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7)
2023(7811)
2022(6525)
2021(6013)
2020(5406)
2019(12859)
2018(12690)
2017(25508)
2016(14244)
2015(16361)
2014(16705)
2013(16878)
2012(16126)
2011(14695)
2010(15375)
2009(14971)
2008(14538)
2007(13327)
2006(11644)
2005(10673)
作者
(43361)
(36491)
(36384)
(35004)
(23180)
(17491)
(16891)
(13950)
(13750)
(13188)
(12522)
(12295)
(11643)
(11642)
(11640)
(11376)
(11141)
(10672)
(10618)
(10551)
(9111)
(9024)
(8965)
(8357)
(8329)
(8312)
(8280)
(8037)
(7417)
(7369)
学科
(61430)
经济(61368)
(37518)
管理(37311)
方法(30856)
(30460)
企业(30460)
数学(27610)
数学方法(27364)
(19410)
银行(19264)
(17935)
(17561)
(17067)
(15064)
中国(14341)
(14326)
金融(14323)
(12822)
业经(11617)
(11493)
贸易(11487)
(11458)
财务(11442)
财务管理(11416)
(11152)
(11104)
制度(11097)
地方(10962)
企业财务(10915)
机构
大学(216755)
学院(211710)
(89266)
经济(87392)
管理(78601)
研究(74643)
理学(66831)
理学院(66039)
管理学(64850)
管理学院(64440)
中国(62075)
(46369)
科学(45016)
(43050)
(40289)
(39612)
研究所(35992)
中心(34783)
财经(34294)
(33077)
农业(32342)
业大(31871)
(31040)
北京(29451)
经济学(28462)
(28423)
师范(28141)
(26512)
经济学院(26003)
(25804)
基金
项目(134077)
科学(104401)
基金(97802)
研究(95928)
(85272)
国家(84589)
科学基金(71081)
社会(60050)
社会科(56940)
社会科学(56914)
基金项目(51748)
(50829)
自然(46245)
自然科(45175)
自然科学(45154)
教育(45065)
自然科学基金(44362)
(44160)
资助(41225)
编号(38749)
成果(33112)
(31058)
重点(30623)
(28421)
(27228)
课题(26783)
教育部(26493)
科研(26408)
大学(25533)
创新(25526)
期刊
(95579)
经济(95579)
研究(66002)
中国(38436)
(35723)
学报(35322)
(35123)
金融(35123)
(34259)
科学(31332)
大学(26366)
管理(26266)
学学(24731)
农业(22438)
教育(20769)
财经(17635)
技术(16574)
经济研究(15222)
(15014)
业经(13707)
问题(13317)
(12495)
国际(12183)
(12165)
理论(11508)
技术经济(10945)
(10626)
实践(10461)
(10461)
世界(10310)
共检索到324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红霞  孙国华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的缺陷,找出2008年美国投资银行危机及其转型的深刻原因。分析结果显示,融资模式的缺陷、过度依赖高风险业务是美国投资银行危机的内因,而外部监管漏洞放任了投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是投资银行危机的重要外因。投资银行危机促使美国主要独立投资银行转型为全能银行经营模式,这是美国银行业发展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危机仅仅是投资银行转型的诱因,全能银行经营模式的相对优势是美国独立投资银行转型的根本原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世君  
美国投资银行业曾经的辉煌与此次的衰落,正引起世界各国证券界尤其是监管机构的深思。如何正确深入地认识美国投资银行业兴衰的决定因素和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资本市场的相关制度,完善投资银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架构,成为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证券界尤其是证券监管机构最为关心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美国投资银行业遭遇此次灭顶之灾的深层次内在原因是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由合伙制改制为有限责任股份制,致使投资银行的内在自我约束的意识和机制大为弱化,投资银行高管人员的责任与利益严重脱节,由此鼓励了其过度冒险行为。本文在分析论证了这一观点之后,对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架构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峥  龙超  
通过梳理金融风暴中美国相关主体对问题投资银行进行救助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自我救助、同业救助和政府救助三种传统投行救助模式在金融危机中的最新运用。对比中美两国处理类似问题做法的异同,借鉴发达国家在危机处理中的相关经验教训,有助于中国问题券商救助理论的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崔健  孙碧涵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随后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美国投资银行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终结了华尔街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的神话。在美国经济衰退、监管加强等一系列不利环境下,美国投资银行通过调整业务重心、缩减自营业务、加强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及兼并业务、调整杠杆率降低风险等一系列措施,迅速摆脱了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缺陷及不足,而美国投资银行的应对措施能够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伍永刚  
