育(26947)
经济研究(25970)
技术(25273)
(23960)
业经(21658)
问题(20789)
(17450)
技术经济(16665)
国际(16576)
理论(15552)
世界(15389)
统计(15124)
(14601)
实践(13651)
(13651)
共检索到476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应展宇  
投资银行一直被视为美国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最为典型的象征。美国投资银行历史上曾长期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其背后的逻辑一方面是因为投资银行充当了法外产权机构的角色,其存在本应高度依赖自身的信誉,另一方面则和美国特有的平民主义和联邦主义等导致的金融分散化政治环境高度相关。罗斯福新政构建的全新证券监管架构尽管对投资银行施加了众多制度约束,但却为投资银行重掌证券发行主导权提供了契机。此后70余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针对大型投资银行的监管呈现自由化态势,其背后既有全球竞争的因素,更为重要的和投资银行的功能定位变化密不可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整体...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武如顺  王宇  
美国银行的监管制度武如顺,王宇市场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既定取向,其发展必然会带来激烈的竞争和经营风险的扩大;而金融业的公众性这一内在属性则要求健全、规范的银行监督管理制度,以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保障存款人的利益。美国的银行体系一直处在严格规范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冯晓菲  姜凌  
美国金融危机对现有美国投资银行制度造成了沉重打击。本文从美国投资银行制度的特征出发,深入分析了美国投资银行制度此次严重危机的原因,认为流动性支撑的不足、高风险的杠杆经营、银行治理缺乏透明度与外部监管的双重匮乏,以及不合理的薪酬制度等五个因素是导致此次危机的关键因素。在吸取美国投资银行重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投资银行制度未来发展道路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琪  李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鹏  方先明  王飞  
制度风险是投资银行风险系统中的第一层次风险,也是破坏性最大的风险。它主要是由于投资银行的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等制度性因素的不合理所导致的风险。本文通过参考与借鉴美国投资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组织结构两个制度层面上进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投资银行当前存在的制度缺陷,对其制度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伍永刚  
美国投资银行以其完善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推陈出新的创新意识而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独占鳌头。实证分析表明,美国十大投资银行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激励约束机制等治理结构诸方面均对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值得措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娥  李燕燕  
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制度架构的形成是在结合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和世界经济的局势发展,不断修正和完善的。总的来说,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是朝着比较平等的方向发展,但是,其背后市场进入虽放宽了,市场监管则加强了。当今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制度框架变更和演进对于我国监管制度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晓丽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投资银行有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变迁同样也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具体表现为政府供给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渐进性变迁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滞后性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以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融资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志军  
一般的声誉理论表明,制度是投资银行声誉建立和功能发挥最重要的保证机制。在证券发行博弈中,对投资银行起支配和约束作用的主要是证券发行制度。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演变过程,随着发行制度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投资银行在股票发行市场的功能也不断演化;相对而言,以"连带担保"责任为核心的保荐制度的推行,使得对投资银行的责任追究具备了可操作性的制度基础,为投资银行声誉激励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的保证。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斌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新中国投资银行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矛盾,在未来几年内,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本文在论述投资银行制度变迁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的强制性、转轨性和渐进性三大特征,并指出投资银行制度变迁所具有的路径依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纽行  
美国金融体制及银行监管制度的新变化□纽行一、有关证券业务和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1.《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改革展望1997年,尽管美国第105届国会可能极为注重金融现代化改革,但有关这方面的全面立法或许到明年才会完成。该届国会首先须对货币总监署及联储理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红霞  孙国华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的缺陷,找出2008年美国投资银行危机及其转型的深刻原因。分析结果显示,融资模式的缺陷、过度依赖高风险业务是美国投资银行危机的内因,而外部监管漏洞放任了投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是投资银行危机的重要外因。投资银行危机促使美国主要独立投资银行转型为全能银行经营模式,这是美国银行业发展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危机仅仅是投资银行转型的诱因,全能银行经营模式的相对优势是美国独立投资银行转型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念龄  
首次公开发行 ( IPOs)是投资银行的重要业务 ,它涉及创业企业的发行定价和创业资本的退出。首次公开发行是投资银行其他业务的基础 ,是创业企业成功的一种市场化评价机制 ,是联接创业企业和股票市场的桥梁 ,因而一直是美国各大投资银行争夺的焦点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戈建国  
外资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于1994年、2001年和2006年先后颁布的三个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相应的实施细则,集中体现了中国对WTO承诺的履行和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发展,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中国加入WTO过渡期最长的一个行业)从此进入完全开放的时代。2006年12月,中国在入世过渡期结束时采用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在市场开放、履行WTO承诺等各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不过中国仍然需要在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法人银行导向、国民待遇落实和统一监管等问题上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舒胜晖  李刚  
我国当前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人民币国际化日益深入、互联网技术和思维飞速发展、中国"金融大爆炸"时代正在开启的发展形势。处于资本市场核心地位的投资银行,对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发挥着重大影响。本文结合这一时代背景,描述了投行的定义及其主要功能、当前形势对投行的影响、投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提出了我国投资银行应当采取的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