美国投资银行以其完善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推陈出新的创新意识而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独占鳌头。实证分析表明,美国十大投资银行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激励约束机制等治理结构诸方面均对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值得措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念龄  
首次公开发行 ( IPOs)是投资银行的重要业务 ,它涉及创业企业的发行定价和创业资本的退出。首次公开发行是投资银行其他业务的基础 ,是创业企业成功的一种市场化评价机制 ,是联接创业企业和股票市场的桥梁 ,因而一直是美国各大投资银行争夺的焦点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玲玲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综合化经营特征明显。投资银行的业务变迁主要受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和监管理念的变化、金融理论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美国投资银行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增强了投资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但是,业务变迁中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积累却成为危机爆发的隐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亚斌  唐超峰  
基于Sujit模型,通过在支付清算系统内构建嵌入投资银行的危机传导模型,同时考虑中央银行的两种政策对防范少数银行危机蔓延至系统危机的作用,结果发现,少数银行引发系统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危机银行影响了与其有着支付清算关系的债权银行的收益和它们的预期信心,中央银行政策对控制危机传导是有效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舒胜晖  李刚  
我国当前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人民币国际化日益深入、互联网技术和思维飞速发展、中国"金融大爆炸"时代正在开启的发展形势。处于资本市场核心地位的投资银行,对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发挥着重大影响。本文结合这一时代背景,描述了投行的定义及其主要功能、当前形势对投行的影响、投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提出了我国投资银行应当采取的发展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浪南  
在美国,投资银行是专门从事证券发发行业务的专业银行。本文主要探讨投资银行所执行的职能及在证券发行中所起的作用。一、投资银行的职能 (一)承包与推销投资银行的首要职能是承包和推销企业证券。承包是因销售新证券而收取佣金的过程。投资银行以一定的价格从企业买进证券,然后以更高的价格重新向单位和个人投资者销售证券,获取买卖价差的利润。在承包业务中,投资银行承担证券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亏损的风险,但不管承包者销售情况如何,企业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应展宇  
投资银行一直被视为美国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最为典型的象征。美国投资银行历史上曾长期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其背后的逻辑一方面是因为投资银行充当了法外产权机构的角色,其存在本应高度依赖自身的信誉,另一方面则和美国特有的平民主义和联邦主义等导致的金融分散化政治环境高度相关。罗斯福新政构建的全新证券监管架构尽管对投资银行施加了众多制度约束,但却为投资银行重掌证券发行主导权提供了契机。此后70余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针对大型投资银行的监管呈现自由化态势,其背后既有全球竞争的因素,更为重要的和投资银行的功能定位变化密不可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整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姜占英  
由商业银行次级抵押贷款质量恶化引发的这场次级贷款危机,将美国金融市场拖下泥潭。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发端,美国投资银行业遭遇多米诺骨牌效应,相继倒下。美国投资银行业全军覆灭后,中国投资银行业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本文首先探析美国投资银行监管模式及其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接着对比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勇  陈耀刚  
美国华尔街危机是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在内的全面危机,是各类机构以高杠杆进行金融市场交易类业务并导致巨额亏损的后果。美国独立投行的消失也并不意味着投行实体的消失,以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确实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承销、并购、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在中国仍然前景广阔,但金融市场交易领域的创新确需谨慎。在重塑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关键时期,应尽快打造中国世界级的金融企业,继续以"商投"模式为基础,构建以大型银行为主体的综合化金融集团;在允许参股基金、租赁、保险和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银行业务范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建  孟剑春  沈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良桥  
美国跨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何良桥投资银行是以证券承购、分销、买卖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为业务主体的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的规模与水平反映了一国和国际证券市场的运行与发展。美国著名的金融专家和历史学家罗伯特·索贝尔就曾说过:“投资银行业是华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